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宋老板 > 过客4

宋老板 过客4

作者:沽上愚翁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01 07:13:08 来源:笔趣阁

秋收后,把粮食拉进了场院,马车就不用了,天还没冷,村里的马车就要出去拉交了,这也是生产队的一项重要收入,一直到年根底下才回来,过了年还得走。转年的春天,又要该种地了,马车队才回来,因为要用骡子和马来犁地。所以拉粪用的都是牛车,牛车的车轮子和马车的橡胶轱辘不一样,是木头的,而且直径也大,收工的时候,老牛知道这是要回家了,撒着欢地往家里遼,比马车跑的还快,可是这些没务过农的学生哪懂这些啊,车老板不用鞭子赶,连吆喝都不用。谁能想到杜晓丽从颠簸的牛车上掉了下来,被后边的牛车从腰上重重地压了过去,赵晓丽立马就昏了过去,队长当机立断,用队里的战备车将赵晓丽拉到了市医院,做了X光检查后,大夫看着片子对蒋队长说:“腰椎三四两节粉碎性骨折,咱这治不了,你们赶紧转院吧,越快越好,晚了就耽误了。”老蒋还真有经验,立马叫上项大卫,买了三张火车票,去天津了。

项大卫刚离开家还没有一个月,又回来了。为了省钱,蒋队长只买了一张卧铺票,赵晓丽躺着,这两个人坐了一夜,还得在大虎山倒车,这一路可把蒋队长和大卫累坏了。下了车,老蒋让大卫给学校打了电话,将赵晓丽的病情告诉了校长,然后就背着赵晓丽坐上公交车去了骨科医院。因为走的急,也没来得及和通辽的知青办打招呼,老蒋想的是这治病的钱谁来出?按理说,这在城市的企业里算工伤,可是老蒋不认头,老蒋心想:我们农民要是摔坏了谁管啊?生产队一年挣的那点钱能干这个事儿吗?那可是全村人一年的血汗钱啊!还好,朱校长接到电话后,马上就赶来了。老蒋见有学校的领导来,寒暄过后就和项大卫撤了。从医院里出来,蒋队长对大卫说:“这个钱咱出不起,得让学校拿,我做为一村之长,对她进行了及时抢救,没耽误她的病情,已经尽到了责任,无论是对你们学校,还是对她的父母,也算是有个交代。”大卫听老蒋说着,觉得也有道理,心里想:难怪那些同学不愿意当农民,农民有病谁管啊?就得自己管!这次回来,大卫和蒋队长只在天津住了一天,回到家里和老爸打个招呼就回去了,同学一个也没见。

公社每年都参加县里举行的篮球赛,钱中友在学校就是校篮球队的前锋,篮球打的好,个子也高,身高有一米九二,到哪都是鹤立鸡群,最后他又代表盟里参加省里的篮球赛,无意中被一个部队的篮球队教练看中,他参军走了,那时他老爸还没被“解放”,他也是这些同学中第一个离开农村的同学。

在知青来之前,农村的文艺节目就是二人转,自从天津的这些知识青年来了之后,他们也把歌声带来了,劳动之余,他们还排了现代样板戏,这一发不可收,出了好几个文艺骨干,远近闻名了。不久,又走了两个,一个是带眼的都会吹,带玹的全会拉的唐玉山,被选调到吉林省军区歌舞团,成了军人里的文艺兵,去长春了,一个是唱的好、形象也好的张慧丽,被选调到盟军区歌舞团,去了通辽,也成了职业军人,后来,还被选送到沈阳音乐学院,进修了两年,走上了职业生涯的道路,成了名副其实的军旅歌唱家,二十多年后才转业到地方。

日子过的很快,等1971年的春节前,项大卫再回来的时候,见到杨久为,发现他们还在家里待业呢,当初来他们家里动员他们下乡的街道干部也不来了,从六八年开始算,到现在已经三年了,连六九、七零届的中学生都走了一茬又一茬,他们也早已经不去学校了,彻底成了社会青年了。项大卫虽然没去参军,却成了一名农民科研工作者,来去匆匆,脑子里整天想的是他的9.20培养基,感染了没有?配多少浓度的合适?头一年将花生米,用9.20溶液侵泡后种到地里,等到秋天结果的时候,刨出来一看,长的是一般花生的两倍大,可是剥了皮再看里面的花生仁,比一般的花生米还小的多,就是皮厚。大卫就整天想着用什么方法将花生米变大。除此之外,大卫还学会了扎针灸,村医梁大夫是个富农子弟,但是,人很聪明,本村谁有个头疼脑热、或腰背受风的,到他这扎几针或拔几罐就好了,他告诉大卫不管是谁,只要是感冒了,肯定是“右脉浮紧”,他给感冒的病人扎针时,叫大卫在旁边看着,并让大卫给病人号脉,体会那些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中医理论,大卫不仅对中医望闻问切的理论有了粗浅的了解,也能知道几十个经常用到的穴位,有的农民兄弟还真拿大卫当大夫了,多少年以后,大卫一想起这些都觉得好笑,就算蒙古大夫自己也不是啊。几十年后,大卫还清楚的记得,有一次,那个四十多岁的宋三叔,大半夜的来找大卫,说他的女儿发烧不退,也不知道他从哪里弄来的针头和药水,非让大卫去他家给他的女儿打针,可是,大卫根本就没给病人打过针啊,初生牛犊不怕虎,大卫将那只大概是青霉素的针剂,吸到针头里,放出一点后,就往她的臀部扎去,可是他哪懂得臀部注射的部位是上外四分之一啊?针头是扎进去了,可是就是推不动,药水进不去……后来想起此事都后怕。

这个春节又过完了,王源东来找他,跟项大卫说:“现在全国都在农业学大寨,咱也去大寨看看吧,看看人家是怎么搞的,尤其是那个红旗渠,都是靠人工凿出来的,咱通辽不也是缺水吗?看看能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大卫想找杨久为一起去,杨久为说:“我跟你们干嘛去?再说我妈也不让我去啊,听说我们这些社会青年也快给分配工作了,我也不能走啊。”杨久为不去,这两个热血青年一拍即合,买了火车票去大寨了。到了大寨一看,村里村外,到处都是参观的人群,可是人家都是有组织来的,只有他们两个是自己来的,没有人招待,他们看了大寨的梯田,又看了举世闻名的红旗渠,杨源东感叹到:“这个工程的难度不亚于中国的万里长城啊!”

几个月后,赵晓丽的病情有了消息:腰脊椎的四五两节换成不锈钢的了,看表面很好人一样,但是,是不能再回村里务农了。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