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大唐女侠传 > 第0196章、首尾难顾

大唐女侠传 第0196章、首尾难顾

作者:羽客霞流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2-12-12 00:14:29 来源:笔趣阁

魏元忠笑道:“李将军过奖了,我只是略尽绵力,履行作为监军的职责罢了。”

李孝逸问道:“我在皖北那个地方滞留了好几天,也不知扬州叛军此时的情况,徐敬业那逆贼现在攻打何处城池?监军可知晓么?”

魏元忠笑道:“洛阳遥领天下州郡,为域中之总枢纽,消息最是灵通。前几日润州刺史李思文派人快马来报,说徐敬业那逆贼亲率十万大军,正在攻打润州,战况紧急,请求朝廷派兵增援润州。”

李孝逸惊道:“徐敬业以匡复庐陵王为辞,声称是勤王之师,为何不挥师北上?反而南渡长江,攻打润州,他的意图何在?”

魏元忠笑道:“徐敬业虽占领扬州,但临时征募纠集的十余万叛军,不过是乌合之众。他有自知之明,得知李将军亲率三十万大军南下,自知无法与将军的大军匹敌,若是在中途狭路相逢,那么必然兵败。他不敢冒这个大险,所以想先巩固江南,有了根据地之后,进可攻,退可守,这样方为稳妥。”

李孝逸笑道:“若是监军与徐敬业易地而处,那么监军是打算挥军北上,夺取中原,还是像徐敬业这般在江南营造巢穴,以图进退有据呢?”

魏元忠笑道:“李将军这么问,是在考较我有无领兵打仗的才能呢,还是测试我是否有心谋反呢?”

李孝逸笑道:“只不过是打个比方而已,监军不用紧张,我焉能有考较和测度魏监军的想法。”

魏元忠笑道:“身正不怕影子斜,即便是有此想法我也无所畏惧。既然将军这么问了,那我就说说,若我是徐敬业,既是打着匡复庐陵王帝号的旗号在扬州起兵,那么行军战略就要奔着这个宗旨而设定,挥师北上固然冒险,但绝非下策,反而可以聚集那些李唐宗室及其支持者来相助其军,如果是这样,休说胜负尚未可知,一旦成功打到洛阳,则为大唐拨乱反正的功臣,即便是失败了,在百姓心中也不失忠烈之名。”

李孝逸继续问道:“敢问南下攻取润州又将如何?”

魏元忠慨然叹道:“攻取润州,则是打算在江南立稳脚跟,营造巢穴,看似稳妥,其实是下下之策。因为这种做法,很明显是在告诉世人,徐敬业起兵是拥兵自重,在江南称王称霸,成为了彻头彻尾的反贼,既得不到效忠皇室之人的支持,也同时背离了自己打出的旗号,失信于天下,得不到百姓的谅解,其结果是自然是必败无疑,而徐敬业也终究会留下阴谋造反的骂名。”

李孝逸笑道:“魏军师的见解果然精辟独到,与在下心中所想不谋而合。看来扬州叛军都是些没有头脑的莽夫,果然是些乌合之众啊!”

魏元忠道:“不然,我听说叛军的军师魏思温作乱之前,是朝廷的监察御史,此人智慧谋略无穷,这次徐敬业起兵的全盘计划,都是他操控的。他既然想得出如此谋略,能够兵不血刃占领扬州,并且打出勤王旗号,令骆宾王撰写檄文。那么他一定想得到大军应该挥师北上,而不是自困江南,投于死地。”

李孝逸笑道:“那就是徐敬业与魏思温有隙,不听他的劝告,一意孤行了。他们叛军将相不和,对我军可谓大为有利啊。”

魏思温笑道:“的确是这样,据我所知,那徐敬业既是故司空李勣的嫡长孙,自幼跟随其祖父南征北讨,自谓战功无数,倨傲无比,刚愎自用,魏思温受到冷落,言不见纳,是理所当然的事。更何况徐敬业野心勃勃,既有了这么多兵马,心中未尝没有想过要在江南建立霸业的基础,然后再图谋天下,坐那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阿瞒。”

李孝逸笑道:“若是来得及,我们便直接拿下扬州,然后再进军润州,追击徐敬业。徐敬业既领大军前去攻打润州,那么扬州守备必然空虚,我们便能有机可乘。”

魏思温道:“不然,现在徐敬业的属下尉迟昭已经打下盱眙城与都梁山,楚州司马李崇福也率领所部三县响应徐敬业,扬州若是失守,他们便会对我们形成合围之势,到时候等到徐敬业打下润州,再返回攻打我们,扬州便成了一座孤城,势必守不住,到时候,我们就会陷入被动局面。”

李孝逸问道:“那依监军之意,是要赶往润州救援,直接与徐敬业的大军正面交锋,一举将他们彻底消灭咯?”

魏思温笑道:“李将军认为我们现在赶去润州还有用么?只怕没等我们渡江到达润州,润州城已经沦陷了。”

李孝逸急道:“攻打扬州会有被围的危险,攻打润州又是远水解不了近渴,那该如何是好呢?”

魏思温道:“若徐敬业打下润州,则扬州、楚州、润州连成一线,如是一条大蛇,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若是我们从中将它斩断,则如何?”

李孝逸笑道:“军师之意是拿下楚州,这样则其首尾不能呼应,扬州守备松懈自是我们的囊中之物,而润州的徐敬业远离扬州根本之地,在江南也势必孤立无援,我们再徐图之。便能一举平叛?”

魏思温道:“攻下楚州各县之后,扬州的守军在徐敬业回来之前,则不敢妄动,根本不足为虑,而我们则可以乘机迅速进军润州,将徐敬业一举歼灭,迟则生变,不容徐图。”

李孝逸道:“果然是好计策。但我们眼下军粮不足,能否在筹集到足够的军粮之前,拿下楚州,还说不定呢?”

魏思温道:“军粮之事,军师大可以放心,朝廷的政令已经下达,相信各地官员已经在征粮了,我们到达江南之后,各地所征收的粮食就会源源不断地送到将军的军营,不需十日,我想应该能够筹集到足够的粮草。而楚州只有少数叛军在守城,眼下正是夺取楚州的好时机呢。”

李孝逸笑道:“这样楚州便是我大军的囊中之物了。没想到困扰我多日的难题,魏监军三言两语便帮我解决了。只是不知还需多少天,才能到达楚州境内,我现在倒有些迫不及待了。”

魏思温笑道:“李将军无需着急,我昨日夜观天象,这几天应该会云散雨收,到时候大水自然退去,我军就可长驱南下了。再者说来,李思文势必固守润州,徐敬业要想攻下润州,没个十来天的时间,是根本不可能的。我们肯定能赶在他前面,拿下楚州的。”

李孝逸道:“监军果然博学多才,上知天文,下识地理。若果如监军所言,雨水在这几天便会停歇,那就太好了。只是不知监军何以如此肯定,李思文能够坚守润州十余日呢?监军恐怕有所不知,这李思文可是徐敬业的叔父,要是他与徐敬业勾结,打开城门,将润州拱手相让,那该如何是好呢?”

魏思温笑道:“李将军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李思文虽然是徐敬业的叔父,但这个人是个见利忘义之徒,心中感念太后让他做润州刺史,因此除了对太后忠心耿耿外,还想方设法地巴结奉承武氏兄弟。

早在徐敬业在扬州起兵之前,他就将徐敬业谋反的想法向太后密报,这会儿听说李勣一族的属籍爵位被褫夺,其父李勣及其兄李震,被斫棺戮尸,于是将所有的愤怒与怨恨都倾泄在徐敬业身上,对他这个侄子可谓是深恶痛绝,因此事不会念及亲情的,自然会死守润州,以待增援。他虽然是个庸碌无为的刺史,但其属下颇有几名得力干将,再加上都梁山投奔到润州的守将,与润州五六万守军,要坚守十天半个月,根本毫无悬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