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游戏竞技 > 身为领主的我只想好好种田 > 第一百五十七章 游说白袍副将

“不知道先生私自找在下,意欲何为?”

白袍军副将马佛念在右扶风镇子的酒楼见到了纵横家苏代。

苏代带着一众随从来到右扶风之后,被元颢奉为上宾,风头无二,令不少武将嫉妒。

苏代仅仅以一己之力,在右扶风搅动风云。

苏代又找到白袍军副将。

“请。”

苏代将酒杯推到马佛念面前。

马佛念死死地盯着苏代,实在不清楚这个苏代到底想要做什么。

这些纵横家,看似为每一个人考虑,维护他们的利益,实际上,谁也不知道他们真正效忠的人。

“你到底有什么用意?”

马佛念逐渐焦躁。

在马佛念不经意间暴露自己的性格之后,苏代已经知道该如何对付此人。

“将军稍安勿躁。我知道将军对元颢不满,此人是鲜卑人,重用胡人,忌惮白袍军,有意削弱你们的兵力。在下实在是为将军感到不值啊。”

“你竟然也知道此事。”

马佛念看向苏代的眼神有些复杂。

苏代已经将右扶风众人的关系整理的清清楚楚,这是一个可怕的人。

马佛念可能明白对方找上他的用意了。

“元颢是胡人,不可靠。而现在也不是南北朝了。白袍军为何要依附于元颢?”

苏代找到马佛念内心的薄弱处,对马佛念施加影响,不知不觉间,马佛念感觉到内心无穷无尽的不甘。

是啊,现在不是南北朝,有没有梁国都很难说,为何白袍军还要奉梁武帝的命令,相助元颢建立魏国?

白袍军在元颢势力充当打手,但却被元颢忌惮。

“只是我们将军依然遵循梁帝的命令,在找到梁帝结束命令之前,依然要相助元颢。将军太过顽固了。”

马佛念取了将苏代推过来的酒杯,一饮而尽,对此耿耿于怀。

“哦?”

苏代又发现了马佛念与陈庆之的分歧。

副将马佛念希望陈庆之以白袍军,袭杀元颢,取而代之,让陈庆之和白袍军成为右扶风的统治者。

而陈庆之遵循梁武帝萧衍的命令,没有与元颢反目。

这就是主将与副将产生分歧的地方。

苏代摇头:“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更别说此时梁帝生死不明了,陈庆之还真是一个顽固的家伙,若是将军你可以统领白袍军,那就好了。”

“不可,陈将军生活俭朴,带兵有方,深得众心,我不如之,也没有取而代之的想法。”

“嗯。”

苏代原本打算怂恿副将马佛念取代主将陈庆之,然后控制白袍军。

但从马佛念的口气来看,马佛念对陈庆之的决定有所不满,却没有背叛陈庆之的意思。

于是苏代转变思路:“陈庆之性格祗慎,不愿与元颢发生冲突,也是正常。在关键时刻,将军你与白袍军众多将士,应当推他一把,他才能下定决心啊。”

“先生认为何时何地可以发动兵变?”

马佛念也认为该怂恿将士,迫使陈庆之与元颢决裂,苏代强化了他的想法。

苏代见马佛念已经坦白,对马佛念说道:“我来自东部的大夏势力,该地有人口三百万,张华大人最有希望取得关中,成就霸业。如果白袍军能够按照我的指使从事,不但元颢无法加害白袍军,而且,一旦成事,张华大人可厚待白袍军,让白袍军重现以往的辉煌。将军你也将立下功劳。”

马佛念眼神凌厉:“你前来游说我叛乱?”

苏代轻笑:“将军本就不是元颢的部将,而是客将,白袍军也不是元颢的兵马,而是客兵,又如何谈得上是叛乱呢?”

马佛念陷入久久的沉默,终于说道:“请先生详说。”

三原镇,这座镇子,正在筹备科举考试。

三原县的士子都在此地考试。

张华在三原镇驻兵,同时向咸阳和长安施压。

在曳落河等精锐兵马招募出来之前,张华无意南下攻打咸阳和长安,而是耐心地建设各座领地,举行科举,兴修水利。

“苏代还真是不简单,成功游说元颢与我结盟,还与白袍军副将马佛念搭上关系。”

张华收到苏代的回信,对这些纵横家刮目相看。

这些纵横家为了达到目的,使用各种手段拉拢、分化、怂恿,起到无法估量的作用。

这就是纵横家起到的作用。

元颢可以出兵五万人,到时从西面攻打咸阳,与张华配合。

苏代为了拉拢元颢,承诺将咸阳一地划分给元颢。

当然,这些纵横家的承诺,在张华看来,和吹牛不打草稿一样。

等攻下咸阳镇,到时候如何拿捏实力不济的元颢,就看张华的意思了,大不了让苏代背锅。

永穆公主入驻三原镇,张华倒是没有想到大唐皇室的公主也有英雄属性。

【英雄】:李玉蕊

【等级】:15

【统帅】:30【武力】:20【智力】:71【政治】:62

【天赋】:祈福(所在的地方,领地气运指数提升)

【来历】:唐玄宗长女,永穆公主。

……

永穆公主对提升领地的气运指数有帮助,也不枉张华出兵掳掠过来。

唐玄宗、秦孝公已经多次派来使节,谴责张华出兵掠走永穆公主的行为,并且要求归还永穆公主。

但张华无视了唐玄宗和秦孝公的谴责。

反正被谴责也不会掉一块肉,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才是最重要的。

“主公,范仲淹大人告急。”

张华在准备科举、练兵、种田期间,镇守河洛的范仲淹向张华强调来自虎牢关以东的威胁。

大金国的努尔哈赤击败朱由检,势力范围扩张,让虎牢关的防守压力骤增。

“令范仲淹在河洛招募两万新兵。”

“等武举的时候,招募一批武官,补充河洛地方的武将。”

张华势力,最精锐的一批武将都被张华部署在关中,对付唐玄宗和秦孝公。

河洛那边,有点名气的武将只有范仲淹、耿恭、种师道、蒋钦、桓诞、王凤,总兵力六万。

这些兵马想要控制整个河洛以及汝州县,本来还不算困难。

但虎牢关以东的努尔哈赤大金国势力越加强大,虎牢关的防守压力也越来越大。

一旦努尔哈赤向东边扩张的势力受到遏制,转而向西边扩张,那么虎牢关随时可能面临被攻陷的危机。

张华只能希望武举可以吸引一批武将过来,哪怕不是名将,补充中低层军官也不错。

统领千军万马,不只是依靠几个名将,还有大量中低层军官。

比如白袍军,除了主将陈庆之,还有副将马佛念,在他们手下,还有一批中低层军官,负责将命令层层传达下去,或者带兵冲锋陷阵。

在筹备一段时间后,张华势力的十二个县,几乎在同时进行科举,选拔人才,补充文臣武将的缺口。

科举考试需要漫长的时间,在结果出来之前,张华将举办科举的事情,交给对应的官吏。

等到科举结果出来,各县优秀的士人和武夫,将会前来三原镇,接受张华的亲自考核。

张华负责最后把关,最起码保证不会让科举选拔出来的前面的一批人是庸人。

三原县,前来参与武举的人约数百人。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敢主动报名参与武举的人,多少有点自知之明,毕竟自己的力气如何,骗不了自己。

武举选拔是中低层军官,然后立下军功,才有可能被提升为高层将领。

而且,张华为了选拔出将帅之才,而不是选拔士兵,还要求参与武举的人识字、会兵法。

因此参与武举的人数就更少了。

“怎么可能,这可是五百斤重的石块!”

在武举选拔现场,众人见到一人轻松举起五百斤的石块,表情淡然,无不大吃一惊。

更加令人惊奇的是,这个考生是一个少女,单手举起了五百斤石块!

“此人或许可以一拳打死你我二人。”

两个负责考核的主考官只是武力60多的军司马,见此人单手举起巨石,背后吓出一身冷汗。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

“可以了吗?”

少女将五百斤石块放下。

轰!

武举校场的地面一阵轻微的晃动,地面出现裂痕。

“力量,甲等。”

“下一项,骑射。”

两个主考官擦拭额头的汗水。

很快这个少女又前去考核骑射。

战马疾驰,少女在一百步外调转马头,侧对箭靶,引弓搭箭,命中靶心!

“嘶……”

在场众人又是一惊。

此人很有可能是竞争武举第一的人选之一!

何况还是女子。

“最后一项,考核兵法。”

主考官又擦拭汗水,唯一能够难倒此人的,或许只有兵法了。

张华设立的武举选拔将帅之才,对兵法重视,不亚于步射、骑射、举重。

汝州县的武举校场,一个考生步射五箭、骑射五箭,全部命中靶心!

“不过如此罢了。”

考生似乎轻视武举项目,不以为然。

“百步穿杨,不可思议……”

“或许此人有希望争夺武举第一。”

“此人的名字……!”

汝州县的武举主考官见此人精通箭术,几乎百发百中,再次确认其姓名,对此人很是看重。

而且此人气质不凡,是将门之后。

汝州县是张华在收编陈胜、吴广的农民起义军之后,在汝水设立的一个县,以杜牧为县令。

杜牧招回当地因为战乱而逃至山林中的流民,让汝州县的人口达到了十几万。

不只是这些流民,汝水下游地方,也有人慕名而来。

以汝州县的人口,出现一两个将门之后,也不足为奇。

“将此人举荐给主公,即使不用参与武举,以其身份,至少可以担任校尉了。”

汝州县的武举主考官派人上报这次武举出现的优秀人才。

除了武举,还有文举也在进行,但文举的人数更加庞大,在古代人眼中,文官才是仕途,何况有些时候,文官还可以带兵。

一些历史名人,本来可以直接自荐为官,但想要尝试科举,于是也参与了这次科举。

担任文举总主考官的范仲淹拥有一目十行的眼力,扫视了一遍参与文举的众多士子的名单,看到其中一人的名字,也有些许意外。

“张华在河洛等地开科举,招揽贤才,又大举屯田,时日一久,必成大患。”

大金国,领主努尔哈赤安插在河洛地区的斥候,向努尔哈赤汇报张华势力的一举一动。

张华在河洛、关中等地开科举,大规模招揽中低层的文臣武将,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最起码周围势力都注意到了张华的举动。

占据了虎牢关以东大片平原的努尔哈赤,将河洛的张华视为强敌。

张华耕战的行为,让努尔哈赤感受到了威胁。

一旦张华广纳贤才,积攒粮草,到时再出兵横扫关东群雄,努尔哈赤也难以抵挡。

皇太极站出来向努尔哈赤提议:“我们可效仿张华之所为,在黄河以南,开垦农田,开设科举,招揽各族人才,为我们所用。”

“此事就全权交给你负责。”

努尔哈赤知道皇太极有笼络人心的能力,也正是如此,皇太极招揽了不少汉将,这些汉将甘心为皇太极驱使。

努尔哈赤承认皇太极是众多儿子之中,最擅长种田、发展势力的儿子,而且皇太极的种田能力还要胜过努尔哈赤,因此努尔哈赤让皇太极、范文程等人负责农耕、科举等事,壮大实力。

皇太极在大金国的权力更大,让多尔衮、阿济格、多铎等人感到不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