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剑开太平 > 第二百零八章 花开花谢

剑开太平 第二百零八章 花开花谢

作者:大叔好疯狂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2-12-11 13:30:15 来源:笔趣阁

阴符经,传说乃人皇帝师,广成子所著。道门诸多典籍中,多有提及记。

整书四百余字,其言深奥,演造化之秘,阐性命之幽。乃古往今来修道第一奇书。

李太平手捧阴符经,视若珍宝。却又皱着眉头说道:“为何只有演道章,怎么没见演法章和演术章呢。”

孤独清清笑道:“你也说是修道真经了,苏玉师兄又不是仙人,上哪给你补全去。”

李太平很是认真的点了点头:“缘也命也,即得仙人抱,便是天大的福缘,还有何不知足。”

修道,是修行也不是修行。

修行,可成圣,不可成仙。修道,可成圣,亦可成仙。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仙人抱,开篇第一句,便说明了修道者能知天道之奥妙,而神明默运,窃阴阳之气,夺造化之权,可以长生不死,可以无生无死。

这世间早就没有天人了,即便得此修道真经,李太平怕也无法登天成仙。不过,即得此书,作为道门传人,又怎能不去研习,又怎舍得不去研习。

李家大郎奇经八脉尽断,成了不能修行的普通人,所以一头扎进了三层楼,成了只知读书的读书人。

对于书院学子来说,这是好事情,读书才能成大业,可是比舞刀弄剑要好。不过李太平读的那本书,书院没人能帮得了他,院长看了都要摇头。

求人不如求己,李太平搬出篱笆小院,在老君殿旁盖了间茅草屋,过起了读书人的生活。

日出日落,除了一日三餐,李太平都在抄书。他问过秋意浓,书看不懂怎么办,书院的大先生便笑着说道。

“书抄千遍,其义自见。”

李太平成了书院里最能抄书的。

二小去看过抄书将,却没敢打扰,只是趴在窗口偷看。

陈治偶尔也去瞧瞧,时不时还要拿他的学问,驳斥李太平所研习的天书。

秋冬见老爷难得勤奋,倒是夸了又夸,赞了又赞,生怕老爷三天热血。

骊山书院会去打扰李太平的人有很多,独孤清清绝对算是最特殊的一个。因为每日她都会去,且是跑上三四趟那种。

每日三餐,都是由她来送。按理说伺候李太平的活,应当秋冬来干,可大先生没点头,秋冬便只有乖乖的听话。

独孤清清算是书院里腿脚好的,又是李太平好友,这活躲是躲不过去的。再说,她也没打算躲,因为有些事,不能躲,且要直面才行。

李太平的饭量依旧惊人,并未因春夏交替,秋叶落黄而减少。反倒是抢起了秋膘,胃口更加了。

白衣飘落草庐前,推门而入。

伏案急笔的李太平,头也不抬的笑道:“可算来了,再不来,笔都要拿不动了。”

独孤清清提着两个硕大的食盒,这是她翻遍西市能买到最大的食盒了。

“特意嘱咐玉满楼那书生给你加了量,省得你吃不饱。”

说着,独孤清清放下食盒,帮李太平把案子收拾干净,却又扭头看着李太平身上的墨渍,展演笑道:“换下来吧,回头洗干净给你送回来。”

李太平一边笑着点头,一边落筷如风。时不时还要抬头看一眼,给油灯添油,烧水煮茶,忙里忙外的白衣女子。

一顿饭的工夫,屋里屋外点尘不染。只见独孤清清收了食盒,铺上黄纸,清水入砚面,墨汁推砚池……

墨身垂直,重按轻转,先慢后快,便见光泽。

李太平摇头笑道:“小生几世修的福分,能让仙子研墨。罪过也。”

独孤清清白了李太平一眼:“抄书几个月,就文绉绉的,还真把自己当读书人了。回头九妹见了,要是不喜,可怨不得人。”

李太平抄书,独孤清清研墨,二人相处数月,说近不近,说远不远,一切倒是自然而然自的。

天仙般的女子,没有人不喜欢。李太平不是出家人,也不是见色起意的登徒子。他只是觉得,与独孤清清相处很舒服,无需戴着面具活着。

可以说,李太平数月来,活的很惬意,很随性,很不设防。

告别刀头舔血,告别尔虞我诈,告别恩怨情仇,清心寡欲,万世无争。

这一切,是眼前白衣淡雅所致。李太平甚至有结庐而居,脱离尘世的大自在。

心境上的不染尘烟,抄书也就变得无欲无求,无念无挂。

熄了油灯,李太平却未曾入睡,而是来到草庐外的大青石上闭目盘膝,仿佛老僧入定。

不用气转周身,不用心中演剑。只是静静的,听秋风吹落黄叶,感月光落肩头,万物渐渐入眠……

月落日升,有风见云,飘白雪于五花山。

李太平睁开眼,伸出白玉手,有雪花落指尖,化作点滴落下……

自打李太平抄书,精神头越来越好不说,且对世间万物兴趣大增。看花开花落,听飞鸟入林,见青草枯黄,知日月轮转季节交替……

观天道五行,化生万物。五行相克,克中有生,五贼转而为五宝,一气混然,还元返本,岂不昌乎。

去看,去听,去感,方知天书中那句。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人秉五行之气而生身,身中即具五行之气。

观天而明五行,以道心为运,一步一趋,尽出於天而不由人,宇宙虽大,如在手掌之中。万化虽多,不出一身之内。攒五行而合四象,以了性命,可不难。

天性,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修真性而化气性,守天道而定人心。天道,方寸之内也。

顿悟在千万次运笔落字,顿悟在四季交替知晓冷暖,顿悟在指尖落雪方寸之间。

李太平起身,微笑着,风雪不落身……

李家大郎守着茅庐度过四季,守过年关,篱笆院与院长黑白落子,再输一场。

冰雪渐融,上善湖有青草嫩绿,白衣青衫踏青。

“清妹,衣食住行四季,兄铭感五内,不敢或忘……”

白衣清冷,望青衫背影,柳眉不展:“要走了。”

李太平望着远山笑道:“该走了。”

独孤清清上前两步,并排而站望着远山:“何时回来。”

李太平笑道:“该回来的时候,自然回来。”

没有告别的告别。青衫上山背剑匣,下山时依旧……

上善湖旁,白衣孤单,玉手拨开薄冰,便见青草发新芽。

“春发新芽,秋枯黄,不知何时归。”

一袭蓝衫飘落白衣身旁,笑道:“老师说,新生下山,且得有人照看。我觉得师妹去,比较合适。”

白衣有笑,春风便暖了枝丫……

今年春天,伏牛山不见野驴四蹄蹬开,飞禽走兽也少了又少。

“天上龙肉,地上驴肉。那群小子,怕是要撑破肚皮了。”

龙门寨,教场旁,支着几口大锅。伙夫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握着铁铲用力搅和着,阵阵肉香顿时让那些卖力操练的小子,口水也要流了下来。

伙夫手中铁铲敲了敲大锅,扯着嗓子喊道:“三驴子,驴肉好了,吃饱了再练。”

三驴子现在是龙门寨数千盗匪的兵器总教头,可是占着聚义厅其中一张交椅的。一个瘸了腿的老家伙竟然也敢大不敬,直呼其外号,这还了得。

只见三驴子气哄哄的大步上了高台,亲手敲响铜锣,吼道:“兄弟们,鲶鱼头已然做好饭,咱们吃饱再练。”

教场一角,老伙夫端着大碗,一瘸一拐来到蹲墙根的三驴子身旁,挤眉弄眼道:“驴三件一样不少,好好补补。”

三驴子接过连汤带肉满满的一大碗,没好气的说道:“鲶鱼头,你小子能不能给老子留些面子,别一天到晚把三驴子挂嘴边。”

看着三驴子狼吞虎咽,鲶鱼头便也靠墙蹲了下去,口中笑道:“晓得了,以后不叫你三驴子了。驴三件也没得了。”

三驴子哧溜一口肉汤,翻着白眼道:“明知老子喜欢这一口,就偏要拿这个说事。你可是越老越不是东西了。”

鲶鱼头嘿嘿一笑:“咱们这些个老卒,哪个是好东西。像样的好东西,早就土埋几十年了。”

鲶鱼头虽说在笑,那笑却怎么看怎么苦,让三驴子也要叹上一口气。

“提那些个死鬼干嘛,徒增伤感。”

鲶鱼头望着那些吃得大汗淋漓的小子们,微笑道:“看到他们,就像看到曾经的我们。难免触景生情。”

三驴子笑骂道:“这群小子吃一个顶俩,却没咱们那时候的精气神。不拉出去见见血,怕是中看不中用。”

鲶鱼头揉了揉瘸着的那条腿:“却是要见见血,不然上了战场还没我这个老东西腿脚利索,是会误事的。”

三驴子点头道:“回头跟老将军商量一下,先扫一扫这伏牛山里的盗匪。即练了兵,也能弄些粮食,算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二人正说着,忽听寨门方向,有人大呼小叫……

“大胆狂徒,敢闯我龙门寨,来人给我轰走。”

一名大汉,手按刀柄,咧嘴笑道:“头,看我的。今天就叫这小子知道,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小队长怕手下没个深浅,真把人砍了,不由提醒道:“打一顿得了,别闹出人命。”

大汉将佩刀摘下,掰着指节冷笑上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