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逆天换明 > 第六百二十五章 辽阳新复

逆天换明 第六百二十五章 辽阳新复

作者:样样稀松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5:48:57 来源:笔趣阁

辽东也是一片祥和安乐,相比于京师臣民,在十几年的战乱中,辽人是身受其害。对建虏的仇恨更深,对和平的生活更加向往。

如今,建虏被灭的报仇雪恨,和平安定生活的到来,怎能不让人高兴,令人有如释重负般的轻松。

笼罩心头的阴霾全部消散,终于可以放心地为自家规划未来,撸起袖子猛干了。

田地是可以足量申领的,居住地是可以随意选择的,除了还未开放的地区,以及辽阳、沈阳、锦州等大城市。

而在古代,耕种是最稳妥,也是从事人口最多的工作。特别是在辽东,除了少量的手艺人,基本全是农民。

至于商人,除了一些外地的,本地的差不多都是官府垄断,还没有完全放开。

民以食为天,重农是东江镇的基本政策。虽然郭大靖也认为有待完善,在商贸上要官退民进,但时机未到。即便是现在,也要逐步放开。

“这就是咱家的铺子?”鲁世英的妻子惊讶地张大了嘴巴,好半晌都没有合拢。

鲁世英也看着官府分给他的房产,前铺后宅,宽敞明亮,令他激动万分,心绪难以平静。

只不过,古铜色的方脸,浓眉大眼,他还强自保持着镇定。

作为兵工厂的工匠,也是返乡的辽人,鲁世英得到了特别优惠的待遇,那就是在辽阳城中有了自己的商铺和住宅。

而作为城市功能的完善,手艺人都得到了特别的照顾,或是在镇子,或是在城里,都给他们操业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进去看看吧!”鲁世英勉强压抑着兴奋的情绪,象是在嘲笑妻子没见过世面地摇了摇头,“瞧你那样子,别让人笑话。”

妻子并不在意丈夫带有讥笑的口吻,依然是惊讶又欣喜若狂的神情,迈步走了进去。

辽阳虽经战火,但毁坏程度却远不及沈阳,经过数万民兵的修缮,大部分房屋都恢复了原貌,甚至比原来更新。

白灰刷的墙,夯土碎砖的地面,崭新的门窗,宽敞的院落,五六间的住房,让妻子不断发出惊叹之声,有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

之所以有这么好的待遇,还是因为鲁世英在兵工厂干过,为平辽出过力。所以,才会与军人享受着同样的优惠。

“爹,我要住这间。”十三岁的女儿已经看好了房间,得到父母允许,便一头扎进去开始收拾。

十五岁的儿子无所谓,随便找了一间,便把被褥抱了进去。

正房肯定是鲁世英夫妇的,两人把东西从车上卸到院中,开始往屋里搬。

“缺的家什,我这几天就打出来,年前肯定都添置上。”鲁世英倒是不嫌屋内陈设简陋,这也是不可避免的,那么远的道儿,不可能把桌椅板凳都搬来。

妻子一边搬着物品,一边说道:“先打紧用的,不着急的等一等。搬来的人多,肯定缺家什,你先顾着外面,把铺子的名声打响。”

鲁世英琢磨着点了点头,先赚钱,再顾自家,现在无疑是个好机会。都是有安家费的,就是省着花,有些家什也是必须的。

“那我明天就去城外买些木料,先干木工,等有了铁料,再把铁匠炉支起来。”鲁世英把自己的盘算说出来,“年前忙一阵子,明年开春还要忙。”

虽然很多铁制工具都是由官府包办,但还是有不少需要百姓自己去置办。比如牛马的掌,还有一些日用的小家什。

为了尽快恢复辽阳的繁华,各行各业是不可或缺的,市民阶层也是必须形成的。相比于耕种,手艺人的生计也要考虑,并给他们提供良好的环境。

而手艺人也有后路,那就是领田耕种。当然,如果本地耕地已经不够,他们就只能再搬家改业了。

始终要有足够的田地供百姓耕种,这也是倒逼东江镇向北拓展的动力。人口在不断增长,辽东的土地也要随之同步。

“我先去买粮,赶着车去,两三百斤能吃到过年。”鲁世英见马车空了出来,便对妻子说道:“还需要买什么,你说一下。”

妻子赶忙拿出一张有些皱巴的纸,说道:“要买的都在上面,让儿子陪你去。”

“我也认得字。”鲁世英笑了笑,接过纸,说道:“让儿子先收拾他那屋吧,晚上也能睡个舒服觉。”

说着,他转身而去,驾上马车,从后门出去,很快就驶入了辽阳城的街道。

城中的人还不多,大部分的商铺都无人接手经营,等到明年开春,才会安排更多的百姓入城。

但官府所设的粮铺、杂货铺等营业点,却早已开始营业,货物充足齐全,全是水师抢运的功劳,不会因为移民的到来,而引起粮荒货荒的现象。

鲁世英先去买了粮食,主要是玉米、黑麦和土豆,又去买了两坛腌菜,十几颗白菜和萝卜,甚至还买到了豆腐。再加上搬家带来的肉干,准备晚上稍微丰盛点,庆祝乔迁。

当时辽东的生活水平,鲁世英一家已经超过了温饱线,接近小康标准。若是与内地比,只是普通百姓的话,也不遑多让。

“鲁师傅——”召唤声打断了鲁世英的思绪,他赶忙停下车辆,转头去看。

竟然是个认识的人,虽然算不上很熟,但真是它乡遇故知,鲁世英油然生出亲近之情,笑着招呼道:“赵坊主,没想到您也来了辽阳。”

赵坊主身材不高,短粗胖一个,脸上有肉,眼睛本来就小,一笑就成了条缝。

“辽阳可是数一数大的大城,俺这赵家酒坊肯定要来,那生意差不了。”赵坊主哈哈笑着,说道:“没想到遇到鲁师傅,日后怕是少麻烦不了。”

鲁世英摆着手说道:“什么麻烦不麻烦的,俺那铺子就在兴明街九号,有事就过去找俺。”

赵坊主连连点头,吩咐了一声身旁的伙计,伙计小跑着奔向店铺。

“除了那铁匠木工的手艺活儿,鲁师傅没有旁的副业吧?”赵坊主有一搭无一搭地闲聊着。

鲁世英摇了摇头,说道:“本来是想领二三十亩田地耕种,可又怕铺子里忙起来顾不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