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历代王朝更迭 > 第124章“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范雎到达秦国之后,顺利地取得了秦王的信任,并做了秦国的丞相。而他之所以能够取得秦王的信任,主要是因为两件事情:他帮助秦王制定了夺取天下、问鼎中原的策略——远交近攻;同时也制定了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打击四贵。

如此,秦昭襄王不仅成为了秦国唯一的权威,也成为秦国政权真正的最高统治者。范雎于是成为秦昭襄王的股肱之臣,引为其心腹。范雎对于秦国的贡献,实在是堪比商鞅。

李斯在《谏逐客书》一书中对范雎有着极高的评价:“昭王得范雎,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因而可以说范雎上承秦孝公变法图强之策,下启秦始皇统一帝业之志,对秦国的统一大业有着突出贡献,是秦国的一代名相,其与苏秦、张仪一样,有着非凡的才华。

然而,范雎此时虽然风光无限,能够在秦国呼风唤雨。但是他自己清楚,他所做的一切,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

魏国在秦国“远交近攻”的外交政策和白起大军的无情攻击下,连番丧师失地,让原本是魏人的范雎唏嘘不已。或许,他对于自己已经是无可奈何,因为身不由己,他做了秦国的相国,秦昭襄王对他有知遇之恩,这才是最重要的。所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说的就是此时范雎的选择。

在政治上,白起仿佛是个不谙世事的人。范雎如果选择对付他,则秦国必将失去一个臂助,秦军就再难以所向无敌。而如果不对付他,不但自己的地位会受到威胁,魏国也必将有着亡国之祸。

此时的范雎依然存在感情,虽然他曾在魏国受了那么多的磨难。

这一切,都还得从周赧王三十二年(公元前283年)说起。当时燕国有一名将乐毅,在他的率领下,燕、楚、魏、赵、韩五国的联军,很快就攻破齐国都城临淄,齐国70余座城池被乐毅一举定服,仅剩下即墨和莒两座城池尚未被联军攻破。齐湣王见国破家亡,只能逃亡,后来被楚将淖齿所杀。齐襄王在当时内外交困、岌岌可危的国势下,仓促在莒即位。也是齐国命不该绝,齐将田单竟然在这个关键时刻,力挽狂澜,智摆火牛阵,大败联军。齐国重新夺回失去的土地,重新回复当年的兴旺。当初破灭齐国时,魏国可谓绞尽脑汁,无所不用其极。在齐国国势日强的情形下,魏王自然惧怕齐国会借机报复魏国。于是,魏王遣中大夫须贾出使齐国,议和修好。

须贾当时官居中大夫,而范雎正是其门下的门客。范雎在须贾的门下,就不时显露出谈天说地之能,安邦定国之志。只是在须贾的眼中,他只能作为一般的说客。

此时的范雎,没有任何背景家世,即使再有才能,也难以获取他人的赏识。正是所谓的“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东周列国志》中有记载说,范雎曾梦想着能够在魏王手下做事,只可惜他空有满腹经纶、经世之志,却因为家贫,而不能自通。《史记》中也说道,范雎无以自资。无奈他只能委身在中大夫须贾门下,做一个寒酸的舍人。

这次须贾出使齐国,将范雎带着在身边,对范雎来说是一次机会。

须贾很顺利地到达齐国都城,并和齐襄王法章见上了面。正所谓“仇人见面分外眼红”,齐国差点就被乐毅带领的五国联军灭掉,而魏国正是其中出力最大的国家之一。齐王新近即位,国仇家恨一起涌上,岂能给予魏国使者以好脸色?

所以在见到了魏国使者之后,齐王当即奚落地说道:“寡人只听说,魏国喜欢在战败时屈辱求和,却不知道这一切都是因为魏王的脸皮很厚。想当年,寡人先王和魏国一同前去讨伐宋国,是何等的亲密无间,如同兄弟一般。可是没有料到,齐国人把魏国人当做兄弟,魏国人竟然和别国共同攻打齐国。寡人猜想,当初魏国帮助燕国攻打齐国时,心底应该是何等的畅快,既攻破了齐国的城池,还害死了寡人的先王,齐国一片断壁残垣、饿殍满地、尸横遍野。好个魏国,见齐国强大起来,又腆着脸来向齐国求和,如此势利小人组成的国家,教寡人何以相信你们呢?”(《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一时之间,须贾无言以对。正所谓“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昔日齐国落难之时,魏国不仅没有拉齐国一把,反而乘人之危落井下石,实在令人感到羞愧。

不过这时范雎站了出来,为魏国辩驳。他并没有直接面对齐王所说,而是旁敲侧击,换一个角度看这个问题。他认为,当初共同讨伐宋国的,除了齐国、魏国之外,还有南方的楚国。自然在合战之前,三国都曾经立下盟约:只要宋国一灭,齐国、魏国和楚国将平分宋国的土地。岂料就在三国联军将宋国城池攻破之后,竟然祸起萧墙、变生肘腋,齐国竟然乘人不备,将魏国打个措手不及,夺去了本该属于魏国的土地。如果没有齐国在攻取宋国时的背信弃义在先,又怎么会又五国联军伐齐在后呢?

范雎义正词严一番,说得须贾也激动不已。只见范雎向前一步,继续向齐王说道:“依照在下看来,魏国虽然在名义上和其他国家一起讨伐齐国,实际上则是没有任何动作。齐国招致众多国家的讨伐,肯定是事出有因,如果魏国不假装参与进来,必定会被认为和齐国一样,从而被孤立起来,甚至会遭受同样的讨伐。这一切都是时势所逼,魏国也无法力挽狂澜,只能做个识时务的俊杰。这些从以后魏国的行动中,都可以看出来。当其他的国家争先恐后地攻入齐国都城临淄时,只有魏国按兵不动。请君试想,如果当初魏国也参与了进来,大王哪里还有机会在这里耀武扬威呢?”

范雎这三寸不烂之舌,将魏国讨伐齐国的所作所为推得一干二净,更是站在魏国的立场上极力贬斥齐国,让齐王和魏国使者的主客位置瞬间对调。范雎是个聪明人,他知道魏国此次前来的目的,不是和齐国来争执对错的,也不是来贬低齐国的。魏国使者此来,只有说服了齐王和魏国修好,才算是取得了成功。

所以范雎还需要极力捧一下齐王,只见范雎继续说道:“齐王有天纵之才,更有绝世的经韬纬略,在大王的励精图治之下,齐国终于再现当年的辉煌,崛起于列国之间。昔日齐国的先王仗着齐国的强盛,不免渐生骄狂之心,遂小视天下英雄,才导致后来的亡国之祸端。在下不才,料想大王之才智定然胜过先王,因而也不会有什么骄狂的作态。岂料今日一见,实在是让人大失所望。大王这种盛气凌人的气度,岂是一个明君所为?”

范雎这一贬一扬,对于齐王而言,实在是振聋发聩。虽然一时之间,齐王还难以接受范雎的说辞,但是对于这个人,齐王则是留心有加。稍加咨询,才知道这个把齐王说得哑口无言之人,竟然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舍人。齐王不禁想到,这魏国果然出俊杰,随便一个人,便有如簧巧舌。如此大才,竟然不能为魏国所重用,足见魏国国王实在是无识人之能。

既然魏国不重视范雎,齐王决定将范雎收为己用。

当夜,齐王便派遣自己最得力的属下,前去探访范雎,一探他的虚实。自然这来的人所带来的消息,能够让范雎怦然心动。齐王认为他是天下雄才,只要他愿意留在齐国,就许以高官厚禄,拜为上卿。

范雎没有答应,因为他认为,首先他是魏国的使者,虽然不得重用,但总是魏国之人,如果擅自从了别的国家,那样只会被人看不起,成为一个不讲信义之人。其次,则是范雎此时还心向魏国,只希望有朝一日,魏王能够见识到自己的才华,进而重用他,实现他的功名大业。而此次他锋芒初露,必然会被魏王所知,到时依据实际情况,可以再定去留。此外,所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当时齐国虽然号称东方第一强国,但是当初五国伐齐,齐国已经大损元气,且国内也有很多纷争,前途堪虞,范雎虽然没有高官显位,但见识一点也不弱,知晓自己在齐国,前途不大。

岂料齐王见此,更加佩服范雎的德操。有才之人,天下不少,但如论到才德兼备,在当时而言则是少之又少。于是齐王决定,只要有可能,就要想尽办法留住范雎,并且派遣属下给范雎送去了许多黄金、好酒、好肉。范雎自然不会被这些俗物所动,所谓君子爱财取之以道,范雎觉得自己断然不能自毁前程,所以齐王的心思再次白费了。

然而“言者无心,听者有意”,虽然范雎此时可谓坦坦荡荡,但是对于一向以多疑著称的须贾而言,很容易便生出了疑虑:莫非这齐王和范雎之间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事情?于是,须贾急忙叫来范雎,对其进行了询问。范雎心想,这须贾肯定怀疑自己了,与其让他继续猜疑,不如直言相告,让须贾消了疑虑。

岂料此时的须贾并不见范雎之才,还窃自以为这范雎何等何能,会让齐王如此屈尊纡贵?如果说要给使者送礼,也应该送给须贾,怎么会找他属下一个舍人呢?当然,须贾不会当即将他的想法说出来,而是隐藏了下来。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范雎此时,如一个君子一般光明磊落,不忧不惧,所以心胸宽广坦荡;而须贾则如小人一般,患得患失,忙于算计,又每每庸人自扰,疑心他人算计自己,所以经常陷于忧惧之中,心绪不宁。此次事件,范雎以为就这样过去了,而他却没有料到,真正的暴风雨,往往就隐藏在之前的平静之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