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大秦之帝国再起 > 第七百七十一章:酝酿中的…… 上

readx;吕哲会在天下重新一统之后进行大清洗吗?答案是必然会清洗掉某一些人,毕竟无论是为了达到稳固的统治地位,还是消除掉某些忧患,都会有人成为牺牲品。我会告诉你,小说更新最快的是眼.快么?

问题是吕哲清洗的对象必然是有碍于“大一统”的障碍,形成一种哪怕是分封制度也将形成大一统的格局。

所谓的“大一统”并不单纯是中央集权制之下的产物,可以是民族形式上的统一,也能使多个封国联合之下的统一。说白了,加盟共和国模式和州郡联邦模式也是一种大一统。

在那种格局下中央保持足够的强势,分封的诸侯和诸侯王也不过是身为大一统格局下的“领主”,各个领主在享有相当自主权利的时候服从于中央,从某些方面来讲这种政治环境对于华夏族群来说是一件好事。

绝对的集权容易导致绝对的yankuai,该是天下人之天下,不该是一人之天下,当然这是华夏传统文化的说法,要是按照现代的说法是,权力应当得到适当的监督。

吕哲自然也希望自己的权柄无限,渴望说出去的话就是天宪,但是从某方面来讲他又认为没有那个必要。所谓的没有必要,那是不需要从制度上来确认,毕竟他是开国之君,而开国之君从来都是威严甚重的人,没人敢对开国之君指手画脚。

绝对的集权之路可以走,但是注定是让华夏大地上的朝代更替无休止地循环下去。

华夏历史上不断不断进行朝代更替,不就是因为皇帝至高无上吗?正是因为皇帝的权柄无与伦比,遇到社会需要变革的时候,很多野心家不是想着一同渡过难关,是将眼睛盯在那张至高无上的皇帝宝座上,期望国家能够动荡起来,好能够窥视那张至高无上的宝座。

有一个时间表,华夏历史的朝代更替随着时间的流转(传说中的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开创中央集权的赵氏赢姓秦帝国皇朝只撑了六年就崩溃,秦帝国的崩溃并不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其实是因为太多的因素,述说起来起码需要数十万字的篇幅。

随后的刘汉皇朝能够享国四百余年,其后的历代皇朝很少能够超过三百年,那么就是等于每一个朝代的发展都经历了一次断层。每一次循环都等于是让这个族群进行一次自我毁灭。先前所发展起来的文化、科技、人文……等等很多很多都将因为战火而毁灭。

一个一直出现断层的文明怎么能够发展得起来?知识需要进行积累,而创造知识的人寿命却是有限。人生不过百年……其实从上古先秦一直到“我大清”时期,民众的平均寿命基本不超过五十年,用有限的时间创造出来的知识不断遭到毁灭,也就不存在其累积。

想要知识能够不遭受断层一直累积下去。那么只有一个文明没有自我毁灭或是遭遇外来压力摧毁,金字塔顶端是否稳固就成了社会平稳的关键。

掌握一个国家或是民族命运的往往是少数人,这是一个自上而下的统治链。而恰恰动荡之所以产生往往是来自于上层的最先崩溃,可以是国策上的选择出现重大错误,也能是来自于统治阶层的争权夺利而造成乱局,最终席卷了整个社会。

纵观整个世界的历史,每一个国家的崩溃真心就不是从底层开始,底层的能力和实力都有限,要是上层稳固和遇事时处理得当,哪怕是一个加过的底层出现混乱。国家也能够很快平息下去。

怎么来保证统治阶层的稳固?那就是关于方方面面了。

一家之天下是自己爽了,但是注定会让所有人都不爽,遇见英明的君王时矛盾或许不会那么尖锐,但是一旦是愚蠢的君王掌权,民众的需要没有诉求的渠道,有才能的精英无法得到任用,再加上统治阶层的污秽不堪,那就是到了打破一切重新再来的时刻了。

从现代穿越回到公元前的吕哲哪里能不知道民智的开启是社会的必然,历朝历代做得最多的不是顺应民智的开启,所有朝代都在对民智的觉醒进行阻碍。因为绝对的集权之下民智一旦开启也就意味着民众会产生对独裁者统治的威胁。

好好的一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怎么进行断句纠结了几千年。为什么要纠结于“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断句?还不是关乎到统治者能不能长久,在很久的历史里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断句法,简而言之就是执行愚民政策。若是早出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断句,由儒家掌握治国方略的华夏或许历史不会是那样。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白话文意思是:民众可以放任不管吗?不,还是需要进行教育。

一个国家的民众若是愚昧注定社会不会进步,为了统治地位的稳固操弄愚民政策是在断绝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一切只因为操弄愚民政策的国家会停滞不前乃至于是倒退,但是整个世界不止有他们这一个国家,这样的一个国家在世界竞争中会成为他国的掠夺场和养分。

愚民政策不可取,但是绝对的自由也要看是处在什么样的历史进程,因此不可使民众愚昧,又不能使民众太过放纵,就成了一个无边无际的命题。

吕哲不是什么伟大学者,更加不是社会专家,他能做的就是不断不断地重视教育,按照自己所认为需要的方向来开启民智。所幸的是,他至少还有许多可借鉴的方向,如上古先秦的“强国之路加强版”,也有近现代德国的崛起方针(非阿道夫版,是俾斯麦版)。

务必使民众了解到自己是属于哪一个民族,国家对民众有什么责任,民众对国家有什么义务,国家民族的强大对于每一名个体意味着什么,使得人人明白自己对国家(民族)的重要性,在每一个领域上发挥出自己应有的义务。

严律克己嘛,曾经春秋时代的晋国就是这样的社会环境,所以他们成了当时的霸主,近现代的德国也用极短的时间完成崛起。

那么一套“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方案至少需要一二十年才会有成果,毕竟接受新一代教育的孩子需要长大,是不是?

根据吕哲所行使的方针,所教育出来的民众也必定会是扩张性极强的一个群体。他们这些领导层需要做的就是创造民众的获取知识的途径。于传播知识的同时将所需要的理念进行教育,例如军国主义思想就是其一。

就目前而言……应该说一直到遭遇难以撼动的对手之前,一个民族的扩张都不应该停止脚步。能够有扩张生存空间的机会时,若是不进行扩张不但是在浪费老天给予的优待,更是在放弃属于民族的未来。

无休止的扩张在交通不便利的限制下很难形成。那不止是交通阻碍了征途的脚步,还是因为绝对的集权环境下,容易致使掌握绝对权力的统治者感到不安。那么,绝对的中央集权加上交通的不便,也让无休止的扩张成为不可能。

成为扩张障碍的道路可以建设,统治者心灵中的不安却是无法“治愈”。为什么呢?因为绝对的中央集团国家是某个家族的“私产”,统治者绝对不敢将军队交到某个人的手中,让那个人率领一支大军远离中央有效的控制区域进行征战,害怕率领那支军队的统帅造反成为皇朝的掘墓人。不敢将军队的指挥权下放,那么可扩张的可能性也就被统治者自己按的死死的。无休止的扩张等于是一个笑话。

吕哲非常重视道路的建设,起初是为了能够达到经济上的发展,毕竟“想要富,先修路”对于任何一个成长在天朝的人都有极深的印象,还是到后面道路的成型,让调动军队十分便利和迅速,吕哲才衍生出道路为国家命脉的领悟。

能够用物质建设起来的障碍就绝对不是什么障碍,只有一些关于思想上的东西才是最难的。思想可衍伸的东西非常多,最为重要的一个就是关于心灵上的追求。

人的向往可以有无限,但是往往没有限制的追求会使得所有的事物造成崩溃。因此作为有智慧的人才会“创造”出制度,用制度引领或是限制一个群体,不使那个群体因为过度放纵的自由自我瓦解。

包括吕哲在内的国家统治阶层一直在面临一个必须得到解决的难题,那就是研究出一套合适于国家(民族)的制度出来。

吕哲一直在对“最高权力”进行自我约束。然而光是自我约束并不足够,还需要来自其它方面的监督。

很多时候能够监督和约束君权的只有道德观念,道德却是要完全取决于君王自己的性格和思想,但完全依赖君王的道德观念那是极度不靠谱的事情。

吕哲所希望的是在这一代研究出一个适合于扩张需要的制度出来,用制度来保证内部的稳定。

向外部扩张需要有一个相对安稳的内部环境,那么该怎么来使得内部安稳也就成了急迫的命题。

没有人应该是至高无上。权力不能完全掌握在一个人的手中,理智一点可以解释为“一人计短,众人计长”,也就是一个人哪怕是再怎么聪明和英明都是有限,一旦权力完全掌握于一人之手,那个人稍微的犯错就将形成不可预计的后果。

权力应当得到适当的监督和约束,吕哲是开国之君,他希望于自己这一代就形成那样的政治环境,因此一直以来也都在严格地约束自己。

当然,吕哲可不是在走什么“君主立宪”的玩意,立宪制度需要一个前提,那就是民众的民智被开启到一定程度,产生民智的前提是识字获取知识,让一个国家数千万人口,识字率却不足百分之十的国家(民族)玩什么君主立宪,已经有充足例子说明那是一场闹剧。

什么样的环境需要有符合实际的“设想”,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一个国家(民族)的根本,那个根本可以被当成是一种奠基行为,也就是对于国家制度的思考。

因为不走绝对集权的道路,吕哲从来都不害怕权柄得到分散,他也有足够的信心在自己的统治下会使社会的幸福度提高。

统治的建立是首先团结起一帮人,使那些人围绕自己形成一个集体,团结人有很多的手段,吕哲使用的是“共利之”这种最直接的方式。

目前吕哲所面临的已经不是“创业阶段”,需求上面也自然是会增加,他算是一个掌握着“社稷名器”的人了,看待事物的角度也就不同。

适应于当代的制度需要进行摸索,这个进程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按照吕哲以及目前汉国的统治阶层所商议的初步方案,阶层级别……也就是皇族、王族、贵族一系列的划定会是第一步。其实这个也符合人类的发展需要,先确定金字塔顶端的统治结构,上至下达成相连的社会结构。

在新的制度中,到时候封王的土地不叫封国,而是会成为王的领土,也即是所谓的“王领”,其余的封臣也是作为“封领”,保有一定程度的自治权,但是在外交领域上则是为中央把持。

简单而言,新的分封制度下,很类似于近现代的总督制,无论是封王还是诸侯都是一种另类的总督,这些总督将在一定的规则下执行封领上的自治权,也会根据级别的不同掌握适当的私人武装,但是他们依然要将领地的出产一定份额上缴中央,封王和封臣本身也需要行政上服从于中央,中央掌握着大一统国家的对外交涉和开启战争的权利。

新的分封制延伸出来的也会有一个新的格局,那就是分为“本土分领制”和“非本土分领制”。

所谓的“本土分领制”就是分封的土地在华夏本土,这一类的领主只掌握自治的经济权,领主武装上面也会被压缩。

相对起“本土分领制”的诸多限制,封地不在华夏本土的“非本土分领制”将会掌握更多的自主权,而那个还需要更加详细的划定……(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