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黄面虎走江湖 > 第三章 第3节

黄面虎走江湖 第三章 第3节

作者:易今之心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2-12-22 07:30:43 来源:笔趣阁

迷踪拳没有成就霍元甲,倒是霍元甲把迷踪拳带出了名,其父霍恩弟是镖师,功夫了得。不过干镖师的人,功夫也就算个三流,能靠上二流功夫的镖师不多。当时的直隶省有名有姓有记载的一流武师不少,独找不到霍恩弟的只言片语,传闻都没有,他是霍元甲的爹,又是习武之人,因为儿子的名号太响,他才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迷踪拳是霍家的家传,父亲与兄弟们都习武,外人也就顺理成章的把霍元甲算在了迷踪拳门里。

迷踪拳其名,让人觉得另类且神秘,后人的传说及文学、影视剧作品更是把迷踪拳安在霍元甲头上。

迷踪拳一直以来在武林中就是个平淡无奇的小门派,沾上霍元甲的名头才广为人知,霍元甲到上海后,以精武之名传授自个的武艺,仍不提迷踪拳。霍元甲在上海虽一闪而失,他的武学影响力与他命名的精武,先后远播海内外。

迷踪拳是一杂拳,杂拳倒有其优势,融入了百家之拳的长处惠及自己。

史料中的记载是:“迷踪拳术,疾极也,隐进也,猝击也,亦柔亦刚,变化莫测,妙用也。”

说的就是,出招极快,手法隐藏不露,寻机突然袭击,法力刚柔并用,招式变化莫测,虚实随心变幻。看来迷踪拳把所有拳术的好处都一锅烩了。

迷踪拳被大众所知时间不长,要说拳术的发源却得追朔到一千四五百年前。初时,迷踪拳的拳法套路很少,历代拳师在习武中吸收了其他门派的长处掺进来,逐渐才像个样了,外型上一看也是北方长拳的架式。说其杂,迷踪拳吸收了形意拳、少林拳、八卦掌、通臂拳、鹰爪拳、戳脚翻子拳等多为内家拳的一些精华。把好东西掺和到一块,打出拳来想必孬不了,不过拳种再好是一回事儿,习拳的人能否习出眉目来,却是另一回事儿。习武的人多如牛毛,能习出个名堂来的也就凤毛麟角。

霍元甲没跟谁学过武,他出生在武术世家,生活在武术之乡的河北,在家里,他爹不让他学武,他偷瞧瞧,侧耳听听,在外头到处都能看见习武的人,听人家说说,练拳的这事儿那事儿,只要他觉得是好东西,不管是家里的还是外头的,都拿来变成自个的,他也跟迷踪拳一样,成了杂家,百家之长,成就了他的武艺。把事儿说回来,还是霍元甲他爹的歪打正着,不让他习武,一逼,逼出了他超凡的武艺。

民间传言真真假假,好东西孬东西都是言过其实,有的是夸自个贬别人,有的人有一分功夫,得装出三分,有的人有了点功夫,就开始装大,说话、行事拿捏着,虚伪地让人替他难受。虚伪,本就让人生厌,可虚伪就好沾着人,人为啥虚伪?那是人的共同点太多了,人总想优于别人,又没啥能耐,言谈举止先用虚伪包装起来,反正这个谁都能做到。

云里雾里,霍元甲也能看到听到些真玩意,让他有了努力的方向。随着自个武艺的长进,霍元甲识别真伪的能力愈强了,哪些可以为己所用,哪些是瞎扯的,他也能做到取舍。自学的好处是沒人管没人问,逮到好的就抓住不放,直到弄出个水落石出。往时他听人吹牛一样说的玄玄乎乎的武功,自个竟然摸着点边了。

霍元甲不是真不想拜师求教,只是他求教的人不好找,有的人武艺确实到了神乎其神的境地,这是大师,大师级人物在河BJ津直隶省这一带就有好几位,可人家深藏不露。

霍元甲只能向人家看齐,尽管那是找不到摸不着的人。

“二甲,咱爹的地、我的地都犁完了,你扛犁去吧。”

霍元栋牵着两头牛过来了。

霍元甲在兄弟中排行第二,在家里,爹和哥叫他二甲、老二,弟弟霍元卿叫他二哥,偶尔也叫他二甲,那是弟弟不服气的时候。在自个家里没人叫他元甲,别说家里人,村里人也不叫他元甲,称乎就是霍家老二或是二甲。哪像电影电视剧里,不管是谁,左一个元甲右一个元甲的叫,那是念台词。

张文达跑过去接过牛缰绳,牵过牛来递给霍元甲,他说:

“我扛犁去。”

霍恩弟与三个儿子一家养一头牛,牛是大牲口,一家养一头负担小,犁地时合起来用,犁地这样的活最重,两头牛才能拉动一张犁子,四头牛分垃两张犁,给霍家分开家的四个家庭轮着犁地,两张犁伙着用。霍恩弟与三个儿子分家时两张犁没分,这样经济又实用,乡下人过紧巴日子、穷日子就得精打细算。

张文达扛来犁,把两头牛套上。

“俩牛都套上了?卸下一个来。”

霍元甲说。

“咋得,不犁地了?”

“甭问了,先卸下一个来。”

张文达卸下一头牛,霍元甲只赶着一头牛犁地,张文达奇怪地跟着,他想看看一头牛拉犁子能拉多远。霍元甲扶着犁的手,不是扶犁是推犁。

“二叔!干嘛你?”

“犁地呗!”

张文达横推了推霍元甲扶犁的胳膊,丝毫不动,铁棍一样。

“这也是练功啊?”

“对了。”

“这样练顶嘛用?”

“嘛用都顶,行走坐卧都是拳!找到这个门道,练功夫就轻松了。”

行走坐卧都是拳,霍元甲顺口一说,张文达不会在意,就是在意他也体会不到。

气运一宇宙,意中的无边天地与周身无处不达的气合二为一,就到了意到气到。周身无处不达力,无处不使击。不出手不出脚照样把人弹出、击倒,不动而动,无拳而打,招无招、拳无拳,又到处是招,到处是拳。

推犁,霍元甲在运气顶力,没有对手正好把气力泄在犁上,这与人比武使力一样。推犁、拉车、挑担,干这些力气活,把经脉一调,气运血,血顶力,和出招击人没两样。不同的是击人要讲究速度变化,力顶这些力气活,练的是耐劲、持恒性。比武时两招相顶,与人抗上劲,那就得看谁的耐力大了。行走坐卧都是拳,指的正是这些门道儿。

霍元甲赶着一头牛,来回犁了几趟子地,一头牛拉犁和两头牛拉犁一样,张文达呆住了。

“二叔!你还没答应我?”

“答应嘛?”

“跟你学武!”

“要不你跳坑里淹一回去?学武艺是嘴皮上的事儿?说学就学?”

“要是能有你这样的武艺,淹死也干……不行啊,我会水。”

“跳井去!”

“你把我的手脚捆上,我滚到坑里去。”

“光说话还干活不……奶奶个逼哩,学武不准哪天就让人家打死了,还用滚到坑里淹死啊?好好哩孩子不想着往后娶个媳妇过日子,瞎想嘛?你要有出息就离会武艺哩人远着点!”

对一个事儿横竖看不顺眼,霍王氏免不了时不时的就敲打敲打。霍元甲套一头牛犁地,她看着就生气,充哩啥能?不好好地犁地,人家哪有套一个牛犁地哩。

张文达还是个孩子,心里急着学武,说起话来就忘了干活,也惹得霍元甲光给他说话。

“不干散了吧,麦子甭种了!”

霍元甲、张文达二人的田间“论道”,不时被霍王氏的斥责声打断。在民间,你的所做所为不是为了养家糊口,统统被成了不干正经事儿,这很现实,你不是衣食无忧的在从事一门专业,你的成就无论日后有多辉煌、耀眼,出道之前就得先弄吃的,啥事儿都得先搁一边。

面朝黄土背朝天,对有些地方的农民来说,可能就是一种奢望,黄土是肥沃的土地,与五谷丰登、粮米满仓相连接。黄土不是哪里的农民都能面对着的,小南河处在退海之地,盐碱性很大,土质不易长庄稼,呈白灰色,面对黄土倒成了这里人的一种渴望。当然对于论道来说,面对什么样的土倒不受影响,影响的只是论道人的生活境况。

在书里时常会提及这里是退海之田,不提不行,说这里的事儿不能抛开环境,这方土地对这里的人影响有多大,看看家家户户的咸菜缸便略知一二。人穷吃不起菜,咸菜是常年伴着下饭的东西,腌咸菜用盐,盐得花钱买,这就是问题了。霍元甲和这里的爷们,霍王氏和这里的娘们都拿着筐挎着篮子到地里扫过“盐”,扫泛在地面上的灰白土面子,弄回家里去,倒锅里加上水煮,耗干水,剩下的就是“盐”。这种“盐”淡,咸味不够,又苦又涩,做饭不能当盐,腌咸菜能顶用。这种“盐”咸性淡,腌咸菜就得多用,咸菜水稠的跟泥淌子一样,咸菜缸外壁上泛出一层厚厚的湿灰土。

那回,李井首找到小南河向霍恩弟打枪,霍元甲的娘吓得站不住了,霍王氏替婆婆挎着扫盐的篮子,篮子里盛的就是这种“盐”。

一阵子三秋大忙过去了,该收的收,该种的种上了,庄稼人可以暂且缓一缓劲。小南河村一时退去了农忙的喧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