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大秦之帝国再起 > 第六百五十三章 国祚(一)

大秦之帝国再起 第六百五十三章 国祚(一)

作者:荣誉与忠诚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35:59 来源:笔趣阁

军事学院的存在就是量产军官,也是一种针对军官特性进行培养的存在,秦国虽然对这种概念比较模糊,但是大体上还是能察觉得出来。

军官的系统化培养对于军队的基层来说很重要,但是想依靠这种模式印模版一般地教导出一批什么绝世名将就肯定是在开玩笑。吕哲设立军事学院并不奢望能获得多少绝世天才,他是在为以后的一些重要变革在提前打下一个牢靠的基础,这点别说是身在其外的列国武人没发觉,身在其中的汉国武人阶层也根本就没意识到。

军政分离的第一部吕哲在开国之处就已经执行,他重视军队却也忌惮军队,不得不考虑唐末时期节度使割据会在自己的国家重演,因此军队将领的频繁调动也就成了解决的方法之一。

但是呢,在没有足够合格军官的前提下,军队将领频繁调动存在的风险很大,特别是在战争随时可能爆发的情况下,既有可能让一支原本战力高强的军队变得十分不堪。

当前的军队特性下,每一名将军在上任的时候总是会携带一些熟悉的助手,这些人在该名将军的部队中通常就是作为某支部队军官的存在。结果就是将军一旦被调任,那些部队的军官也随之走了,这样一来军队的战斗力必然是要遭受影响。

吕哲想要改变的是将军上任一大批亲信安插军中的常态得到终止,用系统化的方式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合格的军官担任军中的职位,这样或许能改变军队成为某个将军私军的怪圈。

该次秦国提议汉军北上共抗胡人,吕哲的反应让秦国上下皆是有点不理解。并不是说汉军北上与秦军协同作战不可思议,秦国有人自然是能看出汉国想要提前了解胡人的战争模式,这从汉国反过来提议先派一个观察团的举动就能猜测的出来。他们所不理解的是,吕哲并不派什么重将北上,北上的汉军官职最高也不过是校尉级别。卑将、偏将、中郎将、将军这些却是一个都没有。

没有重将随同北上,足以说明吕哲想表达的意思再清楚不过,那就是汉军将归属于秦国将军指挥。按理说秦国对吕哲这么做该是欢欣鼓舞才是,可是他们真的不明白吕哲为什么要这么干,一下子就显得有些迟疑了。

“汉王不怕我们吞并该支北上汉军,或者是特意拿这批汉军去消耗吗?”蒙毅使用的是反问句。他摇着头:“汉王根本就不担心发生以上的事情,现在是大秦有赖于汉国。”

说起来,吕哲吞并的秦军数量可不算少,先是吞并了司马欣所部中的五万,后面有陆陆续续吞掉了大概三四万。吕哲也差不多是依靠这批秦军的优良素质才将军队的框架搭建起来。

现在汉军之中,成为高级将领的秦系军官并不少,司马欣就是一个明显的标榜成了汉国的太尉,军中屯长到别部司马中秦系也占了其中的六成,列国认为汉国一直对秦国态度有别正是因为这点。实际上呢?秦国这边却是很清楚那些归于吕哲麾下的士卒到军官压根就没有重归秦国的想法或是打算。

到目前为止,汉军依然还是唯一一支能够获得军饷的军队,除此之外的秦国、齐国、燕国、赵国、魏国、韩国哪怕是想执行军饷制度也没有足够的钱财来支撑,行使的还是徭役或者强制征兵的那一套。

汉军一直士气高昂正是出自这点。毕竟他们平时能够获得军饷,参战了还有什么战时津贴,建功有赏的同时战死也有后续抚恤。从待遇上来讲比之汉国之外的军队不知道要优厚多少倍。

在这个没什么民族大义的年代里,利益才是驱使人去搏命厮杀的根本,待遇不如人不说,汉国欣欣日上,秦与列国却是一直在走下坡路,怎么去吸引汉军背叛归附?

汉国向齐燕开战之余。一支汉军也调动到南郡的巫东,相对于汉军北上的几个军团一开始就攻势凶猛。那支番号为第四混编军团的汉军摆出了即将攻击巴郡和汉中郡的姿态,但是一直没有动静。

秦国上下并不是那么清楚吕哲是怎么思考。但是王绾一到南陵提出提议,汉国立刻就拿出措施,很明显就是针对秦国可能做出的策略有了应对。

以购买方式获得巴郡和蜀郡,又接受王绾汉军北上共抗胡人的提议,按理秦国得到所有想要的该是欢庆无比,可是却迟疑了下来并不是秦国这些人不够魄力,要是真的不够魄力也不会拿出如此方案。当吕哲显得很好商量并完全赞同的时候,是不是有什么他们没想到的地方呢?他们不免会胡思乱想。

仅目前为止,汉军的第四混编军团还没有正式踏入巴郡和蜀郡,汉中郡那边倒是有一批汉军进入,不过并不是汉国所谓的主力军团或什么常备军建制,似乎是什么二线部队来着?

最让人纳闷的是吕哲绕过秦国中枢向汉中郡的郡守和各县文官发出邀请,明白告诉那些官员可以留在原地为官,并不需要因为更换统治者而就离开。

到底是什么个状况来着?要是吕哲崛起前行政体系不健全,因此才留任所有秦国任命的各郡县官员,那完全是可以理解的。

那么多年过去了,建国之后的汉国不但有了军事学院,连带培养文官的的那个什么“太学”也搞了出来,怎么也该培养出一批合格的行政文官了,为什么要开出不错的条件去让汉中郡的官员留下,同时也开始向巴郡和蜀郡的地方或是官僚隔空喊话来着?

所谓的汉**事观察团已经距离咸阳不足一天路程,扶苏他们无论如何也该在那支观察团到来之前摸清楚吕哲的意图,好有一个符合实际的应对方案。

想要了解一个人的思考方向,从局部来进行分析太有狭隘性,必须是从一连贯的全局来进行推演,扶苏等秦国众臣聚集在一起正是在做这么一件事情。

他们将吕哲一直以来的作为被列成一张又一张纸片,又搬来了颇大的沙盘以兵棋重演模式在理清思绪。

关于吕哲对汉国官僚的分布模式,汉国新的制度,针对治国所下的行政命令,对军队的一再整编,秦国所知肯定是不完全,但仅是他们知道并记录的纸张就叠成了一大叠。

在那个显示泗水郡、东海郡、薛郡、琅邪郡的沙盘之上,山川河流和城池分布方位可能并不正确,但是看去也有直观的印象,上面也有代表齐军和汉军的小旗子。

很多人以为沙盘是到了近现代才用西方传入华夏,可是实际上在春秋时沙盘已经出现,到了东汉时期才被完善,现在被摆在大殿上提供给扶苏等人观看的沙盘,看上去有些简陋,不过却也能有个比较直观的参照性了。

关于吕哲的性格已经不止一次被研究,今次也才有扶苏拍板然后秦国做出大魄力地割舍三郡之地。汉军北上的动向秦国并不全面了解,但是根据只言片语又有沙场宿将来复原也能**不离十地推断出一些。

该有的结论已经有了,现在面临难题的是,在吕哲看似很好说话的情况下,那里面到底是有什么用意……或者说阴谋?

“联军在三川郡抽调兵力,徐(岩)将军的意见是放任齐军调动兵力,不趁这个时机对联军展开会战,同时也不将战线向前推进,”扶苏有些迟疑:“这么做是不是太明显了一些?”

汉国坐看秦与齐、燕、赵打了那么久,这一次秦国成了那个有机会坐视的一方,他们既是觉得应该趁势歇口气,至少是中原军团赶紧进行休整,另一方面又担心汉国会因为秦国的这一举而推翻已经商议的决定。

“适当的进行迫近吧?”一直没有说话的隗林还是那个昏昏欲睡的模样:“大秦与汉初步显示结盟迹象……现在大秦有求于汉王。”

扶苏也是这样认为的,但是他不得不将徐岩所上奏的因素进行思量,中原军团自组建以来已经连续打了五年,不过高层该是怎么个殚精竭虑法,战死一批又增援一批的士卒早就疲惫不堪了。

一支军队连续保持五年的作战姿态,算得上是战役的会战也至少是有五场,要说中原军团缺乏韧性那是绝对胡扯,但是近期以来中原军团对上联军的优势越来越小,徐岩也一再恳请有休整机会,可见中原军团真的是达到一个临界点了。

不但是中原军团,蒙恬虽然没有公开上奏过,但是在私下的信件交流中也一再向扶苏谈及长城军团的疲态。

秦国最后的武力,两支军团的重将一共担忧军队支撑不了多久,扶苏说不心惊胆颤那绝对是假的,也才衍生出割让三郡的事情,后面又搞出邀请汉军北上参战的事宜。

“军队疲态掩藏不住的,不如……”蒙毅咬了咬牙:“如实告知汉国,且看汉王会有什么应态度?”

没人吭声,但是秦国处境如斯,还能怎样呢?(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