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大秦之帝国再起 > 第三百五十七章:定论(下)

大秦之帝国再起 第三百五十七章:定论(下)

作者:荣誉与忠诚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05:48 来源:笔趣阁

升官封赏,近一步的聚拢内部的凝聚力,这是应该做也是必须做的事情。

叔孙通已经拿到了吕哲关于三省六部的官职名称,他说需要做的是在吕哲所写的职位名称在职能上进行更详细的细化,也针对目前的现状来做修正。

所谓的三省,是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

六部是,户部、吏部、兵部、礼部、刑部、工部。

吕哲写三省六部的时候知识写下职位名称,对于每个职位有什么职能写的比较粗略,哪一部该有什么尚书,有多少侍郎,尚书的职能不用写也知道是干什么的,但是侍郎应该分担哪些职能却是没有写。

而且说句实在话,现在的社会进化程度其实并不需要那么多的部门,先不考虑有没有那么多的人才,职位过多又没有那么多的事情需要处理,造成亢官现象是铁钉钉的结果。

在叔孙通想来,所谓的三省现在没有那个必要,只需借鉴各国在职能上定下左右两名丞相,至于六部嘛,分得倒也是详细,不过一下子就有六个位高权重的职位,那似乎也太夸张了一些。

吕哲几次接见叔孙通,发现自己所写的东西几乎被叔孙通改了个遍。

叔孙通很委婉的表示吕哲所写的制度很好,可是与时下的实情似乎有那么点职能重复或者过多的情况。

每一套行政制度其实都是时代的需要,并不是某个时代用得很好的制度在任何一个时代都通用。

三省六部最早是出现在南北朝时期,到了隋朝期间才形成朝廷的制度,吕哲没有考虑现在时代的情况就定了一个三省六部的制度确实是有欠考虑。

拿个比方,现代的总统制、主席制用在封建时期的社会可以吗?显然是不可以。

后面吕哲算是搞明白了,叔孙通不好明说,可是他弄出来的三省六部对于现在的社会来说根本就不可行。

“主上,通以为秦制相当不错。”叔孙通说的有些小心翼翼。

“唔?三公九卿制?”吕哲无奈了,绕来绕去还是复制现有制度。那他何必绞尽脑汁花了几天的时间来回忆三省六部。

“三公九卿?”叔孙通似乎茫然了一下。

哦,现在的秦国是有三公和九卿的职能,可是在很多时候职位上经常会出现空缺,有些时候官职的名称也会出现变动。还没有形成固定的三公九卿制度。

三公九卿制度是东西两汉期间才形成固定的朝廷制度,在汉景帝刘启和汉武帝刘彻时期对于官职的名称也会时常做出改名。

汉景帝改了大量官名。把“奉常”改为“太常”;“卫尉”改为“中大夫令”;“廷尉”为“大理”;“典客”为“大行令”;“治粟内史”为“太农令”,武帝时改为大司农。武帝时改“大行令”为“大鸿胪”,“郎中令”改为“光禄勋”。

总而言之,现在是有相应的三公和九卿,可是并没有形成固定的制度,所以叔孙通听到吕哲说出那句话的时候才会愣神。

“主上的情况有点特别。”叔孙通苦笑了一会,“像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现在显然是不能那么称呼,还要等您开国之后才能任命。”

何止啊。不但是三公不能任命,九卿中能任命的也几乎没有。

“通是这样想的,您可以借鉴周天子时期的旧事,先行任命相同职能但是官位小一些的职位。”叔孙通口中的周天子是姬昌,那时候周是以臣子的身份讨伐殷商。倒也符合吕哲的现状。

吕哲没有听出叔孙通的隐喻,那是叔孙通在为吕哲日后出兵攻打秦国做伏笔,只是问:“你有写章程吧?”

当然有写了,不然叔孙通怎么可能会说。

“左右长史,四镇将军,四讨将军,各种中郎将……”吕哲看着看着觉得好像有什么不对。

长史按照叔孙通的意思是行使丞相的职能。这点是能解释的过去。

镇南、镇东、镇北、镇西,这四个将军的名称根本就是按前后左右四将军改了个称呼。

四讨的讨贼将军、讨虏将军、讨逆将军、招讨将军,看着根本就是行使差不多的职能,只是哪个将军出兵讨伐什么敌人做出了规定,可是看这个规定有设和没设有区别吗?很像是用来安排人养老或者安置身份重要又不想让其真正领兵站门设立的。

中郎将的设立就更有意思了,五官中郎将为首。其下是左、右中郎将。另外叔孙通还专门注释了一下,说明设立军团的时候可以用中郎将作为主官,例如吕哲要设立的北、南、东三支军团,主将的官职是北部中郎将、南部中郎将、东部中郎将。以后要是想再设立军团,只要在中郎将前面加上该军团的前缀。那就是一个新的中郎将诞生。

“有点意思啊,这个不是跟汉末的中郎将差不多吗?”

吕哲才明白过来,那些四镇将军和四讨将军压根就是设立起来给吕哲安排不得不封赏武职,但是又不想让其领兵征战的人用的,算是一种位高无权的虚职。而中郎将的设立才是武职中最为重要的职位,毕竟中郎将的职权就是带兵作战。

中郎将下面就是各式的校尉和都尉,这些倒是与现在的校尉、都尉的职能相同。

看完关于武官方面,吕哲再看了看文官。他看到某某侍郎、某某郎中、某某从侍再也忍不住“哈哈哈”大笑起来。

叔孙通真的太有意思了,他根本就是将吕哲所写的三省六部摘出了一些,然后结合三公九卿的一些相关职能来设立,结果成了一个融合办。

“有什么好笑的?”叔孙通弱弱的问了一句。他还不是照顾吕哲的面子,没有全盘的否定吕哲所写的那些。

说实在话,叔孙通能这么干真的是相当的不错了,说明他对礼仪法度真的是有强的理解,因此才能玩转得过来,不然换做任何一个对礼仪法度不是那么熟悉的人,想要既照顾吕哲的面子又要把官职和职能理清根本就不可能。

“先生大才,我因得先生而畅快大笑。”也不知道是什么搓中了吕哲的笑点,一笑越发停不下来。

“……”赔笑了几声,叔孙通心里发闷。他是等吕哲笑够了,才出言问道:“那么,主上是认可这样的只能划分?”

“真是辛苦先生了。”吕哲笑着说:“什么样的官职该有什么样的职能先生写得很详细。还要拜托先生再将什么样的官职该获得什么待遇再详细规划一下。”

“不辛苦,不辛苦。”得到认可,叔孙通刹那间兴奋得满脸红光。他十分清楚一点,不管吕哲是南方霸主,还是日后成了天下之主,他所干的这些事情是注定要被写入史册,而他因此也算是做到青史留名了。

发了一会愣,激动了老半天,叔孙通才想起吕哲刚才最后一句说了什么。他没有记错的话,吕哲是要让他规定关于官员待遇的问题?

“这个……主上,官员俸禄已经有相应的额度。”叔孙通有点卡壳,自古以来官员只有俸禄,只有贵族才会有身份带来的待遇,而似乎吕哲没有谈到关于爵位的事情吧?

“嗯?”吕哲觉得自己说得很清楚啊,叔孙通理解到哪去了?他说:“我说的不是俸禄,而是官员的制服,上下级之间的礼仪。”

“喔!!!”叔孙通做出恍然大悟的模样,他倒是真的没有想过这个,深思的时候偷偷看了吕哲几眼,心中不得不感叹吕哲倒是细腻。

臣子间的穿着确实也该形成一套制度,不然穿的花花绿绿像个什么事。

上下级之间的礼仪是竖立尊卑,为的是上官拥有足够的威严。上官的威严听上去很扯蛋,可是没有从礼法上来给予上官威严,很多事情真的不好办,再则下克上必需从礼法上进行制止。

“细化的事情太庞大了,若是只有我一人,没个三五年根本就做不出来。”叔孙通心里想着,抬头看向吕哲:“主上,您想在什么时候执行这套法度?”

什么时候?吕哲已经向蒯通和燕彼说过近期将要执行封赏,那当然是越快越好。他不趁现在略微有些风平浪静的时候将内政处理完,难道要等大战爆发之后再搅到一起吗?

“这……”叔孙通苦笑:“工程浩大,不是通一个人短期之内能够做到啊。”

“你可以招募人手,我所需的是在一个月后需要拿到结果。”吕哲想得很清楚,一个月内各名将基本会回到南陵,人齐了封赏就不能再拖。

有权招募人手对叔孙通来说是好事,他早早就在等待这个机会,只是一个月实在太急了。

“一个月?从南陵发出信件,快马奔向四方,最远的老友最迟是四天能收到信件……”叔孙通的老友指的是儒生,他咬了咬牙心想:“眼见机会到来,不抓住的话圣学什么时候才能大兴?让诸位老友拼点命,只要在一个月内能赶来南陵,那对我圣学将是一件盛事!”

难得出现一个不排斥儒学的一方霸主,叔孙通觉得要是不懂的抓住机会,那可是要遭天谴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