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重返奔腾年代 > 第四百四十四章 筹备开工

重返奔腾年代 第四百四十四章 筹备开工

作者:苹果炒饭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01 05:42:32 来源:笔趣阁

时间飞快,转眼之间新学期开学,林云已经提前回到了首都,不过比他早的还有一帮人,新任首都分公司总经理张宁带领着自己的团队老早就到了首都,正式开始新公司的建设。

这个团队一共是十二人,年轻人居多张宁自己才二十八岁,是金龙公司第一批招聘来的大学生,进入公司也才一年时间,之前在一家国有工厂上班,朝九晚五很是无聊,但他对自己有要求,年纪轻轻总不能闲一辈子吧,看到招聘信息后就来到金龙公司,成为公司重点培养的干部,他也不负众望,很短时间内就成长起来。

除了张宁外,最年轻的就是孟琳,她成了分公司财务部的副部长,在一位老员工的带领下撑起了一摊活。

孟琳不用说,资历更浅,加入金龙公司才大半年时间,不少人都以为她仗着是林云的同学才提职这么快,实际上却是错了。

孟琳在高中时学习成绩是很好的,没考上大学是因为这个时代录取率太低,一年六七百万人参加高考,只有一百万左右的学生才能考上大学,这还包括大专生,考上大学的学生都能划到天才范畴。

同样,在十年后,国家放开高考,那时录取率直接提升到百分之五十,如果孟琳生在这个时代,考个211大学应该没问题。

孟琳不少天才,但非常好学,也能吃苦,参加工作后每天都在学习中成长,不懂财务工作就买书学习,经常学习到半夜才休息,再加上林芳怡刻意培养,所以飞速进步,短短半年时间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即便和一些从事十几年的老会计相比也不遑多让。

另外派到首都的人也都是精兵强将,各个士气昂扬,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身上的任务,也知道公司高层对自己的期望,总之就是要干出个成绩来,起码要比临州市强。

没错,在张宁这帮人眼里,首都分公司一旦建成,那就是除了沈城总公司外最好的分公司,什么临州分公司,都得靠边站。

林云回到首都,先是去华夏大学报道,他提前两天返校,宿舍里只有老大邓远明一个人。

“老八,你回来的早呀!”

邓远明从床上跳下来抱了抱林云。

“老大,什么时候回来的?”林云问道。

“我可早,已经回来一周了。”邓远明回答。

“这么早?没帮家人干活呀?”林云开着玩笑。

邓远明呵呵笑道:“我倒是想干活,可是家人不让,他们说我现在的任务是学习,好好学习,毕业后找个好工作,到时候都来投奔我,所以我就回来了。”

“那倒是,不过,老大,你以后毕业了可是要到我们金龙公司来工作,你的家人同意吗?”林云还记得这茬呢。

邓远明回答道:“他们知道什么?只知道能赚钱养家就行,我也不求别的,在首都打拼几年把父母接到这边养老,再给我弟弟妹妹找份工作就行。”

“那倒是不难,以你的学历,三年后毕业到我们公司工作,月工资就得**百元起,工作两三年就能买得起房子,到时候工资又涨了,起码一千四五,再加上每年的各种奖励,我保证你在进入二十一世纪时就能达到年收入三四万元的水平,这收入水平,养活一家子应该没问题吧。”

邓远明一听傻笑道:“哈哈,年收入三四万元?我的天,我这辈子还没想过能赚到这么多钱呢。”

“这多么?老大,目光要放长远一些,年收入三四万才多少?金龙公司以后可是要上市的,那时所有高管成为百万富翁一点没问题,也就是说,你以后是要成为百万富翁的,这点钱就能满足了?要有更大的野心才行。”

“哈哈哈,百万富翁………我要是能赚到那么多钱,一定是上辈子积德了。”

百万富翁呀,在这个时期,万元户对普通人来说都是传说,百万元就是天文数字,很多人一辈子都不敢想象能赚这么多钱,邓远明来自农村,这些年看过的钞票加起来也超不过几百块钱,跟他说赚上百万大概率会被认为是吹牛,不过他相信林云,因为人家本来就是百万富翁。

好吧,林云现在的身价已经过亿了,但在大多数人眼里,百万跟千万乃至上亿都没什么分别,就是数字而已。

“老大,现在有事吗?”

“没事,怎么了?”

“没事就跟我溜达溜达,我在首都的工厂马上开工,跟我去看看。”

“什么?你在这边都建工厂了?太厉害了,行,咱们去看看,我也学习学习如何建工厂。”

两人下楼,坐上林云那辆桑塔纳,一溜烟的跑到了工业区。

张宁等人已经在工业区附近的一栋写字楼租下办公室,又在附近一家旅馆包下六个房间做为居住的地方。

此时工业区内一片场地已经被围了起来,有几台渣土车正在翻运填土,他们是开发区管委会派来的施工人员,管委会要为企业做好建设前的配套工作,也就是所谓的三通一平,通水、通电和通电话,再加上场地平整。

三通一平有点少,十几年后招商引资都是五通一平甚至是七通一平,热力、煤气等基础配套同样不能少。

不过在九十年代初期,即便是首都也没开始大规模集中供热,沈城等北方城市冬天取暖都是烧煤球或者煤泥,炉子一烧满屋子是烟,一不注意还有可能煤气中毒。

在首都有专门的制煤厂,研发出一种无烟煤,因为形状像蜂巢,所以又俗称蜂窝煤,烧蜂窝煤也成了首都人们的为之自豪的一件事。

烧煤气就更没有了,不过有液化气罐,全市有统一的换气站,每天有人将老百姓家里的钢罐运到换气站,灌满后再送回来,一趟十块钱,能够一家三口人用上半个月时间。

当然,金龙公司这种企业在供热方面不能每个屋子弄个炉子,就像沈城总公司一样要建个锅炉房做到内部集中供热。

现场正在平整土地,再过两天就能完成,那时其他配套设施的工作就要入场,此现在电力企业的几个人就到了现场,在场地里走动,计算着电杆的摆布,显然电工活儿马上要开始了。

张宁带着两个副手也在现场,和电力公司的人交流着,一人还拿着设计图纸和对方一位施工人员对接,大家忙忙乎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