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黄面虎走江湖 > 第十三章 第6节

黄面虎走江湖 第十三章 第6节

作者:易今之心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5-04-01 06:43:18 来源:笔趣阁

王秀才在鼓楼底下转悠,肩上搭着褡裢,褡裢里放着纸笔,墨水瓶贴肉揣在棉袍里头,怕墨水结成冰。王秀才来天津讨生活,他家里也揭不开锅了。王秀才在鼓楼那里替人家写信,或是到衙门口给告状的人写状子,平时文人的这种营生挣个小钱不难,大灾之年,吃的都没有,谁还有钱花在这上头,王秀才也得先找吃的,真有人家急着要动动笔的事,能给口吃的,不给钱就算揽到不错的生意了。

一日,王秀才路过西口脚行,他拐进去找霍元甲,霍元甲想不到王秀才来了,赶紧把他让进东屋。女佣见霍掌柜屋里来了客人,端着朩碳送进去,又把火盆里火挑旺。霍元甲见王秀才冻得说话口舌僵硬,赶紧到前大厅倒了一碗热水给他。

“秀才五哥!喝了暖和暖和。”

王秀才两手捧着碗暧手,嘴吸溜吸溜地转着碗边喝热水。

一文一武两人见面没别的话,霍元甲听王秀才讲武。

“武林真要消失了!”

霍元甲问:

“咋说?”

王秀才把一碗热水喝完,放下碗,把长棉袍向身上紧裹裹,两手互插进袖筒里,回报霍元甲的招待似的要好好的说道说道:

“五十多年前,洋人向中国弄鸦片,干了那几仗,把清家打得再无还手之力。朝野都知道冷兵器再不能御敌了,清家向外国买了那么多洋枪洋炮,各路新军从不使大刀长矛了,不这样能行?被逼得!这个理儿没谁不知道。这样一弄,习武的人也觉得功夫不算真玩意了。一个枪子,人就呜呼哀哉,武艺不顶了用了。”

“你先停停五哥!我再给你倒水去。”

霍元甲从前大厅端来水放在王秀才面前。

“我看毛病出在习武的人把自个看轻了,没谁肯在易筋洗髓上下功夫,忘了这个里头有多厉害的玩意!”

王秀才把插在棉袖筒里的手抽出来,指指自个的身子。

“不少人觉得习內功多余,能舞差几下子就不孬了,上哪里找真功夫去?我看你还是回到枣林里去,在乡下,林子里,多肃静,那里才能出真玩意。你的功夫是在那里头定的形,以后弄出多大名堂来,我看也是那里的根。从你敢打洋人那劲头上看,我估摸着你内功是到了,气到哪里哪里是石头。”

霍元甲一怔,瞪直了眼。王秀才只顾说话没看他。这个秀才真说准了,霍元甲运气到哪里,哪里坚硬如石。

“秀才五哥先喝口水,我去端饭。”

霍元甲把热水碗递给王秀才,上厨房了。

王秀才早已饥肠咕噜,他把长袍裹紧,两手插袖筒里紧贴在肚子上,不只是冷,他用袖子里的手压着空腹,不让它叫。

听到霍元甲回来的脚步声,王秀才忍不住空咽了两口唾沫。

热气腾腾的饭香久违了,王秀才抬起手接霍元甲递给他的筷子、馍馍,肚子里一阵咕噜,王秀才偷看了一眼霍元甲。霍元甲啥没听见一样,让他边吃边说。

“内功练到气到哪里,哪里是一块石头,能顶得人近不了身,不过这还不是上乘功夫……”

霍元甲又一惊,把咬了一口的馍馍塞给王秀才,王秀才让都没让,接过馍馍。

“得把那个石头化去。咋着个化法,还是我上回说过的那个气。光硬不行!借老子的话说‘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莫过于水,要克坚,没有嘛能比过水。弱能攻强,柔能胜刚’”。

霍元甲眼前一片亮,大坑闪了出来。

内功有了,手上带着风暴,收气却不能嘎然而止。这是气还没走到正门道上,一直困惑着霍元甲;气沉丹田,腹硬如石,又不算功夫。王秀才的话击中了霍元甲。王秀才讲到水之理,又猛然让霍元甲心头一震。

“秀才五哥你比习武哩人高明多了。看来我还没嘛功夫。”

“拳经上讲,呼吸要回到婴儿。用道家的话说,那叫‘不认不知,无声无臭(臭就是闻,那时的说法)’,蔽掉周围哩乱七八遭,嘛声音不听,嘛味道不闻。这是我说哩外界。”

王秀才两手向外扑拉扑拉,回手指指自个。

“再说里头,内心要虚的如空谷,静到淡泊守一。这个心境就到了极度的空明宁静。与老子论道讲的‘致虚极,守静笃’是一码子事。气,在这样的境内周流,那就是你的事了。我想嘱咐你一句,拳经上讲的高境,‘返本还元,复归婴儿。’你得往那上头靠。”

莫了,王秀才说:

“我看你有些达摩转世的样子。”

“五哥又笑话我了。”

王秀才一本正经地说:

“不是笑话。达摩祖师在嵩山少林那个山洞里面石九年,修行出了禅佛大道,顶天的武艺也跟着到手了。少林寺的‘禅拳合一’就是这个祖师爷爷创出来的。那个时候少林寺没名气,没人打扰,在远离尘世的嵩山里头,钻山洞中面壁,如婴儿在母腹中一样,隔世修道习功,他能捞不到顶尖的武艺吗?达摩修得正果后,不为帝王讲经说法,偏偏走进民间行医治病,为百姓排除疾苦;我听说你在天津城好为小民打抱不平。你从林子里得了武功,出来也算济民了。你没有达摩的能耐倒有达摩的心。日后不会成不了大器。这里满街的混星子如狼似虎,你能在他们面前为小民撑腰,不易也!难能可贵也!把话说回来,这城里头不是个修行功夫的窝儿,那片枣林子里可是通往得道的道儿。”

“秀才五哥指的路在理。”

霍元甲送王秀才出门,没敢说句让他再来,要是有人常来找他吃饭,那可不是脚行的规矩。

之后,王秀才把几张纸塞进脚行门缝里,霍元甲看到上头写的是养气和“胎息”的文字,这些霍元甲也听爹给元栋、元卿说过,爹说嘛都是按迷踪拳的套路来,霍元甲有意无意的就抵住,不想听,听了也融不进自个的那一套里。枣林里出的套路是无师自通的东西,灵活甚至无法,其他功法要进来,霍元甲先得把别人的痕迹拨离干净。

王秀才喜武不习武,好看国术拳经的书。那时候没有武术这个称呼,叫作国术,民国时代一开,不像过去禁武了,国术改称为武术。国术不仅是一个名称,它代表中华民族文化里的一枝,武艺拳经之道与孔子、老子、孟子的思想不分,究其根也分不开。越是功夫进到上境,越靠的圣贤们近。叫国术的时候,从来没有武术表演套路,修练的是内功,出手就是技击,都是实在东西。功夫的概念,指的就是內功,无他。内功与中医同理,功夫习到一定程度就能为人治病。现代人打太极拳,为了去疾健身就是此理。遗憾的是当下啥都沦为实用主义的,行事急功近利,追求健身,亵渎了功法拳术,达不到自己的目的又把其视为一文不值。

拿杨式太极拳来说吧,现代人再练也出不了名头。大师杨露禅是在武林云端里的人物,当年被京城的皇族请去教拳,杨露禅见那些娇贵的弟子想学功夫又吃不了苦,他就把杨式太极拳中难度大的招式简化改造了,那都是杨式太极拳中最关键的东西,改后好练好学了,但也永远练不出真功夫了。

王秀才看的东西多,一介文人,他讲武艺好上圣贤上靠、借圣贤的道儿。通常习武的人一听就把他当成耍嘴皮子的书生,没谁瞧得起他,霍元甲听着顺耳,他需要的正是王秀才的高论和武道的“原始”性。霍元甲习武全在自悟,没有门派桎梏,王秀才的“空谈”很适合他的口味。

文人对武林的兴趣,自古由来已久。无数的诗词中、小说里,武侠书就更不用说了,对武艺功夫的描写,可谓极尽所能。语言让人陶醉,故事诌的使人对武艺功夫迷失。王秀才博览群书,对这些都目有所及,王秀才又喜武,与那些妙笔生花的文人不同,他专注的是武道。每每他一说武,就引起霍元甲的兴趣。

文人对武艺功夫的描写,是对应文字魅力与人乐于接受虚拟故事的兴奋点来的。恩怨情仇,刀光剑影,鲜血崩践,文人的想像力把其幻化的不着边际,让人看着过瘾且拿故事当真事儿。看的人追得紧,写的人乐此不疲。书里那些功夫武艺、侠客、大仙,只能在空中,无法落地。

习武是踏踏实实的事,不能拔苗助长,可悟性又得神通才行,又显得比拔苗助长还快。别人习武师父总是急地想一脚把弟子的脑门子踢开,把真传灌进去,让其速成。霍元甲却是没人管没人问,自个在枣林里坟堆旁习武、自修,他脑门子里让自个悟到的东西塞满。功夫不停地上进,他尝到甜头,欲有兴趣。一头扎进去,林子外的一切不闻不见,一门心思摸功夫的路数,越弄越有收获,他上瘾了,不管啥事只要一上瘾,没有弄不出名堂来的。练功不能在空中楼阁里,练內功讲究环境场所,对其有影响促进。霍元甲千辛万难习到功夫,枣林的景致也自然伴进意识里,枣树、坟堆、地面的模样,枣叶、枣花、枣的味道,这些在异地或打拳练功或与人交手时,都会有枣林的模样和味道的条件反射,这就是练功场所的影现。悟性又让他的功夫如神助,无师自通,超过父兄。历史上比他这样超常、异类的功夫还不知道有多少,正好成为了武艺让文人无限夸大的依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