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明渣的逆袭 > 第39章 我想吃台湾的鱼

明渣的逆袭 第39章 我想吃台湾的鱼

作者:浮沉的命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3-30 16:06:47 来源:笔趣阁

海波荡漾,芳草萋萋。

海岸边一望无垠,一人高的荒草当中,到处都是黑烟滚滚,海边的盐场上,到处都是身穿粗布短裤,光着黑黝黝身子的百姓在煮盐。

自顺治十八年起,满清朝廷发布迁界令,整整十五年的时间,浙江沿海已不见煮盐的炊烟,随着义军入驻杭州府,拔桩填沟,荒地变成良田,海边的盐场也一一恢复。

“将军,浙江沿海的制盐地方虽小,但海水含盐量高,近海的岛屿又多,因而,盐场分布广泛,可谓取之不尽的天然盐仓。钱塘江北岸的海宁,宁波府的北仑大榭,自古以来都是产盐的圣地。”

海岸边,宁波知府王琰向王和垚禀报,恭恭敬敬。

浙江“叛军”,清一色的二十岁年轻人,个个“短发贼”,人人胆大包天。但眼前的这位将军,却又与其他“贼首”似乎大不一样。

这位“叛军贼首”,身上有一种与年龄不太符合的稳重,见多识广,冷静睿智,似乎无所不能。

这人,恐怕天生就是造反的料。

“海宁的盐场,恢复起来了吗?”

王和垚下意识问道。

他只是关注了宁波沿海,钱塘江对岸的海宁,倒没有注意。

“将军,鲁大人正在海宁那边操持盐务。海宁的盐场多,场地也好,有二十多个,恐怕马上就要出盐了!”

陈遘在一旁补充。

有宁波知府王琰在,他不能再以“五哥”相称。

他指着煮盐的简易工棚,继续说道:

“将军,每次大潮过后,海水退去,海滩上就会露出一层雪白的盐花。百姓来到滩涂上,将这层盐花连同底下黏连的滩泥一同刮走,再将盐泥搬运至土台进行晾晒,然后用海水淋滤盐泥,获得卤水,再将卤水于盐灶上熬煮成盐。”

王和垚点点头,感慨道:“百姓不易啊!”

站在岸边,晒一会都会浑身湿透,更不用说干活了。

看这岸边的树桩,原来应该有些树木,不知什么时候,被砍伐殆尽了。

“将军,灶丁煮盐,官府收付,再交于商贾转运贩卖,整个浙江海边就活起来了。将军活民无数,百姓人人感激。不过……”

王琰看了一眼陈遘,支支吾吾,王和垚眼皮一抬。

“王大人,我出身贫寒,知道民生疾苦,百姓不易。你有话直说,不必吞吞吐吐。”

“是是是!”

王琰赶紧道:“将军,这些煮盐的灶丁是怕恢复盐政以后,他们被编回灶籍,因此忧心忡忡。”

“宁波府衙出一份告示,没有灶籍,只有良家百姓一说。煮盐自由。”

王和垚摇摇头,随即好奇道:“灶丁们煮盐,挣的钱不够生计吗?怎么会担心编入灶籍?”

自古海边煮盐,灶丁便会划入灶籍,相比种田,煮盐或许辛苦一些,但没有苛捐杂税,收入一般都有保障。

老实巴交的海边百姓,为什么会担心这些?

“还不是将军的授田令,陈将军在宁波府招募水手操练,那些年轻汉子前来从军者不少。有些百姓担心编入灶籍,家人无法从军,因而抱怨。”

陈遘指着海边的几艘战船,上面及岸边,似乎都是精壮汉子。一些汉子正在操练游水,游到水中的小船,然后纷纷回游,就像水里的鱼儿一样。

“将军,这些水手水性好,身强体壮,只要稍加操练,便是好兵。现在只缺战船,一般的渔船派不上用场。”

王和垚看了一眼陈遘,收回了目光。

他只是刚刚提出了授田,陈遘这家伙就迫不及待在宁波府散布谣言,招募水手。

战船、水师、海军……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战船,怎么在江南水乡纵横交错?

“将军,台州、温州的盐场也开始煮盐,当地官府派人前来,要将产盐送到宁波府,将军该如何处置?”

王琰小心翼翼禀报。

王和垚冷冷一笑:“屈先生,你意下如何?”

浙江十一府,最富饶、人口最多处在杭州府及周围几府,台州、温州的盐,自然是想进入杭州府,分一杯羹了。

只是台州、温州,包括处州三府,现在还与衢州的李之芳一样,都在犹豫观望,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即便他不是霸气侧漏,但也是一方诸侯,难道他们不怕自己对他们用兵吗?

“将军,上兵伐谋。台州、温州还在犹豫观望,不妨遣使通告两府官员,要么向将军府投诚,要么两府的产盐会按私盐处置。让他们自己抉择。”

屈大均道。

杭州府恢复盐政,必然大力打击私盐。台州、温州的官员,既想独善其身,又想从盐政中牟利,打得一手好算盘。

这让他不由自主想起了衢州的前浙江总督李之芳。这位满清的封疆大吏沉默龟缩,也是同样持币观望的心思吧。

“王大人,就按屈大人的意思去办吧。不过,告诉他们,不要做墙头草,逼我用兵。陈遘,你这里要把好关,在他们归顺将军府之前,不要让温台二府有一粒盐运进来。”

王琰与陈遘,都是肃然听令。

王和垚擦了擦头上的汗水,看向宁波港口,一艘货船靠岸,跟着民夫们纷纷搬运,似乎是木料。

“将军,这是筑城的木料,都是从四明山采伐而来,石土都是就近取料。如今先准备物料,等天凉下来,就开始筑城。”

陈遘跟着介绍道。

王和垚点点头,筑城需要三万两银子左右,府库倒是可以承担。只是现在形势不明,筑城晚些,就会晚些掏银子出来,似乎更合他意。

“对岸就是杭州水师驻地吧?”

王仁则看着钱塘江北岸,白茫茫一片,看不清岸边情况。

“将军,前明时,乍浦设有正千户二员,副千户三员,镇抚一员,负责乍浦之守御,并按时巡海哨守。嘉靖三十六年,又将备倭把总移驻此地,以都指挥体统行事。满清入主中原,乍浦又成为其防御浙东沿海反清势力的重镇。如今的乍浦港,有绿营水师两千人驻扎,战船一百多艘。”

王琰给将军大人释疑解惑。

“水师两千人,战船一百多艘……”

王和垚一时心动。

士卒战船数量一般,但对一无所有的他来说,这很重要。

“将军,当日我军攻破杭州满城,旗兵溃退至乍浦港,抢了些战船离开。但不知杭州水师为何没有悉数撤离。如今的杭州水师,恐怕只有半数不到,战船不足百艘。”

陈遘轻声说道,似乎在宽慰王和垚:“将军放心,大哥已经在嘉兴府布防,有他在,杭州水师群龙无首,没吃没喝,必撑不了多久。”

“希望如此吧!”

王和垚思索道:“屈先生,你帮我写一封书信给郑思明将军,要他尽量劝降杭州水师,最好不要刀兵相见。”

杭州水师,大部分都是绿营兵。如今浙江的清兵将领死的死,跑的跑,树倒猢狲散,他们应该坚持不了几天吧。

屈大均领命,王和垚转过身来,看着远处的宁波府城。

“王大人,苍水先生是宁波府人吧。”

“回将军,苍水先生是宁波府鄞县人,于康熙三年在南田悬岙岛被捕,同年九月初七遇害于杭州弼教坊,遗体收于杭州西湖。”

王琰看着王和垚,狐疑道:“将军,苍水先生有一子张万祺,不过先于苍水先生遇害。将军问此,却是何意?”

“无它,心有所触罢了。”

王和垚摇头道:“英雄无后,我们却不能忘了他们。麻烦你派人将苍水先生的故居修葺一下,让县衙派人四时供奉,也供后人瞻仰。”

他迈步向前,不惧烈日。

“陈遘,带我看一下你招募的水手,看看他们练得怎样?有没有可用之才?今天我想吃鱼,就看他们能不能抓到了?”

“吃鱼?”

陈遘懵懵懂懂:“将军,我亲自下水捞鱼。不过,没听说你爱吃鱼啊!”

王和垚微微一笑,指了指东南方向。

“我想吃台湾的鱼,你能抓到吗?”

台湾郑氏抗清的决心不容置疑,只是这眼光上太过狭窄,屡次错过恢复中原的良机。希望接触通商的事情,不要被他们的眼光所左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