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宋国崛起 > 第一百九十七章 赵盾其人(重写版)

宋国崛起 第一百九十七章 赵盾其人(重写版)

作者:屏峰书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5:37:41 来源:笔趣阁

九月的晋都,气候宜人,晴空万里。今年农历的四月,秦晋之间暴发了一场战争,始作俑者,乃是晋国执政赵盾。此人年纪轻轻,又寸功未立,本该在军中历练数年才能掌一**政大权的。然而赵盾家世极好,乃名臣赵衰之嫡长子,又颇有些阴诡歪招,擅长算计利用。

晋室用人,素来论资排辈,晋文公时狐偃,先轸,赵衰,先且居,箕郑父,梁益耳等,均有大功,约定依次为执政。然而就在去年,前四位执政依次凋亡后,也该轮到箕,梁二人。赵盾为了自己上位,就支使先克,狐射姑等人去晋献公那里吹耳边风。

如果说晋文公,赵衰,狐偃,先轸是创一代的话,那晋献公,赵盾,狐射姑和先克就是二代。一代们感情很好,因此他们也鼓励二代们彼此多多相处,一起学习,甚至他们的授业恩师都是同一个人,太傅阳处父。先克,狐射姑,赵盾三人表面上感情甚笃,且对论资排辈深恶痛绝,他们觉得论资排辈,排到他们先氏,赵氏、狐氏三家就可以了,没必要再往后排。下面就该轮到他们这些二代粉墨登场了。因为在他们看来,箕,梁等算什么东西?不过是我父抬举他们,让他们捡了一些微末的功劳罢了,根本上不了台面。先克跑到晋献公面前去,劝说晋献公要重用赵狐先三氏。

晋襄公也是个政治巨婴,一起长大的先克说啥,他就信啥。先克建议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赵先狐功臣的子嗣肯定继承了乃父的绝学。晋襄公以为先克所言非虚。既然赵衰比箕梁强,那赵盾也一定贤于箕梁,晋襄公作如是想。

此外,晋襄对箕,粱等老臣也存有代沟。小时候遇见箕郑父,后者除了敦促太子好好学习,不会说其他有营养的话。继位国君后,对自己也总是一副年轻人要尊敬长者的派头。晋襄公行猎作乐,老臣要长舌两句;晋襄公吃熟肉不吃生肉拌饭,老臣劝他别挑食,当年先君辗转列国如何如何艰苦,吃不上饭吃人大腿肉云云;天气热时,非拉晋襄公下地行籍田礼。晋襄公多次给夫人吐嘈,说这帮老臣没苦硬要他吃。襄公夫人是秦女,这帮老臣天天撺掇老公出兵打自己娘家,她早就看不爽了,听丈夫被窝里吐糟她不仅不劝和,反而跟着一起大骂,连带着襄公对老臣的观感更差。

于是乎狐赵先三个小年轻被破格简拔,箕梁等只能面红耳赤。但晋襄公使狐射姑为执政,赵盾副之。狐射姑把赵当兄弟,但赵处心积虑要取而代之。于是赵盾请太傅阳处父吃饭挑拨阳狐二氏之间的关系。

阳处父寒微时,在狐偃门下行走,狐氏只当他是夜壶,干活时少不了阳氏,给好处时就把阳氏抛之于脑后。阳处父转投赵衰门下后,赵氏解衣衣之,推食食之,倚为心腹。等有一日,晋文公问贤时,赵衰毫不犹豫荐阳氏为太子师,原本区区士人等级的阳氏一跃忝为卿大夫。饮水不忘掘井人,赵盾激起了阳处父对狐氏的切齿仇,以及对赵氏的提携之恩。阳处父当即就对晋襄公说,狐氏刚而好斗,不得民心,赵盾贤能,不如改赵盾为执政,使狐氏副之。晋襄公于是朝令夕改,听从老师的谏言。

赵盾新官上任,亟需除一卿以立威于人前,打一仗以立军功以堵众口。正好晋襄公壮年夭折,托孤于大臣。赵盾眼珠子一转,阴谋诡计就上心头。

晋襄公一咽气,他就召众卿议政:“国有长君,社稷之福。公子夷皋年方三岁,恐怕难托大任。”阳处父顺着赵盾的意思说:“襄公之弟公子雍在秦,可奉为君主。”狐射姑已知阳处父害他不能执政之事,处处与他作对:“不妥。不如请在陈国做官的公子乐为君。”朝堂相争,僵持不下,赵盾派出刺客暗杀了受狐射姑之邀,前往晋国的公子乐。这不啻于打脸,严重挫伤了狐氏在国内的威望。人人都说狐氏连这么关键的人物的安保工作都做不到位,因此质疑狐氏的能力。狐氏家臣也一个个离他而去。家臣们预测不久的将来,公子雍将继承大统,他会记得赵氏的拥立之功与狐氏拥错之罪,赵氏的冉冉升起与狐氏的黯然失势似乎板上钉钉。政客之争,不进则退,狐氏已是骑虎难下,为了挽回颓势,狐氏不得不还以颜色,逐一除去赵氏党羽,首当其冲的就是阳处父。赵盾已预判了狐射姑的动作。

狐射姑派狐鞫居侦查地形,赵盾佯作不知,未报与阳处父。等狐鞫居暗杀阳处父后,赵盾光速破案,狐射姑逃亡国外。除一卿成就达成。

这还不是最骚的操作。狐氏既除,赵盾又教唆襄公夫人抱着幼子哭门。母凭子贵,襄公夫人为了孩子的未来不得不放下身份大闹朝堂:“你们这些个大臣,先君在时托孤传位,命尔等好生辅佐你们点头答应。现在尸骨未寒,你们就自食其言,改立新君以求富贵。好不要脸。今若不立夷皋为君,我立撞死于阶前!”经这一闹,赵盾趁机改立公子夷皋。毕竟架空三岁的君主可比二十几岁的公子雍容易得多。

此时秦军已派一支偏师护送公子雍在前往晋都的路上,哼着小曲,满以为秦晋复交的时代即将来临。结果遭到赵盾的一顿偷袭,他需要借秦军的人头以充军功。此战,蒯得等骁将以为先骗后偷袭太过无齿,大丈夫取功扬名应当堂堂正正,于是冷眼旁观,不参与追杀秦军。赵盾早知这些人不够缺德,自己上位一年,也不见蒯氏登门送礼,正好借机撸掉,换上亲信的韩氏,魏氏。

经此一坑,秦晋关系算是走到了尽头。此时此刻,也就是搬师回朝前夕,赵盾在边关留下了一定数目的非嫡系部队。这些人大多是晋都出身的良家子,交付庸将统领,如秦军复仇而来,这些人最好死伤大半,如此,晋室难出赵氏之掌心。

赵盾处心积虑削弱公室与都城的力量,公子卬抵达时,街面上男丁稀少,老妪多,年轻女子是一个也没有,与卫国,宋国大相径庭。

公子卬一行知悉游说的对象不在都城,就筹划着先赚点小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