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轩辕新明录 > 第六十章 疏解京城人口

轩辕新明录 第六十章 疏解京城人口

作者:林芫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2-01 11:38:42 来源:笔趣阁

“哦哦,这么说来,国子监的学生数量还真是不少啊。”毛渊明点了点头,“那你打算怎么处置?把京城的学生都搬来南京?”

“都搬过来就又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不但本身花费巨大,而且还会引起学生的不满,断不可行。”许纬辰摆了摆手说道,“还是用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自明年起,除北直隶、关外监生以及蒙古、朝鲜贡生仍到京城国子监就读外,其余各省贡监生一律到南京国子监就读。等现有的监生都肄业之后,京城国子监大约只剩下五百左右的监生,属于聊备规格。”

“嗯,这个办法好。”毛渊明想了想,又问道,“那南京国子监放得下近七千学生吗?”

“若硬是要放,肯定是放得下的。”朱丹赤在旁边笑着插话,“南京国子监最盛之时,有学生近万人。整个鸡鸣山以东、玄武湖以南与皇城之间的地方都是南京国子监的地皮。不过,之前因为修建羽林苑,把国子监南侧的地皮给占了,所以国子监就成了四面环抱的地形,没有扩建的余地了。”

“也不需要扩建。”许纬辰看了看朱丹赤说道,“国子监是国家最高学府,监生宁缺毋滥,所以我们不但不需要把监生的数量恢复到前明的水平,还要有意识地降下来。”

“那你觉得多少合适?”

“国子监学制四年,以每年六、七百人,四年总共小三千人为宜,这样监生肄业之后出路较为宽敞。若是监生过多,肄业之后却无官缺可补,也是个问题。”

“嗯……”朱丹赤思考了一下,说道,“既然如此,不如同时进行一次国子监课业调整,从明年的下一批监生入读开始实施,如何?”

“怎么改?”毛渊明也来了兴趣。

“明代国子监以教读四书五经为主,监生学不到什么经世济民的方略。我看,不如改用北宋大儒胡瑗创制的’苏湖教法’。”朱丹赤不紧不慢地解释道,“胡瑗人称’安定先生’,乃是北宋理学先驱,也是大教育家。他先后在江南和京师太学执教,前后逾三十年,桃李满天下。胡瑗首倡经世致用的实学,重经义和时务,主张明体达用,在校中设’经义’、’治事’两斋,经义斋学习研究经学基本理论,治事斋则以学习治民、讲武、堰水和历算等实学知识为主。学生在治事斋中,一人各治一事,又兼摄一事,也就是分科教学和必修、选修制度。因为这种教学方法是胡瑗在苏州、湖州任教期间所创,所以称为’苏湖教法’。”

“嗯嗯,这样好。读书人寻章摘句皓首穷经,本来就对治事没有帮助,确实需要改革。”毛渊明听完大为赞成,“那具体设置哪些科目为好?”

“科目嘛,军事不必教了,绍宽开了那么多军校,已经有足够的渠道培养军事人才,更何况古人教的那些东西,绍宽也不会满意。治民、堰水和历算都要学,我看再加上律法、营建两科,总共五科,每人学习一门主课,一门副科。你们看怎么样?”

“行啊。”毛渊明和许纬辰都表示朱丹赤的想法很合理。

“那也从明年开始实施吧。”毛渊明接着又问,“那老许,你说的第二类人是哪些?”

“就是勋贵。”许纬辰又摸出了另外一份文件,“你看,这是这次绍宽主持军功授爵的名单。我分了一下类,在获得世爵和世职的近五百个人当中,原属郑军的占了四成,招降的各路反清武装占了四成,清军投降的占了两成。按照当时发布的上谕,所有世爵和世职都要在两京居住。”

毛渊明接到手里,几百人的名单自然也无法细看,只是粗略地扫了一眼。

许纬辰便继续说道:“上谕里没有明确某个勋贵应该住在京城还是南京,所以我们可以出一个细则,规定凡出身郑氏旧部的勋贵,和其他勋贵原籍南方的那些,都住在南京。我计算下来,五百人中应该会有三百七十左右要住在南京。这三百七十户勋贵听上去不多,算上家丁僮仆奴婢,大约要三十倍以上。而且,这些人家境富裕,肯定会繁衍子孙,两三代人之后,就意味着数万人口。”

“呼,没想到这个账还要这样算。”毛渊明长长地出了一口气,“不过,这些勋贵会不会自己想要住在京城,离皇帝近一点,正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你让他们来南京,他们不配合啊?”

“嗯……”许纬辰想了想,说道,“我只能说暂时不会。目前我们的制度是皇帝垂袖而治,招讨大将军摄行一切政务,然后由我们军机处具体经办,离皇帝近不见得有什么好处。郑克臧的吴王府在南京,郑氏旧部肯定觉得待在南京和郑克臧在一起更好,至于其他人,也不会十分抗拒。至于将来几十年后采取什么制度,我们自己都还没有确定的方案呢。”

“这倒也是。那就这么决定吧。”毛渊明点了点头,“以南京军机处的名义,把这两件事用行文送到京城,请绍宽、诚丘他们配合我们实施。”

“对了,既然谈到了人口问题,还有一件事,大家正好一起商量一下。”许纬辰说完,看了看蒋淦和秦九儿。

“许大叔你看我干什么?”秦九儿一如既往用娇俏的语气问道,“不会和我有关系吧?”

“哎,九儿真聪明,真就猜对了。”

“呜呜呜,可是我不想干活,我想写小说。等我回到现代社会,我就把我的小说放到起点中文网上去发表……”

“哈哈哈哈……”众人都笑了起来。

“没得还价。”许纬辰丝毫不理会秦九儿的撒娇,十分严肃地说道,“这次把你从京城带回来,就是要你协助蒋淦,修改刑律。”

“可是我不是读法律系的呀。”秦九儿嘟着嘴说道。

陆希星朝着秦九儿摆了摆手,说道:“这我们大家都知道,可你不是说你辅修过专利法和著作权法吗?我们不打算改大明律当中的法条,只是对刑罚进行修改。你帮蒋淦的忙,审核文字部分,只要表述清楚、格式正确就行了。”

“哦。”秦九儿极不情愿地应了一声。

“那究竟需要改哪些刑罚?”毛渊明又问道。

许纬辰指了指朱丹赤,示意朱丹赤来解释这个问题。朱丹赤笑了笑,朗声说道:“明清刑罚,一般分为五大类,称之为五刑,即笞、杖、徒、流、死,其中流刑还分为流放和充军。今后我们要开疆拓土、殖民海外,人力资源十分宝贵。所以,这一次修改刑律,主旨就是减少五刑之中笞、杖、死这三类,将更多的罪行归入徒和流这两类刑罚。”

“啊,我知道,就是少用肉刑,少杀头,尽量把人送去服劳役,或者流放边疆。”毛渊明马上明白了朱丹赤的意思。

“对。具体地说,就是将笞、杖两刑的上限从一百降为八十,将原本杖九十和一百的肉刑变成徒刑。而原来死刑中罪行较轻的种类改为流刑。徒刑的刑期下限从一年降到半年,上限从三年增加为十年,并且移交工部,于该省内水工徭役繁重处服刑。流刑则取消原来极边、烟瘴、边远、近边、附近的五等设定,一律由刑部集中发遣。暂时来说,就是尽量把人往关外东北流放。”

“咦,那久而久之,东北不就成了犯人聚集地了?”

许纬辰连连摆手说道:“首先,不会发生这种事。发遣的犯人都会从刑部移交军机处,然后编入屯垦兵团,我们现在在关外就有十六个屯垦兵团,兵团人数多,犯人人数少,’浓度’不会很大。再说了,澳大利亚就是流放犯人的地方,后来发展得也挺好啊。”

“那我和秦九儿具体要做什么?”蒋淦问道。

“把大明律搬出来,一条一条研究刑罚要不要变,怎么变。”

“靠,那不得累死人。”蒋淦骂骂咧咧地说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