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游戏竞技 > 身为领主的我只想好好种田 > 第六百一十九章 商鞅的无奈!

“男子当战,女子当运!”

“十五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男子,进入兵营,进行训练!”

“商君,继续打下去,三郡之地,恐怕再无却男丁,已经有不少地方,百姓拖家携口逃亡到深山老林之中,户数十不存一。”

“此事事关我们大秦的生死存亡,十万男丁十万兵,岂可轻言放弃!”

商鞅呵斥,将秦国挨家挨户的男丁编制成队伍,送至前线。

即使以秦国严苛的刑罚,也有平民逃亡。

每家每户都有男丁被商鞅送到街亭战场,结果音讯全无,商鞅到后面,不只是二丁抽一、三丁抽一,只要有男丁的人口,尽数送到前线,就连女子都要参与运粮。

秦国百姓难以承受越来越大的压力,有部分秦国百姓干脆逃到了南凉的群山中,与羌人、氐人为伍,以避开越来越沉重的徭役和兵役。

羌人、氐人部落也被商鞅频繁征调,逐渐不满。

羌人、氐人是生性好斗不错,但不意味着他们不会贪生怕死。

被秦国调去参与街亭大战的羌人、氐人,陆续阵亡,结果羌人、氐人部落也开始了逃亡。

只要躲入秦岭之中,秦军就难以捕捉他们。

实际上,商鞅也没有多余的兵力抓捕逃亡的青壮和蛮族。

秦军都被调到了前线,后方用于维持各座城池秩序的秦军,已经不多,商鞅心有余而力不足,对于逃亡的百姓,无可奈何。

“兵马不足是一个问题,另一个问题在于,张华在春季攻打我们大秦,我们大秦所有的青壮都去前方参战,这意味着错过了春耕。我估计张华的用意在于破坏我们的农事。。即使他无法攻破街亭,只要战事持续到夏秋之交,我们没有粮食,恐怕百姓要易子相食……这一招,相当狠毒。”

留守秦国的另外一员名相范睢,忧心忡忡,他识破了张华的计谋。

范睢辅佐秦昭襄王,上承秦孝公、商鞅变法图强之志,下开秦始皇、李斯统一帝业,为秦国历史上继往开来的一代名相。

范睢与白起在一个时代,发动了长平之战,而且范睢还是“远交近攻”外交理论的提倡者,以他的眼光,不难看出张华的深层用意。

然而越是如此,范睢越是焦虑,也越是无可奈何。

为了伐秦,张华前面两年储存了不少粮食,而且,张华的领地更加辽阔,即使关中部分地区耽误了春耕,仅仅凭借粮仓里的余粮,关中地区也不会缺粮!

更别说,张华还占有土地肥沃的中原,每年产出的粮食,不是秦国能够比拟的。

秦国即使守到了夏秋之际,要是秦国出现饥荒,第二年也会灭亡。

“除非,不但在街亭取胜,而且还能攻下关中部分城池,获得他们粮仓里的粮草,才有可能渡过危机。”

商鞅也意识到了张华的用意,只是商鞅同样束手无策。

秦国就只剩下三郡之地,全部青壮已经上阵,就连老幼妇孺都要参与运粮,商鞅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几日后,最后一批青壮将会被送到前线,只能看大王那边,是否可以取胜了。”

“我们已经尽力了。”

商鞅、范睢极力维持秦国内部的秩序,榨干秦国最后的战争潜力。

羌人部落,一群披发和辫发的羌人长老秘密集结,脸色难看。

商鞅发下通牒,要求这个部落再出三千青壮,支援街亭。

“族里的青壮,连续数年被征调数万人,十不存一,如今秦国又要我们部落出三千青壮,再这样下去,我们部落就只剩下女人了!”

“商鞅一向严厉,如果我们不按照他的通牒行事,一旦事后追究起来,我们部落可能会有灭族之灾!”

“这可怎么办?进是死,退也是死!”

“族长,你说该怎么办吧!”

在场的十几个羌族长老,无不看向年迈的老酋长。

秦军在征服西羌部落时,屠了不少部落,让羌人畏惧,所以羌人部落和氐人部落才会臣服。这些羌人不满商鞅压榨他们的青壮,但又害怕拒绝商鞅会带来灭顶之灾,左右为难。

“族长,有一個名为苏代的汉人求见!”

在这群羌人贵族进退两难时,纵横家苏代出现在武都郡的羌人部落。

“这个汉人想要做什么?”

十几个羌人长老面面相觑,不知道苏代此时前来,是为了什么。

“带他来见!”

很快,苏代被带到羌人长老们面前。

“你是何人?为何前来拜访我们部落?”

羌人长老们凶神恶煞,想要给苏代一个下马威。

苏代却不为所动,环视这些脸上有刺青和刀疤的羌人首领们,说明来意:“我乃夏王的使节,乃是为了救各位于水火。”

“哦?此话怎解?”

“秦国在前方不断失利,后方则不断强征壮丁,这是亡国之兆。据我所知,你们部落几万青壮,如今只剩下几千人,就连你们这些长老,都有不少子嗣为了秦国,战死沙场。”

“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羌族长老们脸色阴沉,他们确实有不少儿子、孙子被商鞅征调,血染沙场。

商鞅对他们部落的压迫,已经超过了他们部落的承受能力。

“在下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只是我知道,你们出于无奈,这才出兵相助秦王政。如今弃暗投明的机会来了。只要你们出兵,袭击汉军从汉中运输过来的粮草,做出截断汉军退路的姿态,那么我们主公可以宽恕你们之前相助暴秦一事,而且可以戴罪立功,也不再需要担心商鞅的惩罚。”

“只要我们主公取胜,可免除你们部落五年徭役和兵役,让你们得以休养生息。”

苏代说出自己的条件,羌族长老们无不大吃一惊。

苏代竟然要他们武都郡的羌人在祁山一带游击,骚扰刘邦的汉军的粮道。

苏代继续煽动这群羌族长老们:“难道诸位要为了暴秦,拼尽部落所有男丁吗?一旦你们部落所有男丁马革裹尸,如果氐族、生羌这些部落,趁机袭击你们部落,你们的妻儿、子嗣都会沦为奴隶,生不如死!”

“他说的有道理啊,投靠秦国之前,我们部落有壮丁四万人,而现在只剩下不到八千人,族里遗孀,不计其数,每日以泪洗面,何其凄凉。”

“不仅如此,部落之中,有不少族人听说秦国又要征发兵役,连夜遁入深山之中。”

“要是再听从商鞅的命令,我们部落很快就名存实亡。”

“商鞅不值得我们卖命。”

羌族长老们窃窃私语,对商鞅越发感到不满。

商鞅为秦国打造的军功爵制度,在秦国不断取胜时,确实可以鼓舞人心,但一旦天下太平下来,又或者,秦国连战连败,民心就会不可避免下降,哀声怨道。

虽然上阵杀敌可以斩获军功,但也要有命才行!

如果上阵,十不存一,那么估计也没人愿意上阵杀敌。

秦军之所以好战,是因为战国中后期,秦国的优势太大了,十次大战,至少有八次取胜,活下来的人都有封赏,所以士气越加高昂。

但此时情况不同,街亭大战,张华的放血战术过于残忍,不断消耗秦国的国力,就像是用刀子捅入秦国的肚子,然后狠狠旋转一刀,给秦国放血!

不只是秦国百姓,这些羌人、氐人部落都叫苦不迭,对商鞅越来越不满。

羌族酋长眼神闪过一丝狠色:“你的承诺,是否可以相信?你们汉人,一向狡猾。我们部落因为相信商鞅的承诺,这几年已经死了三万多青壮。”

羌族酋长的怀疑倒不是空穴来风,这些羌族长老,他们的智谋确实不如商鞅、苏代、范睢这些谋士,经常被他们玩弄。

苏代作为纵横家,他的话术已经在不经意间影响羌族酋长和羌族长老们的判断,羌族酋长和长老们已经有些意动了。

苏代不慌不忙地从袖子里取出官印:“这是我们夏王给各位的官印,为了各位的部落和地位,请不必怀疑。”

羌族酋长又与长老们对视一眼,咬牙说道:“好,我答应你!族里的勇士们,不应该被商鞅当做是炮灰!因为商鞅,我们部落至少要在十年后,才能恢复元气!既然你们可以免除我们五年徭役、兵役,我姑且相信你们!”

这个羌族部落对商鞅的不满,此时完全爆发,选择与苏代勾结。

苏代给这个羌族部落安排任务之后,又前去游说其他羌族和氐族部落,将原本依附于秦国的部落,怀柔到张华这一方。

羌族、氐族部落原本屈服于秦国的威严,但街亭大战,张华不断给秦军放血,秦军死伤惨重,羌、氐部落对秦国积累的不满终于爆发,经过苏代游说和贿赂,投靠了张华。

汉军的粮道出现了不少叛乱的羌人、氐人士兵,袭击汉军的粮车,焚毁供给刘邦汉军的粮草,增加汉军的压力。

商鞅、范睢组织了十五万秦兵和乡勇,分成几批,前去街亭,补充秦军的损失。

“弟兄们,街亭血流成河,已经死了几十万人,想要活命,还是趁早逃亡吧!”

“回村子,带走家人!”

然而,一些秦兵和乡勇,居然在途中逃走。

甚至有亭长带着村民逃亡。

锦衣卫深入秦国,散布消息,街亭已经变成了一座炼狱,任何前去街亭的乡勇,都很有可能阵亡。

秦国百姓陷入恐慌,商鞅严格的制度土崩瓦解,乡长、亭长都拖家带口逃入深山,因为连坐制的存在,只要村子里有人逃亡,那么其他人也只能跟着逃亡,秦国一片混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