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黄面虎走江湖 > 第十一章 第3节

黄面虎走江湖 第十一章 第3节

作者:易今之心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5-04-01 06:43:18 来源:笔趣阁

阿克谢耶夫把沃加克叫到作战室,他指着地图说:

“我们占领大清的东北后,日本不断在旅顺沿海一带制造磨擦,他们想要争夺。”

“我们怎么办司令官?”

“你的朋友来到天津,可以让他扬扬我们的威武!”

“司令官考虑的是大处,我一定让他们谨慎行事。”

俄国拳师本来到大清是打拳挣钱的,不想被政治拔高了。

沃加克与瓦洛夫、布鲁斯基离开时,阿克谢耶夫说:

“不管是打清国武师还日本武师,只能胜不能败!”

东北的战事还真让阿克谢耶夫言中了,后来,日本军队从旅顺港偷袭登陆,向俄军发动了攻击,日本用了一年的时间击败了俄**队,俄国不得不把东北的一半领土分给日本占领。这就是那场有名的在大清国土地上进行的日俄战争,也是后来鲁迅在日本留学时看到了这场战争的纪录片,他决定弃医从文,去教化国人的思想。

《大清电闻报》、《天津日新报》,日本人办的《华北时报》等天津的多家报纸登出俄人摆擂台的广告。大清的报纸只是收费刊登广告,口气缓和立场中立。

日本人心中有鬼,广告用词不冷不热。

《华北时报》刊出:

“俄国拳师津门设擂台,东天仙上演斯杀大戏”

东天仙是天津最大的戏园子,俄国人把打擂的地方选在了那里。

俄国人办的《远东新闻》报刊登出的广告语对大清带有侮辱性:

“俄国拳王行走东亚,黄脸矬子请让路避死!”

配图上一个高大威猛的俄国拳师双拳高举,脚下踏着东方人。明显是侮辱大清带上日本。《远东新闻》报一连三天,天天刊出。

报纸一登,津门大哗。

历来燕赵多豪侠,天津人坐不住了。混混儿当是骂声一浪高过一浪,遗憾!他们玩酷自残是行家里手,可打洋人不行,没有相当的武功,骂骂只是泄泄愤。

奇怪的是,天津武林界却一片沉默。

当时的津门武术高手云集,又有武术组织与众多武馆,要说霍元甲去打擂,从资格和功夫上可能还轮不上他。

先说当地的名家孙禄堂,这位武林大侠是河北完县人,他比霍元甲大八岁,他的武功当时已名满天下。

孙禄堂的女儿孙剑云从小随父学武艺,后来她在回忆父亲的文章中,有一段是这样记载的:

“有一次我和父亲在屋里推手,数合之后我只觉得突然两脚离地急速向着后面飘去。时值冬天,后面正是一个火炉子,我下意识地想着‘完了’,坐在一旁的母亲也惊呼起来,可是声音未落,父亲已经把我拉住了又轻轻地放回原处。在父亲去世后的几十年中,我还未曾见过推手有达到这种境地。”

当时记录孙禄堂武功的文章这样说:

“孙禄堂不仅通透形意、八卦、太极三门拳术之真谛,而且于内功修养、点穴、轻功、枪、剑诸技皆精纯入化,披靡宇內……孙禄堂的武功能于行止坐卧间,周身各处皆可扑人于丈外,无时不然,又能于不闻不见之中觉险而避之。”

不闻不见避险,就是在听不见看不见的情况下,有人伤害他,他照样能避开及还击,这是武艺的最高境界,极难期及。能够达到这种境界的人风毛麟角,清末全国有记载的一共四人,孙禄堂当年著文也提到:

“能够在不知不觉中避险的有形意拳李洛能、八卦拳董海川、太极拳杨露禅、武禺襄,有练其他的拳术者,亦常听得有此境界,未能祥见其姓氏,故不收在其列。”

孙禄堂的武艺应该进入此境,他没有把自个列在其中,也符合他处事一贯的低调和谦逊。

霍元甲是孙禄堂同时代人,孙禄堂没把他记录在册,可见霍元甲的武艺还远没有达到这个层次。

《孙禄堂生平及大事记》中记录:

“1920年,日本大正天皇钦命大武士,全日本柔术冠军坂垣一雄来华向孙禄堂挑战(孙已六十岁)。孙禄堂在家中接待坂垣,并依坂垣之法与坂垣试技。孙禄堂轻取之。坂垣深服,愿出两万块大洋投拜孙禄堂为师。孙禄堂婉拒之。日本人遂奉孙禄堂为文武两道三大雄。”

孙禄堂被人称为“武神”“武圣”“天下第一高手”“三项全能宗师”。“武圣”这个名号则是日本人送的,日本的顶级武士败在孙禄堂手下,领略了这位大师凡人不能比肩的武学造诣,送名“武圣”。日本人奉孙禄堂三大雄是指他在形意拳、八卦拳、太极拳都达到无人能及的境地。

这四个名号有两个是日本人“封”的。

眼下,太极拳非常普及,广场上大街上随处都能看到练习的人。一些掌握不到要领的所谓太极拳师,只按辈分排出个传人的名堂,则不知深浅地把自己吹地神乎其神,一旦与人交手,便一败涂地。这种“拳师”不但使自己威风扫地,也让太极拳蒙羞,被视为只是个健身操而已。其实则不然,不能因为太极拳易于被大众接受就贬低其价值,易于大众练习不等于随便练练就能达到一定高度。如果没有武术家那样多年刻苦系统的习练及对武学不懈的追求精神,有人甚至能够做到这些,在悟性和天赋上不足,也不一定成功。武学是文武兼容的学问,不等于有胳膊有腿的人伸伸踢踢就轻易地掌握了,更不是粗俗的武夫所能期及的。

孙禄堂1860年出生,日本人曾经两次与他比武,第一次他六十岁,第二次他七十岁。拳怕少壮,习武之人都知道这一点。第二次日本武士来了六个人向孙禄堂挑战,可见日本人何其居心。

俄国拳师在天津摆擂时,孙禄堂年龄应在四十一二岁,别说一个俄国大力士,就是几个俄国大力士,孙禄堂打他们绰绰有余。

据说,孙禄堂少时好斗,踢馆无数。

孙禄堂成年之后可能是深研武艺,明白了武学的博大精深,不再轻浮。

孙剑云回忆父亲时多次提到:

“那时,家中每日都有人来访,不少是来比武的,父亲总是茶饭招待之后再与之比较,他们赢不了父亲,大多又要拜父亲为师,之后才离去。”

人各有志不能强免。孙禄堂不主动与谁比武,你找上门来,没办法,要打我奉陪。

孙禄堂少时好斗,长大后改了;霍元甲一向好抱打不平,一直未改。霍元甲无论遇到大的小的不平事,从不装聋作瞎,他得用拳头把事摆平。也有不动手可以把事摆平的时候,那得他霍元甲出面才能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