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岳父是李世民 > 第八百四十章 仙山与仙人

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八百四十章 仙山与仙人

作者:张围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1-21 00:33:49 来源:笔趣阁

小心安又道:“难道长安城用银钱买不下来吗?”

张阳摇头道:“你爹买下高昌用了多少银钱:”

“嗯……”小心安回忆道:“娘当初说过,爹爹买下高昌用了一钱。”

“那买下南诏用了多少银钱?”

“一贯钱!”

小心安回答道。

张阳看着熊二正在驱赶着鸭子回鸭圈继续道:“高昌与南诏都不是一钱或者一贯钱能够买下的,这两个小国的价值很大,但当你找到合适的方式,也可以用很划算的价格买下想要的地方。”

小心安跟着脚步问道:“那爹爹觉得用什么办法最合适?”

张阳摇头道:“眼下还没有。”

放了半天的鸭子,回到家里的时候,小清清还在搭建长安城,她将木板作为砖石,已经建好了长安城的四面城墙。

看模样和图册上的相差不多,张阳看着满意点头,而李玥则是蹙眉不语。

“你看,我们的女儿很有工匠天赋。”

李玥神色不悦道:“这是她细心,并不是有工匠天赋,孩子像你一样很有耐心。”

“公主殿下说的是。”一旁的杨婶回道:“要是换成寻常家的孩子,当下已然放弃。”

这座小长安城的城墙有半人高。

李玥希望儿子和女儿都能够继承家业,不愿意承认女儿有工匠天赋。

如果她真的有工匠的天赋,李玥也会将这个天赋掰过来转为其他方面。

儿子跑去了厨房,多半是又找点心吃了。

张阳喝着茶水小声道:“她的天分不能扼杀,就算是有工匠天赋,也不影响将来让孩子们接手骊山,天分是天分,能力可以后天培养的。”

闻言,李玥抱着夫君的手臂沉默不语。

杨婶慈眉笑着,继续缝补衣服。

直到熊大跑来,发现小主人在一道木墙内,发现与主人有了阻挡,它一头将刚刚堆砌好的城墙给撞塌了。

看着木块散落一地,屋内短暂的安静之后,小清清看着自己的几天的成果毁于一旦。

屋内传来一声她的尖叫,随后她用自己的手脚打着熊大。

发现自己的拳脚对它造不成伤害之后,又大声骂着。

熊大趴在地上一脸不知所谓的模样。

张阳叹息一声,摇头离开。

这孩子还是很有韧性的,婶婶给他收拾了一间屋子,她可以把自己关在屋内,不让熊大进来,便可以专心的“修砌”她的小长安城。

也不知道是不是小清清这个姐姐平时对长安城的言语多了,导致儿子也整天惦记着长安城。

这些天长安城中的政事越来越忙碌,朝政对西征之事闹得越来越大。

长安城内消耗不完的粮食源源不断送去河西。

朝中有人觉得西征之路将来会成为朝堂的负担,大唐会深陷战争的泥潭。

许敬宗等人则说,大唐于战乱中立国,自当以武功会四方,那些阻止西征的人都是短见。

李世民又发出了旨意,再一次召裴行俭,薛仁贵,王玄策三人回来。

随后又派出了几位将领前往波斯西征,这些将领有年轻一辈的李文暕,张虔勖等人

同时天可汗又让身在突厥,治理牧民的萧嗣业带突厥兵马前往波斯。

再派李敬玄任职安西都护府都护,从此都护府的都护也交到了中书省手中,成了一个文职。

张大安自任职礼部尚书以来,第一次向陛下进谏,主张修建碎叶城。

经过朝中的一番争论,陛下终于还是下令重建西域的碎叶城,这个安西四镇之中的重地,其地理位置对大唐统领西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长安城到了冬季,小清清这些天沉迷建设长安城的模具,一个从来不去长安的丫头,心中却对长安城很惦记。

当关中飘下了雪花,她的长安城模型已完成了大半。

张阳和往常一样与岑文本接头,大唐的官学与支教事业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

皇帝觉得只要能让万民归心,教化偏远所在,用世家的遗产来滋养中原是一种很划算的行为,至少朝中没有这么大的负担了。

大雪中,张阳看着岑文本送来的账目,又道:“没想到修建碎叶城的事能够这般顺利。”

岑文本又道:“张大安能够任职礼部尚书,是县侯举荐的。”

张阳点头道:“我的眼光一向很好。”

雪落在斗笠上,使斗笠上也有了厚厚的积雪,岑文本不紧不慢地讲着,“碎叶城的选址所在乃是东西双方使者的必经之路上,当年玄奘和尚游历西域,也在碎叶城见过叶护可汗,那肆叶护对玄奘极其看重,给与了很多银钱,并且派了兵马护送他。”

岑文本双手负背,在冷风中一声叹息,化作了一团白雾,“可惜叶护可汗死了,泥孰逃亡西方死在了一个昭武九姓人的手中,世事无常,当年叶护可汗不可一世,不知不觉已过去了八年。”

他继续道:“现今,玄奘和尚依旧没有入关,安西都护府也建设好了,朝中有人说张大安是在为天可汗图谋整个西域的疆域。”

张阳笑道:“也是时候了。”

碎叶城的选址在西域的西端,也就是通往西方的起点与西域的交界处。

张阳仔细想着其位置在中亚,又道:“天山的古道从起点到终点都该是大唐的,碎叶河谷所在被誉为西域的河西走廊,那里水草丰沛,昔日也是繁华所在,这些也都该是大唐的。”

岑文本又道:“难怪诸国使者都不敢得罪骊山,诸国使者除了愿意朝拜天可汗,只要你张阳立于人前,诸国使者也会向你朝拜的。”

“文本兄说笑了,我岂敢是受此殊荣。”

李渊和李孝恭,李泰三代爷孙叔侄坐在屋檐下,吃着茶叶蛋,他们也见到了立于风雪中的俩人。

李泰低声道:“现在我有点明白父皇为何要立下两位中丞。”

李孝恭嘴里吃着茶叶蛋又道:“为何?”

“父皇想让姐夫主外,岑文本主内治理,对大唐以外的事情还是要看姐夫的主张,对大唐境内的治理还是离不开岑文本。”

李孝恭颔首道:“如此说来,陛下还是很看重张阳。”

锅中飘出茶叶蛋的香味,用去年的陈茶来煮茶叶蛋是最香的。李泰再次看去的时候,皇爷爷不知道什么时候睡着了,他的呼吸起伏很平稳。

父皇已年近四十,皇爷爷六十余岁了,年事已高。

李泰希望皇爷爷可以活到八十岁高龄。

他拿起一旁的被褥,给皇爷爷盖上。

这场大雪下了五天,关中又积起了厚厚一层雪,张阳带着儿子与女儿正在除雪。

张阳时不时抬头看向远处。

小清清也抬眼看去,“爹爹,你在看什么?”

远处只有一片雪景什么都看不到。

小心安跟在爹爹的后头,拿着小扫帚将余下的积雪扫到道路的两边。

张阳又抬头看了一眼远处,笑道:“以往这个时节,该是皇帝来骊山过冬的时节。”

小清清回道:“听说这两年朝中很忙,去年的时候就有许多人没有休沐,今年更是如此。”

将积雪铲好,张阳隐约有了汗意,回头看去儿子与女儿的脸颊被风雪吹得通红。

清理出来的道路连接村外的官道便足够了。

大雪深度淹没了脚踝,村子里一片宁静,还有各家各户正在做着饭食,他们家的屋顶上也是厚厚一层积雪。

即便是大雪呼号的这个季节,骊山依旧是人间烟火气弥漫。

张阳走到山腰上,多看了一眼这个景象,才迈步缓缓走回了山上。

岑文本又带来了不少长安城的图册,这些都是他让画师在长安城各处描绘的景象。

小清清根据这些画在家里搭建着长安城的模样,期间小兕子与李治也加入了其中。

今天本是立冬时节,家里正在炖着猪蹄,香味一度让家里的七头熊活跃起来。

也就是婶婶一手提着棍子守在炉子前,让这几头熊不敢靠近。

熊三怀着小熊,它很需要营养。

婶婶喂给它几只煮得半熟的鸡,不敢让熊吃生的食物,半熟的血肉骨头也是它的营养来源。

阳光穿过乌云,第一缕阳光落在山上。

大雪刚停,官道上来往的行人商客众多,当这些人抬头向骊山看去,就可以见到阳光形成的光柱最先落在了骊山。

这一刻骊山好像人间仙境。

随着这些年张阳不再出现在人前,而长安城处处有这位县侯的传说。

如果说关中子民也就罢了,有很多的吐蕃人与西域人,他们常年听着关于长安城的传说,他们每年在朝贺之前就会先一步来到长安城。

关外人也在说着长安城的故事,这一刻许多西域人和吐蕃人朝着骊山方向跪地朝拜,对他们来说骊山就是个比之长安城一样的圣地。

长安城是繁华的,骊山如仙境一般美丽。

有人说道:“你看,骊山上有绿色,骊山的树到了冬日里还能发芽。”

他们的虔诚之心更重了。

那位住在骊山不显于人前的县侯慢慢就被传唱成了仙人。

这位仙人可以将人送上天,也可以写出传世文章,更能够让大唐拓边万里,这样的人不是仙人又是什么人。

当一片山川有了传说就成了人们向往的地方,当一座山上有了仙人,这座山就成了仙山。

张阳在关中的名声很复杂,有人说他是个不择手段的恶人,有人说张阳治理民间,骊山是权贵,更是外戚,但骊山不搞土地兼并,甚至对土地兼并的蝇头小利嗤之以鼻。

所以张阳是个能够造福关中的圣人。

但在西域与吐蕃,或者是波斯,张阳已然成了一个仙人,他能够造出火器,那是能平山川的利器。

能够在冬日里种出绿色的蔬菜,逆天时而行,改地利造化。

唐军有了火器之后,已是天下无敌。

此刻所有人都在等着波斯的战报,大唐联合了吐蕃,突厥,西域,回鹘人……

这一战大唐必胜,唐人是无敌的。

日子到了隆冬时节,这份期盼没有辜负任何人,裴行俭与梁建方带着十万大军攻灭了哈立德的三十万大军。

从夏季到冬季,裴行俭他们先后攻灭了欧麦尔的十六万大军,秋季出征到了冬季又是一份捷报送入长安城,他们杀了哈立德,三十万大军就这般被唐人给屠灭了。

这份战报从波斯送到了长安城,西域人,吐蕃人皆在为大唐欢呼,为唐人欢呼。

此战大胜灭了大食五十万人口,很多人都觉得这一次大食人不能再嚣张了。

只有唐人的将领指挥吐蕃人,回鹘人,西域人都能旗开得胜。

长安城传唱着天可汗圣明,不论是唐人,还是关外小国,皆是对承天门方向俯首参拜。

裴行俭,王玄策,薛仁贵也终于踏上了归途,接下来的战事就交给朝中的其他将领,他们的功劳足够了,也足够挥霍一辈子了。

贞观十三年的隆冬,李世民放归一批西域人,他们是昭武九姓的旧人,赐他们在碎叶城居住,从此可以经商而活。

李世民会见了西域诸国旧人,在礼部尚书张大安的主持下,他们签订了向大唐交出领土的国书。

至此大朝会还未开始,自咸海为界,南下到阿姆河支流,以兴都库什山脉为界,都归唐土,整片西域划为真正意义上的唐人领土。

其实这件事很早就可以做了,安西都护府落成之后,西域的人心逐渐归附,愿意接受唐人的治理,当初许敬宗几次进谏天可汗都觉得时机未到。

现在裴行俭,梁建方,张士贵等人在波斯大胜,这才准许了这件事。

骊山上,张阳看着如今的大唐版图,向西延伸一直到了后世的阿父汗境内。

这些都是唐人领地,碎叶城能够进入修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信号。

这个信号也表明了吐蕃人的北面皆是唐土,早晚吐蕃人也会归顺大唐。

高句丽的安东都护府也已经落成了。

现在的高句丽人正在学习唐人的文字和礼仪,正在实行大唐的郡县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