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大唐山海行 > 第353章,辋川别业

大唐山海行 第353章,辋川别业

作者:圏吉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3-07-08 09:45:52 来源:笔趣阁

飞鸿子方才挥舞衣袖虽然震飞了三支箭矢,但觉内力已有中虚之相,此刻江朔长剑刺来,挟着风雷之声,竟似内力丝毫没有消耗,不禁心中暗暗吃惊,更不敢接招,胸口向内一缩,整个人向后平着飞出,避开了江朔这一剑。

江朔知他毒掌厉害,手上豪不留情,长剑急递,连续刺击,逼得飞鸿子连退数步,将郭子仪护在身后,又听到身后王栖曜涉水渡河过来,守在郭子仪身边,这才稍微放心。

飞鸿子此前没和江朔正面交过手,只知他武功了得,今日见他剑法入神,内力更是壮旺,心知必然是个难缠的对手,更不知道岩石后面是否真的躲着尹子奇,他能感觉道石头后面似乎真藏了一人,但离得既远,无法判断此人功夫强弱。

飞鸿子待要不信安庆绪之言,但他知尹子奇颇有韬略,故意躲起来等自己和江朔斗得两败俱伤之际,再出手也不是没有可能。

念及此处,飞鸿子便无恋战之心,他忽然伸手入怀,抓了一把什么事物,向江朔一扬,道:“接法宝!”江朔一惊,连忙舞个剑花护住全身,同时向后跃出闪避,不料飞鸿子掌中空空如也,并未抛洒什么东西。

飞鸿子借着江朔一愣一退的功夫,转身便走,等江朔反应过来,他已在数丈之外了,他回身哈哈大笑道:“安二公子,江小友,我今日不与你们两个小辈一般计较,山高水长,后会有期……”说完几个纵跃,钻进山林之中去了。

郭子仪还躺在地上生死未卜,江朔可不敢把他留给安庆绪,更何况也未必追得上飞鸿子,只得转身回来,却见安庆绪不知何时已到了郭子仪身边,王栖曜则在一边手持弓箭呆立不动。

王栖曜只见江朔和安庆绪都与飞鸿子为敌,还道安庆绪是自己人,因此安庆绪到身边时毫无戒备,让他轻易点穴制住。安庆绪以刀指着郭子仪,嘴角挂着冷笑,对江朔道:“江溯之,几日不见,又结识了新的伴当啊?”

江朔却并不惊慌,也笑谑道:“安二公子,我替你解了围,你不谢我也就罢了,怎么反而恩将仇报?”

安庆绪仰天打个哈哈,道:“江溯之,飞鸿子本已被我慑住了,并不敢动手,你又来多什么事?”

江朔也笑道:“飞鸿子所惧的是你师父尹子奇,可不是石头后面这位。”原来江朔早已察觉到石头后面有人,并且此人内息虚浮急促,并非什么武林高手,绝不会是尹子奇。

光凭关炁识人这一点,江朔的内功修为就已经比飞鸿子高出许多了。

石头后面那人见藏不住了,转身从石后走出,向江朔叉手道:“原来早已被溯之看穿,庆宗这厢有礼了。”藏在巨石后面的原来是安禄山的大公子安庆宗!

江朔对安庆宗印象不坏,当年在雒阳在云韶院遇到安庆绪、李珠儿主仆,安庆绪就是一个痴迷书画的文士,并不想安庆绪这般心机深重,他将李珠儿送到公孙大娘处学习剑器舞,李珠儿没等到第二日就和江朔走了,也不知道他知不知道。

江朔向安庆宗叉手还礼道:“安大公子请了,你们弟兄二人在此荒郊野外有何贵干?”他心中奇怪:安庆宗并不会武功,随着安庆绪一同前来不是反而成了累赘么?

安庆宗却道:“溯之,你错怪我们了,我兄弟二人是去访友的,巧遇你追逐飞鸿子到此,二弟才献身助你一臂之力。”

江朔实在是难以相信安庆宗的说法,道:“这深山老林里,访什么友?”

安庆宗道:“小子,你若不信,便请和我们一同前往。”

江朔斜睨了安庆绪一眼,安庆绪还用刀指着郭子仪,警惕地看着他,安庆宗问道:“二弟你把郭军使放了吧,溯之并非蛮横之人,你便放了郭军使,他也不会为难我们的。”

江朔虽然不齿安庆绪的为人,但也还没到立见生死的地步,道:“二公子,你放了郭军使,我今日绝不为难你们。”

安庆绪不屑地“哼”了一声,他今日确实是巧遇江朔和飞鸿子,但现身吓退飞鸿子,却不是为了帮江朔,只是要破坏飞鸿子替李林甫办事而已。经过上次交锋飞鸿子自知不是江朔的对手,因此也不敢真的和他动手,便就坡下驴退回到安庆宗身边道:“江溯之,今日阿兄月夜访友,我也不与你一般计较,至于郭军使么,我们也没什么深仇大恨,自然也不会把他怎么样。”

江朔赶上前去,替郭子仪和王栖曜解了穴道,王栖曜悔不喋地道:“江少主,是我大意了,我还道这家伙和我们是一派的……”江朔心中好笑,心道这位曜郎比我还年长些,没想到江湖阅历竟还不如我,他却不知道王栖曜一直跟着师父学习骑射武艺,这还是第一次出山,故而和已在江湖行走了两三年的江朔相比,还多有不如。

郭子仪此前只是被闭住了穴道,眼耳却并未闭塞,发生的一切都清楚的很,他一得自由,便对江朔喜道:“溯之,没想到今日在此地重逢,这飞鸿子是什么人?功夫还真了得。”

江朔道:“我也是几日前刚和他在嵩山少林寺遇着,此人是崆峒山奇门的掌门,自称西少林,其实是魔教中人。万幸他只是掳了你并未加害,此人善于使毒,被他毒掌拍到或毒爪抓到,可就凶多吉少了。”

郭子仪吃了一惊,道:“我在朔方军时,距离崆峒山不远,军中也多有崆峒派的弟子,我只道崆峒派是名门正派,没想到还有这样的掌门人。”

安庆绪冷笑道:“郭军使,回到军中不妨好好查查军中又多少崆峒奇门的弟子,可要多加小心咯。”

江朔解释道:“崆峒原有儒释道三门,确是名门正派,这位飞鸿子在混元顶自创奇门,号称第四圣,与崆峒派实是两回事。”

郭子仪点点头,又转向安庆宗叉手道:“安寺丞,你今日到辋川,难道是拜访王摩诘么?”安庆宗官拜太仆寺丞,因此郭子仪以官职相称。

安庆宗喜道:“原来郭军使也认得摩诘居士?”

郭子仪道:“辋川毗邻郑县,我乃华州人,自然知道华州的风华人物,本次返乡服丧,也听说了摩诘在此置别业之事。”

安庆宗点头道:“我仰慕摩诘居士已久,去岁居士迁侍御史,出使榆林、新秦二郡,正月回返朝廷,转任库部员外郎,我得到消息特来拜访的。”

江朔听得云里雾里,问道:“这位摩诘居士是谁?既是居士又怎会又是做侍御史、又是任员外郎的?”

安庆宗道:“溯之,你竟然不知道摩诘居士,蒲州王维你可识得?”

江朔道:“就是写下《鸟鸣涧》、《辛夷坞》的王维?”

安庆宗笑道:“看来溯之你也看过邸报,不错,就是这位王维,他号叫摩诘居士。其诗清新淡远,自然脱俗,尤其是这《辛夷坞》就是作于辋川,其中“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读之令人身世两忘,万念皆寂。”

江朔一听来了兴致,道:“原来这位王维不住在西京长安,而是在此地居住。”

安庆宗道:“此地名辋川,人称中南山中最秀丽之处,青山逶迤,峰峦叠嶂,奇花野藤遍布幽谷,因辋水流潺湲,川流环凑涟漪,形成了好像车辆形状的辋纹,故名辋川,武周朝宋之问曾在此地建别业,天宝三年时后被王维购得。”

江朔道:“原来如此,我们这就是拜访摩诘居士吧。”

郭子仪道:“我有孝在身,不能和你们同往拜访,且潜龙寺这一大家子人尚不知我生死,须得尽快回返。”

王栖曜听说要去拜访文士,顿时没了兴趣,他最喜结交武林朋友,却不爱舞文弄墨,听说郭子仪要走,忙道:“我护着郭军使回去。”

江朔道:“也好,有曜郎护送郭军使,我也放心些,不过此去潜龙寺只怕须得走百里山里,夜间只怕不好行走。”

安庆绪道:“不如住在辋川镇上,就在前面不远处,明早再赶路吧,否则在林中赶夜路可太危险了。”

郭子仪略一思忖道:“也好,明天一早郭氏族人必然全县大索,寻找我的下落,在此耽一晚也问题不大。”

于是安庆宗、安庆绪兄弟头前引路,绕过大石,沿着河岸行不多远见到两匹马,乃是安氏兄弟的座驾,二人牵了马匹,并不骑乘,仍是和江朔等人一起徒步前进。

随着地势抬高,河流逐渐变为溪流,两侧山势缓缓展开,形成一道狭长的山谷,此类依水而成的山谷在终南山中颇为常见,称为川道,众人顺着川道继续向山上行去。

行不多时,景色又是一变,溪水在月光下果然见水流中形成了一个个如同车轮般旋转的波浪涟漪。两侧山上的草花、树木、奇石虽然看来贴合山势,自然生动,但又觉出处透露着精致,似乎是有意为之。

转过一道小山梁,一座庄园忽然出现在众人面前,其中筑造亭台阁榭无一不全,而又错落有致,让人不禁佩服起此间主人的雅趣,想来便是辋川别业了。

这别业没有围墙环绕,楼阁散布极广,倒似一个疏疏落落的小镇一般。安庆宗道:“摩诘居士对宋之问的别业做了改造,引入耕、牧、渔、樵四民,在别业周边同住,更有乡野之趣,我们先找找看,有没有人家可以暂居一晚的,明日一早再拜访居士。”

正说话间,忽听一声清亮的长啸,只听一人纵声高歌曰:“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