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从课本走向历史 > 第四七零章 借司马懿首级一用

从课本走向历史 第四七零章 借司马懿首级一用

作者:墨守白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2-12-16 21:24:25 来源:笔趣阁

“丞相,为何要放这些魏卒回去?而且还要给他们随身的钱粮?”

大帐之内,姜维有些不解的出声询问。

王庆没有说山人自有妙计,这样一来姜维也就教不出来了。

他笑望着姜维道:“伯约好好想想。”

姜维开始思索,过了一阵,抬头用试探的语气道:“丞相是想要收魏人之心?”

王庆笑道:“确实如此,土地并非能打下来能守住就是我们汉国的了,只有政令能在这片土地上推行、税赋能够在这片土地上收取、这片土地上的人对我大汉归心,这样的土地才算是我们汉国的土地。

这是攻心之策,亦是长久之计,吕蒙取荆州,就是如此。”

姜维点头表示受教。

对于丞相现在的变化,姜维是比较奇怪又欣喜的,自从丞相从新还魂之后,行事似乎有了改变,不再像先前那样,事无巨细,全部亲力亲为了。

而是不少都交给手下的人去做。

对于他这个弟子,也不像之前那样,要么说山人自有妙计,要么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先提示着让他思索一番之后,再慢慢的解释,分析这样做的道理。

这真心让姜维觉得受益匪浅。

王庆确实是这样打算的,蜀中的人不多,从蜀道运送粮草出关更是不易,想要真的发展壮大起来,必须将关中之地给占领了,这样才有足够的纵深。

而且对待关中之民,不能采用暴政,而是应该如同刘老三入关那样的约法三章,让关中的众人安心生产,好为汉国提供足够的粮饷以及兵员。

为东出中原而作准备。

“好了,你去将费祎叫来,我有事情与之相商。”

王庆见姜维悟了,又说了两句之后,就让他出去了。

不久之后,费祎走进大帐,对着王庆拱手施礼之后道:“丞相相召,不知有何事吩咐?”

王庆示意他坐下,拎起茶杯一人倒了一杯水之后,才道:“恐怕还需要你再去一趟东吴,去见吴主,再约连兵伐魏之战。”

第六次出岐山,丞相最初明里攻打北原大营,实际上取渭南、渭北大营的计策被司马懿看了出来,将计就计之下,令的卧龙先生出岐山之后的第一战便损失人马近万余。

当时大败之后,费祎从蜀中而来,受丞相所托前往东吴去见孙权,约定连兵伐魏。

都督陆逊与大将军诸葛瑾以及吴主孙权各领一支兵马,这边魏主曹睿兵分三路前来救援。

诸葛瑾中了满宠的计,败了一仗,陆逊令人传信约定孙权共同出力的信又被魏国截去,消息泄露,也就只好退兵。

吴蜀联合,东吴最先败退。

“丞相所托,费祎怎敢言劳苦?这就动身前往东吴。”

在姜维没有去找他之前,费祎就有这方面的考虑。

三国之中魏国最强,隐隐有一统天下的大趋势,丞相此次出兵一战而将关中魏军击溃,但也失去了继续东进的力量。

关中失守,将直接威胁关东之地,魏国自然不会善罢甘休,在反应过来之后,必定会有大量兵马前来攻打。

单靠自己一国之力,与魏国相拼实在是有些吃力,联合东吴也就成了必然。

王庆伸手将一旁拿过一个匣子,放在桌案之上:“将这个带去,东吴新败,若是没有这个,想要说服他们起兵,怕是不易。”

“这是?”

费祎看看匣子,有些迟疑的问。

王庆叹口气道:“司马懿的首级。”

“司马仲达也是一代人杰,这样做有些不妥,但为了军国大事,也只能借他人头一用了。”

费祎回去之后,收拾行装,带了仆人和一队军士,便朝着东吴进发。

他走后,王庆下令高手匠人为司马懿打造了一个纯金的头颅,安上之后,将其葬于渭水之滨。

葬礼隆重,有不少关中的乡老以及降服的魏国将领参加。

其中就数夏侯霸哭的最为臻至和发自肺腑。

这让王庆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当时他就再想,若是夏侯霸知道今后司马懿是怎样逼的他有家不能回,有国不能奔,不知道还会不会这样……

在大军打下北原大寨的第二天,也就是王庆到来的第三天,王庆就令人写了一篇檄文,令人抄上多份之后,派人往关中各个城池州县传递。

檄文的内容大致也就是申明了汉军乃是正义之师,此举乃是为了兴复汉室。

当然,这些只是一掠而过,王庆知道他们最在意的不是这个。

对于普通民众而言,谁做皇帝他们并不在意,他们所在意的是他们自己的日子。

所以对于秋毫无犯、各个州县的官吏不变,各司其职,民众田税减免三年这些事情说的格外的多。

这样做可以得到普通民众地主官僚阶级们的支持或者是不反对。

这样的事情王庆早就已经是轻车熟路了,做起来没有难度。

其余诸将,在休整了五天之后,在王庆的命令之下,也带兵各自出击,去收复占领关中的城池。

临行之前,王庆将这些将领招来,特意下了严令,令他们不得扰民,每到一处都要先劝服,实在不行之后再用兵。

即便是将城池攻下,也只是将抵抗的将领杀掉,其余的百姓这些,一律不能动。

此时的关中要比秦末《鸿门宴》里面的关中还要残破。

汉末以来,持续几十年的动荡不安,刀兵相向,早已经将整个中华大地打的残破不堪。

不仅仅是关中,整个华夏的人口都是锐减。

已经不是统制中心的关中,人口更是死伤减少的厉害。

诸葛亮前几次出岐山,就不怎么扰民,民众在关中的声评还是不错的。

尤其是在渭河两岸让蜀汉兵卒与魏国百姓一起屯田,所得谷物,一分三分,民得二蜀军得一这一政策,更是得到关中一代百姓的支持。

所得谷物上交三分之一看起来已经很重了,这是因为没有跟别的地方比。

古代的税是真重,田亩税、人头税等等下来之后,一户农家辛勤劳作一年之后,所得的东西能够留下来一半就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很多时候,他们连一半都落不到。

尤其是现在,天下动荡,他们的日子更苦,丞相所行的屯田之策,相应的也就深得人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