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神仙下凡传 > 第三章 比武大会

神仙下凡传 第三章 比武大会

作者:才龙虫 分类:武侠修真 更新时间:2022-09-26 01:42:42 来源:笔趣阁

第300章7941法之辩

…让文浩一想变法好不好。这个话题一千年来都被处。珠说烂了,自己学了历史也知道,变法最后是失败了的,既然失败,就说明变法是有问题的,就不是历史的选择。其中原因,既有变法本身的不完善和不合理,也有执行的官吏的借变法渔利,当然小还有王安石本人的性格孤僻高傲,网技自用。这可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自己那一点历史知识也说不清楚。

变法到现在已经十多二十年了,变法出现的种种问题都通过各种奏折上报给了皇上。前些日子的微服私访,又让皇上亲身经历了老百姓对变法的态度,宋神宗肚子里对变法的优点和缺点应该都了解了的。他现在问自己这个问题。其实不是要寻找答案,更多的是一种自言自语而已。

杜文浩瞬间便想明白了这一点,“难得糊涂”四个字又闪电般冒出他的脑海,便躬身道:“皇上,变法乃国家大事,微臣只是一个小小御医,只会歧黄一道。对政务半点不懂,实在不敢妄自评断。”

“联今天就是要听听你这个不懂政务的人如何谈论政务,说罢,今天你说的任何话。联都恕你无罪!”

杜文浩愣了一下。心里一个劲告诫自己不要冲动,冲动是魔鬼,虽然中学学历史,老师对王安石变法有过深刻的评价小这些评价都是上千年无数学者反复研究论证的结果,都是事后诸葛亮,应该是比较准确的,而且自己也记的很清楚,但是。身处其中又不一样,特别是,这些评价恐怕都是宋神宗不想听的,忠言逆耳,就算皇上赦免自己言者无罪,只怕心里也不会高兴的,自己何必又是摸这个老虎屁股呢。

想到这里,杜文浩一拱到地:“皇上,微臣真的对变法不懂啊,谈不出什么来。”

宋神宗凝视他片刻,哼了一声,指了指地上的奏折道:“那你先看看这奏折吧。”

“是!”杜文浩上前弯腰拣起奏折,躬身阅读小这是一份来自成都府路与吐蕃和大理国接壤的黎州的军情密报,称当地因为青苗法,激起民变,调军队镇压,暴民进山为寇,袭扰地方,成为一患。同时,该地爆发瘴症,人畜死伤无数。趁乱之下,吐蕃部族军队小股袭扰边境打家劫舍事情时有发生。

杜文浩看罢。躬身将奏折放在了龙案之上,垂手而立,还是一言

发。

宋神宗道:“有何感想?”

杜文浩想了想小心翼翼说道:“百姓只要有一口饭吃就不会起来闹事,导致民变;必有其因,只是这原因是否是因为青苗法,所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微臣没在当地,所以不敢妄言。”

“好一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说得好!你跟随联微服私访,对青苗法多少有些了解,这是经过调查了的,那就根据这些感触说说你的看法吧。联说了,今日你所说一切,联都恕你无罪!”

“谢主隆恩!”皇上两次让自己说看法,再推谭不说,只怕反到惹皇上不高兴了,想了想,道:“微臣以为,青苗法本身是个好法。既,能避免百姓遭受土豪劣仲的高利贷盘剥,又能增加朝廷财政收入,可谓一举两得,双赢的举措。”

宋神宗面露微笑。点头道:“你还算有些见识,安石变法,国库充盈,也是不争的事实。你说说,这样的好法百姓为何不拥戴?”

杜文浩心想。变法如果仅仅让国库充盈了小而老百姓腰包却瘪了,甚至碗里的饭都没了,老百姓自然不会拥戴。不过,还是难得糊涂的好,所以,稍稍转开话题:“前番微臣跟随皇上微服私访,微臣曾与王安石王大人聊起变法,听说这青苗法是经过了他在部县实践检验过的,王大人在都县贷谷与民,立息以偿,百姓很是欢迎的。

设错,为何推广至全国,却激起民众反对呢?”

“微臣以为。原先在邦县实施,范围小地方小,各方面前好处理,事情也就好办,遇到什么问题立即就能解决,能保证变法不折不扣地按照原想预想贯彻实施。可是,一旦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就不一样了,各地情况不同,遇到的问题也不同,其中不乏贪官污吏借变法渔利,曲解变法,鱼肉百姓的。导致了青苗法很多地方已经变味了,不是原来的法

杜文浩先抑后扬的策略让宋神宗听了进去,其实这些话老早就有人提到了,当初变法的方针也是“为之以渐,缓而谋之”可后来王安石急功近利,有点像新中国五十年代末的大跃进,不按自然规律办事,结果反弹。

杜文浩这些话要是放在变法之初,宋神宗绝对听不进,可现在心境已经大不相同。特别是微服私访亲眼目睹,对变法本身的正确多少已经产生怀疑,当下凝视杜文浩片刻,又问:“你说说,这青苗法怎么个,变味了?”

杜文浩说着说着便把中学老师对变法的评价说了出来,现在皇上追问,想收口已然不及,只好硬着头皮斟字酌句道:“这次随皇上微服私访,百姓反映最大的。是青苗法由自愿成了硬性摊派,利息也翻了倍,不是惠民之策,反而成了百姓的沉重负担。”

宋神宗点头。沉声道:“联已经查办不少这样的官吏,依你之见,为何屡禁不止?”

“利欲熏心。人为财死,只要有利可图,总会有不惜以身试法者。用权力去赚钱,对官吏来说自古都是一个巨大的诱惑,能抗拒这种诱惑的官吏并不多。

当然,很耸人有这心没这股 ”

嗯,你觉得青苗法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皇上亲自向自己询问国家大事的看法,杜文浩到底年轻,按耐不住心头一热,把难的糊涂四个金玉良言忘到了脑后,脱口而出:“官商不分,其弊浩然!”

宋神宗龙躯一震,缓缓问:“什么意思?”

“政府应该是经济社会的守夜人,而不是直接参与者!”

杜文浩不是专门的经济学毕业,其实也不懂经济,但中学学过政治经济学,而且现代社会网,一代,信息爆炸。各种信息不由分说往你耳朵里钻。关千的各种论断从小到大听了不少,也不管对与不对,信口拿来胡诌。反正人家说的肯定有他的道理。

这句话却是宋神宗从来没听过的,很是新奇,问道:“什么政府?什么守夜人?。

“政府就是官府朝廷,就是衙门,简单地说,在经济交往中,朝廷衙门是维护秩序的,可以制定各种规则来进行宏观调控。如果没有问题,朝廷就可以安享太平。如果有问题,就要解决问题,并对违反者进行惩治处罚。但不能直接经商。朝廷经商,就保不住官员借职权从中淡利,中饱私囊,这是千年历史所证明的。当然1朝廷也不是绝对不能经商,朝廷要经商。必须与国库独立,成立独立核算,自主经营的独立的公司,并设立必要的监督检查机制

杜文浩这番话太多的现代词汇,让宋神宗听的一头雾水,不过,衙门经商,官员淡利这种事情他确实见的多了,也知道这是通病,可如何治理,他想不到好办法。对于杜文浩提出的办法,他是闻所未闻,皱眉道:“什么公司?国营?小。

“公司就是一种机构,专门做生意的机构,国营就是朝廷官府经营的意思。只有把经商的人从朝廷官员中录离出来,不以朝廷权力为后盾,才能避免滥用职权从中渔利。

这个,道理宋神宗当然懂,可是,有个问题他没想明白,问道:“那又如何赚钱,充盈国库?”

“皇上,变法第一要务是惠民,百姓安居乐业,才能国泰民安!”

“这是当然!你有何具体构想?”

对王安石变法小杜文浩中学学过,老师也系统点评过。还是有些印象的,他平时也思考过这个,问题,用现代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做法,或许能修正其中的弊病。既然已经说到这份上了,就把平时自己的一些思考也都说了出来。

杜文浩轻咳一声。道:“皇上,微臣以为,青苗法之弊,主要在于官吏在贯彻中的变味曲解,因为这是一项经济制度的改革。只要有官权力参与,官吏们就会为利益驱动,贯彻执行就会走样,最后把惠民政策变成害民政策!所以。要想还青苗法本来面目,就必须对青苗法进行改良,要将官府与经商脱钩,把官办企业变成民办企业。将它投入市场,让经济规律来调节。才能实现双赢

杜文浩一连串现代政治经济学词汇,说的皇上更是傻眼了:“你”你说直白一点。怎么个改良法?”

“官府与官办企业脱钩,并对官办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杜文浩找不到更合适的词汇。想了想,还是用了现代词汇,随即解说道,“简单地说,就是把用于青苗法放贷的常平仓和广惠仓从国库独立出来,作为官府的出股小吸收当的富商入股,将各方投资折算成股份,官府与富商共同成立一个企业。专门从事青苗法放贷,共同经营。共享利润,按股份红,同担风险。”

杜文浩把现代公司法中关于有限责任公司的概念引入了青苗法改造,望着宋神宗惊诧的神色,继续说道:“这个企业必须实行独立核算,委派到这个企业管理官府投资部分的官员必须是专职的,不能在朝廷官府里兼职小杜绝官权力的参与,而且,他个人也必须有私人股份入股。同时,官方投资不能超过一半,企业实行股东制,取消青苗法固定利率的做法,对放贷利息等重大事项,由各个股东表决决定,表决权以股份为依据,一股一票,少数服从多数”

“等等!”宋神宗压根听不懂了。忙挥断他的话。“你说慢一点,做下来慢慢说,联听不明白

杜文浩见他神情似乎很感兴趣,不由心头一松,躬身答应,待宋神宗在龙案后面坐下,示意他也坐下,这才在一旁的椅子上歪着屁股也坐下了,理了理思路,开始讲解,先从什么是公司讲起,再将股份制,讲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内部机构各自的职权,股东会、董事会、经理、监事会各自的职权小表决办法,法律责任,然后将如何构建一个公私股份合营的有限责任公司从事青苗法放贷。

他虽然是医科大毕业,但学的是法医学,开设的科目里就有民法和公司法,不过是选修,幸好他当时选了,所以对这一块的基本知识还是

的。

宋神宗听得很仔细。听不懂得又详细询问,其间药送来了,他都顾不得服药,让杜文浩继续讲解,这样花了差不多一个时辰,终于搞清楚了杜文浩的构想。

杜文浩最后总结道:“实行与朝廷官府脱钩独立核算的股份制公司,来从事青苗法放贷,可以杜绝朝廷官吏滥用职权,避免强行摊派这样的事情发生,利息也能灵活根据当时当地粮食产量和市场需求决定,避免高利盘录,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必须允许当地乡仲也可以向百姓放贷,必须引入竞争机制,杜绝奎断,百姓才有实惠,由于公司是独立经营,自负盈亏,事关切身利益,股东们才能真正负责,齐心协力搞好企业,由于没有了官权力为后盾,公司就不会成为鱼肉百姓的机构,才有长久的生命力。”

对于宋神宗来说。这是一个崭新制度,以前闻所未闻的,尽管花了一个时辰了解了其主要内容,但必须对他来说太过匪夷所思了,沉吟道:“你这法子倒也新奇。不过,听说你诊病用药也往往别出心裁,能想出这个,法子小联也不觉稀奇。只是,联都不能领会的东西,推而广之,只怕各地更是不能领会的了

“所以要循序渐进,先在某地进行试点,试点成功之后,再逐步推广,不能指望立竿见影,改革需要的是耐心。小。

宋神宗微笑:“呵呵,你到教起联来了

杜文浩大惊,急忙躬身道:“微臣不敢!”

“你说的没错。联也发现,先前的变法的确有些急功近利了。没有坚决地贯彻“为之以渐,缓而谋之。原则。嗯,刊埔法很有新意,给联以新的思路。很不错。联想听听你畿叫旧变法的看法。”

杜文浩很是高兴,躬身答应,想了想,说道:“先说募役法

“好

“募役法雇人应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低分摊,这个办法解放了服役的农民,增加了农村劳动力,这是很好的,不仅解决了劳役问题,也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收入,又增加务农的人力,可谓一举数

宋神宗道:“那为何这种好办法也会遭到抵制,也会有那么多人不赞同?”

“关键是,对于以前可以免役的人都要出钱,对于特权阶级还好说,可是对于那些缺乏劳动力、经济困难的女户、单丁户小未成丁户,寺观户也都要出助役钱。连下户都要例使出钱,还有免役宽剩钱,同时,兼并之家却享受减半输的优待。这就过了,对于既得利益的特权阶级,当然不高兴,而对于真正困难的人交不起钱,当然不拥护。树敌太多,尽管国库充盈了。可收上来的钱,很多是不应该收的,比如困难丁户,虽然这些人收的钱很少,但再少的钱,对于他们来说都是难以承受的沉重负担,是嘴里夺食,收了这些钱,失了这些人的心,这些人往往是最容易获得同情的,这样的钱,收不如不收。”

宋神宗脸上青一阵白一阵的,缓缓道:“很好,你再接着说说对别的变法的看法吧

“是,再说市易法。由官府的市易司随行就市平价收购滞销物资,货物匿缺时再卖出,平抑物价的同时还增加财政收入,同时限制大商人垒断市场,这从表面上看。也是双赢的好办法,可是,与青苗法一样,毛病出在官府经商上面。

既然是官府插手经济,事情就会变味,这一点咱们在东明县已经看的很清楚,本来应该是低买高卖,可操纵官吏为了渔利,并不是按这样进行,高买低卖反其道行之。借机渔利是官商的通病,历朝历代都是如此。而且,微臣觉得这个法有些不妥

“何处不妥?”

“国家设立市易司。其实就是把少数商人对市场的垒断变成官府对市场的垄断,由于官府有公权力为后盾,没有商贩能与国家对抗,其结果必然是大小商贩被国营挤垮,因为无利可图而赔本倒毙。其结果就是消除竞争,没有竞争就没有发展,垄断是商品经济发展最大的敌人,不管这个垄断来自于商人还是国家。市易法如此,均输法也是如此”。

杜文浩说得高兴,冷不防偷眼看见宋神宗已经脸色铁青,不仅心里打了个突,难得糊涂那句话又冒上了心头,诺诺道:“微臣信口胡言,不当之处,请皇上恕罪!”

宋神宗徐徐出了口气。缓缓道:“联已经说了,今晚你的所言,联都赦你无罪。而且,你并非信口胡言,联看得出来,你前面所说,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言之成理,且切中要害,发人深省,杜文浩啊杜文浩,你年纪轻轻已经有此见识,仅仅当个御医,的确屈才了。想不到,联的身边竟然还有你这等人才。嘿嘿。

杜文浩不知道宋神宗这话是发自内心,还是反话,诚惶诚恐道:“微臣不敢当。”

“你再说说别的变法的看法吧。联想听完。”

说都说了,说到半截不说,反而会虎头蛇尾,全盘皆输,只能赌这一把了。加之刚才皇上的夸奖,多少让杜文浩热血沸腾,觉得自己如果能帮助变法改良,甚至自己来个什么“杜文浩变法。”说不定能帮助大宋成为世界超级强国。这可比行医治病要重要得多,便躬身道:“农田水利法和方田均税法都是利民惠民的好法,只要坚决贯彻,其利益将会逐渐显现。只是,据微臣所致,这些好法贯彻的力度并不大,百姓得实惠不多。小。

杜文浩所说的据说。当然来自于那些事后诸葛亮的后世评论家的总结,但是,宋神宗却是知道的,全国农田水利兴建情况的确让他很不满意,方田均税也开展很不好。杜文浩并不是官府之人,却能对此了若指掌,不由不让宋神宗侧目。

杜文浩接着说道:“保甲法的连坐制度所起作用不大,由于株连制度太过严厉,反倒让百姓失去了安全感,也影响幸福感,因而引起百姓的反感

“嗯,还有吗?”

杜文浩咽了一声口水,把心一横,赌就赌到底了,拱手道:“皇上,微臣以为,截流不如开源,与民争财不如开拓外贸,挣疆外的钱,充盈国库

宋神宗神情已经有些不悦,皱了皱眉,道:“如何挣法?”

“成立国营外贸公司。开展外贸,与大理、吐幕、大辽、甚至西复通商,把产品卖到疆外去,赚疆外的钱。最好是与高丽、日本通商,赚他们的线 。

“这可不是什么新鲜的主意。”宋神宗淡淡笑道,“以往历朝历代,都在这样做,比如与吐蕃的茶马古道,西域的丝绸之路,不就是如此吗?”

“是,不过,规模太小,而且多限于民间,用于交易的物品品种太少,成本太高。”

“听这话,你有什么好东西可供外贸奂易?”

穿越过来之后,杜文浩脑海里就一直盘算把现代社会的物品在古代生产赚钱的主意,只是一直忙着行医,加上上次的药方赚的钱让他根本不用为钱发愁了,所以没有动力开展这些,现在说出来,说不定能帮助大宋增强国力,躬身道:“微臣有一些秘方和发明,可以制造产品,这些产品应该会受欢迎的。这些产品都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也就是需要很多劳动力的产业,广泛推广,在全国各地建厂,不仅可以给老百姓创造很多的就业机会,还可以向朝廷缴纳巨额税收。小。

杜文浩没有发现,宋神宗的微笑已经消失,神情变得冷漠,嘴角带有一丝讥讽,淡淡道:“哦,什么秘方发明啊?是药品吗?”(未完待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