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唐之逍遥太子 > 第六十八章 文成公主

大唐之逍遥太子 第六十八章 文成公主

作者:椰子癞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5 15:40:23 来源:笔趣阁

而后在李承乾的刻意引导下,气氛没有那么严肃了,变得轻松起来,在这一片欢声笑语中,愉快的结束了今晚的晚餐。

十二月的雪夜,寒风刺骨,杨素素靠着窗户楞楞的看着对面李承乾的房间,房间内摇曳的烛火也因为寒风挤过窗户而变得摇摇欲坠,使得房内忽明忽暗。

似乎被刚刮进来的寒风惊醒,她紧了紧自己的衣服,把窗户关上,回到了桌前坐了下来。

一炷香的时间,她准备的也差不多了,背着行囊,看着身后的院子,眼神中竟有些不舍,“等我寻找到答案,我还会回来的…”

“老三,你跟在后面看看她要去哪里。”后院树上的一月收起了单孔望远镜,现在这宝贝暗影总共三队,基本已经覆盖大半队伍了。

“是。”

一夜无声,第二天的清晨,李承乾和往常一样,在院子里锻炼,就听到惜玉的声音:“殿下,不好了,殿下…”

“殿下,你看这封信。”惜玉急忙的跑了过来递给了李承乾一封信。

他疑惑的接过信,问道:“怎么了?”

“杨姑娘的房间没人了,只留下写一封信。”

惜玉这丫头经过这几天的相处,还是了解了杨素素的性格,她知道杨素素并不是坏女孩,她开朗又不失礼貌,从来没有因为自己是丫鬟而看轻自己,惜玉以由原来的抵触到现在的不舍。

惜玉已经渐渐忍不住有了哭声,抽泣的问道:“殿下,信里面说什么了?”

“她走了…”李承乾怅然道。

“然后呢?”

“然后?没有然后就这个!不过你这丫头怎么还挺有本事的嘛,让杨女侠走了还说让我不要欺负你。”李承乾调笑道。

惜玉拿过李承乾手中信,哭的声音更大了。李承乾有些尴尬的摸了摸鼻子,好家伙,想调节一下气氛,没想到更伤心了!

李承乾这边还在进行着他的经济特区计划,研发武器等等,说日子过的逍遥也不为过,最主要的是李二没有催他,而是放任。

李二打心里是认为李承乾是有能力的,从之前的杭州瘟疫治理就已经知道了,不过他现在正头疼。

长安城太极宫,大朝会。

数百文武官员肃然立于太极殿,皇帝李世民在掌印大太监王公公的引领下,龙行虎步的进了太极殿,坐在了龙椅上。

他的面容肃然,精神矍铄,气势威严。

“朕今日只处理一事!”没有等王公公开场,他直接说话了,他心里也是有些震怒的,一个两个都来,朕的女儿就这么招你们待见,还是感觉我大唐好欺负不成!

“宣吐蕃国使者觐见。”

有唱喏太监在大殿门外高声宣唱:陛下有旨,宣吐蕃国使者觐见!

此次吐蕃国所派使者为吐蕃国大相禄东赞,相当于大唐的宰相身份。此人出生在堆垅让巴,对中原文化多有了解,致力于发现吐蕃的经济,政治制度的建立及完善,是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以及外交家。

此次和亲之策便是由他提出,此举深意只有极少数的几人知道。

他迈步走入了太极殿,想着如此高大辉煌的殿堂,而今就在自己脚下,面带微笑,神态自若。

其实不仅是突厥人而是周边所有的国家包括吐蕃对于中原都是极度向往的,这里有最肥沃的土地,有最精美的建筑,有悠远流传的文化,当然也有最美的女人。

这也是禄东赞要为吐蕃为之奋斗的。

而自贞观七年,为了适应形势,松赞干布把都城从山南琼结,迁到逻些。随着都城的迁徙,许多依山而居的部落也纷纷迁到平原中居住,更多的人从事农耕,过去的游牧也改变为定居放牧,促进生产的发展。

迁都逻些,使吐蕃真正据有西藏高原心腹地区,可以居中控制四方,为吐蕃的发展与强盛提供了有利条件。迁都以后,平原出现了大片农田,牛羊遍野,马匹肥壮。

吐蕃国力日益强盛,而大唐四周则是强敌环绕,虽然东突厥分裂,大唐得以喘息,但是还有薛延陀,西突厥等等…所以他相信,一旦两国开战,唐朝必然被拖入战争泥沼。

莫要看大唐繁花似锦,实则以满目疮痍,加上上段时间的瘟疫更是雪上加霜,这才是真实的唐朝,这是禄东赞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的情报经过数年的分析得来,不会有误。

“吐蕃使臣禄东赞,拜见大唐皇帝陛下!”禄东赞礼数十足。

“平身。”

“谢陛下!”

“谢大可不必,抬起头来让朕好生的看看你。”李二生冷的声音响起。

禄东赞心中一紧,缓缓抬头。

“哼,也不怎么样嘛,朕有没有说过,不和亲了?松赞干布还不死心!”

李二站了起来,面带愠怒,又道:“朕没有耐心和他废话了,不给亲就是不和亲,朕的大唐在难还不至于用女儿来换取和平,更何况你吐蕃是个什么东西,也敢威胁我大唐?”

“嗯?要打,那就打!”

禄东赞心绪渐定,他的神色也变得轻松,他在等,等此行最关键的一个人。

“放我进去!”殿外突然传来了一个女子的声音,李二以及群臣皆向侧门看去,禄东赞见到来人脸上露出了一抹微笑。

那是李渊堂侄,刑部尚书李道宗的女儿,文成公主李雪雁。!

…………

一晃一个星期就过去了,本以为能过上悠闲日子的李承乾,一个星期前就收到信息了,杭州那边涌现大批难民,没办法因为前段时间瘟疫,导致很多孤寡之人,亦或者幼小孩童。

虽然杭州有李承乾主张设立的福利院,可容量就那么点大,只是杯水车薪罢了。

而现在小岗村自己翠华山乃至宁化县都在大发展,那么发展就需要人,有人那么一切就都会有。

所以李承乾听说后,直接一封书信快马加鞭的送到杭州刺史李泌手中。

然后前段时间北华村的简易工棚现在没有拆除还可以用于接收难民,而王晓也已经又陆陆续续搭建了至少可以容纳五千人的帐篷。

有快马传来消息,从杭州而来的难民离小岗村没有多远了。

李承乾一直担心的问题还是出现了,难民中年纪大的,很多人在路上便已经坚持不住倒就下去,再也没有起来了。

他们早已油尽灯枯,哪怕伙食得到改善,哪怕大夫及时的赶到,他们还是没能挺过来。

李承乾没办法,这些人不能就地掩埋,防止又产生瘟疫,只能就地焚烧。

而现在随着离小岗村越来越近,他们的食物也得到了大大的改善,看着手中白花花的白面馒头,这是他们多久没有吃到的美食了,很多人已经记不清了,他们只知道,去了小岗村他们就不用忍饥挨饿了,他们可以活下来了,所以他们能坚持住,哪怕只剩一口气,也要坚持,那是他们的天堂,因为那里有他们的救世主,太子殿下。

而孙海洋深刻而准确的贯彻了李承乾的精神,宣传,一定要在难民中宣传。

没错,你们没看错,孙海洋孙管家的儿子,自从上次被李承乾教训后,仿佛一夜之间长大了,这次也是主动请缨要去揽这个吃力不讨好的活计,浪子回头金不换。

这孩子以前虽然不靠谱,但是脑瓜子是灵活的,这次的任务就干得不错。

他一直在宣传小岗村的美好,宣传未来生活的美好,告诉他们以后的生活会比现在更好!给他们加油打气。

所以有的时候并不是一味的给与物质上的财富,还要给与精神上的鼓励。

小岗村不仅能吃饱,还能吃肉,也不用担心贪官污吏,不用担心地主老财,因为这里是太子殿下的地盘。

总之就一个宗旨,给他们画大饼,让他们一直充满希望,那种对于美好未来向往的希望。

几日后,李承乾抬头看着阴沉的天空,心中有些犯嘀咕,可千万不要下雪啊,这些难民挺过了这么长的路程,可不要倒在终点了。

本来只是北华村的十几个妇女在准备着五千人的粥饭,可是随着消息的传来,小岗村的其他几个村子中的妇女也问讯赶来一起帮忙。

不知道什么时候形成的风气,大家有事都互相帮助,不能说夜不闭户,但也可以做到拾金不昧。

“啊,孩子他老舅娘你怎么也来了?”

“唉,听说殿下要接一批难民,说你们北华村忙不过来了,都不要村长组织,大家就都一起来了,能搭把手就搭把手吧。”

“徐大娘,你这粥有点稠了啊!”

一个穿着碎布丁棉袄的老妪笑着说道:“那些个难民来了,肯定饿的不行了,给他们烧点稠的抗饿!”

当夜色渐渐降临,浩浩荡荡的难民大军终于抵达了小岗村。

和其他人一样,都被这村口的石牌坊给吸引住了。

在孙海洋的引导下,配合王主事把这些难民有条不紊的安排进入了工棚,便这样安顿了下来。

他们看着这崭新的工棚,心中有些五味杂陈,想着一路上的风餐露宿,这一切便都是值得的,擦干眼泪,没什么好说的,只有这一条贱命以后便是殿下的了。

李承乾本来只是打算来看看,所以他也没有穿的多正式,只是一件普通的棉袄,但是眼尖的孙海洋见李承乾来了,便指着他对着难民说道:

“这就是太子殿下!”

于是呼啦啦一片跪了下来,口中喊着:“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虽然喊的不是很整齐,但是也能感觉到他们的尊敬,有的人甚至都没看见李承乾长啥样,只是大家都在喊。便也跟着喊了起来。

“大家都起来吧,你是大唐的子民,父皇一直牵挂着你们,朝廷也从来没有放弃过你们!”

没人起来?这特么的尴尬了!

“现在我命令你们,全部起来!”李承乾拿过称心递过来的喇叭大声喊道。

这下效果好多了,很多人都站了起来,这喇叭真的好用啊!

所有人都好奇的看着现在高处的穿着普通的李承乾,这给难民们的第一印象便是年轻,有亲和力。

此时天公不作美,飘起了小雪花,李承乾感受着脸上的点点凉意,对他们大声的说到:

“这里以后就是你们的家,现在你们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吃饭!”

众人在黑夜中也能隐约的看见北华村刚盖起来的水泥房,他们惊讶的一时间竟忘了吃饭,这就是他们的…家!

“家”这个词对于作为难民的他们是多么渴望而又不可及的存在,而现在他们居然有了,近在咫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