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的邻居是皇帝 > 第174章 钦差

我的邻居是皇帝 第174章 钦差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33:31 来源:笔趣阁

叶华和魏仁浦提到要看三本书,其实也就是兼容三家之长,道家的智慧,兵家的战力,那儒家能提供什么?

首先,作为一门绵延不衰的学问,儒家当然有可取之处。

比如家庭观念,比如道德约束,比如重视教育,比如重视整体,目光长远,强调要立德立功立言,积极入世……

这些观点不光能用来修身,也能用来管理一些问题,尤其是底层的矛盾。

众所周知,农业社会的积累很少,历朝历代都强调轻徭薄赋,减轻百姓负担,这样一来,朝廷的官吏不足,县以下需要百姓利用宗法约束,进行自我管理。

宗族在后世看来,未必是个好东西。

但是宗族的存在,的确减少了行政支出。

古代维护庞大国土是个很困难的事情,税收不高,花费不少。能节省一点,就代表可以掌控更多的土地,华夏九州,土地辽阔,就是这么来的!

而且儒家还有一个贡献,那就是提供共同的文化心理,思想基因。

有了这条脐带,哪怕面对任何的乱世,都会有一大堆英雄豪杰出来,致力于一统天下,谁要是抱残守缺,只会成为历史的笑柄。

儒家对于化解矛盾,约束人心,有着无与伦比的价值,可也正是如此,从儒家演化出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

结果就是把什么都管住了,弄得社会死气沉沉,失去了向上的斗志,也没了进取精神。

叶华觉得时间还早,可以等到羽毛丰满,再去和儒家硬怼。只是郭威被忽悠去祭孔,使得叶华不得不把日程大大提前。

不过幸运的是从唐末以来,儒家就越来越衰败,眼下士人集团比任何时候都虚弱,容易摆布。

假如放在几十年后,有士兵敢往宰执脸上扔东西,二话没有,直接打死,没准还会牵连家人。

眼下可不用担心。

就拿袭击魏仁浦的那几个士兵,关了些日子,直接就给放了,当然这是演戏,不过却没有任何官吏替魏仁浦抱不平,连老魏都没觉得什么。这年头武夫骄纵,连皇帝都敢换,他一个三相又能如何?

时间提前了,难度或许也降低了。

叶华突然觉得有希望改造儒家,他一下子变得热切起来。

儒家好的东西绝对不能抛弃,但是,郭威身为天子,也绝不能去祭孔,更不能跑去跪拜磕头。

如果真的把孔子当成了大成至圣先师,随便说一句话,就是微言大义,就是圣贤道理,那还怎么区分哪些主张是对的,哪些主张是错的!

对孔老夫子保持尊敬也就够了,千万不能真的跪下去。

“朕祭拜孔子,是为了收天下士子之心,招揽贤才,为国所用。”郭威袒露心胸,中原战乱不断,你方唱罢我登场,荒废了教化,诸如韩熙载一般的大才都去了南方避难,弄得朝廷无人可用。

郭威的意思也是想千金买马骨,用祭孔显示他尊重读书人,吸引贤才回归。

郭老大的想法很好,只是叶华有些不以为然。

“陛下,朝廷需要人才,还是要以自己培养为先,用着也顺手,读了一肚子圣贤书的孔孟门徒,未必能当好朝廷的官。”

郭威气哼哼道:“这么浅显的道理朕会不懂吗?只是你让朕怎么培养人才?读书识字,不还是要念诗词歌赋,微言大义这些东西吗?”

叶华突然想到,对啊,古代是没有官方教材的,而儒家的东西由浅入深,种类丰富,内容看起来也积极向上。

什么论语啊,尚书啊,孝经啊,都勉强适合教化人心。

试想一下,假如让一大堆学生,围起来读心经,金刚经,那又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

需要编撰一套教材!

叶华有了思路。

只要能编出一套广为接受的教材,学生需要学习,老师需要讲授,潜移默化之间,就把话语权拿了回来。

至于儒家的经典,看着好就用,不好就扔在一边,圣人的微言大义就变成了课外读物,重要性下来了,儒家一统天下的局面也就打破了。

而且编撰教材,还能引入其他诸子百家的内容,增加动手能力,改变文人手无缚鸡之力的窘境……叶华越想越高兴,斗志一下子到了顶点。

他没有想到,改变儒家一统江山,居然这么简单!

等到叶华把想法说了,郭威可没有他那么乐观。

向叶华说的那样,编撰通俗全面的教材,不但需要多种学问,还要能深入浅出,让小孩子也能听明白,看得懂。

许多鸿儒能写出深刻的文章,但不通俗。而能写出通俗文章的,又不够深刻……总而言之吧,想完成编撰教材的大事业,没有几百人是不行的。

养这些人,需要话多少钱?

几乎等于增加了一个国史馆的规模,朝廷可不宽裕。

而教材编撰出来,又能怎么样?

有没有人买,上哪去弄那么多学生,还有教材能不能真的适合学生使用……问题一箩筐,花费又那么惊人。

如果没有稳妥的办法,郭威宁愿意去拜祭孔子,反正这套东西都用来一千多年,大周拿来继续用,或许也不会太糟糕!

叶华可不想让郭老大打退堂鼓,他立刻道:“陛下,编教材的事情,我愿意牵头,再请冯太师和魏相公帮忙,半年之内,一定能拿出成品。至于教学吗?就从臣家里着手吧!”

叶华道:“臣手下有800骠骑卫,还有6000户食邑,另外钢铁和水泥的作坊,都有不少工匠,他们的家里也有小孩子。就用这些人验证教材的效果,出了纰漏就进行修改,有了效果,再逐步颁行天下。”

郭威沉吟道:“教化大事,马虎不得,叶卿,你当真有把握?”

叶华不愿意立军令状,但是一想到如果任由儒家成为显学,彻底掌握舆论,一切的读书人都成了孔孟门徒,甚至发展出理学那个怪胎……叶华就万万不能接受!

“陛下,这事情臣应下了!”

郭威沉吟道:“既然如此,朕就让王相公代劳,去曲阜拜祭孔夫子,至于以后要怎么办,再从长计议。”

身为九五至尊,谁不想一言九鼎,说一不二,尊奉孔子,拜在孔子脚下,就等于向文臣低头了。以后那些读书人就会拿着孔夫子的话,来教训皇帝,指手画脚,所谓蹬鼻子上脸,就是说他们!

郭威对于祭孔的兴趣全然没有了,他就想返回开封,还有太多的事情等着他呢!

就在郭威准备离开的前夜,突然接到了一份札子,是登州知府送来的,内容也寻常,只是诉说登州治理水灾的情况,只是在最后一页,附了一张血书!

这个血书是一名小吏所写,在后面有几十个人的画押,全都是血色的。

他们弹劾曲阜主簿孔仁玉,说他抢占民田,豢养打手,杀了数十名百姓,还弄得曲阜上千人沦为流民,罪孽深重,天地不容,恳请圣人体恤曲阜的百姓,还给大家一个公道。

曲阜的小吏,借助登州知府的札子给皇帝送血书,状告孔圣人的后代,这个案子貌似不小啊?

郭威立刻召集几个人过来。

让大家都看完之后,询问意见。

叶华几乎没有犹豫,孔家后人什么德行他最清楚,这只能算是小儿科。只是王溥断然道:“陛下,孔仁玉年幼蒙难,人品敦厚,为官清廉,地方多有赞誉,说他罪行累累,老臣以为恐怕是……有人诬陷!”

王溥不信圣人后裔能干出这么伤天害理的事情!

八成是有人不想让陛下去拜祭孔夫子,才弄出了这么一手,别让老夫查出来,只要查出来就没完!

叶华和王溥对上了,该听谁的?

郭威想了想,干脆让他们两个当钦差,去曲阜查案子,务必把真相找出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