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的邻居是皇帝 > 第423章 大改革的开始

我的邻居是皇帝 第423章 大改革的开始

作者:青史尽成灰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06:33:31 来源:笔趣阁

从十将变成县尉,无疑是升了官,还是一步登天的那一种,可赵玉胜无论如何也高兴不起来,他怎么又成了郭无为的属下?万一老家伙下绊子,穿小鞋,他的日子岂不是没法过了?

陛下到底是照顾他,还是要坑死他啊?

赵玉胜想破脑袋,也不明白天子的意思。

或许这就是天意难测吧!

叶华笑着拍了拍他的肩头,安慰道:“新郎官,打起精神来。你现在可是简在帝心,只要好好做事,没人会把你怎么样的。”

赵玉胜从傻愣中清醒过来,忙说道:“多谢侯爷提点,可,可属下什么都不懂,害怕辜负了圣恩,愧对陛下。”

“有敬畏之心就好,剩下的事情慢慢学,你现在就是当好新郎官,别想那么多。”

叶华安抚了赵玉胜之后,这小子总算仗着胆子,把婚礼顺利进行完毕,小公主送进了洞房……柴荣自始至终,都是微笑着,“朕与卿等痛饮此杯,同庆良缘!”

所有人一同举杯,兴高采烈,欢饮庆贺,场面格外热闹。

能得到天子祝福,无论如何,这一场婚礼都不算差。赵玉胜脸涨得通红,他觉得自己这辈子算是值了,娶了公主,有皇帝参加婚礼,就算明天死了,都能笑着去跟祖先炫耀了。

喝完之后,柴荣笑道:“朕还有事情,就不多留,你们好好庆贺。”

皇帝说完告辞离去,叶华跟郭无为同时起身,随着柴荣一起离开。等他们走了,符昭信,还有几个将领互相看了看,这事情好奇怪啊!

“你们说,让赵玉胜当县尉,可要把他安排在哪个县?还有,郭无为怎么会成为他的上司,难道郭无为要当县令?还有,赵玉胜以前可是军籍,怎么能直接当官?我怎么觉得把所有的规矩都给破坏了,陛下这是要干什么啊?”

大家伙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陛下要干什么,他们哪里知道!

最后几个人冲着符昭信呵呵一笑,“问你妹夫吧,他一准知道!”

叶华当然知道柴荣的打算,而且这个计划就是他跟柴荣商量出来的。

“叶卿,父皇留给朕的遗命,就是要朕解决二百年的藩镇割据,朕重整了禁军,又收回了节度使的任免之权,朕本以为已经足够了。可是李筠的事情又提醒了朕,现在做得还远远不够!”

柴荣情不自禁握紧了拳头,即便过了一些日子,怒火还是难以遏制!

他曾经信任李筠,提携重用,想把绣衣使者都交给他。

可是这个家伙呢?

私心作祟,有眼无珠,放任摩尼教进入军中,险些酿成巨祸,倘若黄河真的被掘开,就算李筠死一万次也不够!

愤怒的柴荣将李筠给五马分尸,处以极刑。

杀了李筠之后,柴荣并没有善罢甘休,而是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之所以会出这样的情况,还是权力太集中了。

在地方上,节度使不但掌军,也管理民政刑狱仓库,说穿了,就是个土皇帝,大权集于一身。

偏偏李筠是个“昏君”,身边还有刘继冲这个小人,又有摩尼教,加上没有其他人监督牵制,才弄出了叛乱大事,险些毁了大周!

教训不可谓不深刻!

地方改制,势在必行!

而这次灭了北汉,占据河东十二州,正是施行新制的绝佳机会。

柴荣敏锐抓住了机会,可该如何推动,柴荣还没有完全拿定主意,他需要有个人提供中肯的意见。

经过了这一次的事情,柴荣彻底认可了叶华的才能。而且为了保护黄河,叶华不惜“临阵脱逃”,假如他判断错误,耽误了攻打晋阳的大事,叶华可是会受到各方责难,一世英名都毁了。

可叶华没有任何犹豫,该做就是做了。

等解决了黄河之危,又没有半点迟疑,立刻回归晋阳。

这样的大臣不被信任,就没有人可以信任了。

“朕要彻底整顿地方,收节度使之权,叶卿以为如何?”

叶华苦笑了两声,为难道:“陛下,臣现在也兼着雄安军节度使的职位,陛下是不是该请王学士商量?”

“不!”

柴荣蛮横道:“朕就想听你的意见,你说怎么办,朕就怎么办!”柴荣顿了顿,又道:“叶卿,当年你我一同北上,与契丹会猎,筹谋光复燕云,那时候你可没有这么拘谨!”

“陛下,臣当时年少轻狂,不懂分寸!”

“不!”柴荣冷笑道:“那是你的赤子之心,一心谋国,父皇说你是纯臣,可以托付大事,他老人家没有看错人。”

柴荣伸手,把叶华拉到了身边,而后语重心长道:“朕当了快一年的皇帝,能听到的真话越来越少了,所谓孤家寡人,大抵如此。我不想连你这个朋友都失去了,叶华,你我之间,还不能坦诚相见吗?”

柴荣的话,真诚之中,又带着那么一丝丝的心酸,的确,天底下最难坐的椅子就是龙椅!尤其是面对着千年少有的乱局,要想让天下重归大治,柴荣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外人根本没法想象!

也难怪他会英年早逝,实在是扛不住啊!

叶华用力甩了甩头,不再犹豫,“陛下让臣说,臣就斗胆进言,只是给陛下一个参考。”

“嗯,你只管说,我还听得出好赖。”柴荣插着手,闷声说道。

叶华咳嗽了一声,清了清嗓子。

“解决藩镇的问题,调整地方职权,这事情其实赵普提出过建议,还给陛下上了十二字方针……只是臣以为他的办法虽然能解决藩镇割据,但是大权悉数收回,又难免造成地方衰弱,无力应付突发局面。尤其是当下,大周四面临敌,如果一切都要等着朝廷决断,也实在是太没有效率了。”

“臣以为地方上应该调整,首先最重要的就是粮食,常平仓应该单独拿出来,交给户部统一管理调拨,陛下应该设一要员,提举常平仓。”

“可!”

“其次是刑狱事,所谓人命关天,生杀予夺之权,只能由陛下行使,其他诸臣不可僭越。臣以为要增设提点刑狱事一员,专门负责刑名治安,缉捕盗贼,清理匪患。”

“嗯,有理!”

“这第三点吗……”叶华犹豫了,如何解决藩镇的问题,大宋的经验就摆在那里,最重要的就是设置转运使,运使除掌握一路或数路财赋外﹐还兼领考察地方官吏﹑维持治安﹑清点刑狱﹑举贤荐能等职,完全剥夺节度使的权力,武夫专权,藩镇割据的情况自然解决了。

可是这么干后患也是很明显的。

转运使剥夺了地方的财权,造成地方衰败,无力应付变故。

还有,转运使由文官担任,彻底将武夫排除了权力体系。

在朝中没有权力,在地方没有力量。

文武彻底失衡,文官一家独大,最后会有什么结果,谁都一清二楚……

“怎么,叶卿不敢说了?”柴荣追问道。

“臣,臣以为应当在地方设立布政使,负责民政事宜,另外在边境要地,设立经略安抚使,执掌兵权……所有经略安抚使,从德高望重的将领中选拔,负责一方军务,最多任期三年,如果遇到战事,可适当延期,但是不能久在一方,以免尾大不掉!所有经略安抚使任期届满,应当回调中枢,进入枢密院,协助陛下统筹军务,以备咨询!”

……

叶华滔滔不断,把他对地方官制和军制的构想,全都和盘托出,没有什么保留。

叶华的设计基本上采用了宋明两代地方官制的优点,又增加了武人的权柄,避免文官独大的问题……他是完全出于公心,做出的建议。

只是皇帝怎么看,就不是叶华能说了算的。

柴荣眯缝着眼睛,思索叶华的提议……首先,分割了财权和刑名之权,这两项柴荣是绝对认可的,没有什么异议。

接下来的核心就是布政使和经略安抚使的权力分割。

布政使管民政,人事,经略安抚使负责军务战备,二者互相牵制,又相互配合……“嗯,叶卿所言,果然是谋国之道!可是朕想问你,眼下军中将领众多,能承担经略重任的不在少数。但是若干年后,天下承平,将才凋敝,那时候文臣辈出,又该怎么办?文武之间,又该怎么平衡?”

柴荣看得的确够远,所谓文武平衡,绝不是设计几个官职就能解决的。比如当下用武将担任经略安抚使,等过一二十年,变成文官担任经略,依旧会造成文官总揽大权,一家独大。

这个局面在宋明两代,全都发生过。

“陛下,九品中正制之下,世家大兴,科举之下,文臣辈出,陛下若要文武平衡,就要给武夫一条进入官场的道路!”

柴荣突然笑了,“叶华,你所说的不会是秦汉的军功授爵吧?”

“臣以为不只是爵位,还有官职……有功劳的武夫可以从小吏干起,以后的升迁考评,以政绩而论,有这些人在,足以平衡科举出来的文臣。陛下兼用文武,取长补短,不愁大周不兴!”叶华提出了最关键的提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