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大秦之帝国再起 > 第六百零七章:战匈奴(十一)

大秦之帝国再起 第六百零七章:战匈奴(十一)

作者:荣誉与忠诚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3-04-20 15:05:48 来源:笔趣阁

匈奴?不不不,这是华夏族群对他们的蔑称,他们称呼自己为“有熊之地”,外人对他们的人种称呼其实应该叫“熊人”,目前并没有组建成国家的社会形态,所以哪怕是有统一的称呼那也是指族群而非国家,就像是华夏大地上那么多的列国,可是人种的称呼是一致的。》頂點小說,

匈奴这个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大概是春秋时期华夏族群将戎人、狄人、犬人驱赶离开边境,之后从西边迁移来了新的胡人,双方再次敌对上,长久的交战使得华夏族群对于这股新来的胡人没有太好的办法,称呼上就带着侮辱性,称呼这股新的胡人为匈奴,因此匈奴这个名称也就出现了。实话实说,不然谁会在取名字的时候给自己按上个“奴”字,又不是有病。

从“有熊之地”的命名来看,按照古人的命名习惯,他们的历史一点也不比谁短。为什么这么说?挺简单的推断呗,第一个筑巢居住的叫有巢氏,第一个发现植物可驯服反复留种耕作的叫神农氏,那是上古时期才有的命名习惯了,那么这帮自称“有熊之国”的胡人历史能短到哪去?

有着悠久历史的族群非常多,但是能够建立起自己文明的人却是没有多少,至于为什么同样是智慧生物却有这样的区别……天晓得。

熊人……好吧,还是按照华夏的习惯称呼为匈奴,他们没有足够的智慧建立起自己的文明,只是他们的创造力比起其余族群来说不行,不代表他们不知道科技能够增加战斗力和增强生产力。

事实上也是那样,金属结构和木质结构哪个好,锋锐的金属兵器和骨质兵器哪个比较厉害,只要是脑子正常的人都能明白吧?

匈奴此番南下赚得最多的就是劫掠多少财帛,是从华夏大地掳掠了大量的人口,掳掠的人口之中又有着各式各样的工匠。对于他们来说这些工匠远要比占领多少土地来得有价值。

其实匈奴人对于土地也不是那么重视,游牧民族对于土地的占有欲一直都有很强的针对性,那是与他们的生活习惯有关。对于游牧民族来说什么样的领土才是有价值的呢?观看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对他们有价值的领土是能够放牧的土地,越是水草丰美的环境价值也就越高。

若说没有南下之前,匈奴各个部落对南边的土地感到兴趣,那么第一次在阴山以南挨了秦军建立起来的武城体系一棍子,被敲得有些晕懵之后退到雁门之外的草原,在那边休整期间才从齐燕那边知道更南边崛起了一个比秦国更加强悍的势力,他们对于南下占领土地其实已经不是那么热衷。

另外呢。对于赵地的劫掠和掳掠也让匈奴各个部落的首领产生额外的想法,阴山以南的山地较多,没有草原上的地势平坦,山地多代表难以放牧。而他们的牧民除了放牧压根就不会种地,占领基本都是山地的土地……说实话他们真的没有太大的热情,反而是对于掳掠人口起了绝大的兴趣。

冒顿在这个时候提出了一套建议,他认为既然齐国和燕国都说南边新晋崛起的势力十分强悍,齐军和燕军在面对汉军的时候没有多少抵抗之力,且汉军随时都能组织起一支超过百万人数的大军。更有从推测中比草原牧民更加厉害的骑兵,匈奴该好好想象能不能与之对抗了。

草原上包括匈奴在内才有多少人口?虽然他们没有人口普查的条件,但是真要粗略算一算总是能够得到一个大概的数字。他们包括战士和牧民,甚至是连老弱妇孺都算上。拢共也也不会超过八十万的人口,去跟一个随时能组织起百万人数大军的势力交战,有那个必要吗?

冒顿的意思是什么?他认为现在的匈奴不适合参与到华族人传统的领地交战中去,匈奴应该趁这个难得的机会从中原掳掠人口。对于有一技之长的人口更加应该重视,借从中原掳掠的人口回到草原发展自己的冶铁技术,待在草原看着华族人自己打生打死。

不得不说冒顿十分的理智。看出了以匈奴目前的实力难以在华夏地区久待,他还认为匈奴完全可以抽身回草原处身事外,若是华族人在内耗中虚弱到能够轻易征服并奴役的地步,匈奴自然是要再次提兵杀将而来,要是那个叫汉国的势力轻易消灭其余不服的华族人,那么就形成一个匈奴安心待在草原,有条件了再去劫掠一把的局面。

华夏地区的人口真的太多了,且现在的华族人也不是那种在异族屠刀下被杀怕的群体,他们在面对胡人的时候不吝啬于拼命,往往是被逼急了十来人都敢对着百来个胡人搏杀,可不是后世那种被杀怕了的两脚羊,这点胡人在赵地劫掠的时候可是深有体会。

匈奴与华夏族群交战的历史可不是一天两天了,很清楚华夏族群对草原没有太大的兴趣,之前双方交战都是在边境,哪怕是匈奴战事不利退往草原深处华夏的军队就不会追,他们认为南方那个新兴崛起的汉国也该是这样。

而冒顿还有另外的看法,他认为匈奴现在完全没必要去与人口众多的华夏族群死磕,匈奴应该做的是消化这一次在华夏的劫掠果实,然后将矛头指向东胡,击败东胡且消化东胡,等待匈奴实力壮大了再来审视是不是南侵,要是条件不允许南侵就将目光盯向世仇月氏人。

头曼不喜欢冒顿,一直都不喜欢,要是喜欢也不会将冒顿送往月氏那边当人质。可是头曼在不喜欢的同时也不得不认同冒顿的想法很对,之前匈奴与华夏族群建立的秦国和赵国不是没打过,双方大大小小的交战没有千次也有那么几百次,似乎大多数都是匈奴吃亏落幕。

匈奴对上秦军和赵军从来都没有占到什么便宜,现在华夏族群内乱,忙活着自相残杀,但是匈奴三十万大军南下也没有想象中的势如破竹,不是被秦国的将领……那个叫蒙恬的家伙挡在阴山以南狠狠地揍了一顿了吗?

秦国虚弱到这样的程度还能抵抗住匈奴。匈奴在赵地那边劫掠时遭遇的赵人也反抗意识强烈,南边扑来了一个能够战胜秦军并且似乎是很轻松能完虐齐、燕、赵的汉军,继续待在华夏大地真的不是那么理智,对吧?

其实最让匈奴这些人不理解的是,他们从齐燕那边听到了一个比较不可思议的消息,汉军建立起来的骑兵怎么听都比打小就与马匹待在一块的草原人更加剽悍,汉军的骑兵不断不断地进行长途奔袭,能够灵活地骑跨在马背上作战,这是非精锐草原骑兵都办不到的事情,汉军是怎么做到的?

简直太不可思议了。一个不是自小与马匹玩闹的族群,竟然能够灵活地骑跨战马作战,而似乎还找到了长途骑乘不会让战马大规模损耗的办法,听到这样的事情可是把一些部落的首领给吓坏了。

汉军的骑兵已经出现在河套,汉军的步军也在迅速地逼近,若是没有从齐燕那边听到那么多关于汉军的描述,匈奴还有兴趣和新兴崛起的汉军较量较量,可是一听说汉军随时能够组织百万大军,也知道汉军的骑兵的凶悍。他们是脑子有多傻才愿意与汉军来一场碰撞。

游牧民族的特性是什么?文艺点就是弱者习惯于服从强者,用服从于强者来换取生存,那也是草原上的生存法则。直白点就是属于那种欺软怕硬的民族性格,他们打不过选择逃跑一点心理负担都不会有。

冒顿的建议非常不错。各个部落的首领也完全没有兴趣去与气势汹汹而来的汉军拼杀,用非常短暂的时间就商议出一个结果。

没得说,放弃一些小部落的人完全没什么,将齐燕那些人丢在一边也不会觉得有任何的不地道。头曼连召唤小部落的首领都没有,更是懒得去见田假和卫满,直接派人下令让他们先行北上。

草原上的特性也注定那些小部落的首领连屁都不敢放一个立刻听命北上。倒是田假有些琢磨不透去找头曼,想直道为什么是他们先行北上,而匈奴的主力却是留在后面。

头曼才懒得跟田假啰嗦,见都不见就是让人转告田假,若是他还想获得匈奴的庇护,只需要听命行事,要是不愿意听命行事,匈奴各个部落很有兴趣砍了田假的脑袋,然后将几万齐军的青壮瓜分干净。

其实头曼完全可以用和颜欢色的姿态欺骗田假,说匈奴主力是为了创造条件把战利品送回草原,这才让主力留下来断后。可是游牧民族是个什么玩意?之前头曼觉得田假有点用处自然不吝啬露出几个笑容,现在头曼觉得田假没用了,用训狗一样的态度对待,这就是胡人该有的性格。

卫满在接到来自匈奴单于的指令时只是默默做出听命的姿态,四万左右身穿绿色战袍的燕军将士收拾好行囊,跟在那些小部落的后面踏上了北向的道路。

还真别说,犹豫早一些时间秦国修建北上的直道,被头曼命令北上的队伍,他们朝直道靠拢,踏上秦国修建的直道然后向北开进的速度一点都不慢。

是在卫满所率燕军出发的第二天,田假率领的齐军才慢吞吞地沿着直道北上。

田假这一股部队行动缓慢有着太多的理由。首先就是田假不认为匈奴会有那么大的情操,在有危险的时候让齐燕先后他们的主力留下断后,认为这里面肯定是有问题,也就磨磨蹭蹭地跟头曼唧唧歪歪了一段时间。其二是齐军手里掌握的物资不少,除了能够让二十来万人吃上半年的粮秣,一大批兵器等器械也是不少,既然是要向北移动,那总归是要打包带上的吧?最后呢,田假命令部队收拾物资的时候,头曼却是来了新的命令,让齐军只带少部分的粮秣,兵器等器械更是要全部留下,结果优势纠缠了不少时间。

要是有可能,田假绝对不乐意将大量的粮食留下,更不愿意交出兵器等物资,可是他没有多少与头曼叫板的资本,期期艾艾地纠缠着。一直是到头曼让胡人大军做出包围齐军的姿态,田假情不得已之下才放弃那么多的物资,心不甘情不愿地踏上了北向的道路。

离开匈奴主力北向的数量有多少?算上齐燕的十来万和那些小部落,数量该是在二十五万左右。可是二十五万所指是军队的数量,要是将胡掳掠来的秦人和赵人算上,总数怎么也有个三十五万上下。

分散在该片区域的非匈奴、齐、燕这方,属于秦军、汉军、赵军游动的斥候很快发现敌军成为两个部分。

“向北而行的敌军有点复杂,除了胡人之外有齐燕的军队,另外就是被掳掠的黔首。”章邯介绍军情已经有一小会了,现在是到了总结的时候:“留在原地的敌军先是在我们废弃的定阳一线待了二天。随后做出了向南移动的姿态,可是走了约有十里左右又突然拐向东面,根据最新的情报现实现在又改变方向做出向西北方向移动的迹象。”

头曼的主力部队该是在十六万人左右,他们这一股胡人拥有的马匹至少是在五十万匹上下,携带的牛羊多到难以进行计算……

如果章邯说得再详细一些,他们肯定能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匈奴的主力不管是怎么拐弯其实都是围绕着羊群、粮秣、物资为中心。

“我们有部队在那几个方向吗?”共尉听了许久,这是第一次出声。

章邯很肯定地答道:“那几个方向除了几支斥候队没有大军。”

共尉又问:“那么胡人有针对那些区域进行劫掠吗?”

章邯这一次没有马上回答,派出的斥候之所以是斥候。那是因为数量肯定是少数,数量不多的情况下只能是盯紧敌军主力,对于一些分散的敌军关注度则是可有可无了,这样一来实在不好确定敌军有没有劫掠。

他们现在是不清楚匈奴人绕来绕去是个什么情况。协商那些是要猜测出一个结果,好让部队做出及时的反应。

胡人都是骑马行军姿态,真要跑起来速度自然是奇快无比,这就加大了难以猜测胡人最终动向的难度。

“敌军在南边的队伍近期以来也比较活跃。冒顿所率的那股敌军每天都在接纳原本属于游动状态的胡人骑兵,”章邯手指沙盘上标注为高奴向西北方向的位置:“这里距离高奴约有七十里。冒顿这股敌军自从在雕阴向后退却之后,有几次进行小股分散。活动范围是洛水上游附近。我们的斥候猜测敌军是在寻找洛水河滩比较浅的区域,该是要寻找合适的地点进行渡河。”

那么问题来了,冒顿南下之后又掉头北上,随后一直是在洛水上游移动,很明显就是在侦测地形,想要寻找可渡河地段是没跑的事情,但是冒顿在渡河之后又想干什么?

“我王曾经说过一句话。”共尉环视在场诸人一圈:“敌人想干的就是我们应该破坏的,敌人想要的就是我们必须争夺的。”

吕哲说过的话多了去了,有些有道理的词语则是被记录起来,共尉所说的那句正是其中之一。

很明显的道理,敌军所要达到的目标一定是对敌军有利的,那么己方哪怕是搞不明白敌军为什么要做到那样的目标,总之进行破坏就对了嘛。

蒙恬点了点头,嘴上却是说:“冒顿所部离我们这里有一百三十里,我们若是派军前去路上还有头曼亲率的二十余万敌军。小股部队穿插过去徒增伤亡,大股部队必然是要被头曼所部拦截。”

共尉懂了,蒙恬是想要知道从齐鲁大地过来的几路汉军目前的动向。他心里在想“那些又不是什么特别机密,直接问不就是了。”想着眼神看向李良,示意李良进行介绍。

是不是机密蒙恬不清楚,可是他长期作为一军主帅,该了解的事项一点都没有含糊,目前双方是友军,不久的将来还会成为同一帝国之下的袍泽,可现在汉军是汉军,秦军是秦军,有些事情不能太随意了。

李良直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他短暂地介绍一些动向,在蒙恬期待的目光中先是请示共尉,得到共尉的允许,接着说:“在河套附近的骑兵已经有一部分进入上郡边线。这股骑兵的数量只有三万,他们的目标是沿着黄河北岸直扑阴山以南的胡人疆域,先期清剿与摸清那边的地形。直至越过云中向九原移动之时,骑兵的数量已经突破五万,除了我们自己的三万骑兵,其他的两万人是在云中收服的胡人。”

话说回来,李良可没有说那三万骑兵是什么建制,不说是不想双方都尴尬。

作为先锋骑兵的三万骑兵有两万是来自于秦军的王贲所部,有一万是汉军的第一骑兵军团序列,该支骑兵的主将是王贲。他们进入河套区域的时间是在两个月之前。已经在华夏族群称呼为云中的草原那边休整了快一个月,清剿该区域的胡人的同时,也在了解地形,更是收买胡人为己所用。

吕哲是一个民主主义者没错,但是他也清楚收服异族为己所用的重要性,大军开进草原的时候下达的军令无比清楚,能够收服的胡人就收服起来作为向导,面对不服者则是给予铁与火的毁灭。

胡人是什么尿性?吕哲对此要是不了解也白白研究了那么多的战史,更白瞎了自认为民主主义者的身份。胡人一直没有什么民族观念。草原上也从来都是强者生存弱者屈服的现状,展现强大然后收服一些胡人,在血腥的屠杀和态度相对较好的拉拢下,“胡奸”的产生绝对是前仆后继的。

先锋骑兵收服的两万胡人成分很杂。说杂不止是部落的关系,还有那两万人中的妇女足足占了六成还多。会有这样的原因一点都不令人意外,毕竟头曼在南下之前可是号召草原上的部落一同南下,各部落的青壮大批南下。留下的自然都是老弱和妇女。

“三万?”蒙恬有些迷惑:“北路的骑军不是有十七万,怎么只有三万出现在河套?”

李良笑着解惑:“几支骑兵是在雁门集结,集结完毕之后又分为几个方向分别行动。”

蒙恬点点头不说话了。他一直对汉军大兵团作战的模式很感兴趣,长久以来怎么都搞不太明白汉王哲是用什么办法将这种大兵团但是分兵模式的交战模式指挥得那么顺当。

要知道啊,冷兵器时代虽说是几十万对几十万交战,可是很多时候都是两边集中在一起进行运动,只有在特殊的时刻才会进行分兵交战,极少是从一开始就分为几路几路的军队各自行动。会有这样的原因其实很简单,主要是受于通讯的制约,主将一旦分兵之后,与之分出去的军队存在信息上的延迟性,而战争从来都没有暂停存档再来的荒谬事,一旦联系不顺,分出去的军队就等于是一种“存在性质”的玩意,除非是重新的合拢,不然主将真心是没指望能够及时再指挥了。

现在却不是蒙恬探究吕哲怎么去指挥大兵团分兵作战的时候,他最想知道的是离敌军最近的汉军位置,好做到心里有数,也能有针对性地进行部署,在之后的交战中起到他们这支部队的作用。

“蒙将军,其实不止有十七万能够高速移动的骑兵了,我们杀入草原具有很强的突然性,于河套区域取得了不错的战果,战利品中有将近二十余万匹被王上称呼为‘蒙古马’的马匹,这些马匹虽然暂时无法成为骑乘用的战马,可是完全能够利用代步,”李良神神秘秘地笑了一会,说:“我们现在能够高速移动的军队不下于三十五万,除开一些接受其它王命的部队,在敌军范围五十里内,该是有将近二十万部队随时能加入交战。”

…………………………

这是一章二合一的章节,另外向各位推荐荣誉看着不错的科幻书,是真的科幻,不是套着科幻皮的玄幻什么的,书名《重装突击》,在起点探索就有了。

ps:荣誉与作者不认识,只是觉得是本不错的科幻书,介绍给大家。(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