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仙朝纪元 > 第二百八十七章 公子治(二合一章节!)

随着郑国的举兵响应,卫国大司马邬寿率领的近六万卫国大军,也是浩浩荡荡而来。

从高空看去,着红色号服,外罩铁甲卫国禁军,骑在高头大马,擎着赤色旗帜,在整个平旷的官道上,恍若红色火焰,层层向着黎郡前来。

背着令旗的传令兵,骑着枣红色骏马,往来驰骋,上传下达,掀起道旁草丛、泥土乱飞。

卫国属火德,在服色上就用着赤色。

“大司马,前方就至段县了。”这时,一辆战车之旁的前黎郡郡守,对着正在战车之上扶栏眺望的邬寿说道。

这时代的战争形势,虽然骑兵得到了普遍应用,但车兵却并没有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反而因为仙道炼宝之术的下沉,对制车工艺造成了影响。

故而,对霸主之国仍有万乘之国、千乘之国的美誉。

邬寿沉声道:“段县,那里就是苏军前锋所在了。”

华良面色凝重,沉声介绍道:“苏军在段县驻兵八千,统兵之将为蔡旷,此人原为苏国禁军统制,为一厮杀之将,不足为虑,不过,先前申屠樊让人搜掠粮秣,驱使我国百姓,令其加固、增高段县县城,若其坚守不出,我军想破城,不太容易。”

邬寿慨然道:“本帅已着人率三千精骑,游弋于段县之侧,嗣后,我等大军攻向段县,急势攻击,可惜,敌国之帅用兵老辣。”

邬寿现在对于苏军的龟缩不出,也觉得十分棘手,心头唏嘘不已,“如非前段时间帝丘内讧不断,以致军机贻误,否则何以让申屠樊搜掠粮秣,从容站稳脚跟。”

不得不说,卫国新旧国君的交替,在事实上给苏国腾出了时间,调整部署,搜掠辎重,加固防线。

冷兵器时代的军事家们,早已深刻意识到后勤辎重的重要性,尽量就敌于粮。

《孙子兵法·作战篇》曾言:“善用兵者,役不在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与此同时,此刻的黎郡城中,苏照也第一时间接到了卫国大军抵进苏国防线之前哨——段县的军情。

一架挂着山河舆图的屏风上,苏照以及几个将领,看着舆图上的红蓝之图,商议着对策。

舆图之上,苏军的防御圈,以黎郡郡城为基点,向前拓出三县,以段县、绥化、思南三县为犄角。

“申屠卿,蔡旷在段县,以八千军卒能挡住邬寿六万大军,是否兵力不足?”苏照问道。

从前段时间蔡旷就任临阳郡的情形来看,只能说中规中矩,蔡旷更类似于厮杀之将,并非冯匡那样的上马管军,下马管民的可以独挡一面的大将。

不过,当着其他将领的面,就只能委婉一点。

申屠樊自然明白苏照的言外之意,道:“蔡郡守性情谨慎,主簿岑休为副将,多谋善断,由其随军参赞军机,应无大碍。”

苏照点了点头,暂且放下心来。

岑休此人,他还是听说过的,冯匡以往就举荐过此人,言其足智多谋,长于军略。

当时,他还想好生见上一面,攀谈一番呢。

申屠樊道:“君上,邬寿来势汹汹,如不让邬寿与我军在段县对峙一段时间,贸然引兵与之决战,其必迟疑不前,再想聚而歼之,就要难上许多。而今我军摆出守势,于段县暂且拖住邬寿,而后,于其决战。”

显然这位老将看出苏照急切破敌的心思,就出言宽慰道。

苏照道:“胜败非一日之期,孤醒得这个道理。”

心头还有一句话轻轻呢喃,“也是,起码不能让天下之人惊惑。”

他虽有妖兵为背后依仗,但如果太过大张旗鼓的用之击败卫军,玄宗魁首——三真大教,必然惊疑察问。

这其实还是一个人妖有别,种族两分的观念问题,因为天元九州的仙道势力,长期以来都是正魔两道对峙,至于妖族,早已被驱逐至其他陆洲,零星小妖并不成气候,甚至形不成一方势力。

可以说,整个天元九州就是人族的大本营。

如果苏国突然得大批妖兵介入人道之争,并且如秋风扫落叶般将卫国击败,这一幕,让三真大教如何想?

这就和后世常规战场上,一方突然用生化武器一样,肯定举世哗然。

苏照眼下势力未壮,羽翼不丰,不会去赌三真大教的态度,因此对于妖兵的使用一直是慎而又慎。

“君上需要注意阳平关,郑国此刻兴兵而来,不会没有任何依仗。”申屠樊提醒道。

苏照点了点头,道:“这边布置妥当,孤就会前往阳平关。”

虽然阳平关有善守的杨阜镇守,但谁知道郑国会不会施展什么阴谋诡计。

而事实上,阳平关之南的郑国大营中,已为大军统帅的曹骈,正在一处校场中,面带惊讶地看着一架架仙舟。

一旁,一身锦绣华服,身形俊拔,面皮白皙的年轻公子,笑意吟吟。

此人腰间挂着一把明珠镶嵌、鲨鱼皮鞘的宝剑,气质贵不可言。

时而和几个着昊阳宗素色银丝道袍,白发皓首的老者叙话,此人不是别人,正是郑君之子——公子治。

郑君御极多年,堪称豫州诸国国君中的雄霸之主。

自继位以来,不仅在开疆拓土上努力耕耘,国势蒸蒸日上。在繁衍子嗣上也是……蒸蒸日上。

其生育能力比之为君能力不遑多让,膝下有着十二子,九女。

因为富有春秋,储君之位多年悬而未定,诸子成年,各具才干,诸女年长后,同样是群芳争艳。

以四子——公子盛,统军之才最为瞩目,在郑国南方领军,长期和楚国争锋。

而公子治排行第十,年方二十四岁,好读书,知礼节,贤名早传郑国中外。

同样也是郑国继承君位的热门人选,但在军中素来根基不深,此刻督军前来,还是央求了母妃庄妃——向郑君吹了枕头风,这才得为兵马都监。

当然是不是郑君为着平衡日渐壮大的公子盛的势力,也很难说。

曹骈打量着一架架流光溢彩的仙舟,沉静目光中,闪烁着涟涟异彩,喜道:“这区区一架木舟真的能批量携带军兵,飞渡城关?”

眼前这几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如果不是昭阳公主的师门——昊阳宗举荐而来,他几乎还不敢相信,世上竟有如此玄妙的术法,竟然可以从空中运兵。

“曹将军无须惊疑,这是我等奉掌教之命,集一宗长老之力,择灵材、勾符箓打造的腾云仙舟,可部分无视人道气运通过军煞之气对术法的干扰,只此一架仙舟,可载兵五百,此行我等一共带来六架,到时,三千骁卒,从天而降,一举谋夺关城,如探囊取物耳!”那为首的老者手捻颌下白须,笑意盈盈说着,语气之中有着不易觉察的傲然。

当初,昊阳宗掌教李鹤远,曾向苏照承诺在苏郑发生冲突之时,不会派神照以上的大能插手。

一开始昊阳宗别说没派神照上人,就是金丹真人都没有派一位。

但随着苏国攻战郑国一郡半之疆土,崛起之势已显,再加上时易世移。

虽然道契仍有约束力,昊阳宗不能派神照上人直接插手,但还是找了其他办法规避道契限制。

不过,现在的李鹤远并没有大举支持郑国,而是先派出了一部分宗门力量,同时一来试探人道气运反应,二来也是为了和郑国谈条件。

是的,此刻的昊阳宗已经开始谋求在郑国的国教地位,只是一些细节还没有谈拢,郑君为一国之主,此人几乎承载了豫州人道气运的三分之一,性情何其霸道、刚强?如何能容许仙宗之人在头上作威作福?

可以说,对于昊阳宗掌教的许多要求,打心眼里逆反。

双方的合作,目前就停留在浅层表面。

曹骈深深吸了一口气,目光咄咄,道:“如有此物在,破苏军,收复失地,反掌之间!”

然而,那老者却泼了一盆冷水,面有难色道:“仙舟以仙晶催动,由几位长老联手勾划符文,只能用着此一战,后续两国之战,还要依赖曹将军用兵进取。”

曹骈闻言,默然了一下,心头虽有几分异样,但口中还是道:“有此仙舟,能用一次,已是大幸,曹某岂敢再奢求其他。”

那白发老者闻言,笑着点了点头。

这当然是临行前宗门交代,这仙舟只用一次的确是实情,人道气运对于仙道的排斥之力一直都在,但问题在于,还是可以再回宗门重新加持符文的。

“只是太轻易得来的东西,郑国如何会珍惜?”白发老者心头冷笑。

最近,宗门掌教和郑君商谈的不愉快的事情,已经在宗门内小范围流传。

“我等仙人问道长生,求的就是个念头通达,为你郑国之臣,算怎么回事儿?还有那郑君,自听说人道龙气可以长生久视之后,却是愈发不将我昊阳宗放在眼里了。”

这边厢,见二人商定了军务,公子治俊秀无比的面容上,就挂着和煦的笑意,道:“曹将军,有此利器在,我大军收复失土就是板上钉钉了。”

此人面容俊朗,遗传了庄妃的气质,待人接物都是令人如沐春风。

曹骈看向卫国阳平关方向,面色凝重不减分毫,道:“公子,没这么简单,末将最近一直在思索当日颍阴之败,六万归师尽为洪水所淹,而今思来,想必苏国背后也有着仙道力量的介入,先前庞公临终前也说过,此非人力所为,非战之罪耳!”

提及庞灌,曹骈语气都是低沉了几分,沉毅的眉宇间,都现出几分哀戚之色。

庞灌退至宁平郡城之后,气急攻心,旧伤复发,没有多久就垂危濒死,在榻前拉着曹骈的手,连喊三声灭苏,溘然长逝。

当时诸将哀恸,有受其恩惠的军卒,哭声传遍整个宁平郡城。

而郑公知晓庞灌逝去之后,罢朝三日,赠谥号武靖,并命有司修忠烈祠,配享宗庙。

公子治此刻脸上笑意也敛去,沉声道:“曹将军说得不错,以庞公之能,如非彼等以仙道之力参合其中,岂有颍阴之败。”

曹骈点了点头,道:“此次,末将当一雪前耻,用苏军以祭庞公在天之灵!”

这时,公子治正要说些什么,忽然一个侍卫匆匆而来,附耳说了几句。

“胡闹!军国大事,岂容她妇人来此!”公子治皱了皱眉,怒道。

却是公子治之妻。

公子治之妻庄氏,名诗宁,为庄妃之内侄女,也是公子治之妻,小两口儿成婚三年,琴瑟和谐,谈及诗词,感情甚笃。

公子治随大军于外,庄氏心中不知如何挂念,就带着缝制的秋衣前来。

曹骈见此,疑惑道:“公子?”

公子治苦着脸道:“家中妻子放心不下,带着仆人前来军中,说来送几件秋衣。”

曹骈闻言,笑了笑,道:“公子,夫人千里迢迢至此,终究是一片好心,话说,这天气的确是凉了,一场秋雨一场寒啊。”

公子治听曹骈如此说,心下松了一口气,说实话,他就担心曹骈对他生出一些意见。

在他来之前,就请教了几位对兵事略显博学之士,知道军中大将最为忌讳的就是带女眷前来。

公子治转身向着自家帐篷而去,不得不说,这位郑国公子所居的帐篷,算是仅次于主帅曹骈,内里敞亮,地上铺就着羊毛毯。

挑帘进入帐篷中,就见得一个云堆翠髻,气质娴静,女子外披着一件黑色狐裘大氅,鬓发

不远处,就传来一把笑声,带着几分清越,道:“弟妹,我就说吧,十弟听说你过来,定会第一时间过来。”

“五姐,你怎么也来了?”公子治心下一惊,抬头看着不远处正坐着喝茶的胞姐——郑国永清公主。

“呦,才发现你姐我啊。”郑国永清公主轻哼一声,涂着蔻丹的手,虚点了点公子治。

此女一身男子武士劲装,作侍卫打扮,只是本就生的唇红牙齿白,艳丽似花,举手投足之间,轻熟风韵掩藏不住的流泻。

公子治苦笑道:“五姐,前方刀枪无眼,你怎么能来这,姐夫在家不担心吗?”

“别在我面前提那个病涝鬼。”永清公主轻声说着,

公子治面上苦笑之色更浓,他这个姐姐,婚姻颇为不幸,当年也是能写着诗词,名满新郑的才女,但却因一桩政治联姻变得不快活。

永清公主笑意盈盈道:“最近在前线如何?金戈铁马,可有诗词作下?”

公子治摇了摇头,道:“军卒征战,杀气肃然,哪还有什么诗兴,诗宁,你可有诗作?”

这边厢,庄诗宁巧笑嫣然地看着姐弟二人说笑,此女生的倒不是那种国色天香,嘴角甚至还有一颗美人痣,鬓发间插着一根碧玉发簪,气质温宁,小家碧玉。

常有人言,此女极类知大体、性端娴的庄妃——庄明月。

公子治的母妃庄明月当年就是以侍奉笔墨的女官,为郑君看中,遂而贵为一国之妃。

庄诗宁轻轻摇了摇头,轻轻柔柔道:“一路所见,丁夫为受虎狼之吏驱驰,为戎事奔走,妾也无多少诗兴呢。”

公子治叹了一口气,似也有同感。

“好了,不耽误你们小两口一叙相思了。”永清公主目光显出一抹艳羡,笑了笑,转身向军帐外走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