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重生成土,开局掌握生死二气 > 第二六一章

重生成土,开局掌握生死二气 第二六一章

作者:过电过敏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5-04-01 06:21:52 来源:笔趣阁

这个全新的发现,让姜乾心中震动不已。

在他以火星某下水道为信息锚点,刚从杓山世界归来之初,就发现,在火星上,一个奇特的教派正寄附于地星盟传统宗教体系之内。

并借助其掩护,慢慢的成长着。

就连那竖立在太空城的上帝塑像,都已在不知不觉间被“夺舍”。

当时,他根据其展现出来的种种神异和诞生的时间,还有其他一些信息,推测出其与大明寺那位被俘化神的自爆有关。

同时,他也从“阿米托福”这句偈语中还隐约窥出这个教派之所以会诞生、还显出如此模样的另一个源头。

地星。

甚至更进一步,就是乾辕。

所以,当他以托亚躯壳穿越时空混乱带,降临地星之后,在“扫描”全球的过程中,在探测其现在当下局面的同时,还异常关注起历史发展的脉络,并企图从中找到只鳞片爪的相关信息。

按照他的推测,只要乾辕的传承还没有断,在这样多变的、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人心为了获得安宁和寄托,对宗教、信仰方面的需求自然而然就会提升。

这个推测在地星盟辖境之内被证明是正确的,可到了乾辕,这个推测却被事实推翻了。

无论是他直接观察扫描到的现世,还是从人心中、从各种记载中观察到的,自天变以来这一千多年的历史中,他都只看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

在人心信仰这个领域,干净,出乎意料,不合常理的干净。

且不说儒释道这三家已经彻底融入到乾辕文化之中,深植于每个乾辕子民心灵、血脉深处的正统,没有任何一家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便是在乾辕古代,每在乱世便会冒头露脸的各种偏门教派,在天变之后这一千多年之中,就像是全都集体失明致盲一般。

没有采取任何的行动。

所以他才说,天变后的乾辕历史,在他眼中显得过于“干净”,也过于“俗气”,也过于“浅薄”——一眼就能看到底的那种,少了一种“浑浊”的厚重。

因为这个原因,天变之后这一千多年来的乾辕历史有些虚,甚至有些假。

在他心中,这始终是个从来不曾宣之于口,却确实存在的一个遗憾。

为了将这个答桉彻底坐实,他利用自己的特殊能力,从人心中、海量的笔记典册之中,挖掘、还原出了天变之后这一千多年来的历史走向。

成为世界上对这段历史最了解之人。

正是凭着这一点,李剑才能通过“重生记忆”在茫茫人海中找到穆红云,还有其他最坚定、最值得信赖的同伴。

也同样是凭着这一点,他才能借助乾辕真龙将这段历史投射在一个个入梦者的梦境之中,与天变前的历史完整的串联在一起,形成一以贯之的整体。

曾经,这种遗憾有多强,那么,这一刻他心中的惊讶和不可思议就是那种情绪的十倍甚至百倍还多。

“阿米托福……阿米托福……阿米托福……”

这规律的震动,并不是恰巧在他这具躯壳突破之时发出“信号”,被他接收,而是始终都在,且在规律而机械的向外传递这样的震动。

“为何以前没有发现,现在才发现呢?”

仔细一想,这个问题的答桉一点也不难猜。

姜乾沉下心神,让裴裳躯壳更彻底的“化”入到这一百多亿的、近乎所有乾辕群体之中。

为此,他还先做了另一件事。

在此之前,红尘法网在乾辕的覆盖率还不及六成,能够享受到乾辕龙息赐福之人,一百多亿乾辕人中,也仅不足五亿之数。

并非他无法做到更多,事实上,红尘法网经过他一次又一次的优化改良,要维持其存在所需红尘气越来越少。

若是需要,便是将乾辕所有人都纳入红尘法网之中,他也不会往里面倒贴,最多也就是无法继续将如此海量的盈余红尘气储存在那虚无的不知名地之中。

之所以没有这么做,并非贪图那盈余的红尘气。

而是想要更好的施展CPU**。

现在,自然不需要再考虑这些。

因为,只有那些纳入到红尘法网之中的乾辕子民才能够与裴裳躯壳此刻所觉醒的能力契合匹配,彻底“化”入其中。

现在,自然无需再有这诸多考虑,为了能够让这具躯壳“化”得更开,他在短时间内将四五十亿人纳入到红尘法网之中。

单是为了让这红尘法网能够在短时间内铺开,就消耗掉了海量的储存红尘气。

姜乾对此自是毫不在意,在将这事完成之后,他第一时间抛开一切杂念,裴裳躯壳迅速“化”入全球。

他惊喜的发现,这具躯壳现在这种特殊的“薄膜”状态,变得更加隐秘难测,而其覆盖范围也随之变得更大。

那段奇妙而规律的震动也被他“捕捉”得越来越完整,其中信息也变得越来越清晰。

就像是信号失真的、显得有些扭曲的电视画面,随着信号的不断变强,画面变得越来越清晰,越来越真实。

那“阿米托福”也渐渐变成了它本来的样子“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随着更进一步追朔,姜乾确定了这规律震动的源头。

“它来自地星的更深处!”

但除此之外,姜乾没有更进一步的收获。

他想要追朔这段信息的最终源头,可此念才起,原本彻底化入上百亿乾辕民众之中的裴裳躯壳再次凝现显形,前一刻还清晰呈现在他心中的偈语禅唱一下子消失的干干净净,仿佛这道信息从来都不曾在这世界出现过。

“这……”姜乾傻眼了。

在地星,他有两个身体。

一个与稷下学城融为一体,无法移动。

一个黑泥分身固然可以随意移动,且其特殊的性质可以无视任何阻碍,他相信,哪怕是地核正中央,都不足以阻挡黑泥分身的移动。

但是,他不可能这样做。

何况,要想追踪那奇妙信息的源头,他也必须确保黑泥分身对裴裳躯壳的掌控,根本就走不了。

“看来,还是得把杓山世界的白象躯壳调过来。”

姜乾心中如是想。

……

稷下学城。

白象躯壳安静的出现在学城地下深处的隐蔽空间之中,它出现之后,没有做任何外之事,四只巨大的象足如四根立柱般踏在大地之上。

然后,就见白象躯壳如蜡一般融化,迅速没入大地之中,消失不见。

姜乾一心二用,他的思维和注意力同时叠加在裴裳躯壳和白象躯壳之上。

裴裳躯壳如同一个特殊的雷达,织遍全球的蛛网,小心观察着他所需要信息的一切变化。

白象躯壳则没入大地深处,想要配合着去寻找到那可能存在的线索。

但是,当白象躯壳从稷下学城位置向地星深处遁行了不足二十公里之后,他不得不停了下来。

天生擅长遁地的白象躯壳此刻体现出前所未有的抗拒。

四面八方都传来巨大的排斥感,若非是天赋异禀的白象躯壳,换了其他存在,大概早就被这种毫不掩饰的“恶意”给直接吞没了。

但,也就到此为止了。

前方,是此躯根本无法承受的恐怖灼热,这是此躯反馈给他的、最真实的恐怖感受。

而在全知视界之下,姜乾也清楚的知道前面有什么。

岩浆。

散发着极致高温,如同潜流一般涌动流转的无尽岩浆。

白象躯壳擅长土遁,却不会火遁,对高温的承受力也不大。

何况,这个世界对此躯的压制在这与其天性相克的岩浆海洋面前,被更进一步的凸显出来。

不能再向前了。

在这道“屏障”之前驻留许久,白象躯壳没有强行闯过这道阻碍,姜乾也没有只凭借黑泥分身向更深处深入。

白象躯壳开始横向移动,期望依靠这种笨办法寻找到点滴线索。

因为地壳厚度并不均匀,悬殊相差也不小,薄处不到两三公里,地壳最厚的地方却将近一百公里。

所以,白象躯壳在地下贴着地壳与岩浆之间的分界横向移动,也像是爬坡上坎一般,时常起起伏伏。

他尽量确保自己处在此躯能够容忍的范围内距离岩浆最近的地方,借助全知视界半径十公里的探查,尽可能多收集些岩浆层深处的信息。

但这点起伏,相比于整个地星而言,又算不得什么了。

他能够借着这种方式观察到的岩浆区域,非常有限。

不过,有限归有限,终归还是“有”,何况,他时间有的是,便效彷当年托亚躯壳绕着地星上空对地星表面进行全景式扫描一样,利用白象躯壳再次贴着地壳与岩浆层之间的交界做了一遍信息收集。

在这仔细的收集下,姜乾还真发现了一些以往被遗漏,被忽略的信息。

那细小的、遍布整个地星的时空漩涡是造成地星现今这般奇特面貌的主要原因。

它从根本上紊乱了这方天地的规则,使其变得“灵活”、“混乱”。

当他驭使托亚躯壳,穿越厚达数十万公里的时空混乱带,见着孤零零两颗星球——地星和月球的时候,这种细小的时空漩涡便如同雪盐一样遍布星空,也遍布地星大气层,乃至地星内部。

不仅地星内部的生态环境被彻底改变,连更加稳定的地星本身也因此变得极不稳定。

多番探索求证之后,他也就默认了这个发现,没再做更进一步的深究。

当然,这也有他的精力被乾辕变化、几具躯壳提升这些事情牵扯分散的缘故。

现在,当他特地将白象躯壳从杓山世界调来,耗费大量时间贴着地壳底部边界收集岩浆层信息,在全知视界的辅助之下,姜乾渐渐发现了一个规律。

那遍布全球的细小时空漩涡,随着深入地下,其含量在不断变澹。

这种变化非常轻微,若非有全知视界的辅助,他根本发现不了。

在地壳层中,必须距离地表有五十公里以上的地方才能明显感受到,而这种地方,在地壳平均厚度还不足二十公里的地星,并不多见。

这种衰减本身又不明显,所以,若非这种地毯式的、无一遗漏的扫描,很难发现这一点。

而在距离地表五十公里以下的更深处,这种衰减变得越来越明显。

这还是地壳层中的变化,而在岩浆层中,这种衰减程度还更加明显。

姜乾在一处地壳最厚、距离地表近百公里的地底深处发现,十公里后的岩浆层中,细小的时空漩涡已经澹到近乎于无。

这种现象带来的影响,却是方方面面的。

地星表面的山川河流、一切地形地貌的变化,都来自于地壳变化。

是时空漩涡赋予了地壳快速变化、塑形的能力,而一旦时空漩涡这个额外因素消失,世界的规则便会再次回归这个宇宙的常态。

而从现在收集到的这些信息就可以推断出,越深入地星内部,越往深处,地星的规则越稳定。

这意味着在地星内部,世界规则还是遵循天变前那一套。

在地质层面,任何一点轻微的变化,都是动辄百十万年,甚至数千万年的事。

百十年间便想有翻天覆地般变化,那只会在地壳层以上。

“所以,这件事的源头,必在时空漩涡干涉不到的地星极深处。”姜乾心中猜测。

可具体这“极深处”该极到何处为止,姜乾心中又迷湖了。

地星半径六千多公里,平均厚度都不足二十公里的地壳纤薄得很。

在此地壳之下,还有数量不菲的熔融物质、液固混合物质的地幔层,还有完全液态的液态层,以及最核心处直径超过两千公里的固态物质。

源头具体在哪里,姜乾完全没有任何头绪。

“要是能够深入到更内层就好了。”

“或者,回杓山世界找一具耐高温、与炽烈火焰极致亲和的躯壳?”

心中转着这些念头的姜乾,忽然心头一震。

注意力立刻向那处异动地移了过去。

此刻,他正呆在距离地表最厚的地壳与岩浆交界之地,加上全知视界提供的视野十公里 ,极限视野距离地表超过一百公里。

就在距离地表如此之深的所在,平稳安静的岩浆中,忽有一道游鱼般的身影一闪即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