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轩辕新明录 > 第三十章 陈世凯病逝

轩辕新明录 第三十章 陈世凯病逝

作者:林芫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04-29 17:02:44 来源:笔趣阁

许纬辰和姜承志酝酿了好几天,做了不少心理建设,终于正式到西宫去找皇帝说禅位的事情。两人预算了七、八种皇帝可能的反应,并且每一种都做好了预案,准备用尽最大的努力请皇帝接受现实。

但皇帝的反应却完全在这些预案之外——欣然接受。

比起把女儿嫁到塞外草原,朱慈炤似乎对禅位并无多少反感。虽然从道理上是解释得通的,因为朱慈炤这个皇帝手无尺寸之权,处理政务不过是过目用玺而已,而且自册立太子以来,已经连过目用玺都由儿子代劳了,生活水平又在军机处的照顾下颇为舒适,当不当这个皇帝,其实并无大区别,甚至不当皇帝之后,或许可以更自由自在一点。

但毕竟皇位是世界上最吸引人的东西,能轻易抛下的人,真的不多。朱慈炤的淡然处之,倒是令许纬辰和姜承志都心生敬佩,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好。

朱慈炤答应了二人所请,便问起那几个穿越者们自己研究过的问题,比如之后在京城住哪里,平时还需要负责什么礼仪活动之类,但偏偏没有问“为什么要禅位”。或许在朱慈炤的心目中,本已流落民间的自己,能登上皇位已经是额外的运气,也无需思考为什么会失去了。

姜承志显然大喜过望,详细地为朱慈炤讲解了禅位之后的生活安排,并且暗示朱慈炤可以更多地生活在南京。

朱慈炤对这一点也非常认同。虽然生在京城,但儿时的记忆已经不太清晰了,人生大部分时间是在江南水乡度过的,若是能在江南颐养天年,好过在天寒地冻的京城终日蜗居室内围着炭盆。

既然看法一致,许纬辰马上宣来留守司的制诰学士,开始草诏。今天当值的制诰学士是一位叫作李斯义的山东人,定永八年壬戌科的进士,曾考选庶吉士,翰林院散馆之后转任中书舍人,发南京留守司听用,现在已经是制诰学士了。

李斯义听说是如此重大的事件,持笔的手都有些抖,不过还是忠实地按照许纬辰的口述,起草了两份诏书。一份是宣布皇帝六十大寿庆典事宜的诏命,另一份就是皇帝准备在六十大寿庆典之后禅位的上谕。

两份诏书拟好之后,由南京留守司三位辅政大臣商议,附上一个讨论意见之后送呈京城内阁,再由内阁讨论之后重拟,发还南京公布——看上去这个过程有些奇怪,但当皇帝和内阁不在一处时,也只能这么来回传递。

事情敲定了之后,姜承志和王鼎又去探望了一次郑克臧。郑克臧气色大大好过之前,陪姜承志坐了一会儿,说起弟弟郑克塽和郑克壆马上就要回杭州了,自己也打算陪他们过去,等秋天参加完郑克壆的婚礼再回来。

姜承志之前倒是从未听郑克臧说起过郑克壆的婚事,便问聘的是谁家的小姐。陈三娘在旁边笑着说道,郑家三公子如今是炙手可热,好几家有姑娘的勋贵都想和郑家结亲,最后在代国公何祐的幼女和定海公林升的女儿之间,郑克臧拍板选择了后者。

姜承志连连点头,称赞这门亲事十分恰当,到时候也要去上门道贺,蹭一杯喜酒。于是又闲聊了一会儿,起身告辞。

回来的路上,姜承志便问王鼎,既然想要和郑克壆结亲的人那么多,郑克臧为什么单单选了林升家。王鼎思索了片刻,觉得郑氏的两位兄长已经与陈永华、冯锡范结亲,那么老三找个军功勋贵联姻也完全合理,再加上郑聪与鲁王郡主、郑智与洪磊联姻,郑家的联姻网络就能完整覆盖大明的宗室、文官和勋臣。

姜承志又问,既然是要和军功勋贵联姻,那何祐家不是更好吗。王鼎又解释说,如果选择何祐家的姑娘,那么只剩下刘国轩家没有和郑家联姻了,难保刘国轩没想法。林升原本的身份比刘国轩、何祐都低,现在爵位也低了一级,而且又是海军,别人不至于攀比。

经过王鼎这么一番解释,姜承志心里总算明白了许多。

郑克壆的婚事定在了秋天,姜承志担心自己到时候要回京城,于是告诉许纬辰,请他届时安排代表出席。

许纬辰一面点头答应,一面拿出一份京城军机处行文,告诉二人,荆国公陈世凯回到京城之后不久,就因病去世了。

姜承志大吃了一惊,印象中陈世凯只不过六十出头,怎么会这么快去世。许纬辰也是摇头叹息,说古人得了慢性疾病不知道如何治疗,自然寿命不长,更何况陈世凯戎马一生,多次负伤,生活又不规律,能活到六十二岁其实已属不易了。

姜承志又问荆国公身后事。许纬辰说,按照朝廷制度,首封的国公逝世,要追赠郡王,并且由宗室大臣到场致祭,京城那边自会安排,不过皇帝人在南京,当然也要遣使赐祭。陈世凯是湖广监利人——这个地方虽小,在后世却十分有名,穿越者们都有所耳闻:检测长江洪水情况的“城陵矶”就与监利县城隔江相望——但并不归葬监利,而是葬入京西皇家功勋墓园。皇家功勋墓园规格在南京浩园之上,位于京西八宝山南麓,前明所建的护国寺西侧,分为思园、景园、浩园三部分,分别安葬勋贵、高级文武官员和低级军官以及士兵中的烈士。

至于荆国公的继任人选,因为陈世凯只有一个儿子,叫作陈天培,所以忠勋府请旨以陈天培继任荆国公。

姜承志之前在京城,对几家国公的家事也有所耳闻。陈世凯一生戎马,功勋卓著,无奈家中人丁不旺,只有一个儿子,连女儿都没有,因此也没有与人联姻,在勋臣中显得尤其孤独。又因为长期在南方任职,对住在京城的儿子疏于管教,所以陈天培也成了个小霸王,好几次惹事闹到军机处,都被项绍宽授意尚之节强压了下去。如今这位小爷要当荆国公了,怕是将来能闹的事情更大。

许纬辰也听项绍宽说起过陈天培的情况,所以早有了一个方案:让这人在家守孝。从制度上说,文武官员守孝的要求不一样,文官若是丁忧,必须在家守孝二十七个月,除非身居要职而且正在处理重要事件才会被允许夺情,而武将守孝只需要六个月,而且可以在职戴孝,实际上就是无所谓。但若是皇帝特旨,那就另当别论了。许纬辰打算,让皇帝下一道特旨,以陈世凯功高、又无其他子女为由,严令陈天培在家守孝足二十七个月,并且临时派遣大太监到府服侍,名为伺候陈天培的起居生活,实际上也负责监视,反正这几年不要让他出去惹事就行了。等守孝期满,或许他的心性能有所改善。

这个办法显然不错,姜承志觉得十分可行。许纬辰于是说,会安排威远侯郑明以皇帝钦差身份赴京,希望二人陪郑明一起北上。

姜承志和王鼎劝皇帝和亲的任务已经完成了,本来也该回京,只是想在南京多玩几天,现在既然有了事情,当然要即刻启程回京。

一行人路上乘坐海船,不到半个月便回到了京城。郑明先去荆国公府宣旨,姜承志和王鼎自回军机处。

等到了军机处,才知道漠北又发生了大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