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大秦之帝国再起 > 第四百三十八章 搅局者(上)

大秦之帝国再起 第四百三十八章 搅局者(上)

作者:荣誉与忠诚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35:59 来源:笔趣阁

得说一句实话,司马欣在城破的时候是真的惊到了,那一瞬间脑袋像是被撞门锤狠狠地撞了一下,随后满脑里里都是一大群蜜蜂在“嗡嗡嗡”叫的声音。他跑出城楼途中看见出城作战的部队并没有因为意外情况慌乱,而是很镇定地收起食物开始列队准备交战,在那么一刹那醒悟过来了。

他们是谁?敌军是谁?

他们是华族制式军队,有着完善的建制,有着优秀的军官,有着优良的装备。

敌军不过是一帮还没有脱离蛮荒的野人,战场上无数次说明百越只是人多,与华族列阵而战的军队,百越人只要不是夸张到五倍以上,华族军队依靠优良军备和阵势杀起白越人来不比杀鸡屠狗复杂多少。

麾下军队没有因为意外崩盘,哪怕是意外爆发地点的东面守军也在错愕之后履行军职,那么司马欣就更加不能慌了神,一旦他这个统帅心慌了,数万部队也肯定会跟着心乱,到时候才是真的要面临末日了。

稳下心神的司马欣做出了正确的举动,他故作玄虚地用一套说词稳住了带兵的将领,说着说着自己也觉得似乎就是那么一回事,本来还担忧百越人跑了,可是百越人杀进了城内有夺城的希望应该是不会跑吧,那坏事是不是可以变成好事?

想将因为疏忽酿成的坏事变成好事,光有扭转局面的心态还不足够。需要用实际的行动来稳住局面,先将局面控制下来才有维持战局的可能性。

索性的是罗县守军的构成真的不错,无论是秦军出身的士卒还是其他人。面对变局的时候没有在那么一瞬间崩溃,而是下意识地听从典校的安排。

在列国的军队中并没有典校这个军职的存在,列国中典校属于文官,职责是记录国中发生的大小事,然后归纳给史官让其记录在本国的历史之中。

吕哲并不知道典校是干什么的,他会在军队中设立这个官职也不是出自偶然,最主要的目的是作为心理辅导官而存在。后面他发现士卒经常喜欢找典校唠叨,慢慢就将典校的职责转向类似于政委(中式。非苏式)一般的存在。

典校、军法官、将领,军中的职权分立果然让军队变得更加稳定,若不是条件不允许的话,吕哲连参谋一类的官职都会设立起来。不过那个时候得随潮流,就像政委取了个符合时代的典校名称,参谋按照宋明时期的称呼叫画赞。

司马欣在这一次意外中很明显发现典校的作用,说实话要不是那帮典校,哪怕军队的构造是以老兵为主也不可能那么快就稳定下来。

“东面城墙的三千守军只有千余撤了回来,战死者约有七百,其余是被冲散了。”少艾成功掩护东面城墙守军撤下来后立即禀告军情。

听到战死人数有七百左右,听到的人无一不是脸色变得难看。

他们出城而战,十天也不过才战死三千左右。然而今天百越突然发动攻城,措手不及之下竟是有七百士卒战死,已经是之前十天的差不多三分之一了。

司马欣只是点了点头。他不能表现出愤怒情绪,应该保持那种一切尽在掌握的淡然:“翼伽所部已经挡住东面不断涌入的敌军,西面的百越人多次攻城被打退,正南的敌军数次冲击也被击溃。”说到这,他环视一下在场的将校,“稳定下战线。这场战争现在才刚刚开始!”

进城了的百越人已经不止一次试图向城中进攻,不过他们遭到了翼伽所部在内守军的拦截。

第一波百越人很明显是被攻进城兴奋得昏了头脑。没有保证自己的人数优势分散而击,结果碰上了相等人数的守军,就像是单单一道海浪那般拍在堤坝之上就变得粉碎。

后面陆陆续续自发冲击而来的百越人遭遇到的是更多驰援向东城的守军,两军以东面城墙范围内的三里方圆展开大规模但却是小队形式的厮杀。

事实证明巷战果然是对守军有优势,熟悉地形的守军心理没有崩溃,依然保持着守城的信念,那么不熟悉地形的敌军总会在守军的抵抗下,每前进一步重要付出惨重的伤亡代价。

守军城墙陷落依然抵抗得十分坚决,这点对于研究过华族战史的译吁宋和驺无诸都十分不理解,不过再怎么不理解既然都成功杀进来了,根本就没有重新退出去的可能性。

向城中进击的部队推进得异常不顺利,失去了突然性优势的百越人在与守军厮杀的时候依然占不到便宜,在复杂的地形下百越人无法形成绝对的人数优势。在面对战斗力本来就不弱的守军时,经常是那些以数百人规模推进的百越人在遭遇百来人的守军时,一阵厮杀下来处于兴奋状态的百越人被守军在脑袋上浇下一盆冷水。进攻无法突破,战技和装备都不如人,往往是数百人短时间内被杀掉大部分,剩下的百越人转身想跑的时候又不熟悉地形自己撞进死胡同被全歼。

连续有一个部落为建制的百多人、数百人、近千人在进攻中被吞噬干净,按照道理来说译吁宋和驺无诸应该发觉哪怕是攻进城来想要夺下城池都不是那么容易,可是百越的军队构成又不像华族正规军那样。

百越的军队没有什么伍长、什长、百将之类的官职,他们只有一些精锐部队会有十人长、百人长、千人长这一类粗糙的官职,相当多的部队都是以同一个部落成为一支队伍这种建制,百越人的部落又是茫茫多,在这种情况下哪怕是互通消息都显得复杂。在落后到连建制都没有的状态下,译吁宋和驺无诸想在短时间内察觉有多支队伍不见了十分困难。

当然,失去的队伍多了必然会被察觉,可是战场本来就是多变状态,很多时候早一刻和迟一刻得知战局的变化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两支军队从构成到兵员建制、兵器本来就不在一个等级,也恰恰是因为认清这点司马欣才在城墙被占之后还有信心能守下来,不然光是对“城墙失守不等于城破,巷战才是守军优势”吕哲所说的话理解并不是那么透彻的情况下,司马欣能真正镇定下来才是怪事。

与百越的混乱不同,司马欣这支军队在哪个位置消灭了多少,敌军的调动和己方的调动是个什么情况,等等的消息总是会很快汇集到司马欣所在的位置。

在有足够的情报支撑下,城南城楼上的指挥中枢,他们总是会根据战局的变化在沙盘之上标注出来。

沙盘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东西,也千万不要以为沙盘是吕哲发明,事实上在春秋时期列国就有沙盘的存在,差别不过是吕哲军因为有吕哲的存在沙盘制作更为尽量和准确一些,毕竟尺度比例什么的要是吕哲没传授下去那才是搞笑。

此刻的沙盘,罗县城外依然都是代表百越军的小旗子,代表吕哲军的小旗子依然插在城北、城西、城南,其中以指挥中枢所在的城南小旗子最多,而城东的那块区域代表百越军的小旗子和吕哲军的小旗子基本是混在了一起。

沙盘之上的每一支小旗子颜色都有自己的含义,例如五千人一部的旗子为黑色,一千人建制的旗子为红色,千人以下则都是黄色。同样的,对于百越在哪个地方有多少人也是按照颜色来区分。

可能会有一些出入,不过整个战局的情况能从沙盘的旗子分布看得相对清晰,也正是因为这样司马欣从沙盘旗子的变动发现了一点问题。

“百越人有意在调动城外的军队,他们将人手大规模的调动到已经形成突破的东面,在城外的兵力形成空隙。”司马欣只是道出了实情,但那是译吁宋的疏忽还是刻意为之就有点拿捏不定了。

有空隙,那就代表想要突围比较简单,而是译吁宋刻意为之还是因为疏忽造成就显得很重要了。

“毕竟是百越人,哪怕有点统兵的才能,在统领数十万人的时候造成疏忽没什么奇怪的吧?”少艾认为是这样。

大多数的将领跟少艾的看法一致,毕竟统帅能带多少兵是与能力有关,每一名将军都有自己统兵的上限,例如率领十万人作战会有很强的掌控力,但是超过十万人则会变得乱七八糟,在华夏历史上能够统帅十万人作战的将军不超过双手之数,而通常能统帅十万人以上的将军必然是名将种子,这就是所谓的能力差距。

嗯,是名将种子,能够保持不败既是名将,败了的话……

如果说译吁宋、驺无诸、开明森或者哪个百越人可以统帅数十万人而不乱,那司马欣想都不会想绝对是百越人还没有形成围城立刻率军就跑。而很显然斥候一再探查之下的情报是百越人乱、很乱、乱得不像是一支军队更像是一帮难民,所以哪怕是百越人先是三十多万,后面变成了四十多万,司马欣等吕哲军的将领们也都是心情轻松,毕竟没那个能力又统帅那么多军队,想打赢的难度很大。(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