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重返奔腾年代 > 第三百一十五章 人才的培养

重返奔腾年代 第三百一十五章 人才的培养

作者:苹果炒饭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01 05:42:32 来源:笔趣阁

林芳怡提出暂时不需要林云自己出钱,林云靠在椅子上微微摇头,“姐,现在不是钱的问题,而是速度问题,现在是十月末了,已经入冬,施工是不太可能了,至少要等到明年三月份才能开工。

咱们就以建设期最快三个月时间来算,六月份完工,七月份可以投产,这就大半年时间过去了,我们九三年的计划是要建三家分公司,剩下两家,首先是盛海市,要想开工建设,至少也得在上半年完成。

另外一家公司,我准备将地点设立在中南省的正州市,同样也得在上半年启动,这么看来,三个项目很可能会同时进行,这对我们的压力很大,不仅仅是资金压力,还有人员的分配,咱们这几个人是远远不够用了。”

林云不怕资金方面的问题,他手里的钱很充足,大不了到时候自掏腰包,对他来说,目的才是最重要,至于说过程,只是完成目标的手段而已,自己总不能看着公司被竞争对手超越吧,钱没了可以赚,企业倒了想要恢复就难了。

但人才的培养可是需要时间的,金龙公司才成立一年时间,正常情况,一年一个项目的推进才算合理,现在倒好,一年内要做三个项目,而且还是真金白银的投入,人才方面显然就跟不上了。

宋春涛听了林云的顾虑笑了笑说道:“林总,人才方面的培养虽然有些跟不上咱们企业的扩张,但也未必像您想象的那样窘迫,这一年时间咱们公司发展的太快,快到眼花缭乱,我们这帮人也是赶鸭子上架,好在也坚持下来了,每个人都有很大的进步。

其实不光是我们,很多人都进步很快,比如我手下有几个人,您也认识,像张东,侯波,他们两个人就很厉害,还有芳怡手下的几个人,比如那位孟琳。

满囤那边更厉害,几个经销团队各个能打能拼,另外徐慧妹子手下也是一帮精兵强将,他们的能力未必比我们这帮差,就缺一个机会,不如这次就让他们试一试,有本事的人,只要给他们机会就能抓住,不给机会,他们永远也无法真正成长起来,您说是不是?”

“哦,他们行吗?”林云还是有些疑虑。

林芳怡笑道:“你天天在首都,对公司的成长根本不上心,对公司的员工更是漠不关心,宋大哥说得没错,咱们的企业成立一年来变化太大了,但变化更大的还是人,毕竟你的要求太高,员工们每天就像陀螺一样转个不停,除非他是傻子,要不然不可能没有进步,只是你在外地,没有发现罢了。”

杜满囤也在一旁道:“是呀,有压力才有动力,林总给的压力太大,所有人都动力十足,当然,林总给的钱也多,干得多赚的就多,我手下那伙人,一个月工资加上奖金,轻轻松松超过千元,你说他们能不玩命干吗?”

“都超过一千了?那可真不少。”林云点头,一个月八百元,恐怕已经到了现在国内企业收入的上限,当然,杜满囤领导的队伍的确非常强,骨干都是他曾经的部下,执行力超强。

徐慧也跟着说道:“我那边也还好,毕竟工作压力没有宋大哥芳怡姐那边大,但也有几个人很厉害,我看比我还厉害,他们都能独当一面。”

林云细细一想,还真是这样,这几个月来,先是在临州市建厂,一帮人在临州待了一个多月,沈城那边几乎没怎么管,也没影响公司发展,这不恰好说明在人才方面并不差吗?

正如宋春涛所说,企业飞速扩张发展的同时,员工们的水平也跟着提高,要不然公司早就出问题了,只是因为自己没有发觉而已。

人才的培养有很多方面,首先是自身素质,这跟学历阅历有关,学历更高的人普遍学习能力强,能更快的适应工作,但也并不绝对。

重要还是环境的影响,当你身处一个有巨大压力的环境下,个人的潜能就被激发出来。

其实在国家改革开放早期,很多企业家都是这样成长起来,他们原来只是企业普通工作人员,充其量是个副厂长。

当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面临生死存亡之时,这些人硬着头皮站了出来,带着企业改革,一帮工人必须努力的生存,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海尔公司的张晓敏,健力保公司的李经天,这些人有高学历吗?没有,但他们有巨大的压力,在压力下迸发出了所有潜能,最后成功了。

当然,大时代之下,有很多和他们一样的人,只是没有成功,结果就是被时代淘汰,但也不能说这些人水平不够,只是他们不够幸运,运气,在很多时候是非常重要的。

金龙公司并非是生死存亡的状态,这要归功在林云这位穿越者身上,如果没有他,林学东的结局是被抓进了监狱。

金龙公司代替顶益公司开创了一个方便面领域的新时代,是汤面的始作俑者,这个红利足以让金龙公司赚的盆满钵满,即便现在金龙公司只有一家沈城的工厂,只要坚守住这个大本营,林云这帮人每年一样有近百万的红利分成,每个人都会是百万富翁,但林云这个穿越者怎么能甘心当个百万富翁呢?要做就做全国第一,这才符合自己穿越者的身份。

林云知道顶益公司的实力,对方是个不折不扣的大集团公司,魏英州兄弟四人都是生意人,父亲更是湾湾省有名的企业家,家族实力雄厚,远非自己这个街道办小作坊转制的公司能比,要想战胜这个强大的对手,只能拼速度,抢在对方之前建厂布局,这样才能压住对方。

于是金龙公司自成立的那一天起,就开始做好了扩张的准备,时刻都处在“战备”状态,每个人都脚不沾地的工作,这种状态下的员工注定会快速成长起来,或许也有摸鱼划水的人,不过他们的收入就少,要知道金龙公司的考评办法是与工作量挂钩,工作量越大,收入就越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