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黄面虎走江湖 > 第十九章 第5节

黄面虎走江湖 第十九章 第5节

作者:易今之心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5-04-01 06:43:18 来源:笔趣阁

洋人从道光二十年(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踏入大清国土,到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他们用了60年时间,一步一步地把三根绞索套在大清的脖子上,套牢,勒紧了。这三根绞索是帝国主义的商业资本、银行资本、工业资本。

英、法、德、俄、日、美等国先后在大清开设银行,危机四伏的清政府曾多次向他们借款,看起来向人家借钱救急,不算不划算的事情。但是,借的是高利货的话到底谁划算?清政府要高额付给外国银行利息且不说,之外的附加条件是他们最大的获利手段,也是最可怕的。他们要走了在大清土地上修筑铁路的权利,之后的铁路运输经营权也归他们。还有他们要走的在大清的开矿权和采矿经营权。想想看,外国银行借给你钱,赚了你的高额利息,又在你的国家做运输买卖,而且是垄断的铁路运输。开矿后,把大清的资源挖出来,再卖给大清或卖给别的国家,洋人挣多少钱,你大清国管不着。

列强在商业资本上,对大清出口贸易施行控制,茶叶、丝类、蛋类、皮毛、猪鬃、山货、桐油、食糖、大豆、矿石等廉价地输出到国外;外国的洋布、棉纱、煤油、钢铁、五金、机械、电器材料、药品、呢绒却大量高价倾销进来。这就是导致农劲荪生意难做的原因。

同治十年(1871年),英国独家投资,铺设从伦敦到香港的海底电线。这一工程之巨,花了多少钱,在今人看来都不能不为之惊叹。洋人在一百四十九年前的这种豪举,是干什么?这是他们弄的一个掠夺大清财富的工具。海底电线接通后,西方国家对大清的商业掠夺,不知增加了多少倍。这根长长的电线就像插入大清身体里的吸血管子。从海底电线接通起,到1949年七十八年间,这根管子一刻不停地吮吸着大清的血,洋人到底从大清国掠夺走了多少财富,与他们铺设海底电线的那点投资相比,也就是九牛一毛了。

大清被掏空成啥样?有一个铁的事实佐证:大清灭亡后,民国政府在查封清朝的国库时,一看,国库里仅剩下十两银子。

一个堂堂的东方大国,在清朝的繁盛时期,有多富有,GDP占了全世界的三分一。这个数据是大清经济与全世界其他各国经济值数总和的比较,而不是哪一个国家能与其相匹敌。又是如何弄得?大清王朝到了最后,手里只有十两银子?要说原因,今天史学家的探究结论:那时平民百姓都能一目了然看得清楚,一个是列强的掠夺,一个是**造成的内损。

晚清的百姓之穷之苦,到了何种地步?这样说吧,穷的甚至威胁到了民族的繁衍!穷人穷的娶不上媳妇传宗接代,不得不去租妻。

租妻生子,起源于两千年前的汉代,这是伤风败俗的事,之后,各朝代对租妻都有明令禁止条文,但是,穷人没办法,这种事一直屡禁不止。到了清末,租妻现象较历朝历代最为兴盛,为什么?答案就在那里明摆着,遭遇外抢内腐的双压所致!

农劲荪清楚,经济压迫必然是政治压迫造成的,他不由地愤恨起袁世凯,从天津小站练兵起,袁世凯的羽翼日丰一日,八国联军攻打京津时,他屯兵山东,如要增援,用火车运兵半日就能抵达天津,还有东南那些手握重兵朝廷的封疆大吏们,他们要用火车运兵也能很快抵达战场。在国家危难时,他们只知道自保个人的利益,见死不救。一到和平时期,他们又拚命地捞钱,亳不顾及百姓的死活。眼下天津的事,尤其让农劲荪愤慨。袁世凯一类大臣,敢如此嚣张,就是因为他们有兵有地盘,已到了朝廷对他们无可奈何的地步,他们为国家做事,又要与朝廷讨价还价,得不到满足,就撒手不管。本来他们是国家的顶梁拄子,反倒成了误国害民的元凶。

文人怒了,农劲荪挥亳写了一首控诉袁世凯及朝廷里一众大吏的打油诗。

蛇信子毒不毒

比不上儿子撕咬爹娘的口

咬一口

要银子

再咬一口

要权柄

疼不疼

怕不怕

敢不给

儿子咬地爹娘剩下骨头架

疼不疼

怕不怕

儿子咬地爹娘要啥得给啥

儿子有权有了钱

爹娘难死穷死他不管

农劲荪把诗递给霍元甲看,霍元甲看后不明就里。农劲荪愤愤地说:

“这就是袁世凯和清廷里那帮子大臣的嘴脸。在历史上,天津和国家何以如此穷过!国家弄成眼下这个样子,正是袁世凯这些**害地!”

霍元甲救下无数教民,农劲荪的侄女赵照小姐亲眼目睹了他的侠肝义胆,赵照是天津女子学校的学生,她在书本里常看到行侠仗义的英雄,对那样的大侠十分倾心,现实中从没碰见过,霍元甲救教民的义举,一个大英雄从天上掉到现实中,一个她仰慕已久的大侠出现了。赵照看到霍元甲就心跳,他的一举一动都拨动着她的神经,她激动万分地给霍元甲写了一份情书,又亲手递给他。说今生唯霍大侠不嫁!霍元甲吓了一跳,他看都没看把那几张纸放到一边,赵照拿起来再递给他,霍元甲无奈地笑笑,哧啦哧啦撕了,转身离开。说了句:

“这念书的女孩子,说话行事咋能随便。”

赵照把霍元甲撕了的情书,一片一片捡起来,对接好沾贴起来,当着农劲荪的面再次递给霍元甲,她气哼哼地说:

“你撕了,我又粘起来了,再给你,你还撕吧?”

赵照拿着情书,双手伸在霍元甲面前,挺在那里,霍元甲接过那几张让她沾得厚了一半的情书,放在桌子上,赵照想拿起来再递给霍元甲,霍元甲赶紧拿了起来,他被弄得面红耳赤,当着农劲荪的面,霍元甲尴尬极了。

“我爱英雄,今生今世除了你不嫁!”

农劲荪也被弄懵了。

“农先生,你看。”

霍元甲求援似的说。

农劲荪平静地笑笑:

“没啥,没啥,小侄女也是敬仰大英雄,这是她的事,只是她个人的想法。”

农劲荪对侄女训斥道:

“回家去吧,霍壮士有家室,你胡闹啥?”

“我听你说外国人婚姻自主、自由恋爱。这一到事儿上,你又干涉了。”

赵照不服气地离开了。农劲荪看着霍元甲无所适从的样子,把情书拿了过去,打圆场似的说:

“我收着了,你看小侄女不也是崇拜你嘛。”

农劲荪的这个侄女是他留学日本时的同窗好友赵心昌的女儿,战前,赵心昌是天津县的县令。抗击八国联军时,他随清军最高统帅裕禄一起指挥作战,后来看到天津保不住了,他们把统率部撤到了天津城外一个叫杨村的村庄里。裕禄知道他丟了天津罪大无法补救,慈禧不会饶恕他,在杨村,裕禄举起手枪射向自个,自杀了。赵县令一看最高统帅自杀了,他还活着干嘛,拾起裕禄刚用过的手枪,朝自个头上打了一枪,毙命了。赵心昌死后留下了寡妻与一女一儿,战事过后,他们在天津没了依靠,时常受到农劲荪的接济。赵县令在天津县任上时,农劲荪与他来往密切,他是农劲荪在天津的靠山,官商联姻历来是生意做大的推手,农劲荪在天津地方上的买卖,指望着赵县令的行政便利,赚了不少钱。赵县令的家人拿农劲荪也不当外人,利益上的关系往往胜过血缘关系,在赵照眼里,农劲荪比她的亲叔伯都亲。赵县令活着的时候,农劲荪多登她家的门,赵县令死后,换成了她家的人多登农劲荪的门。赵照来找农劲荪这个比她亲叔伯都亲的人,没顾忌也随便。一来二去就碰上霍元甲了,也碰上了霍元甲行侠仗义的事。美人爱英雄上天都挡不住,谁还能挡住?英雄打动人心,是英雄救人于水火的壮举。美人爱英雄,爱得死去活来、感天动地,是豪侠的魅力、逼人地英气,让其无法抗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