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黄面虎走江湖 > 第四章 第8节

黄面虎走江湖 第四章 第8节

作者:易今之心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5-04-01 06:43:18 来源:笔趣阁

早饭时,霍元甲回来了,进大门他把粪筐放在院子里墙根处,霍王氏看他没往粪坑里倒粪,知道白转了一早上。

孩子们蹲在灶户窝里柴草上,端着冒热气的碗吃饭,霍元甲走进厨屋,忽地带进一股寒气,他端起碗靠着孩子在灶户窝里坐下,霍王氏放下碗:

“他爹,这春上青黄不接,多难熬,你还能光拾粪?”

“不拾粪干嘛?地里冻得梆梆硬,嘛活不能干,不拾粪还能拾银子?”

霍王氏挖了他一眼,叹了口气,慢慢地又端起碗。

日头转到南天,村里不少人挤在庄台子底下朝南的地方晒太阳。老人腿脚不便下不了庄台子,出家门就近找个向阳的南墙跟蹲下,让孩子挤到身边挡挡风,这是一天最暖和的时候。阳光洒下,脸上生热,棉祆棉裤里暖融融的。北风抽抽地吹,避风朝阳的地方不受干扰。霍元甲蹲在庄台子下头,听着庄台上头的树梢上挂风的声响,那么高远。和大伙挤在一起,这里比庄台子上头蹲在南墙跟下避风多了,寒冷像是离的远了些。

粪筐三三两两撂在庄台子底下,麦田伸向远处,稀稀拉拉的麦苗还没返青,被盐碱土壤腌地灰黄。

年轻人你扛我,我顶你挤着取暖,嘻嘻呵呵。岁数大的人躲在一边,盯着麦田眼发直,一会扛起粪筐走了,裹裹棉祆衿,缩缩脖子,弓弓腰,那是离开避风处的样子。

睹景思事儿,霍元甲觉得够不到的武功如树梢上头的抽抽声,蹲在庄台子底下,仰望一眼,那么高远,冷得心更凉。霍元甲扛起粪筐走了,寒风向棉祆棉裤里钻,他裹裹祆衿,缩着脖子,弓腰扛着粪筐,贴着庄台子根,向西走,走到大坑旁,风忽地大了,这里是东西两个庄台子中间,地势凹下去,成了风口。坑里的水不到夏天的一半,玻璃一样,一块大冰盖在坑里。鹅鸭也像人一样,躲在坑下,面南的地方,避风晒太阳。坑里不时飘出鸭子呱呱呱短促的叫声,啊——啊——啊——鹅拉着长音的伴奏,一长一短的叫声,让人想到脖子一长一短的两种禽类。

拐到庄台子西头,看见了枣树林,蓝天灰土间稀稀落落一片黑影,霍元甲走进去,举手扑拉扑拉树枝,风在头上响,没有那么高远。习內功时,意守枣林景致,一木一枝已长在了他气经血脉里。一进林子,环目览及,內功不自觉地涌动。

林内一株像人弯腰一样的老枣树,探出去一段长长粗粗的树身,往时练拳,霍元甲好在上头坐坐,躺躺。他过去一靠,身轻如羽越在了另一侧,回势,不觉身子靠了回来,粪筐没离肩。站在树旁一仰,身子如树形,仰躺在空中,如躺在弓背探身的枣树上。一袋烟功夫,身未走形,气脉推扶着,如躺在床上,没有丝毫疲意。霍元甲陡增信心,觉得期及的功夫没那么难了。看看树干,看看树冠,看看坟头,记忆中有的树干变粗了,有的老树干枯死了,整个林子比以前扩出去不少,藏在里头的坟头比以前矮了。站在林子中,旋身一圈,身子欲飘起,霍元甲想內功就是神,怪不得都说內家拳比外家拳厉害。早先不知道咋会在这里头打拳?就是舞叉舞叉、玩玩,后来上瘾了,身上有了功夫,越是离不开这里了,一年一年过去,没事就在里头打拳。霍元甲扛着粪筐走走看看,一年一年挨过来,不知道磨了多少难,鬼使神差地就想钻进树下打拳。熬了那么多年,碰上游侠来了,出手给他一过招,不知道嘛叫功夫成了,把游侠打在地上,他爹又说游侠死在他手里了。一提到功夫,他就知道那是枣林里的使腾。

霍元甲裹裹棉祆衿,走出枣林,他想向远处转悠转悠,别像早上空着粪筐回家。走到庄北边,没遮没挡,觉得风大了不少。到哪里能碰上一滩粪,此时,眼前一滩粪,倒成了霍元甲最大的期望。天寒,动物也不大出来乱窜了,夜游动物在外头也不会多停留,排泄物少了。

一到冬天,乡下人有事没事肩上扛着粪筐,像是心理安慰。霍元甲在野地里冻得要命,要不就找个避静处拉趟子拳,暖和暖和。走到自家的麦地里,看到麦子那个黄把劲,能收成多少?到时候收下麦子,卖了还得多换粗粮吃,能撑几天?收成好时,新麦子收割下来,通常都是蒸上一锅馍馍,全家人吃一回,也算过麦了。为了给喷香的白馍馍匹配,有时凉拌个黄爪,替代一下觉着不相匹配的咸菜,这只是中午的正餐,吃起来正重其事,这是庄户人家过麦的大餐。吃了这顿白馍馍,半年再捞不着了,等到过年时候才能再看见白馍馍。半年里头,能有粗粮吃饱了就算不孬了,还得不是灾年。

吃了那顿白馍馍,留出麦种子和过年吃的,其余的麦子都得卖掉,卖了钱买粗粮吃,就是为了撑的时间长。碰到家里有急事,别说留过年吃的麦子了,麦种也得卖了应急,到种麦子的时候再说吧。平时吃上口馍馍,那香味一下子让人想到过年、过麦的光景。一年就吃一两回白馍,条件反射,无法抑制。

一辆四轮马车从北边奔驰过来,两匹马拉地飞快,走到庄台子底下,车夫响鞭一甩,四轮马车乎地冲上庄台子。霍元甲心想,还能是那个脚行的掌柜来了?他说过,霍老弟你要不来,我用八抬大轿抬你去。霍元甲赶紧追上去,可别让人家走漏了他跟李井首交手的事。晚了一步,冯掌柜先拜见老镖师,找到他爹家里去了。霍元甲过去给冯掌柜和他的随从宫庆见礼,立在一边忐忑不安地听他爹跟人家续话。老江湖冯世武不提别的,说他听说霍家老二打败了游侠,年纪轻轻的功夫不得了。霍镖师传艺有方,霍家迷踪拳威震武林,说的是一套客套话。霍元甲听出,他事先打听了他。冯世武临走时说,他喜好结交武艺人,请霍元甲去脚行帮他打理打理生意,自个年纪不小了,得有个得力的帮手。霍恩弟说,二小子也就能干个下力气的活,没嘛别的能耐。

街上,四轮马车被人围了一圈,像看西洋景一样。小南河村还是头一回来了这么个洋气又贵气的稀罕物。霍恩弟、霍元甲送冯世武出来,霍元甲才注意到马车车厢前头插着三个牌子,“静海县正堂”居中,两边是“回避”“肃静”俩牌子。那时候与官府靠近的人,办事为了撑门面、耍威风,都兴到衙门借这三副牌子。西口脚行的生意本就是半公半私,冯大掌柜来小南河前,让宫庆上县衙扛来静海县正堂三副牌子插马车上了。这三副牌子表代着静海县衙门,一个县的最高行政机关。认字的人一看,三副牌子比这辆四轮洋马车尊贵多了,不认字的人看着这三个牌子跟县衙门前的牌子一模一样,也是了不得。以这样的派头来请一个庄稼人,不但是县级的最高规格,还代表政府的旨意。

霍恩弟看了一惊。

冯世武插这三副牌子,就是让霍镖师看的,他年前与霍元甲那次照面,看出霍元甲年轻行事不知深浅。你有一身武艺不假,那个穷酸样儿,不还是个卖柴火的人,我绐你银子不要,让你跟我混,又推三推四,说回去问爹。好!我插上静海县正堂的牌子,让走过镖的人看看。

冯世武走后,霍恩弟觉得西口脚行的大掌柜那阵势上门请老二,事儿蹊跷,他问霍元甲咋回事儿,霍元甲说不认得这人。霍恩弟半信半疑,给他讲武林的凶险,有两下子算不了个嘛,人家堵不死你的路,你就绕着走。闲事万万不能插手,世道上找不着没有坑凹的路,自个躲着都怕踏坑里,会武的人末后了,能得个善终,那是烧高香了。他让霍元甲先到脚行看看,那里鱼龙混杂,自个千万别干缺德事,行就留下,不行就回来。

冯世武走时,霍王氏在远处瞧着他,穿的不知道是嘛畜生身上扒下来的皮做成的长袍,毛从领口袖口翻出来,头戴礼帽,脚蹬皮靴,让土气贫穷的乡下映得光鲜贵气亮眼,可咋看他也不像个善人。霍王氏不让霍元甲跟这样的人去混,还能学了好?霍元甲说不去就散,我又没嘛本事,你可别再说我光知道拾粪了。霍王氏不吭声了,她又转想,出去多少能混两个,总比耗在家里强,等到断顿了就抓瞎了。

霍恩弟打心里想让儿子出去,霍家从祖上延续下来的武艺,在他眼前见不到点动静,脸上也是无光,日子饥寒交迫,会会哩困着你,谁都盼着有个出头之日。他送冯世武走时,当着一街筒子人,脸上没流露出不高兴,习武世家到底与一般人家不同,从他的神色里倒是能流露出来。

霍家的妇人们没有不排斥习武的,也常被男人斥为妇道之见。其实,她们更实际,天天围着锅台转,谁都没有她们知道无米下炊的难处,武艺带来生活上的宽裕,可不像做官的人那样,成了人上人,吃喝不愁,还有下人给端到桌上。习武换来的那点好处,远不如平平和和过苦日子,一圈都是穷人,人家能过,自家咋不能过?咋得不比死了男人强。男人当镖师,从他迈出门那一步,女人的心就吊起来了。“押镖还不是扛着羊肉从狼窝里走?”这是霍元甲他娘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天天烧香求老天爷保佑,可别一去不回了,直到男人踏进门,女人的心才能落下。霍恩弟心里矛盾,不像女人的心一边倒。他自个习武,让儿子们习武,明知道习武会遭遇不测,图嘛?他想罢手,心里一时也清静了。可要是迷踪拳真断在他这里,又万万不能。习武,还时时忘不了出人头地,为嘛?一想,一团无头续的东西涌来。

习武,自家的女人看不上眼,只是说自家的女人;人家的女人不这样看,倒是对习武大加赞赏。呼啸的雄姿、威武的神气,让人家可能会有不该有的想法。别大惊小怪,还不和男人看人家的女人跳舞一样的心理。你要真死了,和人家又没有丝毫干系。霍家的女人往往劝阻男人习武,被男人斥责一句头发长见识短,可事儿就是被见识短的女人能言中。霍元甲在霍家兄弟爷们中武艺最出色,他死的最早,四十二岁死了,别说自家人,外人都接受不了。害得老婆守寡五十多年,当初被说成头发长见识短的霍王氏,寿命可长,活了九十多岁。这是事实。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