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岳父是李世民 > 第三百八十三章 卷死了其他驸马

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三百八十三章 卷死了其他驸马

作者:张围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01 11:02:27 来源:笔趣阁

搬了一天的砖石,李泰的胃口也更好了,他一个人就硬是吃了半只烤鸭。

张阳嘱咐道:“魏王殿下,你正是长身体最关键的年纪,需要多吃肉食,也不要暴饮暴食。”

李泰擦了擦嘴,“正好吃饱。”

“最近对地理的了解掌握得如何?”

“近日一直在看有关河西走廊的地志。”李泰盘腿坐好,“自汉以来在河西设有四郡,或许他人没有察觉,翻阅古籍之后才明白其实河西也是一个很富饶的地方,张大素路过河西走廊的时候发现战马羊群成片,当年霍去病在河西走廊设置名传史册最大的养马场,也不是没有道理。”

“姐夫,其实我心中还有一事不解。”李泰地上划了一条线,“河西走廊东接陇西,直通关中,西接西洲直通西域,历朝历代以来这里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中原屡屡拿下河西走廊,却又屡次失去,而要重建河西四郡所要的钱饷更是无数,更会再有失去河西走廊的风险。”

李泰的话又开始密集了起来。

张阳苦恼地听着。

“此次重设西州进而连通高昌,父皇的这一决策魏征屡次提及反对,想来这会对朝中造成很多的负担,若是河西走廊一旦失去,朝中的这些付出和努力都会白费。”

想起河西走廊,张阳又想到了中原三大雄关的嘉峪关。

这座雄关开始建设的时候是明初,也是明朝修建明长城最重要的一环。

先不说李世民会不会投入众多的人力物力建设这么一个关隘。

可嘉峪关的建成确实给了河西走廊长久的稳固。

张阳在这条线的另一端画下一个圈,“可以试试在河西走廊建设一个关口,只要有这么一个关口存在,就能给后面的河西四郡一个很好的保障,不论是屯田还是调兵都能给予很多的方便之处。”

李泰看着这条线思量许久。

张阳又道:“我管这个关口叫作嘉峪关。”

“为什么是嘉峪关?”

“因为河西走廊的西端有一个座山叫作嘉峪山。”

李泰抬头突然问道:“姐夫去过河西走廊吗?”

张阳笑着,“你就当我去过吧。”

到了傍晚才离开骊山,走入长安城的城门,李泰深吸一口气朗声道:“姐夫放心,地理于社稷有利,我会好好编撰的,定不会让姐夫失望。”

听着他的豪言壮语,减肥这种事情对他来说是三天打鱼两天嗮网。

做生意倒是持之以恒。

也不知道编撰地理这种事情他能否持之以恒。

禄东赞写的奏章送入了朝中,一份是用吐蕃文字写的,另外一份是外交院写的译文。

看着眼前的奏章,李世民多少有些怀疑,禄东赞低头认错更如此反常地感谢礼部,多半也是被形势所迫。

再看向房玄龄,李世民沉声道:“玄龄以为如何?”

“既然吐蕃大相觉得张阳言行没有不妥之处,自然可以召回来,让他继续安排谈判事宜。”

李世民看着外面的夜色,“明天让他来一趟立政殿。”

皇后很是欣赏张阳这个女婿,以至于宫里的一些家具也是玥儿让人送来的。

今夜,李世民宴请宗室中人,当初李渊所封的那些驸马也都在场。

让太监把白砂糖倒在每个人的菜肴上,当今皇帝与众人分享着这个白糖的妙用。

众人尝了之后也是啧啧称奇。

当有人问起来处的时候,李世民都避开不谈,这是和张阳约定的事宜,至于以后这个白糖如何出现在坊间,又是一个什么样的由来?

李世民相信张阳对此可以编出很多个故事。

在座的宗室中人都在议论这个白糖,有人用苦菜沾了一些白糖吃,发现风味更好了。

他们也听说过张阳时常会拿出一些稀奇的东西进献给陛下和皇后。

还有很多的家常吃食,大家都是做驸马的,等这些驸马回过味来的时候,他们意外地发现自己快要被张阳这个驸马给卷死了。

这是白糖第一次出现在人们眼前,此次宴会肯定会有很多人对此印象深刻。

李世民很满意这一次的成果。

说是禁足一个月,张阳一连两个月没有过问朝中的事情。

全身心投入在新家的建设中。

以至于李玥的房间内特意空出了一面墙用来挂图纸。

一早醒来,张阳准备好早饭,小武喝着粥看着昨天留下的题目。

再看一下媳妇还在睡着。

小武小声道:“最近老师越来越爱睡了。”

瞧了眼屋内,李玥这才刚睡醒,穿好衣衫走出来也是无精打采的。

洗漱完,打理好自己,这才坐下来慢条斯理地吃着饭食。

小武吃了碗里的粥,自己把碗洗了。

再看李玥的气色,张阳小声问道:“最近身体有不舒服吗?”

李玥小声道:“还不是这两天都睡得这么晚,平时很早就睡了。”

话语声很轻只有夫妻俩人才能听到。

杨婶匆匆而来,“骊山令,公主殿下皇后说是宫里有一些上好的桃子瓜果。”

李玥点头道:“知晓了,我们收拾一番便去见母后。”

一个多月没有去宫里,李渊在村子里调养,有医馆的医疗团队和孙思邈在自然不用太过担心。

和媳妇提过扩建医馆的事宜,工厂的收入马上就要进入平稳期,村子的银钱收入也慢慢趋于稳定了。

对此她反驳过好几次。

尤其是看到城外马车生意扩张之后,生意反而不如往年,这让她有些戒心,在扩张上更加地小心翼翼。

收拾好家里,夫妻俩带着小武这才走出家门。

宫女领着路又讲道:“近日皇后又不咳嗽了,太医署的医官们也发现了症结所在,已经把宫中的香炉都拿了出去。”

香炉作为一种奢侈用品,很多时候作为一种安神静心的作用。

这种烟尘往往带有不完全燃烧的特性。

他们为了让香气更浓郁,会往各种香中添加更耐燃烧的东西。

比如硫就是其中一种。

许久没有见到母后再听到宫女这么讲,李玥的脚步便加快了几分。

有宫女带路,从承天门进入朝堂无阻。

来时还能注意到在皇城各部的官吏目光都在对自己指指点点,对这种目光早就习以为常,张阳明白自己在朝中很多人的眼里都是另类。

当自己足够清醒,在看待他们的时候就如在看凡人。

明白对错是非很重要,见识过更繁华的世界,只要心中坚定,便可以确认自己的方向是没错的,也不用在意他们的指指点点。

他们会议论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前方会怎么样,对未知的好奇罢了。

走入宫中,眼前也开朗了,太极殿前宽旷的场地上没有人驻足,走近之后才能看到四五个侍卫站在殿前。

从太极殿拐过,一路走向立政殿。

还没走到殿前,就看到李治一个人站在外面,这才七岁的孩子穿着过长的衣衫,正驻足四望。

看到人,李治好似眼睛一亮便快步跑来,“姐夫,姐夫,豆子已经数清楚了,皇兄教我的。”

就知道青雀那时候来问,就是给他的弟弟排忧解难的。

夫妻俩带着小武脚步不停,继续走着。

李治快步跟着,“姐夫,还有什么有意思的题目?”

走到殿前,张阳又道:“如何称出一匹战马有多重。”

李治再是追问,“需要把战马大卸八块来称量?”

“前提是不能杀马,具体方法还是要看晋王殿下的才智了。”

说着话已经走入了立政殿,李世民和皇后就在这里。

李玥先是行礼,再是走到皇后的身边。

张阳看向李世民,君臣翁婿两人相看无言好一会儿。

“你交代的事情朕已经办好了。”

李世民先开口了。

张阳又拿出一小罐白糖,“陛下平日里要少吃这个,我每个月就给这么一些。”

拇指大小的罐子,打开一看里面不过放着半罐白糖。

重新放下之后,李世民无奈道:“此物太过甜腻,朕已不爱吃。”

张阳笑着,“可以用来做一些甜食给孩子们吃。”

听到甜食两个字,高阳当即凑了过来,仔细听着。

在大唐,盐金贵,糖更金贵。

李世民拿出一道旨意,“这是你解除禁令的旨意,朕就不让人送去了。”

张阳拿过旨意点头,“多谢陛下了。”

李世民喝着茶水,“不管是这道旨意,还是白糖都不过是朕的举手之劳,朕还想知道你会怎么对付吐蕃。”

“说句实话,其实我也没想过要怎么办,更没有什么具体的想法。”

李世民放下茶碗,“那你前前后后这般对待吐蕃人是何意?”

接过宫女递来的椅子,张阳在一旁坐下,“牌桌上谁也不知道对方的底牌如何,唯有诈之。”

“你根本不知道吐蕃能够给予多少土地,你只是想要试探吐蕃的底线?”

“正是。”

李世民又笑了,“看来你也不过如此。”

张阳惆怅道:“我就是一个普通人,我和大家都一样。”

一旁还有皇后与媳妇的低语。

注意到张阳打量着立政殿的布置,最后他的目光落在一块镇纸上,李世民闭眼道:“送你了。”

“多谢陛下。”张阳把这块镶金的镇纸放入怀中。

“皇后的身体因为你的建议好了不少,现在也不会气喘咳嗽,还是你提醒的好,就当是算你一功。”

张阳讲道:“权贵宗室中也有不少人在用这个东西,若是大家都可以不用那才是最好的。”

“只要朕不用了,想来他们也不会使用。”

和李世民商议了半晌,跟皇帝交了底之后,接下来的事情可以方便不少。

第二天的早晨,张阳依旧没有去上朝,一觉睡到天亮便早早来到了外交院。

许敬宗迎上前,“禄东赞每天都会来外交院过问什么时候可以见到张尚书。”

许敬宗的能力很不错,外交院他能打理得井井有条。

还有他让禄东赞写的一份奏章,就算是现在禄东赞是为了形势所迫也好,不论朝中的言官怎么猜测,让他们闭嘴不再弹劾了,也是出了一口恶气。

有时候动不动就成了这些言官议论的中心,也是挺苦恼的。

张阳诧异道:“禄东赞每天什么时候来?”

许敬宗从炉子上拿下水壶,倒上一碗热水,“张尚书是打算这就安排谈判?”

张阳笑着,“今天不打算谈判,你和禄东赞约定一个日子。”

“也好,这次是吐蕃和大唐的正式谈判也要好好准备一番。”

打量着现在的外交院,自从外交院成立之后,与诸国的邦交事宜也都在这里进行。

墙边的书架上放着不少卷宗,外交院还有一个后院。

后院倒是显得空荡,本来这里是一处酒楼,空置很久。

买下来之后便把这里改造成了外交院。

还有一个大灶台,张阳犹豫着问道:“我们外交院的文吏,是不是都自己解决一日三餐?”

“是这样的,吃食上的事情我们从不过问。”

“招个厨子给我们外交院的人手每天做三顿饭,每天都有饭食吃,花不了多少银钱,可以照顾到很多人。”

许敬宗点头,让一旁的小吏去安排。

听着许敬宗的讲述才知道现在的吐蕃发生了什么。

根据这些天送来的军报,许敬宗说着吐蕃的战况。

首先就是牛进达所率领的五千兵马被松赞干布的人围困在河湟,围困半月之久,期间吐蕃人几次进攻都被抵挡了下来。

而苏定方和李道彦从吐蕃南下,知晓情况之后便开始帮助牛将军脱困。

三百人的队伍想要对抗松赞干布的数万兵马根本不可能,苏定方让手中学了吐蕃话的将士潜入敌营开始散布谣言。

本就经历松州的败仗,吐蕃军心不稳。

而松赞干布分兵各处,一时间谣言真假难辨。

其中也有不少人是无可奈何跟着松赞干布来攻打大唐。

松州一战结束之后,便有人早已失去了再战之心。

吐蕃军中谣言四起,而牛进达将军这半月也适应了高原气候,并且苏定方派人联系到了牛将军所部。

李大亮的兵马也前来驰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