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大唐山海行 > 第355章,人文山水

大唐山海行 第355章,人文山水

作者:圏吉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3-07-08 09:45:52 来源:笔趣阁

王维带众人向前走不多时,到了一座大山庄前,此山庄占地甚为广大,却很是疏阔,既无围墙也没多少房屋,但屋舍随着山势起伏,与辋川的林木、溪水搭配的极为熨贴,江朔但觉此间楼台与景物相得益彰,建造者只是略事渲染,便表现出深长悠远的意境,耐人玩味。

神会则道:“此别业境界自然清新,其中有不可言传之意,可谓尽得禅宗之妙。”

王维笑道:“大师过誉了,还请书斋奉茶。”

山庄内有不少仆役,多是原来辋川的农户,穿着打扮都是乡野村人的模样,全不似两京仆役那般精致,但与辋川的野趣自然倒也相称。

书斋极大,一面墙都是书柜,另一面墙上则挂满了书画。其中第一幅长卷便是《辋川图》,江朔望着这个长卷,浩叹道:“没想到辋川别业如此广大。”

王维道:“辋川南北广有四十里,此地原是宋之问置办的产业,他依附安乐公主,安乐公主事败之后宋亦遭外贬越州长史,今圣即位后,宋之问被赐死于桂州,辋川就没人打理了,天宝三载,维从其后人手中买下此处,重新修葺整理,才有今日这番气象。”

郭子仪和安庆宗则开始品评其他山水画作,郭子仪道:“本朝山水画,学李思训父子青绿山水的最多,我观摩诘居士所画却与李思训父子大相径庭。”

安庆宗道:“李思训的画法是先用线条勾勒出山石树木的外形轮廓,再以淡墨皴擦,最后用青绿颜色填之,画面观感富丽堂皇,犹如仙人之境,故深受两京达官贵人的推崇喜爱。”

郭子仪道:“与青绿山水相对峙的是吴道子的写意山水,其法有笔无墨,用墨线的粗细变化表现山石林木,风骨虽奇伟,但过于重意不重形,并不似他的人物画一般受欢迎。”

安庆宗道:“摩诘居士所画,多用水渲染,既比写意山水丰富,又比青绿山水雅淡,其画面平远,似含空寂无声的静观之态,形象与笔墨相得益彰,从平和清疏的意境之中透出独特的意蕴。”

王维本对安庆宗颇为不屑,而郭子仪是武将,与他也没什么交情,故而对二人都颇冷淡,但此刻听二人对谈,颇搔到自己的痒处,忍不住道:“此乃维所创“破墨”之技,介乎重色的青绿山水和重线的写意山水之间,以浓墨加水渲淡,表现阴阳向背,一变勾斫之法。”

安庆宗赞道:“谁道只有武人才能开宗立派,要我说摩诘居士之画开前人为有之先河,可谓宗师矣。”

王维只道他是恭维,似笑非笑地斜睨着他道:“你道说说我这一派,与别派有何不同?”

安庆宗不假思索地道:“摩诘先生之画如诗文,绘影绘形,有写意传神、形神兼备之妙。体现的是文人士大夫向往超然、闲适的情怀,细品之下,更能见其中所含的空明禅意。”

王维听了不禁点头,又带着二人看下一幅画,道:“此乃《青溪图》,安郎你从此画中能看出什么?”

安庆绪道:“此画中有诗意,观此画可以启道心、淀尘虑。”

郭子仪道:“此画以青溪之淡泊,喻自身之素愿安闲,怕是居士归隐山林时所做。”

王维闻言哈哈大笑道:“此画确实发自我所做《青溪》诗,其中有“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磐石上,垂钓将已矣”之句正和画意。我只道郭军使是武夫,安大郎是胡人,不懂得文人之画,没想到二位在书画上颇有见地。”

其实郭子仪虽然是武状元出身,但华州郭家是世家大族,其祖太原郭氏更是了得,郭子仪作为郭家子弟中的翘楚,自然是文武全才,并非莽夫。而安庆宗与其父其弟大相径庭,对于权利、财帛都没什么兴趣,只是醉心书画而已,在书画鉴赏上下过苦功,自然品评起来也说的头头是道。

王维本就半官半隐,与朝堂之事不甚上心,虽然厌恶安禄山的为人,却也称不上死敌,今日既有知音之感,对安庆宗便不那么讨厌了,带着他们看过墙面挂画,又取出数个卷轴给二人品鉴,安、郭二人每每有切中要害的品评,引的王维快意大笑。

对于绘画,江朔可就一窍不通了。只觉王维画作显得意境高远,绝非俗品,但要他说出门道来,可就无法描述了,因此只能站在一旁听他们说。

这时仆人奉上茶水,王维笑道:“倒怠慢了神会大和尚和江少主,快请入座喫茶。”

众人入座,王维笃信佛法,平日里不食荤腥,亦不饮酒,便以茶代酒与众人相酬,众人不谈国事,只谈风月,评诗论画,好不畅快。

只是江朔提及李白诗作时,王维却不回应,安庆宗悄声对江朔道:“太白先生崇道,而摩诘居士尚佛;太白先生生性不羁豪迈,摩诘居士却沉稳内敛;太白先生任侠好武,摩诘居士却精通书画。此二人啊,好比一个是火一个是水,一个是仙一个是佛。你对摩诘居士谈李白的诗,可讨不到好。”

果然论及诗文,王维轻李白而重高适,可见他不喜欢李白这种天马行空的飘逸风格。江朔知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的道理,王维不喜李白,他也不与之争辩,转而向他讨教长啸之法,王维也不藏私,倾囊相授,江朔得无上内力加持,学什么都是极快,不消片刻便习得了长啸之妙技。

是夜尽欢而散,王维命仆人给众人分别安排了住处,第二日平明,江朔早早起身,他内力深厚,只需要休息两个时辰便重又觉得精力充沛,疲惫尽消了。

他在别业中四处兜兜转转,却见早有数十仆人执着扫帚、水桶在洒扫庭院了,他问一老仆道:“老丈怎么一早就有什么多人打扫庭院,我看这院子可已经整洁的很了呢。”

老仆道:“小郎君有所不知,王大人性好温洁,地不容浮尘,日有十数扫饰者轮番打扫,让别业时刻保持洁净,莫说执帚者,还有两个童儿专掌缚帚之事,就这样有时候扫帚还不够用哩!”

江朔听了不禁咋舌,又想,我就算没遇着这番奇遇,做个小书僮也好、做个仆役也罢,似乎还是跟着太白先生比较惬意,在摩诘居士手下当差可是殊为不易啊。

正在胡思乱想之际,远远看见一个人影在竹林中一闪而过,速度虽快,江朔却已认出是安庆绪,他心念一动,想:昨夜差点忘了安庆绪可不是好人,竟然对他毫不防备,实在是危险的很。此刻他鬼鬼祟祟的,不知道又害谁,我可得盯紧他。

想到此处,江朔也来不及同任何人打招呼,远远地跟在安庆宗后面,随着他一齐向山中僻远处行去。

他怕被发现,不敢跟得太近,只是远远随堕在安庆绪后面,这辋川别业范围极大,林木茂密,房屋只是零星点缀,安庆绪左绕右绕,还在辋川之中,只是此地附近既无屋舍也没什么闲散的游客靠近。

安庆绪终于钻入一座小竹林,江朔悄悄接近,竹竿纤细不好藏身,他只能远远躲在一块岩石之后,好在他有玉诀神功,离得虽远,却也能听清。

却见安庆绪正道:“这王维小老儿敬酒不吃吃罚酒。我本欲除之,不过有江朔和神会等人在侧,我不得其便动手。”

安庆绪虽然比江朔大了几岁,但他和江朔一样,差不多还是个少年,只是安庆宗这两年已颇有乃父安禄山的风范,生得体型魁梧,从江朔的角度看只能看到他的背影,却见不到对话之人的一片衣角,看来他对话之人身材瘦小,是以被他整个身子挡住了。

却听安庆绪对面那人道:“你阿爷让你回去,叫你不要上蹿下跳,老去招惹那些朝中官员,若老家伙们去圣人那边嚼舌根,可也麻烦的很。”

江朔听了浑身一震,这声音……是李珠儿没错,他嘴边“珠儿姊姊!”险些脱口而出,还好强自忍住了。

江朔稍微挪动身子,从石头另一侧探身远远望去,果见与安庆绪相对而立的是一个黑袍少女,她身穿黑色胡服显得极为干练,往脸上、手上看,却是肌肤胜雪,正是契丹少女李珠儿。

只听安庆绪道:“谅他们也不敢,父帅不是还在御泉陪王伴驾么?我听说凡事上书诋毁父帅的,圣人都亲自捆了送到阿爷面前,圣眷如此,谁还敢说他坏话?”

李珠儿冷冷地道:“那也不是你胡闹的理由,你看庆宗,这些年在两京结交了这么多文士。”

安庆绪不屑地道:“阿兄实爱文艺,他结交的多是诗、书、画的大家,真要经略天下,这些文士却是百无一用。”

李珠儿打断道:“谁说无用?所谓逆取顺守,若安帅以雷霆之势横扫中原,这些深孚人望的名士可就大有用处了。”

安庆绪仍有颇多不满,却终究没有说,调笑道:“珠儿,父帅让你来,不是来监视我弟兄的吧?”

李珠儿不为所动,仍是冷冷地道:“一早就说了,你阿爷让你回去。”

安庆绪道:“回范阳,还是回御泉?”

李珠儿道:“自然是回范阳,你们兄弟二人和安帅此刻相距离不到百里,若有仇家同时发难,安家却托付何人?还是是要小心为上,让你快回去守着。”

安庆绪歪歪嘴,道:“范阳不是还有三公子庆和么?我和阿兄死了,段氏那***不是正好得意?”

李珠儿啐了一口,道:“尽胡说,你的雄心抱负都不要了么?只知道和阿爷拌嘴。”

安庆绪这才吐吐舌头道:“好啦,珠儿,我知道了,我可不是当真的,只是调侃一下段氏那对贱母子。”

李珠儿道:“你就不要和我耍嘴皮子了,快依令速回范阳……”

安庆绪点点头道:“那我便去了,珠儿,你要照顾好我阿兄。”语毕,安庆绪也不回返与别人道别,便钻入林中。

竹林摇曳之声渐渐止息额,看来安庆绪已去的远了。李珠儿却仍站在林中空地等了片刻,朗声道:“别藏了,人都走远了,快出来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