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岳父是李世民 > 第九百四十一章 出卖皇帝的计划

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九百四十一章 出卖皇帝的计划

作者:张围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4-05-04 17:34:43 来源:笔趣阁

许敬宗往碗中倒入酒水,叹道:“如果他连这点抉择都没有勇气,何谈前程。”

狄知逊又道:“老夫以为,如果在朝中拉帮结派难免,早点来投效,而且是你许敬宗的门下,其实也挺好的,他很有悟性。”

“这孩子是老夫安排在太府寺的,他的考卷老夫看过。”

狄知逊了然点头,“呵,老谋深算。”

“哈哈哈!如此才俊,交给别人实在可惜。”

骊山县侯重病缠身了,得到陛下的旨意,卢照邻心中百般不情愿地来到骊山。

他脚步匆匆,来到医馆相问,这里的大夫都不知县侯生病的事。

心中狐疑之下,找到了魏王,问了之后才在骊山的南面见到了这位县侯。

见张阳正布置着一张大网,卢照邻好奇道:“县侯这是在做什么?”

“抓鸟呀。”

“抓鸟?”

“我们骊山的麻雀太多了,总是有鸟粪落下。”张阳闻言回头看去,“卢医正!好久不见了。”

卢照邻察言观色好一会儿,作揖道:“县侯不像是生病的样子,为何称病辞官?”

“我生病了,其实我重病缠身。”

“县侯!”卢照邻站直,神色上带着些许怒意,“这么多年了,你还要戏弄老夫。”

张阳叹道:“我这是心理疾病,俗称心病,我心病缠身。”

“你!”卢照邻气得浑身哆嗦,转身就要走。

“慢着。”张阳干笑着拉住他,“卢医正,我相识这么多年,也不要因为一时意气闹得不愉快。”

卢照邻眉头紧锁,仰头神色多有无奈,道:“其实早在来之前,老夫就想到了,县侯这一次多半又是装病。”

“我本意是想向陛下辞官的,无心打扰卢医正。”

卢照邻气馁地坐下来,“何苦呢?”

张阳在一旁坐着,翘着腿看向自己的刚织的网。

从当年茶叶的事闹得不愉快,至今卢照邻对张阳这个人说不上欣赏,也不说上讨厌。

建设骊山医馆,招揽了这么多医者,如崔知悌与甄权等人。

不过都是医者本着治病救人,他们也都是自愿的,没什么好计较。

时过境迁,也过去这么多年了。

“看县侯气色这般好,下官就先告辞了。”

“慢走。”

张阳笑着送别。

卢照邻一路走,一边叹气。

翌日,李世民听着卢照邻的禀报,笑道:“如此说来他果然是装病。”

“下官当时断定县侯是装病,他承认了,说是心病而已。”

“他还问什么了吗?”

“回陛下,除此以外什么都没问。”

李世民咳嗽了一声,面色有些潮红,深吸一口气这才平复下来,“有劳你了。”

卢照邻面有忧色,行礼道:“臣告退。”

近来要辞官的人不少,诸如苏定方,杨师道,长孙无忌,褚遂良等等。

“陛下,上官仪来了。”

“让他进来。”

上官仪的脚步很轻,也很慢,走入殿中递上一份奏章,“陛下,长安城十二县的劳动模范县,骊山已评比出来,这是具体的章程。”

李世民亲自走到他面前,拿过奏章看着。

上官仪解释道:“骊山评比条件是按照生产经营与县民风闻评鉴来进行的,其中涉及经营能力高低,还有治理水平,这些县官在去年招揽了不少落榜的学子,让他们帮助县里做事。”

见皇帝点头了,上官仪又补充道:“地方治理关乎县丞升迁,而骊山的劳动模范县评比,对各县的治理能力有了高低之分,朝中可以以此来挑选县官。”

“朕可以通过骊山的评比方式来决定官吏的升迁?”

上官仪回道:“陛下,官吏升迁往往取决于风闻奏事,但各县的县官能力尚有高低,如果一县县官没有足够的能力,自然在治理上会弱他人一截。”

“这不仅仅是取决为人处世的品行,更注重能力,骊山用人向来是按能力来决定的,臣在骊山多年深有体会,一个人的能力与出身无关,与其身世无关。”

李世民重新坐下来喝下一口热茶,沉声道:“这种做法可以用在关中各地吗?”

“臣以为还要多看几年,再作定论。”

“好。”李世民合上奏章,“从今天起你任京兆府尹,统管长安十二县,以及左辅二十四县,给你一年的时间,朕要看到功效。”

“喏。”上官仪躬身行礼道:“臣告退。”

“对了。”李世民忽又道:“张阳称病要辞官,你代朕去看看他,你也是骊山旧人。”

“臣这就去。”

上官仪躬身退出了甘露殿。

正如许敬宗与晋王所言,京兆府的位置并不适合裴行俭。

裴行俭早晚会被迁往其他位置,也会在军中有一席之地,不会一直是京兆府尹。

如此人才留在京兆府太可惜了。

也正如他们所言,陛下是有意将我放在京兆府的位置上。

上官仪走出皇城的时候遇到一个太监,他躬身道:“上官府尹,陛下忘了吩咐,老奴这里有一道旨意要去骊山宣读。”

“嗯,你随老夫一起过去。”

骊山,刚送走了卢照邻,又来了上官仪。

张阳正在渭水河边将一只只鸟儿从网上取下来,放入竹篓中,再将这些鸟儿放生到更远的地方去。

目光瞧见了上官仪,便问道:“近来可好?”

“听说县侯病了?”

“那都是辞官的借口,上官仪不用取笑我了,陛下没答应吧。”

“陛下只是让下官来看望,下官现在是京兆府尹了。”

一旁的太监拿出黄绢念道:“骊山县侯任职太府寺卿事必躬亲,今关中作物丰富,仓储充盈,南瓜,葡萄,胡瓜等作物培育皆有成效,此等社稷之功当赐地千亩,加封正议大夫,可入宫直奏,无须通禀。”

念完这个太监便离开了。

张阳接过旨意,身上又多了一个正议大夫的官衔,至于这个赐地千亩也不知道是哪里的土地。

还要等着朝中的文书下来。

“让上官兄见笑了,我这辞官不成,身上又多了一个官衔。”

“县侯,陛下此举是希望县侯莫要轻易辞官,正值朝中用人之际。”

“人都说我骊山距离天家很近,这样的人都不会有好下场。”

上官仪安慰道:“县侯未免人云亦云了。”

“现在你是京兆府尹了,拿着长安令的官职,裴行俭要怎么办?”

“等他们北征回来,陛下还会再作安排的。”

张阳将竹篓中的鸟儿交给一旁的村民,一边走着问道:“最近好吗?”

“都挺好的,下官在京兆府官衙也很自在,也不用在意旁人的眼光。”

上官仪又道:“狄知逊回来了,此番回来任职户部侍郎,陛下已经做了安排,今年开朝之后他就是户部尚书,朝中三省六部,县侯身居左丞,六部之中有礼部尚书与户部尚书,皆是骊山一系。”

“更有中书省的许敬宗,鸿胪寺的李义府等人,军中还有裴行俭,更有下官,朝中的人都说县侯虽不在朝中,可骊山一系的权势更大了。”

张阳点头道:“我的权势越大,有人越不希望我辞官。”

“县侯正值青壮年,这才刚年过三十,正是男子最鼎盛的年纪,怎能在这个时候退下来。”

“我不是说陛下,我是说朝中另外一位颇有权势的外戚。”

“是赵国公?”

张阳无言点头。

上官仪斟酌道:“朝中形势越发复杂,长孙无忌是外戚,骊山更是外戚,两边尚且能够平衡,朝臣都很清楚骊山一系与赵国公一系素来不和睦,似乎从县侯任职礼部尚书便开始了。”

“对呀,这么多年了许敬宗与褚遂良,唐善识他们还是水火不容。”

上官仪双手背负,跟着脚步不住点头,“朝堂需要平衡,县侯从礼部走出来,一步步至今,骊山的根基尚不如赵国公深厚,但骊山一系的青年才俊更多。”

“此消彼长,不出十年会是骊山得势,而赵国公门下多是当年的秦王府旧人支持的多,骊山手中的才俊更年轻,背景也更干净。”

“尽管许敬宗与李义府等人行事张狂,陛下却更欣赏了,一旦县侯离开朝堂,赵国公一系会更肆无忌惮,平衡就破了……”

张阳漫无目的地走着,等着儿子从长安城上课回来。

不远处,李玥也在与村子里的几个妇人攀谈着,她将一些家里的旧衣服送给村妇,都是孩子们穿不下的衣服,以前是这么做的,现在也是这般。

若有谁家孩子比清清与心安年幼的,便会将衣服送给她们家,都是上好的绸缎,不能就这么浪费了。

听他说了这么多,张阳在村口站定,目光看着长安城的方向低声道:“你说了这么多,是想告诫我,轻易辞官会让骊山处于更不利的位置?会让陛下猜忌?”

“县侯还是三思而后行为好。”

“赵国公不是也经常辞官吗?”

上官仪欲言又止,只好道:“这不一样。”

张阳挠着下巴的胡渣,“那改天,我与赵国公约好一起辞官,这样总能让陛下放心了。”

终于看见了一驾马车朝着村子而来,等到了近前张心安活泼地跳下车辕,“爹!今天房相与孩儿说了很多。”

张阳一边与上官仪讲着话,脸上漠不关心地道:“你向你娘汇报去。”

“哎!”他又欢快地跑去,“娘!”

李玥皱眉看着他,目光落在了他衣服上的黄土上,眼神多有不快。

张阳回头看去,“咦?上官兄?你刚刚说哪儿了?”

上官仪感慨一笑,“县侯有家室如此,令人羡慕。”

张阳起身道:“天色不早了,你也早点回去吧,我之后会很忙,就不见客了。”

上官仪笑着行礼,“县侯放心,京兆府会全力支持骊山建设关中。”

说着话,看到县侯抱起了儿子,又一手牵着女儿,这一大家子的温情当真不舍得打破。

上官仪爽朗一笑,便大步回了长安城。

贞观十八年的二月,今年的大朝会很热闹,吐蕃,突厥,西域诸地都归入了大唐,并且以州府治理,三百名支教夫子前往各地支教,教化各地子民。

大唐的支教事业,又一次加大了力度,这一次不仅仅是中原各地,支教事业开始出关了。

距离上一次攻破高句丽的王城,已过去四年,高句丽王退位了,从此高句丽正式成为大唐的州郡,恢复汉时辽东四郡,设高丽县。

朝堂少了许多的老面孔,多了一些年轻的新面孔。

诸国使者觐见,波斯的使者来了,还有高卢人的使者。

回鹘人诸部请天可汗将他们的领地归入大唐。

漠北屡屡传来了捷报,随着一道旨意诵读完毕,薛延陀正式亡了,它从大唐的周边的地图上消失了。

大唐的社稷版图又一次革新了,这一次的地图更大,也更辽阔。

张阳正看着一份份从朝中送来的奏章,确认着一个又一个的消息。

技术院又送来了第二次实验束水冲沙的实践报告,这一次报告的名册中多了一个叫裴炎的人。

“现在这皇帝在想什么呢?”

李玥缝补着衣服道:“多半是在打骊山的主意吧。”

张阳点头道:“皇帝贼心不死呐。”

“我们的蒸汽机运送时磕磕绊绊,据说差点沉入了长江中,好歹是送到江南东道了,盘算着日子送去辽东的蒸汽机也该到了。”李玥打量着自己的缝补好的衣服,又道:“夫君占据这南诏一国,朝中屡屡说起,父皇心心念念想要我们家交出南诏。”

张阳看着眼前的茶水,“现在他心里想着的是如何用最小的本钱,换取南诏,对骊山来说也是,大家考虑的都是用最小的成本换取最大的利益。”

小武脚步匆匆拿了三卷书信放在桌上,“师父,蓝田县,华阴县,新丰县都愿意听从骊山,只要我们骊山一句话,他们就愿意停工,条件是以后在货物出关时,多给他们一些份额。”

张阳满意地笑着,“你看,不论天可汗对他的个人魅力有多么地自信,还是有人愿意出卖他。”

小慧也脚步匆匆而来,“师父,老师,工厂打造的部件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