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从零开始的模糊会士 > (提前)完本(但不完全完本)感言

【题目】希羽组论文回顾(1980-1982.8)

【作者】天河恋歌(刘天歌)

【所属单位】无

【摘要】希羽组的创始人夏希羽自1980年2月以来,在1980年间参与发表了14篇数学论文。此外,他基于自己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开设了首个专门研究模糊数学方向的科研小组——“希羽组”,并邀请校内对该领域有极大兴趣的符雨霄和童晓伊两人一起开展了研究。本文以文献综述和回忆性叙事的方式,以公开报道、回忆录、直接相关人员的口述史、文学作品及学术文献为主要依据,回顾了从夏希羽发表的第一篇论文开始到研究所建立后,直到1982年8月底为止,期间全部15篇模糊数学领域的论文及其他相关论文(包括了一部分不分先后署名的学术论文)背后的故事。同时还以时评的形式对希羽组研究所在短期的发展方向上进行预判。

【关键词】希羽组;模糊数学;文献综述

1【正文】

1.1【IFSCA学会成立之前的早期研究】

早在“希羽组”成立之前的1980年1月,夏希羽基于自己对明应教授的个人兴趣选择了听论文,但在十分偶然的情况下,他受到了模糊数学理论的创始人拉特飞·扎德(LotfiA.Zadeh)教授的吸引,转而改变原计划前去聆听扎德教授关于模糊数学的讲座。

这次讲座是扎德教授首次访华,在来到魔都之前,他已经在帝都进行了三场演讲。包括亲历者的口述的会议在内的全部现有资料表明,在这次演讲开始之前,还未改名为夏希羽的夏萌与扎德教授进行了一段简短但不简单的对话。

期间,他们讨论了模糊数学理论的应用前景以及模糊数学在中国发展的可能性。在演讲结束后,夏希羽先是根据自己的原计划,把自己的名字从“夏萌”改为了“夏希羽”,接着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他平生第一篇论文(实际上是综述)的初稿,并在得到了扎德教授的首肯后,选择了联合发表。夏希羽成为了这篇论文的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

随后,夏希羽在汪星悦的牵线搭桥以及时任所长的邀请之下,以技术专家的身份携符雨霄、童晓伊,以及在3月初开始担任法语家庭教师、后负责合作研究期间的外文文献翻译工作的刘晓涵一起参与了吴港研究所的技改工作。(在研究期间,夏希羽一行人遭到非法监禁,并最终自救脱困,其他涉案人员全部被刑事拘留。经公开资料确认,时任所长是五年前的一起重大案件的主谋,最终被判处死刑。)

在之后的4月20日,原先准备与吴港研究所合作发表,但最终被夏希羽以独立作者身份投稿的TOPSIS法创始论文被《JournalofFuzzyFrontier》收录。

事实上,在前往吴港研究所之前,夏希羽投稿了多篇论文,由于这些论文均属于改进性的论文,因此本文不对论文内容做更多赘述。

接着,他基于托马斯·萨蒂教授创造的AHP法,对其进行了模糊数学改进,进而提出了FAHP法,最终被SCI1区【1】期刊《APPLICATEDMATHSFRONTIER》收录并全文见刊。

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后,夏希羽又先后发表了两篇论文。这两篇论文分别创造了ELECTREIS和ELECTREIV(请读者区别于基于I的Iv),为此时只有I、II、III的ELECTRE方法族增添了两种新的多属性决策分析方法。

在这一年的7-8月期间,夏希羽迎来了受自己的论文影响而从星港国立大学慕名前来的沈涵曦,经过严苛的面试,并与星港国立大学协商同意后,后者被夏希羽聘用为科研秘书,夏希羽也相应地成为了她的本科导师。此后,从有关报道来看,夏希羽在之后近一年的时间里的论文数量与沈涵曦同他之间的配合的密切程度增加呈正相关。

此后,在1980年的整个九月期间,夏希羽仅仅在沈涵曦提供部分生活上的支持的情况下,一边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完成学业,一边根据过去的成果独立完成了费马猜想的证明,并最终于两个月后,在国际数学界的三大特种级的顶尖期刊上成功以背靠背论文方式发表三篇论文,这也让他成为了国际公认的菲尔兹奖和沃尔夫数学奖的候选人,并与他过去的主攻方向——“模糊数学”一起一举成名。

在写完上述三篇论文之后,夏希羽本人基于其独立提出的TOPSIS法,完成了他的首本专著——《AnewmethodinMCDA:TOPSISanditspossiblecombinations》。截止本文截稿为止,该专著现已在全球范围内销售超一万本,有外国出版机构预计,该书的年出版量可能仍会保持较大增长。

之后的夏希羽主要以合作研究形式与希羽组内外的研究者合作进行研究,此处不做赘述。

1981年1月25-26日,夏希羽带着希羽组全体成员参与了国际模糊数学学会(IFSCA)的创始大会。IFSCA的创立标志着模糊数学的发展已经在事实上成为了一个成体系的学科,并使这一点成为了国际共识。而该学会的首次国际会议被放在中国举办,也意味着夏希羽为代表的、我国模糊数学的研究在国际上得到了模糊数学界同行的广泛认可。

会议期间,夏希羽本人发表了一篇会议论文,并在大会上作正式报告。此外,他还与包括扎德、萨蒂、罗伊三位数学家一起成为了学会的常任理事。

模糊积分理论的提出者高野道夫教授最终在1982年的大会上被推举成为了排在上述四人之后的第五人,其所在的东京工业大学也成为了第五个创始成员单位,同时,希羽组研究所代替了魔都交通大学成为了该学会的常任理事单位。

1.2【希羽组研究所成立之前】

经历了两个月的忙碌后,夏希羽于1982年4月发表了这一年的第二篇论文《基于利普希茨连续的1型模糊连续集》。

该论文的发表被学界公认为是夏希羽统一整个模糊数学界的一次重要而有力的尝试。但根据国内媒体的报道,笔者可以确信:夏希羽本人对这篇论文的评价相当之低,甚至不如1980年发表的几篇创立了新的多属性决策分析方法之有关论文。

在投稿完成之后,夏希羽带着自己研究组的成员、来自乔办的一些干部以及乘坐法航的航班前往目的地——巴黎,这也是夏希羽平生第一次离开中国。

在这次行程期间,夏希羽通过伯纳德·罗伊的渠道,认识了后者的博士生——浅野明日香,并深入地了解了罗伊教授负责的多个项目,其中就包括参与了欧共体统一货币讨论的决策小组。

除此之外,有消息显示,夏希羽通过特殊渠道认识了后来来华攻读硕士学位的赵黎霞小姐【2】,并借此渠道前往斯特拉斯堡东部地区进行旅游与简单考察。相关的唯一成文资料仅有现存于马奇诺防线遗址内的夏希羽《叹马奇诺》中文手稿,除此之外暂无其他口述史资料或录音录像资料证明有关行程信息。

当年五月中旬,夏希羽回国时,带回了为此后成立的研究所带来重大影响的浅野明日香以及赵黎霞——夏希羽通过前者的介绍,在新建立的希羽组研究所内认识了慕名前来的天才数学家水野遥佳,并聘请对方担任研究所的副所长,接着又通过后者的介绍得到了科研之外的其他帮助。

此后,在汪星悦的协同下,虽然经过了不少的意外,甚至还因此意外导致了我国第一例国企破产的事件发生,但研究所却也因此成立了起来,研究所内部机构框架逐步完善。

研究所成立早期,夏希羽担任所长,水野遥佳担任副所长,符雨霄、童晓伊、浅野明日香分别领导一个科研组,沈涵曦担任科研秘书。

1.3【研究所成立至今】

研究所成立后,它并没有迎来如创立者们预期的“插起招军旗,就有吃粮人”的、令人足以感到乐观的奇怪局面。

在确定了研究所的初步发展路线后,希羽组接收了四位原先在吴港研究所工作的中青年科研人员,四人中的洪雪枫则在1982年发表了其进入研究所后首篇(外文)论文。

此前,由于前文所述的水野遥佳经浅野明日介绍后经面试入职一事,让研究所的科研重点实现了多中心化,即从夏希羽为主的非传统学科论文转向传统与非传统学科并存的情况。

在1981年末到1982年初,罗马尼亚籍数学博士——史蒂夫副教授、美籍韩裔(也可能是韩籍)天文学硕士——李佳悦为代表的一批入职时即为中级职称和副高级职称的科研人员,在经过慎重考虑后,被希羽组吸引或主动联系夏希羽请求入职。迄今为止,他们也都投稿了入职后的第一篇SCI论文。

现有的一批已公开文献显示,最晚早在1982年的春节过后,夏希羽就开始构思了这一年在全国范围内多所大专院校进行的1981学年校招,由于现有交通手段十分有限、校招人才要求很高以及计划中的校招时间非常短暂等原因,在校招时间内留下了希羽组成员们的足迹的院校不过24所。

最终,经过希羽组研究所的初步筛选,最终确定了11名校招生,但经过进一步调查后退回了三位学生。最终有包括5位科研岗校招生在内的8名校招生加入希羽组。

虽然他们暂时签订的都是三年期的劳动合同,但从最新的一批校招培训动态来看,他们有望长期留在希羽组,并成为希羽组研究所的新一批中坚力量。

即使是在如此紧张的工作条件下,夏希羽仍旧留出了时间投入到研究工作中。这一年的7月3日,他拨冗与担任第二作者兼通讯作者的水野遥佳联合发表了《Aretrospectiveviewoffuzzycontrolsystems》一文。该论文回顾了模糊控制系统领域的大量研究,并指出了一大批有极大潜力的研究方向。笔者认为,后者与夏希羽通过发表综述论文本身这一行为一起构成了它最终被一份SCI一区期刊直接收录的原因。这篇论文是夏希羽在1982年迄今为止唯一一篇已发表的正式论文。

2【展望】

基于现有情报资料的分析,希羽组将在维持现有商业合同与其他学术合作协议的基础上,转入“先研后教”的策略。夏希羽本人将在完成毕业论文之后,转向模糊控制与模糊逻辑系统的研究,同时继续领导整个研究所的改革工作。

接下来,从半年内的短期来说,夏希羽除了要去一趟英国的ARUP公司进行一次早在去年的万圣节前就已经有约定,但因为各种原因至少被拖延到今年第三季度末或第四季度的访问之外,还有很多研究之外的事要进行。

然而,由于夏希羽本人的作风与习惯暂不明确,因此笔者上述提到的一切是否如笔者预测的那样发生还仍未可知。

此外,可以预见的是,第一阶段的研究所化改革只是开始——在这段时间进行的改革有许多基于组织原因和技术原因而妥协的地方,但这样的暂时妥协不可能维持下去,而夏希羽及其领导的希羽组研究所在未来将会真正地走向世界。

它和研究所里其他跟着夏希羽一直走下去的人或许会在经历无数挑战与磨难,创造了更多人类未曾拥有的知识之后,成为世界级的科研机构,实现“希羽组”创立之初的梦想。

关于对夏希羽本人的期望——笔者可以确信的是,即使夏希羽在得到它迄今为止本应得到的奖项和荣誉之后,也必然不会止步于现有的成就。或许他可能一辈子都达不到费马猜想时的巅峰状态,但他仍旧会尽力争取再创巅峰。唯一可以准确确定的是,他在未来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将依赖于他创立的希羽组研究所。

3【致谢与声明】

本文从2022年的6月开始至今,已经有将近一年的时间,在此感谢近百位收藏者们的支持,也对本作的十余位新书期投资者们表示歉意。虽然我不觉得(也不希望)本作会就这样简单结束掉,但也希望读者们尽可能地考虑作者作为普通人类的创作规律——出于更大规模的历史文献与学术文献的阅读、足够数量和质量的存稿的需要,本作的后续将在本章发布的数月后{暂定为今年下半年或2024年第一季度}以新书的方式发布于起点中文网(即本站)上{暂定},还请各位读者们届时积极关注支持。

经严密调查确认,本文作者与包括希羽组研究所所有人物、本作涉及的所有历史人物(学者、政治家等)本尊、本作虚构人物或人物原型均无经济与学术等利益相关,且无生物与医学上的足够相关性。【3】

迄今为止,本文的创作仅有来自书友“DC”私下提供的10元赞助,无其他外部资金来源。

【参考文献】

《从零开始的模糊会士》一书及其中涉及的近百篇论文、报告、历史文件、标准、回忆录、口述史在内的各类文献(此处不做赘述),除此之外无需其他文献资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