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玄幻魔法 > 烈血苍穹 > 160 战争已经开始

烈血苍穹 160 战争已经开始

作者:金属裂纹 分类:玄幻魔法 更新时间:2023-01-02 10:22:54 来源:笔趣阁

外星人还没到地球,战争已经开始。

小行星对地球的威胁显而易见,军方一方面全力打造斥力舰,意图抵御小行星于星空之间,另一方面强化地球的轨道防御体系,想方设法强化末端摧毁能力。

第一步就是建造一批轨道激光卫星。

这不是夏国的项目,也不是哪一个小伙伴的方案,而是一个国际合作计划,意在打造最强的激光防御体系,抵御外星人的入侵。

为此,各国都拿出了压箱底的技术,实在拿不出技术或者技术已经落后的,那就出人出工出钱出原料,总之谁也别想置身事外。

燕京也是下了血本,直接以无线输电网络提供充沛的电力,因而这批卫星没有传统卫星那种大幅度张开的太阳能板,就只是圆滚滚的卫星,飘在轨道上很不起眼。

但是千万别小看这批卫星的威力,每一颗卫星的发射腔都是由数十个激光发射器组成的伞状凹面,只需要一瞬间,就能摧毁飞行中的导弹。

这已经是人类能够做到的最高水平,或者说,激光炮是人类武器库中,唯一一种合适的武器。

其他的粒子武器要么还造不出来,要么就是不实用,根本就上不得台面。

暂时还不清楚对外星战舰有多大威胁,但一门炮不行就五门,五门不行就十门,再不行就所有激光卫星一起齐射!

光炮防御系统不仅能在外星人靠近时御敌,如果长时间照射某一颗小行星,还能改变小行星的轨道,算是抵御小行星的一道防线。

不止轨道上建造光炮群,就连落舰山,也在月球上搞了一处光炮阵列,就是数以千计的激光炮整齐排列,通过齐射的方式增加射程。

但这东西的射程虽远,却还威胁不到地球的近地轨道,只能算给月球加个保险。

而且卫星飘在轨道上,战时生存几率相对较高,光炮阵列摆在月球表面,外星种只需要给一炮或者砸一颗小行星,就能把辛苦建造的炮阵摧毁。

所以落舰山只造了一处炮阵,就放弃了这个吃力不讨好的计划。

相比之下,电浆炮的威力更强,就是射程太近,实在是不怎么好用。

不过外星人已经把人类逼到了墙角,射程近不近已经不在考虑范围之内,能不能摧毁外星人的飞船才是重点,所以各国造完了光炮防御系统之后,又在燕京的建议下搞了电浆炮防御体系。

电浆炮的射程问题,不是靠齐射堆积数量就能解决,它是电浆本身的特性决定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所有在轨的电浆炮,全部伪装成小行星……嗯,反正敌人的小行星八月就到,权当是摧毁小行星留下的残骸。

轨道和月球还只是防御计划的一小部分,大气层内的防御体系,才是末端防御的主体。

首先就是防空导弹,这东西发展时间最长,技术最成熟,可靠性也最高。

但小行星撞进大气层的速度比洲际导弹还要快,想击中没那么容易,也就夏国、老米和毛子等有限几个小伙伴有这个技术水平。

不过没关系,凡是有技术的小伙伴,家里的产能一般都不会太差,只是没有完善的工业体系,需要全球供应链支持。

可在这个时候,谁敢不支持呢?

于是各国全力以赴加班加点,使劲制造导弹就完了。

地面可没月球那么多的限制,说爆兵就是真爆兵,说爆导弹,那也是真爆导弹。

不止有固定的防空导弹阵地,卡车式移动发射、列车式移动发射、大山里的发射井、海上的舰船平台,甚至水下发射平台,只要能布置导弹的地方,统统纳入计划之中。

导弹也不是随便找个地方就能布置,不仅考虑小行星的来向,还要把地球的自转等多种因素考虑进去,小行星从哪个方位钻进大气层,由哪个阵地的导弹负责拦截,全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哪怕只能提高1%的命中几率,也要全力以赴。

还有自杀式无人机,这东西其实和导弹是一个意思,区别在于速度稍慢,但可以长时间滞空,属于导弹的有效补充。

为了能够干净彻底的摧毁目标,每一架自杀无人机都准备了微型蘑菇弹,就算直径几公里的小行星,也能一举崩碎,把撞击造成的损害降到最低。

再就是电磁大炮,这玩意属于末端防御体系的最后一环,一旦前两环失效,就要靠电磁大炮挽回最后的希望,一旦电磁大炮没能命中目标,就只能听天由命。

最后是地面部队的组织安排,虽然危险来自天外,可地面也不能不管,一是防止民众因战而乱,二是防备海中的外星种趁机捣乱。

就连民众的反应也被各国考虑在内,挡住了外星人自然没什么好说,一旦防御体系崩溃,外星人大举登陆……哪里有武器装备,哪里有作战掩体,怎么打巷战,怎么打阵地战。

总之就是要在民众心里种下抵抗的种子,就算所有国家都在这场灭球之战中覆灭,也能为人类留下最后一丝抵抗希望。

万一次来又把外星人撵走了呢?

3月底,首艘斥力舰顺利下线,可在如何出航的问题上,又陷入了极度的纠结。

“来自小行星带的天体主要分为三个群体。”众人又一次聚集在会议室中,宫一丁指着太阳系的俯视图侃侃而谈,“第一群速度最快,目前的位置在这里,预计于8月底抵达地球;第二群稍慢,11月到;第三群刚刚飞越火星轨道,大约在明天3月抵达。”

他转身面对众人:“前面两群小天体数量不多,但非常分散,解决它们需要大量时间;第三群小天体数量很多,位置相对集中,不过外星战舰就跟在后面,想解决小行星,就得先面对外星人。”

听他这么一讲,大家立刻就明白了其中的问题。

前两群看起来好对付,但这只是大致的归类分划,两群小天体之间还有很多零散的小行星。

也就是说,一旦斥力舰出航,就再也没有返回地球补给的机会!

从8月到明年3月,整整7个多月,斥力舰携带的燃料肯定不够,至少也要进行两到三次补给。

这是个非常麻烦的问题。

但前两群无非是多耗一点时间,第三群才是真正的重点。

只出斥力舰,必定不是外星战舰的对手,约等于主动送人头;可派遣战舰,又削弱了地球的防御力量,简直就是左右为难。

几个人商量来商量去,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毕竟出击与否,并不是落舰山说的算。

军方最后的决定,是为斥力舰增加两个外挂包,每个包里存放一架携带核弹的空天战机,作为对抗外星战舰的手段。

没人指望两架战机就能把敌舰怎么样,不过是死马当活马医,试探一下对方的反应。

就这样,从3月底4月中旬,6艘斥力舰先后启航,飞往不同方向迎击小行星。

按一般人的想法,这些小天体来自小行星带,飞行方向肯定是垂直于地球轨道。

而实际上,外星种出现异动的时候,木星和地球还隔着太阳,外星战舰推动小行星时,位置也在地球的侧前方。

那些小天体脱离小行星带之后,一边绕着太阳公转,一边靠近地球轨道,二者速度不同,方向却一致。

如果把地球视为正常行驶的重卡,那么脱离小行星带的那些小天体,就是一队无视危险、急于变道的小轿车!

且双方都没有刹车,撞击已经不可避免。

斥力舰也是一样的道理,不是以垂直方向脱离,而是在地球轨道之外同向伴飞,在即将遭遇脱缰的小行星时稍微变向,就能混进小行星群,从而实施干预计划。

从6月起,斥力舰先后靠近目标,以独特的斥力系统干预小行星的轨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期间,来自月球的补给舰,为斥力舰进行了七次补给,比原计划补给次数多出一倍有余。

8月,首批小行星即将抵达地球,空间防御体系、地面防御体系严阵以待,所有空间飞行器都做好了撞击准备,凡是能躲到地球另一侧的飞行器,全都调整速度避开星群。

包括舰队。

8月6日凌晨,第一颗小行星越过月球轨道,各国立即发布防撞击警报,所有民众做好避难准备。

半天之后,小行星出现在地球外围,各地民众已经提前进入防空洞或避难所。

但它的轨道受斥力舰影响,最终在距离地球9万多公里的位置掠过。

人类的底限是6.5万公里,一旦小天体进入这个距离,空间防御网就会立即开火,摧毁来袭的小天体。

接下来,更多天体飞向地球,但绝大多数都是一掠而过,飞向金星轨道。

12小时内,超过四百颗威胁巨大的小行星与地球擦肩而过,其中只有三十余颗小天体越过6.5万公里线,被空间防御系统摧毁。

落入大气层的碎片超过四万枚,此后三天,全球各地的天空流星不断,就算是大白天,都能看到空中坠落的火球。

地面防御体系进行了规模空前的实战演练,将十几颗体积较大的陨星凌空摧毁,算是验证了地面防御体系的可靠性。

随后流星渐少,直到一个星期后,这场规模空前的流星雨才落下帷幕——从此以后,没人认为流星雨还有浪漫的含义。

最终落地的小行星只有一百余颗,落进城市的只有七颗,造成的损害微乎其微。

全球各地的民众无不为之松一口气,一直以来的担忧总算平复些许。

8月14号,流星雨还留下了个尾巴,首艘空天母舰通过验收加入现役,军方将这艘战舰命名为广寒号,纪念人类在月球上的第一座永久性科研基地。

洛图调任舰长,凌霄也离开落舰山基地,正式履任就职。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艘空天母舰,入役就是满截五千多人,人休息设备不休息,没日没夜的展开训练。

11月,第二艘空天母舰南极号正式入役,舰长刘雯雯,包括凌霄在内的两千多人转到南极号,两舰分别补充人手,以老带新,在最短时间内形成战斗力。

至此,以空天母舰为核心、远征系战舰为主力的两大战斗集群正式成军。

这个时候,距离外星舰队抵达还有四个月,与此前发现的倒计时信号完全一致!

落舰山每月生产的战舰数量已经提升至三艘,但军方并没有继续组建新的舰队,而是将新战舰全部外售。

不是不想继续,而是剩下的时间太短,新舰很难形成战斗力,与其攥在手里,不如卖给其他小伙伴,哪怕打个辅助吸引一下敌人的火力,也能为主力分担一点压力。

随后的几个月,大毛、老米和欧罗巴联盟陆续收到燕京交付的战舰,而且他们本身也有不错的制造能力,在燕京的大力协助之下,先后建成数艘战舰。

只不过他们没有落舰山这么优越的条件,不仅建造成本高得离谱,舰上的大部分装备,也都是由落舰山提供。

到了这个时候,落舰山在蓝星小伙伴之间早就不是什么秘密,大家的羡慕已经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实力不足的小伙伴倒是没什么想法,大毛、老米和欧罗巴联盟,一直通过各种渠道联系燕京,希望得到落舰山的协助,也在月球搞一座基地。

燕京的回复只有一句话:打完外星人再说!

这种时候还想着在月球上建基地,想屁吃呢?有本事就自己来,没本事就干瞪眼,还协助,老子又不是你爹!

11月下旬,第二波小行星抵达地球。

这一次,地球的准备更充分,各国事先进行了全面的动员,借此机会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空间防御演练,摧毁途经地球的小行星一百余颗。

同步进行的地面防御演练,摧毁落入大气层的碎片六百余个。

第二轮小行星袭击的密度远不如第一波,但持续时间更长,大大小小的碎片不停坠入大气层,持续时间长达半月之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