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重返奔腾年代 > 第三百二十四章 六七十年代的住房问题

说到住房,张建国喝了口酒悠悠说道:“十几二十多年前可没有买房的概念。

那时候,人们住的房子绝大多数是“公房”,要么属于房管部门直接管理,要么属于所在的单位。

住公房的家庭,不必担心住不住得起的问题,但时间久了,也有一些不能解决的矛盾。

比如,你可能在东城上班,单位分了一套两居室却在西郊,从王府井搬到三环路以外,住房宽裕了,又舍不得孩子离开重点学校;家里有病号的想住在医院附近,要做小买卖的想住繁华、临街的房;夫妻离婚了,房子一人一间,总不能一直同住一个单元楼里。

凡此种种,那时大家就自发想出了互惠互利的法子——交换房子,以解决现实的问题。”

“是什么法子?”林云的好奇心上来了。

“来,咱先干一杯!”

张建国举起酒杯,大家碰了下,一饮而尽。

“二哥,您赶紧说,我也听听!”吴帆也很感兴趣。

林云瞥了她一眼道:“你也是首都人,怎么不知道这种事?”

张建国哈哈一笑道:“她当然不知道,还有思宇,孙怡,你们这些人哪里会为房子操心?”

“那张大哥怎么知道的?”林云反问,毕竟张建国的家族也不会为房子操心。

“那还不是因为我家老爷子那时负责这一块,他有事没事就和我们谈论起这些问题,一来二去我们就知道了,年轻时还出去跑调查过,当时没什么感觉,这几年仔细想想,其实很值得怀念。”

“原来如此………那张大哥赶紧说说是什么办法。”林云催促。

“一开始呀,大街小巷的墙壁上、马路边的电线杆上,都贴上换房启事,这是老百姓间自发的行为,大概在六十年代初期吧。

不过到处张贴换房资料,不仅影响市容,还对交通和社会秩序造成一定影响,可老百姓又有迫切的需求,所以在六二年,东城、西城、崇纹、宣华和朝阳房地局相继成立了专门的换房机构——换房站。”

“换房站?”这个名字可是第一次听说。

“对,就是换房站,主要负责居民在本区范围内和跨区的换房业务,而且是无偿的义务。

由于都是公房,不涉及房子的产权变更问题,办理手续很简单。

只要双方互看住房后同意,到市区换房部门办理个换房协议书,然后持换房协议书到双方的房管单位变更一下房屋承租人就可以了。

如此一来,换房的人越来越多,换房大会也应运而生。”

“换房大会?好家伙,规模上来了?”林云的兴趣越来越浓。

“换房大会可就热闹了,我都参加过一次,那是在十年前,市房管局在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了为期三天的换房大会,八个城近郊的房管局组成六个换房区,为市民提供了一万两千多条换房线索。

好家伙,对于当时想换房的人来说,这就是一场盛大的节日。

三天里,每一天都有成千上万的换房者聚集在劳动人民文化宫,熙熙攘攘,热闹场面绝不亚于春节的闹花灯,人们举着换房的牌子,对上眼就开始交流着彼此的信息。

此后联系三四年,“换房大会”成了劳动人民文化宫每年的一个固定项目。

最初呀,换房大会从一开始单一的换房,后来扩展到房地产政策咨询、房屋修缮质量鉴定、铺面开发等项目,广受市民欢迎,对了,就是现在,文化宫还不是各种信息的交流场所嘛。”

“还真是!”孙思宇点了点头,自己开车每每路过文化宫,总能看到一帮人在门口围着一起,相互交流着什么,她还以为是一帮特异功能爱好者呢。

“国家也是为了老百姓想了各种办法呀!”林云觉得国家在这件事上做的很好,这在当时那种环境中,已经是最好的办法了。

张建国点头道:“那当然,国家在这方面是下了大力气的,在换房大会上,最受欢迎的人就是当时的换房状元。”

“换房状元?这是什么人?”吴帆问道。

张建国接着说道:“两家或者三家换房容易,但随着换房的人越来越多,常常会出现:甲看上了乙的房,乙看上丙的房,丙又看上了戊的房。

这种情况,需要大家都转着圈儿换才行,而且中间稍有故障,就会前功尽弃。

那时交通和电话都不便利,出行全都靠自行车,多个家庭之间换房的难度可想而知。

此时就出现了一个叫做李国英的干部,他利用业余时间,对换房户的地区分布、房屋状况、生活设施、交通情况等不断考察,风里来雨里去,不少费力。

他曾在三个城区的五个房管所找了十几个房管员,挨个到十五家看房协商,花费一个多月的时间,最终实现了“十五户联换”。

那时上边有规定,每位专职换房员每年的换房定额为一百二十户,而李国英平均每年超额七百多户,完成七年的工作量。

从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初期,一共六七年时间,他为六千六百多户住房不便的群众,换到满意住房九千多间。

他那时被市房管局评为“换房状元”,除此之外,另外还有范淑华、刘本仁、杨珉等不少位人民服务的“换房状元”。

这些人在换房工作中,不辞辛苦,千方百计为群众换房牵线搭桥,受到群众的爱戴和赞扬,我是从内心感谢这些人,他们也是我们干部中最优秀的一批人,真正做到了把老百姓放在心间,可比现在的很多干部强多了。”

此时孙怡开口道:“二哥,你现在可不是干部了,这些状元跟你没关系。”

“有关系,怎么没关系?他们都是道德高尚的人,你难道不想做这样的人?那时这些人可是天天上报纸,整个行业部门都要向他们学习,只是现在呀………似乎没有人向他们学习了。”

说到这里,张建国有些失落,显然,在他眼里,这些人值得学习,不应该被时代抛弃,可如今时代,终究是没有这些人的位置了。

孙思宇点了点头,“是呀,我小时候还总是和老爷子去参加各种劳模大会,看着台上的人披着大红花,那时我最大的希望就是和他们一样站在那里,被人高喊出要想劳模孙思宇学习………哈,现在想来还真是好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