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黄面虎走江湖 > 第一章 第2节

黄面虎走江湖 第一章 第2节

作者:易今之心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2-12-22 07:30:43 来源:笔趣阁

在霍恩弟家院子外头有个用绷带吊着一只胳膊的人,这个伤员一直没进院子,照看着他们的马匹。此人名叫温江,是天津有名头的混混儿,他的诨号叫“刺猬”,叫他温江的人不多,一提“刺猬”,在天津不知道人的少。

温江走到元栋、元卿跟前,仔细的打量了半天,摇摇头:

“**地……不是。**地。”

温江有个口头禅,张口闭口就是**地,事儿可不说,不能不说**地,他的这句**地,比“刺猬”还叫响。他到那里,不见其人先闻其声,人没看见,先让你听见那句**地。人家说:**的来了。不过是悄悄地,谁敢让他听见。

“你就这两个儿子?”

李井首问霍恩弟。

“还有一个,他.....”

“他在哪里?”

霍恩弟看了一眼吊着胳膊的温江说:

“我那个儿叫元甲,他习文不习武,能打得了你们的人?”

李井首又问温江:

“刺猬,看清了吗?”

“看清了……**地,不是他俩……**地……狗……”

打,他李井首难说打过霍恩弟,枪还在人家手里,来个顺手推舟吧,给自个找个台阶下,李井首抱拳向霍恩弟拱一拱:

“冒犯了!我没说错的话,你是霍镖师吧?”

霍恩弟问:

“你是——”

“在下源顺镖局天津分号掌柜李井首,来天津不多时,不知是霍镖师,错怪!错怪!”

“噢!大刀王五的人,我和王五不面生,冲撞了!冲撞了!”

霍恩弟把枪扔给了李井首。李井首接枪后一招手:

“弟兄们!撤——”

马队扑腾扑腾奔下庄台子,绝尘而去。

天津地区是典型的退海之地,在这种土地上生活的人那可真叫穷。土质的盐碱性大,十分贫瘠,放眼望去,白一块、灰一块,难见点黄土色,灰色的地面是被盐碱浸蚀的,白色的是盐碱直接泛上了地面。地皮泛“白面”,地上的人就难吃上麦子磨的白面了。在这种土地上种上庄稼,不使劲追肥,到头来,庄稼就被碱成黄秧子,想想粮食会是啥收成。牲畜与人的粪便在这里就成了好东西,没有它们就别想吃上粮。

常言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这话一点不假,在这里劳作忙春耕的人,面黄肌瘦,衣衫破烂。家境好点的人家,使牛拉犁耕田,贫穷的人家只能人拉犁。一家人中,上岁数的老者扶犁,青壮年、儿孙、媳妇拉犁。人拉犁得使足劲,身体努地像个弓,身子前倾,手都垂得触到地面上,似爬行。深深吃在土里的犁面子,人一步不使劲,它就不会前行。

李井首的马队出了小南河,迎面碰到一个农夫,头戴一顶草帽,赶着牛,肩上用铁锨把挑着粪筐。擦肩而过之后,温江回头看了一眼,他记忆里闪现出那个从他们手里救走劳工的人。

“**地、**地……这人有点眼熟。**地他娘……”

温江一到反常时,满嘴都是**地,好像他要说啥都忘了。

这个农夫就是霍恩弟的第二个儿子霍元甲,霍元甲在地里和其他人一样忙春耕,他家的地在村北边,大哥霍元栋,三弟霍元卿两家的地在村西边。他远远的看到大哥、三弟往家跑,还有几声枪响,家里出事了?会和刚才扑进村的那队骑马人有关?霍元甲无心干活了,他赶着牛回家,正好与出村的马队照上了面。李井首他们骑在马上,位置高,向下看到的是被草帽遮住大半脸的人。

霍元甲赶的牛正好拉屎,牛走着拉着,一滩一滩盘子大的牛粪,啪嗒啪嗒落在路上。霍元甲赶紧拿下肩上的铁锨与粪筐,用铁锨把牛粪拾到粪筐里。这一幕让李井首看了恶心,他鄙夷的说:

“一个拾大粪的。走!”

“你真成了刺猬了,看不远,近处也看不清,瞎扯蛋。”

刺猬的生理特性是眼睛先天性看不远,用不着躲避天敌,它有一身刺。李井首调侃温江。

“**地,**地他娘。”

温江回头又看了一眼霍元甲。

温江的口头禅“**地”,是从他爹那里继承下来的,温江的爹张口闭口就是**地,温江从小耳熏目染,不学也学了。

温江他爹还有另一句经典。他是个赌鬼,把自个的穷家输得净光,人家劝他罢罢手吧,你两个儿子以后咋取媳妇。温江他爹若无其事的说:

“我有媳妇,管儿子娶媳妇干嘛?”

赌鬼!真让人见识了。

不久,温江的娘也让他爹当赌码押上了,结果哪?不用问,温江的娘让人家赢走了。

温江起初在沧州街头乞讨,带着比他小三岁的弟弟,那时他在沧州已经小有名气了。他要饭和别的乞丐不同,不像人家好孬给点吃的就打发了,不象样的他可不稀罕。有钱人下馆子吃香的喝辣的,他上去往盘子碗里吐几口唾沫,站那里等着,人家恶心的不吃了,饭莱就是他的了。有时他碰上狠角儿,被一脚踢个跟头,遭一顿狠揍,都是常事儿。人家想,我不吃你也别想吃,端起汤菜扣在他头上,弄得他满身像淋了饭雨,他伸舌头舔舔脸上往下流的饭汤,冲人家嘿嘿笑。正中了那个理儿,我光脚的还怕你穿鞋的,要打要骂你随便,打不死我,我就是这样。量你也不敢打死我,人命关天,真打死我,官府能饶了你?若碰上吃馆子的是老人、妇人,他上人家饭里吐唾沫,把他骂一通就算了。要是馆子里吃饭的有壮汉、有妇老,温江可不欺软怕硬,他专找硬茬儿上去吐盘子,就是让人看看我不怕揍。后来,人家一看他来了,赶紧端给他一盘莱,放上几个馍馍,他兄弟俩也和下馆子的人一样,坐在那里有模有样地吃。慢慢地他在沧州叫响了,他一进饭馆,不但有给端饭的,不差钱的主儿还会单独给他点上几个莱,让他兄弟俩坐一边儿独亨。人就是这样,你不行的时候踩你,你牛了惧你。有人看温江坐在那里吃喝,有模有样有派头,还塞给他几个钱,温江也知道敬人,趴地上给人家嘭嘭磕几个响头。

温江是个毛孩子,他那个样儿,让人看着一点不像孩子,从“战场”里过来的人就是不同,温江的心理素质明显比同龄孩子成熟的多。在大庭广众之下,他亮相时,面不改色,目无畏光,心理硬气,甚至超过了成年人。再后来,有高人指点他说:

“像你这造化,在沧州这小地方干嘛,屈了你小爷啦!知道天津卫不?那儿看重的就是你这派头。去那里混几年,一准能混阔!在这儿光混个吃喝,有个**用,还是个要饭的。是不?”

从那以后,在沧州再也没有见到过温江兄弟俩。人说:高人就是高人。几句话就给沧州除了一害!也正是打那时起,温江步入了津门江湖。温江的弟弟小毛孩子一个,在天津卫比他哥哥响得多,只不过一闪而失了。那回,他给袁世凯在大堂上的一怼,袁大人的蛇刑让他响遍了京津地面。不过再响也是他身的后事了。

他哥俩在沧州前的身世知道的人不多,偶尔从他们南皮县老乡那里听到点儿。温江出生在沧州南皮县东关,从小也没个正经名字,他是老大,就叫大羔儿,后面有个妹妹,弟弟排着叫二羔子,就是羊羔子的羔,乡下孩子的命不算啥,生孩子也和生猪羔子羊羔子没大差别,就叫大羔子、二羔子、三羔子。大人一急了就骂你这个王八羔子。温江摊上了个赌鬼老爹,把一点穷家当输了个净光,再赌,他把老婆押上了,也输给了人家。还有还不上的债,人家追着要,他跑了,女儿也让人家弄走顶债了。要不啥叫赌鬼,这就是赌鬼,不要老婆、不管儿女,亲情、人性荡然无存。剩下大羔儿、二羔儿两个男孩子,谁要?领去长大了还得给他们盖屋子娶媳妇,那可赔大了。两个孩子无家可归,走上了要饭的道。后来有人对他哥俩说,在沧州看见你爹啦,还不去找他。大羔儿、二羔儿跑到沧州找爹,沒找着,兄弟俩就混迹在了沧州。刺猬这个诨号是他到天津后,他的德行衍生出来的。起初,他也不叫温江,他入了锅火,锅火的军师问他叫嘛,他说叫大羔儿。人又不是羊羔子,那算嘛名。他说没名。又问你爹有名吗。有,叫温江。军师说那好,你就叫温江了。温江这个名是他在锅伙里叫起来的。天津人向来好给人起诨号,甚至人人都有诨号。要说名符其实,温江这类玩意,还真是除了诨号不能达意,刺猬就叫起来了。当初温江的爹老温江被人追债逃到了沧州,南皮离沧州不算远,追债人又撵来了,没法,他就随着闯关东的人跑到东北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