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大秦之帝国再起 > 第八百零四章:朝会 下

大秦之帝国再起 第八百零四章:朝会 下

作者:荣誉与忠诚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35:59 来源:笔趣阁

readx;吕哲这一集团有钱,如果非要再加上几个字,那就是相当有钱。

华夏大地的矿产分布吕哲并不是太清楚,不过一般多山地带也就是矿产相应伴生的区域,南方最不缺少的就是山地。

也不知道是不是年代太过“久远”还是怎么回事,吕哲所占领的区域矿产估计是还没有遭遇“祸害”,他全力对领地内进行勘探,发现的矿脉以百处算,其中铜矿并不在少数,其余的铁矿更是多到令人惊讶。

铜矿多,出产的铜也就多,吕哲抛开不自制钱币的顾虑,又有合格炼铁技术的产生,关于军事上对铜需求量降低,以储存了那么多的铜锭基础,发了狠的造钱肯定是要“钱山钱海”来形容,怎么可能缺钱?

不缺钱,吕哲的“法宝”就能一直运用下去,那么启动“国家工程”非但不是一种拖累反而对统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民间的经济也在众多的“国家工程”之下得到刺激。

难道不是吗?有工钱拿,有了钱总是要花掉吧!钱币的流通就造成了刺激消费,那么对产品的需求量肯定是巨量,因此又致使商家(工厂)加大生产量来提供市场需求,形成了一个“有需要就有提供”的循环。

经济上的事情太过复杂,想要解释清楚不是三言两语,不过经济的循环可以用简单的语言来笼统的解说,那就是当需要被增加的时候,哪怕不用什么行政指令或者行政辅助,在利益的驱动下社会就会自行得到演变,小作坊会在需要增加产能的刺激下成为大工厂。

吕哲有钱,虽然不太明白为什么,但是不管是县级还是郡级的官员,他们从来就不担心中央的财政会崩溃,他们乐意中枢启动更多对地方有益的国家支付工资的工程,黔首有钱之后购买商品,商家需要对官府进行缴税,为中枢提供收来的税金,也是政绩的一部分嘛。

水利和道路的事情不复杂,吕哲甚至就不用太多的言语来强调,只是了“例行公事”一般的提一提执政萧何会以公文的形式来下达通知,各地因为地形不一样,中枢支付的工钱也会不一样,到了这里吕哲的交代就算完事。接下来,哪个县能获得多少资金,水利和道路该是怎么个修法,各县需要写个条例出来,和执政府去商议也就是了。

让各县自行考察和书写公文上递中枢也不是一个新奇的事情,历来就有这样的行政条例和习惯,只不过吕哲这一次是想观察一下各县官的能力,渴望从中挖掘出行政的人才,因此才会由吕哲亲自强调一下。

或许是担忧各县不当一回事,吕哲还和萧何强调了一下,让萧何朝会后多多少少私下暗示一下,是关于他们有没有更远大前程的大事,免得不当回事的县官们乱糊弄。

商事在如今这个年代也不是什么“贱业”,“士农工商”四民标准还没有儒家搞出来的年代里,商人也不是操弄“贱业”的“贱人”,不过说实话自从田氏代齐发生后,包括秦国在内的列国对商人的警觉却是提升了无数个档次。

商人非贱人,有管仲重视商业的珠玉在前,商人也确确实实为官府提供了不菲的税金,国家的财政需要商业源源不断供血,虽然各国政府警惕商人不经过政府的“做好事”行为,可还是比较鼓励商业行为。

秦国为什么明知道大力向吕哲这边提供马匹等牧畜是一件不稳妥的事情却没有禁止?概因巨额的交易就要向国家缴纳巨量的税金,国力虚弱的秦国需要钱,需要很多很多的钱!

吕哲手头有几个数据,由于重视商业且鼓励商业,治下的商贾每月向国家缴纳的税金都在快速的增长,前一个月八郡上缴的税金就达到了将近五十万个半两。

要是按照年额度计算,将持续性增长算进去,从这个年度开始,光是一年从商贾征收的税金就能养活十万的常备军,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税金肯定是要再持续提高,会增长到什么程度暂时还不好说。

其实按照吕哲想来,要是再这么发展下去,当工厂有了相当规模,随着民间由于需要更多的利益研究出更多的新技术,当内部市场饱和肯定是要由内销转为外销,到时候商业肯定还是要迎来爆发式的增长,到时候一个月收到的税收肯定是要突破一百五十万个半两。

考虑到现在是公元前两百多年,一个半两等于明朝时期大约是三百文的价值,又因为民间货币的概念还不是那么流行的以物换物模式,一个月一百五十万个半两的税收折合明朝时期的白银等值大约是四十五万两,如果再把民间缴税用的物品换算成货币价值也该有近八十万两白银,那么年额度估计是一千万两白银左右。

公元前两百多年的税收啊,是五百万人口创造的国税,明朝将近一亿多人一年才几百万两银子的国税,“我大清”四亿多人一年也才两千多万两白银的国税,吕哲怎么也该觉得骄傲了。

现在可不是耻于谈钱儒家当道的年代,只要不是白痴就能明白有钱代表着什么,特别是国家财政能走进一个良好的循环又代表着什么。吕哲只是说出一个大概的预算,听罢的众臣立刻就是精神一振。

有钱就能够启动更多的“国家工程”,有钱就能够提高生活水平,有钱就能养更多的军队。

国家工程的重要性一看就能明白,特别是民间基础建设一类的工程,不是瞎子都能明白水利、道路带来的好处。

生活水平就更不需要多说了,只要能过上舒坦一些的生活,谁愿意一辈子穷困潦倒?再则,黔首生活水平上去了,幸福度一高总不至于想着造反吧?黔首安定国家就安定,那么作为“公务员”就不需要提心吊胆地提防某天会出现举着杆子(揭竿而起)的暴民来砍了自己全家的脑袋,毕竟没有利益既得者希望大环境被破坏。

“其实吧,只要能够将商业提供的税收稳定在年额度超过三千万个半两,咱们随时都能统一世界岛。”吕哲是等下面在谈论的时候,扭头对主位台阶旁边的猛三私下嘀咕。

“……”猛三的回应是一个笑脸,他哪里知道什么是世界岛。

其实吕哲的说法并不完全正确,要真的商业一再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铜钱肯定是不足以维持商业,到时候银、金肯定是要出现,形成所谓的货币进位制度。

社会的发展有时候是很难控制的,要真的商业发展到一个巅峰肯定也会出现“资本家”。资本家啊,传说中每一个毛细孔都带着肮脏的“生物”,吕哲要是没能控制稳,别说是往外继续征服,光是内部的动荡就该把他烦死。

关于商事谁也不清楚后面会演变成什么样子,吕哲需要一个对商业进行监督的方案,同时也要对资本设置一个牢笼,但这些绝对不是一个会议就能有结论的事情,需要的是长期的观察和监督。

“关于商业的事宜就到这。”吕哲不奢望众臣能一时半会想出好办法:“下面就是关于各县办学的事情。”

传播文化啊,这可是很高级的事情,对商事半懂不懂的官员们立刻就是严肃起脸庞,一个个用极度庄严的表情看向了主位的吕哲。

大规模传播文化,有章程的建立学堂,这么件事情是之前谁也没有做过的事情,现在吕哲有意要干这种“伟业”,先不谈能不能成功,文人士子什么的要不对吕哲产生一种仰视的态度那就绝对不是文化人。

吕哲以行政的章程来谈文化的传播是因为纸张经过半年的研究总算是被折腾出来了,一研究出来吕哲立刻就发狠投入资金大量的扩建生产工厂,大有要用纸张把整个地盘给淹没的架势。

好吧,其实就是各地开路砍伐的树木太多了,堆积在路边成了烂木头,还不如全部拉回来制造成纸张……

对于大举办学没人有什么反对意见,甚至全部是举双手双脚赞成,曾经一个孔丘只教导八十一个学生就留名千古,似乎还成了圣人来着?要是吕哲有本事将治下的领土,以县为单位铺开学堂,那绝对是一代伟人,到时候圣人的称呼都不足以来形容吕哲的功绩。

“各地借此机会也要将识字的人以登记的方式进行记录,”刚才是在说聘请教师,吕哲见所有人没什么意见,补充:“考虑到文化传播的不易,我弄了一套相对简单的教材,到时候让教学的文士先来南陵‘深造’一下。”

不会有什么意见的,有更好的传播文化教材,他们喜悦还来不及呢,谁会去管什么破坏“祖宗法度”啊,什么“异端学说”之类的玩意,只有更容易传播的文化才是好文化,只有学起来更加易懂又好学的文化才是正确的文化。

“……”吕哲似乎是被什么决议都速度通过或者无条件接受给搞懵了,他不太确定地停下来看着萧何,很想招过来问问这帮新来南陵的官员是不是应声虫。

其实吧,跟应声虫或者“举手机器”没有太大的关系,对大家都有好处的事情为什么要反对?r1152

最快更新,阅读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