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长平长平 > 第145章 冶铸左邑

长平长平 第145章 冶铸左邑

作者:楚秦一鹤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14 07:48:56 来源:笔趣阁

从大梁派来的工匠约有三百余人,除冶铸工匠外,凡建炉选矿,削磨打制……无一不备。由于垣县边远,穷山恶水,来的人一般都是有家眷的,迫不得已离开大梁,为家人挣口饭吃。

带队的并不是那名使臣,而是兵库的一名工师。为了迅速了解这群工匠的情况,张禄让陈四立即率兵前往迎接。由于工匠有三百余人,陈四就点了五百人前往,还带上了垣城原来的一百士卒。张禄作为陈四的母舅,跟着陈四前进,对外只说是陈四的家臣,负责陈四的饮食起居。垣尉和芒未在家主持一切。

工匠们携带的器具甚多,行走很慢,一天只能走十余二十里。陈四率领的六百士卒全部轻装,快速前进了百余里,迎到离轵道另一侧的入口封门口只有五十里郫邵,与翻山越岭而来的工匠们汇合了。工匠们三天走了五六十里山路,上山下山,已经累得腰痠背痛,担负的器具比开始更形沉重。突然见有人来迎,一个个喜出望外。检过节符,确认是大梁来的工匠和垣城派出的接应,两下就在郫邵聚餐,休息一夜,第二天共同往回走。

有了士卒们帮助,工匠们的负担轻了许多,脸上有了笑容,脚步也轻快了。工匠中那些性情活跃的,还和许多士卒交上朋友。问起为什么说秦音?那些人回答说,因为我们就是秦人啊!引得周围的工匠哈哈大笑。

工师是个性格沉默的人,平时不怎么说话,但很明显大家都从心里服他——工匠们说,他的手艺很好,会的活很多。

张禄是个家臣的身份,平时不显山不露水地跟在队伍中走。秦人知道他是县令的母舅,魏人见他佝偻着背,须发斑白,满脸风尘,好像一阵风就能吹倒,倒有过来照顾他的。张禄一会在前,一会在后,跟这个说几句,跟那个扯个天,更多的时候则是在别人聊天时,他在旁边跟着走。

陈四自然是和工师在一起。工师不爱说话,陈四也不怎么打搅他,只在关键的时候扶一把,搀一下。但关键的话还是要说的,比如何时启程,路上走了几天,家里都有什么人,准备在垣城住多长时间,规定的定额是多少,如何计功行赏,何时将要受罚,等等。工师要言不烦,三几句话就把这些问题解释清楚了。

又走了六天,终于进入了垣城。工匠们被分散安排在垣城的官吏或士卒的民居内。县府被安排了十人,县尉家被安排了五人,其余家里都只有一二人。

安顿好工匠,陈四领着工师去寻找设场的位置。垣城平地极少,凡是平地的处所都住满了人,这让工师十分不满:做工,特别是冶炼,既要远离居民,又要有居民在附近提供后勤,最好离矿山不远,而且最好在河流旁边。要想满足这些条件,以垣城小小的地盘,几乎很难实现。

工师取出一幅图册,上面标明了垣城四周的已经开采过的矿区。这些位置好像十分机密,工师一名其他工匠都没带,只让陈四跟着,而且不许陈四带其他士卒。陈四坚持要带张禄,工师见是一名老人,又是陈四执意要带的,没有反对。几人一处处勘探,希望找到一处合适的地点。每到一处,工师都唉声叹气。陈四跟在旁边,问他为何。他回答道:“是处矿藏,多为安邑所出,若论垣城,则为不便。”

张禄突然道:“垣于山外得筑一城,师其往视之。”

工师似乎有些意外,怀疑地看了张禄一眼。陈四接过去道:“垣地少民众,故稍分于山外,另立一城,以为犄角!”工师见陈四也这么说,同意明天出山看看。

张禄连夜派人赶往左邑,说明魏国工师将往探矿之事,嘱左邑对工师宣称是从垣城分出的城邑——其实也算不得撒谎,左邑的居民大部的确是从垣城出来的。第二天,陈四带了百人,引了十来名工匠出了城,直往左邑而来。在谷口休息一天,第二天到达左邑。

河东尉李冰按照张禄的布置,在左邑作了安排。他先是派兵直达谷口,接待众人。到达左邑的路上,沿途果然到处都能听到垣城的土音,当然间或还夹着一些韩音和秦音。到达左邑后,工师和工匠们都被这座城池给震撼到了:涑水从城下流过,河流两岸是连绵的农田,远处的山上有饲养的牲畜。城内很空旷,显然还没有太多人入住,是一座新城该有的样子。而这里,正好与已知的几处矿点都不太远。

工师和其他工匠们都特别满意,只住了一天,就返回垣城,把全部工匠都拉到这里来——这里是垣城建的新城,自然也是垣城的一部分,而且离垣城并不远,是垣令陈四让他们来的。

在陈四连哄带骗,要将工匠们移往左邑的时候,垣县授田的工作也开始了。垣县人都没有秦爵,全都是白身。每人一百亩地,严格平均!故垣尉想聚众抵抗,立即被乡里举报,事情迅速败露,全家百余口被集体斩首!其他进行抵抗的人全都被加罪,成为刑徒。一下子垣城多出了上千刑徒。按照秦法,刑徒不只是一人受刑,根据罪愆的轻重,刑徒的家人也要不同程度地被牵连,至少,他的妻儿要被没为奴;如果罪过够大,父母、兄弟,乃至堂兄弟都要被牵连。所以牵连的户数达到一千多家。县府、馆驿里,甚至官吏的府中都有了妾妇僮仆,县里的粮食有人舂捣,衣服有人缝制。壮劳力自然要去修城墙、修道路、修水渠!一连十几天,垣城处在严重的动荡之中。

然而,在强力的镇压之下,一切无组织的抵抗最终归于无效。而且广大邑民发现,其实受损的只是少数大户,自己则有可能从中获利——毕竟垣城内能有百亩田地的人不多,有三五十亩就已经足以养家了!那些反抗也就失去了民意基础,最终被平息下来。

入驻垣城的工匠亲眼目睹了这一切,在感到惊异的同时,也产生了恐惧。但在铁腕压制下平静的生活,又让他们感到安慰。由于秦法其实是来自魏法,只不过被严格加以执行,所以虽然工匠对垣城如此严格执法感到意外,但却并非不能理解,甚至一些人还对如此严格执法表示了赞赏!新增加的仆妇无疑让他们的生活更加轻松。

在垣城过了魏历新年,工匠们起身前往左邑。垣城专门安排了一百多妾妇、僮仆随行,侍候工匠们的生活。工匠自然对此极为满意!不多久,垣城的刑徒也被征召了五百人,给工匠们修建房舍,搭建各种工作建筑。每种工艺都对建筑有特殊的要求,有极详细的技术参数,外行人几乎插不上手。

而这时,新分到耕地的垣城邑民开始了春耕,左邑、安邑,以及其他各县,……整个秦国,都投入到新春的希望之中,期盼着几个月后的好收成!

张禄连着办完了收服垣城和接收魏国工匠两桩大事,回到安邑。到了安邑才知道,上郡收回士卒的文书已经到了好几天了。张禄仔细研究了文书,对上郡来的使臣道:“上郡虽值春耕,欲其卒归,吾恐粮食难济。愿士卒暂寄河东,俟秋后方归,则贵郡有粮,而士卒得免于饥也。”

使臣道:“郡守诚恐河东初立,粮食不济,上郡之卒,愿以归,不敢食河东之食也。”

张禄道:“臣拜上武安君。河东初立,秋收少获。然有解盐,尚有可持。断不令士卒饿馁也。”有了张禄的这一保证,使臣好像很满意,领了文书,回郡复命去了。

张禄之所以不愿意放上郡士卒回去,主要还是因为安邑目前还组织不起一支卫戍部队。安邑虽然一年多的时间里移入了数万户,但相比安邑广阔的土地,依然是地广人稀,要想组织一支三千人的部队,还是力量不济。而且,在兵不血刃拿下垣城后,张禄还把眼光投向新田、绛等广大的晋地,那里才是晋地的产粮区,目前被韩国控制。如果能够复制垣城的经过,不战而取汾水,河东才算真正安定。否则,汾水方向的威胁一直存在。

有趣的是,不久张禄得到从咸阳发来的文书,请张禄能够对魏国大梁网开一面,不要他们用粮换盐,允许他们继续沿用旧例,用土特产换盐。郑安平见了,道:“公可上书,备陈以粮易盐之义,实不得已也。”

张禄道:“昔者,汝于相府历陈以粮易盐,众皆无异议,何忽来书,欲独利大梁?”

经张禄这一提醒,郑安平道:“太子在梁,不得不发耳!”

张禄道:“汝言是也。”于是上了一书,极言河东初立,粮食严重匮乏,“妇之与孺,饥馁号咷于道,不忍睹闻。是臣愿尽释盐利,求粮以安民也!”必须靠以盐换粮的政策才能度过目前危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