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江湖奇才录 > 368.密议

江湖奇才录 368.密议

作者:天下九九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5-04-01 05:42:27 来源:笔趣阁

高继宣倒吸一口凉气,这个是极重大的失误,幸亏皇帝当时不在寝宫,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高琼道:“宫内禁卫重重,此人竟能随意出入,来去无踪,是他真的本领通天,还是那些大内高手眼睛都瞎了?”

高继宣道:“若从宫外通过一层层禁卫,恐怕没那么容易,莫非。。.会是宫中之人?”

高琼抚着额头,眉毛都拧在了一处,“若是内鬼更加可怕,如今还有谁可以相信?”

高继宣道:“孩儿这便派人暗中去查。”

“此事务必要谨慎,万不可打草惊蛇,更不可闹得满城风雨。”

“孩儿明白。”

“在宫中便出这等事,若是御驾亲征,出了京城,人员混杂,如何确保圣驾安全?继宣,咱们父子身上担着天大的干系啊!”

“父亲莫要过于忧虑,孩儿都已安排妥当,军中宿卫的大内高手皆临时决定,出入都要口令腰牌,孩儿将侍卫打散,重新编成三人一组,每组之人不得单独行动,每晚八组二十四人,将皇上大帐团团围住,这只是第一层侍卫,外面还有军士层层把守,万无一失。只是大内之中本就人手不足,经此一事,可信之人更少,孩儿想再寻些江湖好手来随军。”

“本来梁家好手众多,可惜梁之量不在了。”高琼和梁之量是几十年的交情,对梁家绝对信得过。

“梁老三前些日子曾找过我,要随军抗辽,因我留守京中,他便自行北上了,听说在瀛州之战中颇出了些力,梁世美棍法出奇,内力精深,功夫已今非昔比,是个极合适的人选,他如今在抗虏军中,行踪不定,不过一直与孩儿有联络,抗虏军中全是一心为国出力的江湖好手,不如从那儿选几个顶尖的人来。”

高琼道:“抗虏军,是不是王奇才的队伍?”

“父亲也知道此人?”

“如今他名气大得不得了,当年在杨延昭手下,羊山之战阵斩耶律浑,前些日子又在瀛州率百余骑入城增援,立下大功,连圣上都问起过他。唉,大宋诸路军马,眼看瀛州被围,全都迟疑不前,见死不救,王超手握十几万大军,竟不敢出定州一步,还比不上一个只有百余骑的王奇才!”

高继宣道:“是啊,此人智勇过人,剑法通神,据说连高望山也拿他没有办法。若能得他相助,那是再好不过了。”

“这件事你去办吧,人贵精不贵多,必要来路分明,忠心可靠的才行。”高继宣领命。

高琼又道:“侠以武犯禁,朝廷虽从未插手江湖之事,但也不愿见他们聚集起来,这些人武功高强,若用好了会有奇效,若用不好也可能会有大患,如今他们虽有心抗虏,中心可嘉,可是集结成军,恐怕犯了朝廷的忌讳,如魏家一心守边,子弟均在军中效力,其实朝廷是乐见的。你趁此机会,将这抗虏军瓦解了,不就是想为国效力吗?可以吸纳他们从军,眼下正是用人之际,也不能凉了他们的心,只是还是小心为上,莫让他们独成一军。”

高继宣道:“我看王奇才未必有这样的野心。”

“人心是会变的,若是他手握重权,生杀予夺,知道了其中的好处,难道还肯放弃权力?这事越早办越好,拖久了恐有后患。”

“父亲说的是,孩儿这就去办。”

高琼摇头叹息道:“继宣,我跟你说实话,圣上若不亲征,澶州便会如瀛州一般,被胡虏围困,无人救援,可瀛州可失,澶州却万万不能丢失,澶州一失,汴京难保。这一回,大宋真的是生死系于一线。京中权贵,已有许多人将家眷财产向江南转移,做万一的准备了。”

高继宣惊道:“如此民心何安?父亲,要不要启奏陛下,暂时封城?”

高琼道:“若是戒严封城,必会人心惶惶,恐怕城内会大乱。寇相说了,百姓爱留就留,爱走就走,汴京绝不封城。他一家老小誓与汴京共存亡!他要第一个北上,为圣上做先锋。”

高继宣赞道:“寇相真是我大宋中流砥柱。”

高琼道:“我高家父子两代受皇上大恩,如今正是报国之时,继宣,此次北征,咱们爷俩就把这条命交给圣上了,万不能堕了高家的威名!”

“孩儿谨尊父亲教诲!”

------

此时寇准正在家里的书房中大骂:“王继忠当斩!一介降将,不能为国尽忠,反在此为已哓哓而辩,觍颜为胡人之奴,为其奔走呼号,要钱要地,我大宋之财富,怎可赠与胡虏?难道送与他整备军事,再来宋境劫掠?我大宋之地,是祖宗几代人一刀一枪打下,怎可随意割让?“

书房中还有一人,乃是知制诰杨亿,两人不仅是莫逆之交,且都是强硬的主战派,常一起密议国事。

杨亿说道:“寇公,这王继忠不是战死了么?陛下还曾优诏抚恤,怎么竟是降了辽邦?”

寇准道:“去岁康村之战,王继忠没于阵中,军士皆以为他已殉国,未想到竟是做了契丹的户部使,他在北地侍奉新主也便罢了,居然还偷偷来书,劝圣上与胡虏讲和。”

杨亿道:“圣上之意如何?”

寇准道:“圣上什么话也没说,只将书信拿给我和毕公看,你猜圣上是什么意思?”毕公乃是参知正事毕士安,与寇准同日拜相,因寇准刚直,皇帝担心他难以服众,故此任命稳重端方的老臣毕士安为正,以寇准副之。

杨亿道:“圣意难测,下官不敢妄议。”

“这有什么不能说的!陛下畏敌,有讲和之意!”

杨亿起身开门,左右看了看,回身将门关紧,轻声道:“寇公慎言,臣不议君非,即便圣上有议和之意,想必也是熟虑过的。”

寇准道:“若是想战,陛下会将此信在朝堂公议,当众驳斥,如今只让我二人传看,圣意已明,多亏毕公与我同心,一力主战,陛下才勉强同意亲征。”

杨亿道:”依寇公看,和则如何?战则如何?“

”契丹起倾国之兵来犯,此时议和,不是讲和,乃是求和,免不了割地输银,以大宋举国之力侍奉胡虏。众臣见敌兵来犯,皆存畏惧,依我看却是我大宋千载难逢之良机。“

”此话怎讲?“

”敌军远来疲敝,未敢强攻定州,而是绕开坚城,轻骑南下。二十万大军困于瀛州城下十余日,强攻不遂,已知其兵虚弱。又兼千里奔袭,已露疲态。前有坚城,后有强兵,恰如笼中之虎,正可聚而歼之,大宋再提兵北向,取幽燕正如探囊取物,甚至可一鼓作气,直捣敌之上京,一举灭了契丹,除却心腹大患,此乃万世之基业也。陛下舍此大功业于不顾,一心只想和议,偏安于汴京,畏敌如此,岂不令人闷煞!“

杨亿道:”寇公言之有理,可是依你看,大宋之兵,还是太祖太宗时之强兵吗?“

寇准道:”我军虽不能说强,辽军也已不复当年之勇,除虏皇亲领之皮室军外,皆是部族及属国之兵,各有封地,贪财逐利,出兵数月,徒然损兵,未见其利,军心浮动,若宋军能对其施以迎头痛击,辽军自乱。若后方再出些乱子,那萧老太婆恐怕连家都回不去了。“

”寇公此言,有何凭据。“

寇准拿出一封书信,说道:”耶律锋来信在此,将辽军中情景尽皆告知,嘱宋军必要与辽军决战,他会寻机自营中脱身,回归辽上京,与其父一起举兵,夺取大权,与大宋南北呼应,至萧老太婆母子于死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