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重生1990之人要低调 > 第786章 投资

重生1990之人要低调 第786章 投资

作者:咕咕噜噜弟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4-04-12 09:32:38 来源:笔趣阁

李向阳来纽约,不是来看雅虎和微软吵架的,除关注美国次贷金融危机外,还在为半导体和未来的电动车发展做好布局。

半导体业一直是李向阳最为看中的,昌隆电子在国内建有七八家的晶圆工厂,后来又间接收购了韩国的半导体制造企业。

在过去的几年时间内,中国半导体产业一直在稳步增长,但全球半导体市场一直被国外巨头垄断,国内的厂商体量较小。

但是,次贷金融危机却为国内的厂商提供了一个追赶欧美厂商的绝佳机会。

2007年以来,持续承压的存储半导体市场,毫无悬念地成为危机重灾区,可预见终端消费市场萎靡,必定会促使

PC等终端设备厂商削减

DRAM、NAND订单,加快清理库存物料。而存储半导体厂商为了自救,也会降价出货,加紧回收现金。

产品抛售会造成

DRAM现货市场出现“踩踏”行情,价格连续崩盘、深度击穿厂商现金成本,一连串多米诺骨牌的倒下。

在厂商忙于裁员、剥离资产、压缩投资与研发时,正好逆势“抄底”整合和并购。

“李老板,据欧洲那边传来的消息,德国政府已经明确最终放弃了奇梦达。”

这一天,李向阳独自一人喝茶,杨昌茂从外面走过来,在他耳边说了一句。

“你确定!”李向阳再次问了一声。

“我确定,上个月,已经撑不下去的奇梦达,再次向德国政府、英飞凌和葡萄牙州立银行申请3.25亿欧元(折合4.22亿美元)的资金,用于度过这一波的经济危机。”

“但德国政府提出新的援助计划,让奇梦达接受部分国有化的要求,这一要求被作为奇梦达的大股东英飞凌直接拒绝了。”

“所以,德国政府选择放弃奇梦达,而奇梦达没有援助资金,最后只能破产。”

李向阳听后,沉思了半天,在脑海里一直都在思考收购奇梦达的各种可能性。

奇梦达是当今全球内存厂商中,率先投资12英寸晶圆的厂家,奇梦达约三份二DRAM内存是使用300mm晶圆生产,是全球300mm晶圆使用率最高的企业。

其次,在2006年9月18日,,奇梦达与南亚科进行合作,宣布了75nmDRAM沟槽式技术,75nm工艺的出现,比90nm工艺进一步减低芯片的尺寸,从而达到每块晶圆的可分割量约40%的增长。

此外,沟槽式技术还是世界上DRAM发展的两大技术分支之一。

2007年,作为全球第四大DRAM供应商,奇梦达的业务集中在了DRAM内存条,电脑显示卡的显存颗粒,消费级DRAM内存,移动存储装置中的高速DRAM缓存,这些业务一度占到了奇梦达收入的90%。

奇梦达全球员工一度超过12000名,其中研发人员超过1800名;在欧洲、亚洲和北美拥有五个300mm晶圆生产基地。

2007年11月,奇梦达发布GDDR5(Graphics

Double

Data

Rate,GDDR,图形用双倍数据传输率存储器)白皮书,其GDDR5显存生产设备已经批量试产——而当时世界的主流储存器芯片是GDDR4,对于一心试图跳过GDDR4直接上GDDR5的奇梦达来说,这无疑是个巨大的进步。

另外,奇梦达还是全球第一家宣布突破30nm工艺的储存器厂家。同时,奇梦达宣布埋入式技术,这个埋入式技术也是DRAM发展史上的重要技术节点,奇梦达重新将DRAM技术定义为“埋入”和“堆栈”。

同时期,奇梦达已经突破46nm工艺,正四处寻求资金,来新建及改造产线,来生产基于埋入式技术的内存芯片产品。

数据显示,奇梦达在2007财年上半年,税前息前净利还有可观的3.35亿欧元,但今年上半年的营收为9.25亿欧元,较前年同期减少57%,亏损10.58亿欧元。

短短一年,奇梦达从一家盈利超过3亿欧元的公司,变成了一家净亏损超过10亿欧元的公司,利润跌幅超过300%。

是什么导致了奇梦达的坠落呢?

首先,在美国爆发的次贷金融危机,直接影响到在美国上市的欧洲公司,而奇梦达恰恰正是在纽交所上市的德国企业。

其次,DRAM内存市场供过于求,导致DRAM价格跌到上年同期的四分之一。

最先受到市场价格暴跌影响的,就是生产成本偏高、市场售价较高的奇梦达。

还有,三星等企业的落井下石。

再加上德国政府的放弃。

种种原因,造成奇梦达目前的窘境,让拥有欧洲储存器之光之美称的奇梦达,直到今日,在无奈之下终于走到了尽头。

“先静观其变,看哪些企业出手,一定不能让奇梦达落入其他竞争对手的手里。”

奇梦达在全球市占率近10%,位居全球DRAM产量排名的第五位,其破产清算不是几天时间就能完成的,有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但也要防备中间出现一些变故。

……

在未来的电动车发展方面,李向阳早在几年前就开始让杨昌茂提前布局,这几年陆陆续续收购和合作开发了很多的锂矿。

锂矿在地球上非常集中,智利、澳大利亚和阿根廷拥有全球

78%的锂矿资源。

而中国是全球第

5大锂矿资源国,已经探明的锂矿储量仅占全球的6%。

大部分国家的矿产资源归该国所有,本国和外国企业可获得一定年限的开采权和对应的矿石所有权。开采年限一般在

20年到50年,这是企业可掌握的最高权益。

在世界各国大力发展新能源技术的同时,全球各大锂矿开始遭到瓜分,目前大部分易开采的锂矿都已经名花有主。

再加上少部分国家收紧政策,锂矿投资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很多投资机构已经把目光转向南美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

最先掌握这些信息的地方当属于华尔街,而且全球百分之八十的投资交易都会在这里达成,即使是锂矿投资也是如此。

众多投资机构会选择在华尔街达成交易,决出哪一家投资机构拥有投资的权利,然后才可以到有锂矿的国家进行洽谈。

否则,私下行动的玩家会遭受华尔街众多投资机构不同程度的联合打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