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游戏竞技 > 天赋拉满的我,下次还填非常简单 > 226、翻译翻译,什么叫做惊喜!

二十年前,刚刚宣布脱离大周时,北冰河镇还只有狭小的一城之地,虽然名义上整个西北两地皆属北冰河镇的统领范围,可实际上却并未得到众人的认同。

直到与大周打了那场震惊天下的城防战争,李月明率领星月军以西北两地之力抗衡整个大周,最终将不可一世的大周军队打得狼狈溃逃,一路退回了伏龙关一线不敢再冒头。

星月军这才正式在天下诸国间打出了名气。

同时也打服了周遭虎视眈眈的大周和大秦,藉此在这乱世中收获了二十多年的宝贵和平。

经过李月明本人,以及星月军数十名转生者和上上下下数不胜数的有识之们士一起,数十年如一日的励精图治下,北冰河镇相较于过去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经过第一轮改革,现如今星月军终于彻底消化了上一场战争带来的诸多油水。

北冰河镇掌控的土地往东和裕王的领土接壤,往西同西陲之地末梢的十万大山余脉接轨,往北囊括了定远城等边缘潮汐城镇,往南则一直延伸到了伏龙伏虎关外。

实际领土的范围东西横跨近万里,南北纵深数千里。

尽管其中有百分之七八十都是不适宜人类生存和耕种的荒地,可光是这个领土范围却就已经足够惊人。

与此同时,因为李月明重视生产,不仅派遣有能力的专人研究高产农作物,研究出来了之后还不遗余力大力推广。

因此,这些年北冰河镇的粮食产量也在呈爆发式增长。

根据田亮的初步统计,从第一个十年计划完成开启,到第一个十年计划完成,北冰河镇及其麾下二十三座一线城镇和三十二座二线城镇的粮食产量勐增了足足五倍!!!

因为这个增幅数字太过可怕,为了不被其他国家注意,北冰河镇主动将这个数据藏了起来,并且还通过各种渠道把流通在市场上的多余粮食全都收集了起来。

深怕北冰河镇粮食产量的详细信息传到外面去。

导致受到其他国家无端的觊觎。

现如今北冰河镇及麾下实际统治的城镇总人口数量已经突破了两千万,如果加上其他小城镇和小村落里零散分布的一些难以统计的民众,总人口恐怕早已经突破了三千万。

这个人口数量相较于北地还没有战争的时候或许不算什么。

毕竟当初秦军还没打通十万大山道路的时候,光是北地就有将近两千万人口。

然而星月军接手的可是经历了秦军摧残之后的土地!

经过最初十多年的战乱,西北两地百姓动不动就被秦军带着精锐骑兵惊扰,导致明明手里有粮食却没办法播种,年年都是颗粒无收。

仅仅只是北地的民众数量就因此锐减了大概三分之一。

再加上秦军攻破北地十二城之后又是一通烧杀掳掠,导致北地人口更加呈断崖式下跌。

等到星月军接手的时候,西北两地能够统计在册的民众数量不足八百万,就算再加上还有很多没有统计到户口的难民,顶天也就一千五百万。

也就是说,北冰河镇的民众在短短二十年里增长了一千五百多万。

人均每一户都增添了至少一个孩子。

之所以能够在短短二十年时间就恢复这么多人口,和李月明推广的高产粮食有着十之**的关系。

毕竟想让民众生孩子说容易也很容易,说难也的确很难。

百姓们倒是想生,可生出孩子后总得有口吃的吧?

只有满足了他们最底层需求,人口增长才能够如此快速。

这也是李月明为什么要将增加粮食产量和恢复人口数量并列放在第一个十年计划中花大力气执行的最主要原因。

没有粮就无法支撑人口。

没有人口就无法支撑军队。

没有军队,以一人之力是很难抗衡一个国家的。

自然也就没办法完成艰难的隐藏任务。

现如今,完成了第一个十年计划,口袋里逐渐富裕起来的民众们逐渐对北冰河镇以及李月明产生了信任,之后再推出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就要比推出第一个计划时简单轻松了也不知多少。

李月明只需要将星月军高层共同制定好的政策颁布出去,都不需要去特意做什么宣传,整个西北两地民众自己就会主动开始钻研。

他们的热情似火,甚至都超出了李月明本人的预料,第二个十年计划中的征兵、强民之策普遍受到了民众的主动支持。

对于强民之策,民众们基本没什么特别概念。

毕竟他们多数都大字不识一个,能够知晓李月明宣布的文书还得靠读书人念给他们听。

在这种情况下,指望他们清楚什么叫做知识就是力量未免有些太过强人所难。

可他们不懂强民之策的意思,却懂强兵是什么意思啊!

在过去的无数年间,朝廷和镇北军都会到关外征兵,如果征不到兵甚至会强制征召。

大多数时候民众们对此都是颇有怨言的,毕竟军队每年征兵征调的基本都是家里的年轻男性,属于壮劳力,往往都兼顾着一整个家庭。

不仅有生命危险,还拿不到多少报酬。

因此,如果不是遇到连饭都吃不饱的灾年,民众们对征兵都是极其不情愿的。

可现如今一听说星月军要征兵。

整个西北两地的民众却无不是趋之若鹜。

信息颁布的第一时间,星月军门口排队入伍的青壮年劳动力甚至把整个北冰河镇的星月军总部都给围了个水泄不通。

为了抢先一个位置体检,甚至还有人大打出手。

看着军营外如此热闹的场景,饶是丁毅田亮等人见多识广,也全都感觉有些咋舌。

正常情况下想征调兵源可是不容易的事情。

有时候甚至得挨家挨户的去绑。

像是星月军征兵这种,消息一出无数百姓争相恐后排着队送家中顶梁柱从军的场面却是不多见。

而之所以会如此。

田亮和丁毅等人也做了个简单的总结。

星月军能够在西北两地如此受欢迎,重要原因就是星月军的政策实在太过亲民了。

征兵打的口号不是保家卫国,而是保护民众。

士卒参军粮饷虽然不多,但却该有的却从来都不会少一分,如果因为战争死亡,哪怕星月军穷的裤子都没有了,也会想方设法为阵亡的士卒发放抚恤。

并且后续星月军还会时不时帮助阵亡士卒的家属渡过难关。

除了完成每日的操练之外,星月军其余绝大多数时间都放在帮助民众修建房屋、开垦农田、星秀水渠之类的事情上。

这种情况在其他国家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归其原因,不可否认有一部分是因为李月明这个主要统帅本身就具备着超强的政治素养,然而最大一部分却没有在李月明身上,而是因为他们这群转生者的存在。

转生者的终极目标和李月明的终极目标相同,都是要竭尽全力将星月军建设的更好,达到统一天下的目的。

为此,转生者们对于其他的权势以及名利根本就不在乎。

甚至连身后事都从未考虑。

李月明和他们讨论之后颁布的每一条政策都是向着大多数民众的,至于转生者们本身的利益这会儿都完全置之度外,压根就没考虑过。

几项叠加起来。

星月军内部政治清明,一片欣欣向荣之态。

毕竟高层都不敢拿,下面人的就算想拿也得好好掂量掂量

当然,胆子大的也有,不过大多都死得非常惨。

上下一心极大程度的保证了星月军的政令能够始终如一。

……

不管是哪个世界,民众的情感永远都是非常朴素的。

谁对他们好,谁对他们不好。从来不在于怎么说,而在于怎么做。

欺骗或许能够盛行一时,可毕竟没有谁一直是傻子,最终还是只有真心方才能够获得真心。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星月军的编制仅仅征了不到一周就直接爆满,意犹未尽的民众们甚至主动提出想让星月军继续扩张军队数量,毕竟只有军队数量多了,星月军才能拥有保证他们不被大周或者大秦欺负的力量。

因此,他们这会儿巴不得星月军多收点人才好。

一群星月军高层们闻言更是哭笑不得。

不过李月明并没有在短时间内扩张星月军的计划,毕竟有些东西可以快,求速成,但有些东西却是一定快不得的。

军队就是这样,一次性征兵数量太多,可能会导致整个星月军的战斗力大幅度下降,且好几年都不一定能够再恢复。

星月军能够在大周和大秦的缝隙中成长靠的可不是庞大的军队数量,而是号令如一训练有素悍不畏死的精神。

这股精神乃是李月明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培养出来的。

可不能因为新兵数量太多而冲散这股来之不易的坚毅意志。

因此,第一年的征兵中,不管其他人怎么看,反正李月明只按原定计划了征了不到五万士卒。

其实到了这个时候,整个西北两地基本恢复了元气,已然从战火的焚烧之中复苏,开始变得愈发繁荣。

这对世代生活在西北苦寒之地的民众们来说已经算得上是神仙日子,并且对眼前的一切已经非常满意。

然而却没想这还只是李月明改革的初始,真正的重头戏还在后面。

征兵完成后。

星月军又开始马不停蹄在北冰河、镇北城、镇西城这几个大型城池中修建学宫,从启蒙班修到治世班,并且开始向西北两地民众宣传学宫修建的意义,以及读书写字的好处。

如果放在几年前,李月明搞这样一个改革,估计整个西北两地都不会有什么声响。

毕竟饭都没吃饱呢,谁有功夫去搞一些有的没的?

就算有时间,多种几亩地他不香吗?

可现如今,因为粮食产量还算充裕,将一部分家庭条件比较好的民众从黄土地里解放了出来,学宫修建之后倒也有人前去尝试。

大多人都是报的启蒙班,毕竟在学堂里听课不仅不要钱,还能有个地方遮风挡雨,谁还能拒绝的了白嫖的诱惑呢?

至于另外的治世班,倒是有不少人感兴趣。

毕竟在宣传中,无论是谁,只要进入了这个班级,后续成绩不拉垮的情况下,就有机会成为星月军和北冰河镇的官吏。

这对民众们来说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前面两个班级都招了不少人。

至于最后的特长班,则是为成年人准备的。

为了鼓励更多人去学习,北冰河镇推行了考级制度。

无论是工匠还是民众,想要获得更高的薪酬和更多的赋税减免,最简单快捷的就是去学宫当中进行特长培训。

根据个人的特长和爱好,学宫将会挑选老师带领学徒们学习。

三个类别的学宫修建完成,分别招收完学生开始进修之后。

刚开始的几年并没有引发太多关注。

直到第一批学生从学宫毕业之后,整个西北两地才赫然发现时代骤然出现了变化。

为了保证立竿见影的效果,让所有人都知道学宫建立的好处。

因此学宫第一批的老师都是精益求精的存在,基本上都是由转生者们在直接负责。

比如丁毅教授士兵们打仗,田亮和黄梨儿教授农民们如何更加科学的种地,王彪等人则教授匠人们如何提升自己的技艺。

这些转生者是什么人?

那可都是纵横过数十上百个转生世界的狠人。

不说全知全能,可绝大多数技能都是相当精通的。

在他们的倾囊相授之下,学宫中听课的人自然是人在学堂躺,技艺心中涨。

几年的学习下来。

所有进入学堂中的学生们经过了最初的震撼之后,都感觉世界似乎有一扇以往从未接触过的全新大门被打开了。

原来耕田之中的农作物也有这么多特殊的习性,原来钢铁冶炼也有这么多的技巧和规律性,原来行军打仗要关注如此多的细节……

在此之前,这些都是少数人才能够掌握的东西。

哪怕有着书也不会像转生者们讲述的这般清晰明了。

可在学堂推出之后,这扇门却向整个北冰河镇所有民众轰然洞开。

结束学习后的学徒们没有理会外界的纷扰,甚至都没有理会家人的询问,在外界无数人不解和疑惑的目光中,他们开始了创造奇迹的道路。

同样的一片田地,在学堂中学了耕种的农夫手中,能够亩产五百斤。

在没有学习过耕种的农夫手中,就只能够亩产四百斤。

同样的一件铁器,在学堂中学了冶炼的铁匠手中能够炼制成吹毛断发的绝世神兵,在没有学习冶炼的铁匠手中,就只能够噼柴砍树。

同样一个士兵,学过行军打仗的士兵永远都要比没有学过的士兵对指令的反应更加快捷。

这等奇异的现象引发了轰动。

就如同当初征兵时那般,几个大城镇周围的民众们一夜之间将李月明设立的学堂围了个水泄不通,无数民众都想要看看究竟是什么能够造就如此神奇的画面。

学堂内外都因此而人满为患。

一颗颗渴望知识的脑袋争相恐后往里挤。

根据不完全统计,李月明开启第二次十年计划的时候,整个西北两地的民众十之**大字不识一个。

第二次十年计划结束的时候,除了思维不灵敏的老人,西北两地十之**的民众已然接受过了启蒙班的教育,基本上已经能够认得绝大多数文字。

这样的进步属于是跨时代的。

众多转生者配合着李月明一起创下了这个史无前例的奇迹。

……

第二个十年计划结束后。

一直在中军大帐中修行的李月明短暂苏醒了过来。

简单翻看了一下北冰河镇这几年的发展情况,片刻后露出了一个笑容,对旁边翘着二郎腿的李如星道:“二姐,咱们很快就能够让所有人大吃一惊了!”

李如星闻言收拢了又长又直的大腿,无聊的打了个哈欠道:“你想多了,放在平日可能还会有人关注北冰河镇,可这会儿六国到处都在打仗,就连大周都在和大齐开战,根本就无暇自顾,哪还有心情听北冰河镇的八卦?”

对此,李月明笑了笑,几颗雪白的牙齿显得很是人畜无害:“正因如此,他们才更应该大吃一惊啊!”

这次李如星倒是难得的没有李月明的拆台,而是罕见的附和道:“这倒也对,毕竟谁能想到二十年前还被大周按在地上揉捏的星月军这么快就要拥有横扫天下的力量了呢?”

话音落下,两人同时沉默了片刻,良久后又相视一笑。

显然,无论是李如星还是李月明对现如今西北两地的改革都十分满意,并且彼此都认为在已然拉开序幕的统一之路上,原本实力落后的星月军已然不知不觉间走在了列国的前面。

就看其他几个已然打出狗脑子的国家什么时候能够发现这一点了,到时候说不定星月军能送给他们一个天大的惊喜。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