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其他小说 > 新军阀1909 > 311 新外籍军团

新军阀1909 311 新外籍军团

作者:伏白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2-09-26 01:41:41 来源:笔趣阁

道威斯计划主要是针对战后德国赔款困境问题,企图用恢复德国经济的办法来保证德国偿付赔款。主要内容是监督改组德意志银行,实行货币改革,并贷款以帮助稳定其币制等等措施。

道威斯计划不仅结束了德国经济的混乱状态,解决了德国继续赔偿的一系列技术性问题,也使美、法等围绕德国赔款问题的矛盾、斗争以及相持状态得到了大大缓解。通过此计划,一批又一批的美元从美国流入德国,再以赔款的形式流入协约国,最后又以战债形式流回美国,形成了一个循环。

通过这个计划,美国不仅确定了它在欧洲事务中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实际能力,同时也表明了美国参与欧洲事务的独特性和**。计划事实上从经济上扶持了德国,对战后德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更对不远的二战乃至整个世界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乃至二战后的马歇尔计划,都不无受到道威斯计划的精神影响。

对美国历史有着一定了解的华飞对于道威斯计划并不陌生,加上情报机关的辅助,所以华飞对于这个计划的全程一直掌握着比较详细的资料。但是对于这个计划,华飞却并没有多少想法。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崛起之路上,需要德国的强大为辅助。德国的强大不仅会让中国在国际上得到一个可以借助的临时同盟,也能转移各国对于中国实力增长的关注,减少崛起路上的压力和各国对东方的压制。

当然,在倾力解决国内的财政危机情况下,华飞不仅推迟了东北的军事计划,连台湾的战事也放缓了。关于道威斯计划,华飞也派出了代表与会,虽然中国免除了德国的赔款,但是在这个计划中,美国用贷款的方式获得了大量的商业利益,华飞的愿望就是企图分上一杯羹,哪怕是很小的一份份额。

台湾,日本虽然刚刚经历大地震的冲击,又遭遇十万陆军沉船大海的阵痛,但中国政府积累的财政危机爆发,无疑令他们松了一口气。在军方的狂热催动下,日本继续开始对台湾的援兵计划,并打出倾全国之力保卫台湾,保卫大和民族南下的生命通道的口号。只是他们不再像之前那样冒险,而是用强大的海军舰队,分批护送陆军去台湾。只是由于兵力开始吃紧,这次派出的总兵力只有三万,而且二万人还是朝鲜伪军。

同时,日本联合舰队另一部分主力战舰放弃对台湾海峡的封锁,而是不断向海峡布雷,采用中国类似的水雷战,达到彻底封锁海峡航道和中国海路补给线的目的。此外,拥有强大火力的战舰则在沿海城市附近帮助守城陆军,增加火炮火力,阻止国防军的进攻!

而且失去航母的舰载机支持后,日本军方在先岛诸岛修建了大量的临时机场,日本空军的侦察机通过台湾的部分机场,终于把整个台湾附近空域全部纳入侦查范围。甚至他们的战斗机和轰炸机也陆续增加,逐渐对缺乏战斗机支持护航的海峡空中运输走廊构成威胁,并对台湾本岛的国防军战士造成不小的困扰。

国防军先后组织数次规模攻击,但是在失去突袭的效应后,加上得到海上海军强有力的炮火支援,并且攻打的都是日本在北部经营多年的重点要塞,战果非常不明显。

在一边应付财政改革方案的同时,华飞还在讨论商议着台湾的战事。无论是谁看来,战事越早结束对于当前的局面来说就越有利,付出的军费消耗就会越小。但是由于种种变故,占据陷入了目前的这种僵局,如果不采取有力的措施,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变形势。

目前军方有两种意见,一是以目前台湾已登录的兵力,不计代价和损失,强行攻击,歼灭参与日军,再用岸防炮对海上的日军还击。当初登陆的国防军将士约有三个军十多万将士,但经过数次大的战斗消耗后,目前的战斗兵员仅剩九万余人。而原本的台湾日本守军已不足三万人,加上后来增援的三万人,兵力勉强能有六万人。在兵力上,国防军略占优势,但可投入攻击的兵力不多,勉强能有七万之数,双方旗鼓相当。

虽然国防军可以凭借他们善战,善打硬仗的优势,但在火力,尤其是重装火力完全不占据优势的前提下,优势的空军又不能给予有利的支援。适合强攻的坦克不仅不适合台湾的地形,大多数可用的坦克都部署在北方一线,根本抽调不出来多少数量。

所以如果实施这第一个计划,可以预见,国防军即使可以打下台湾,付出的代价和损失,必然完全超过人的承受力。九万可战将士,最后能剩下个三四万,已经算是万幸之万幸了。

第二个方案,就是继续调集优势兵力,想尽一切办法增援台湾。重点是增加重炮等火力装备。必须调集战斗机和轰炸机,重建在台湾上空的空中优势,威慑海面的日本军舰,并适时发动总攻,以较小的代价,全面拿下台湾。

第二种方案或许是最佳的方案,但是最大的问题就是,由此投入的军事力量必然大幅度增加,而军事预算也必然大幅度增加。这对于当前非常紧张的财政支出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况且调动重装武器和飞机,也不是说说这样简单。一条看似并不宽阔的台湾海峡,让战无不胜的国防军,面临着建军以来最大的困扰和挑战。

为此,有人甚至提出从台湾撤军,先东北而后图台湾。当然,这个建议被无情地忽视。声东击西不仅是一种战术,他更是一种战略上的选择。如果台湾在日方控制下,东北的大战必然会让国防军在战略环境下处于极为被动的局面。这对日方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也是他们为什么不惜如此代价,竭力维护台湾的控制权的缘由。

国防军在台湾战事上的久拖不决,却愁坏了东南亚乃至全球的华人华侨们。相对于国内的部分民众来说,他们对于一个国家强大所能带给他们的影响是无比深刻和敏感的。而一个国家强大的基础关键就是军队,一支敢战,善战,并能胜战的军队。

当初华飞为海外的华人们出头,就是因为他手中有着一支强力的军队,这才是他可以成功的关键因素。而随着中国逐渐处于国防军的统一政府下,强大的国防军形象带给海外华人们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许多人明显感觉到,当他们走在大街上,当所在国的居民得知他们是华人的身份后,他们可以享受到与以前截然不同的目光感受。

所以国防军在台湾遇到挫折和困境,让许多海外华人,尤其是东南亚华人集中区的华人们焦急起来。在先期南洋的一些华文报纸上热烈讨论后,许多青年团体组织猛然爆出一个建议。那就是组建海外华人志愿兵团,不需要中国政府的金钱援助,不需要中国政府的军火援助,不需要中**队的军费支出,完全自筹资金,以募捐为主,兵员以志愿为主,不限国籍,但必须是华裔。

众所周知,在国防军组建之初,大量的热心的海外,尤其是东南亚的华人青年纷纷回国参军,参与各行各业的建设之中。并且国防军也为此专门组建一个由海外华人为主的外籍兵团。只是后来随着大量国内降军的压力,加上本国青年投军意愿踊跃,而国防军的征兵名额毕竟有限。加上海外征兵不仅手续繁琐,而且不少退役的士兵还是回到了他们的居住国,毕竟他们的父母都在那里,生活成长在那里多年。想要完全融入国内的生活,还是非常有困难的。这就导致华飞让大量退役的士兵转为预备役,成为一支潜在的动员力量的打算失去效用。所以在后来的军队整编中,外籍兵团逐渐撤销。少部分外籍华人军官也调入其他部队,大量的退役华人战士不是被送回居住国,就是做了妥善的安置。

这次新的外籍兵团的倡议,再次得到了众多海外华人青年的响应,掀起巨大的轰动效应,得到各国华人组织,尤其是青年组织的积极响应。不仅是因为积攒了几年的热情瞬间迸发,也因为这些年来国防军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在众多的海外华人青年心目中产生了神圣般的印记,成为他们心目中英雄的集中地。尤其是还有一些非华人的洋人青年,在闻讯后都因为对于国防军的崇拜,而要求以雇佣军的方式加入外籍兵团。

但是即使外籍兵团组建不愁人员,不愁军费,但是你们总的要国防军司令部的帮助和同意吧。至少在装备上,可以与国防军的装备保持一致,至少能得到国防军的军服吧,哪怕是花钱购买。而且既然归属于国防军,那么调动权,还有建制,军官的委派等等一系列问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