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岳父是李世民 > 第三百四十三章 寓教于乐

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三百四十三章 寓教于乐

作者:张围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07-07 01:17:41 来源:笔趣阁

给许敬宗一点压力他就会勤勤恳恳办事,要说是小人物,活得多少有些小心翼翼。

倒是在办事和组织人手的能力上他是一把好手。

当初离开礼部之后,是许敬宗苦苦支撑了两年,等大象和大素熟悉现在礼部的事宜之后,他才可以轻松一些。

见众人皆是看着自己,张阳缓缓扶着额头思量着,手中的扇子缓缓摇动。

相比于吐谷浑王和高昌王鞠文泰父子,松赞干布就没这么好对付。

其他的都不怕,就怕对手有文化。

许敬宗抬头看了看李泰的神色,又看向张阳,眼神带着忧虑,“与吐蕃的恩怨从武德年间就开始了,武德六年起边关就有不少与吐蕃冲突的军报。”

张阳颔首讲道:“这场恩怨迟早要有一个结果,事关整个大唐以西的边关。”

再看眼前李道彦和苏定方,张阳喝下一口茶水。

两人仔细听着这些言语。

场面安静半晌,张阳缓缓开口道:“虽说我在禁足期间,一身官职还在礼部事宜自然要过问,不知道两位将军是何意思。”

苏定方捡起一根树枝,在地上划了一条线。

嗯,这条线画得笔直,见他又划了一条线。

张阳再是问道:“将军有话直说,不用再划线了。”

苏东方指着一条靠前的线,“此地便是祁连山,一旦祁连山失守河西走廊大片土地也会落入吐蕃人手中,可祁连山地处戈壁,并无险可守,再者是后方这条线便是松洲,一旦开战,松州必然会成为争夺的地方。”

松州在后世又被称为川西门户,有岷岭,又控制着江源,左邻河陇,右边就是吐蕃地界。

自汉以来,但凡帝王要西征,便会在松州屯兵。

许敬宗低声道:“吐蕃正是鼎盛时期,松赞干布的兵锋正盛,他刚刚拿下了羊同,而且还拿住了苏毗诸羌等地,颁布**令,还要迁都北上。”

大唐的西面隐隐有个强人正在崛起,从贞观四年开始李世民拿下了阴山,被封为天可汗,他才算是真正坐稳了皇位。

这只是过了三年,松赞干布的进步也不少,如今的他可以拉出五万兵马来准备和大唐交战,足可见他的底气。

也是吐蕃这两年太过风调雨顺了?

“如果礼部能够引荐我们出征吐蕃,必定可以拿下松赞干布。”李道彦面不改色说着。

张阳笑着,“道彦兄弟真有这般把握?”

李道彦点头道:“不过区区五万乌合之众,我大唐兵甲无双,自能踏平吐蕃。”

张阳点头,“道彦兄,我知道你是一个有气魄的人,还有苏定方将军也是军中英雄好汉,我不过一个礼部尚书,要说权力上甚至不如户部和兵部,再者说我们礼部不掌兵权,打仗这种事情还是朝中将领和中书省做决定。”

苏定方上前一步,“末将听说了,贞观五年你就让陛下防备吐蕃,自那时起你就有此远见,必定已有大略。”

有时候很想给李世民一巴掌,这家伙还真是什么都往外说。

苏定方又道:“禄东赞和松赞干布视你为眼中钉,必然有原因。”

张阳倒吸一口凉气,“确实是这样,这松赞干布太记仇了,不过是拿了一个河西走廊,吃了亏就咬着我不放,小人!”

都说现在的礼部执掌诸国邦交之权,那些功绩朝中都是有目共睹。

李泰不耐烦道:“都什么时辰了,也不知道突厥使者在驿馆住得如何,还有不少事宜要谈。”

做空突厥的大计自然也不能落下。

张阳清了清嗓子,“两位将军,要引荐你们去吐蕃,我实在是无能为力。”

李道彦眼神失落,正要转身告辞又听到话语。

“也不是说一点办法也没有。”

张阳在地上划了几个圈,“如果两位将军想建立军功,我倒是有个想法。”

苏定方登时来了精神,“讲。”

指着自己刚刚画下的三个圈,张阳指着中间的圈讲着,“这里是吐蕃,吐蕃的后方还有西域,西域便是吐蕃的后门,此刻阿史那杜尔多半是赶到了龟兹,他和高昌人准备动手拿回安西四镇。”

“同时!”张阳语气一顿,又画了一个圈,“这里是西突厥,虽然有天山之隔,可贯通天山的乌孙古道至今还是通畅。”

张阳抬头看着两人,“两位现在觉得松赞干布的弱点在何处。”

苏定方恍然开口道:“是西域!一旦拿下了安西四镇,大唐便可领着西域兵马攻打吐蕃的后方。”

张阳点头,“我们拿下了安西四镇,便是拿住了吐蕃的咽喉。”

李道彦皱眉道:“这才会有禄东赞一回到吐蕃,就开始召集兵马,他们很担心西域控制在大唐手中。”

姐夫的脸上挂着笑容,就差把阴谋诡计四个字挂在脸上了。

李泰深知姐夫有一个很神奇的本领,但凡是姐夫说一个地方有什么,必然要将那个地方控制在手里。

以至于每一次和张阳谈话,李泰都打起十分精神,生怕漏下的话语间的线索。

这个神奇的本领别人感受不到,李泰感受得很深刻,谁能想到倭国真的会有银矿,真是不可思议。

李泰来回走着,胖脸上都是忧虑,要是姐夫这个本领被别人发现了,说不定还会有更多的人要结交姐夫。

可惜娶了皇姐,否则必要将他收为门下第一谋士。

“西突厥内乱就要掀起,西域大战也要到了,天山一片就要乱成一锅粥,也是我们趁机打入的时候。”

喝下一口茶水,张阳听到不远处传来一片嬉笑声,那是李玥带着一群公主皇子收拾着麦子,为了收两季粮食,骊山的麦子要比别的村子早一个月收获。

赶着时节再种下稻米,聊胜于无嘛,只要是有收获村子里还是愿意在夏季种下收成不会太好的水稻,入冬之前也能再收获粮食。

孩子们的童年就该这般开心才对。

一时间看走了神,听到许敬宗讲话,这才把自己的注意力拉回来。

“按照张尚书的意思,是要两位将军送信进入西域。”

张阳揣着手站起身,“只是护送的兵马不会太多,按照兵部的规制最多三百骑,当然一旦到了西域之后,两位将军也可以协领高昌与西域的兵马抄了吐蕃的后路。”

张阳微笑着说完这些话。

李泰听完心里盘算,明明是一个很好的釜底抽薪的计划,说出来这般的轻松。

张阳又将手中的一封信交给许敬宗,“除了朝中要让礼部送信,把我的这份也交给松赞干布,派人跑一趟吐蕃。”

许敬宗狐疑道:“这封信是……”

“这封信上我写着感谢他这么长久以来对我的牵挂,也让他放心我会好好活着,并且身体健康等着他吐蕃的战报。”

许敬宗郑重地接过信。

“具体事宜你们去了外交院细细商议,我还要忙着收麦子就不送你们了。”

许敬宗带着李道彦和苏定方离开了。

李泰走到一旁停住脚步看着,“姐夫。”

张阳点头,“嗯。”

“计划终究只是计划,有些时候更多的也是因地制宜,等他们到了西域之后又是另外一个处境。”

张阳卷起裤腿走入田地中与孩子们一起收麦子,再看李泰也在后头跟着,“多么美好的计划,魏王殿下这样扫兴是不好的。”

“纸上谈兵终会误事。”

“苏定方和李道彦都是有经验的将领,他们自己会分析形势。”

张阳一捆麦子放到他的手中,“魏王殿下多做一些体力活,就当是减肥了。”

带孩子嘛,寓教于乐是最好的。

孩子们在田地里有欢声笑语,光是看着就很舒心。

有些累了便坐在田埂边,张阳坐下喝着水,李治抓了几只青蛙,然后非常残忍地将青蛙踩死了。

可能他就是好奇青蛙的肚子里装着的是什么。

宫里出来的孩子,性格上都有些古怪而已。

张阳心里安慰着,看到高阳又捏死了一只蚱蜢。

“夫君,这一亩田地就要收拾完了。”李玥抱着一捆麦子讲道。

她身边还跟着李丽质和小武,这两个丫头到了村子里跟着媳妇就形影不离的。

好好的假期,本来是想和媳妇平平静静过几天乡下日子,终究是被这群孩子搅和。

张阳想想便也不计较了,再发展几年,骊山就是产业区,而且是一个相对而言比中原其他的地方更加高科技的产业区。

对骊山来说,以后的长安城就是乡下。

看媳妇坐下来,一群孩子也坐下来看着风景。

以张阳为首,右侧坐着李玥自有向左便是坐着长长一排孩子,喊话道:“报数!”

“一!二!三……七……十一!”

听着一声声奶声奶气的回应,确认没有人走丢。

这是每天都要进行的步骤,报数一是为了纪律,也是为了确认没有人走丢。

杨婶带来了一个包裹,打开是一个个热气腾腾香喷喷刚刚出炉不久的馕饼。

孩子们一人一个吃得很香。

恶毒的天可汗呐。

你倒是来看看,你的孩子们多么可爱,多么懂事又勤快,都能够在田地里跟着做农活了。

李玥低声道:“夫君,以后这一片地也会成为住宅区吧。”

张阳点头,“这里是一期住宅区,住宅区的位置尽可能距离工厂远一些。”

想着未来的规划,张阳又道:“我觉得我最近的手艺好了不少,尤其是打磨铁料方面,我想着等我三十岁就告老退休,离开朝堂后用五年的时间研究锅炉,再用两年时间研究出蒸汽机,嗯……”

李玥又问道:“怎么了?后面要做什么?”

张阳想着,“我突然想到培养技术人才应该早点起步才好,再建设一个骊山研究院吧,用来攻关一些技术难题。”

“嗯。”

李玥笑着点头。

夫妻俩早就有约定,张阳负责骊山的建设,新家的建设便交给自己,李玥对此不会做出异议。

她眨了眨眼,“以后的三年十年,五年,我们不生孩子吗?”

风吹过的时候又吹来麦子的香味,张阳笑着讲道,“当然要生孩子了,我们要生好多个孩子,老大来继承家业,老二研究科学,比如物理天文地理,老三就继承你的衣钵,再生个老四老五将来去开疆拓土,征服世界。”

李玥伸着手指数着,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

小脸的神色多了几分凝重和坚毅。

等孩子们吃完了手中的馕饼,夫妻俩人领着他们回家,到了院子里晚饭前就是一节课。

这节课由张阳来上,夫妻俩轮换着教书。

从孩子们来到家里,这是夫君上的第五节课,从一开始的脑筋急转弯题目,再到歇后语非常地有意思。

李玥也有些期待今天夫君会讲什么。

张阳带着孩子们来到一口井边,看孩子们好奇的眼神与清澈的眼睛,又解释道:“放心,我不是要把你们丢进井里。”

不说还好,这么一说孩子们倒有些害怕纷纷退后几步。

张阳拿起井边一根竹管,“我接下来要做你们一辈子都没有想过的事情。”

这根竹管有五尺长,可以很好地深入井中。

张阳拿出之前做好的一个装置,一块木质的圆盘正好可以盖住进口,再是一个圆盘上有个古怪的拉杆。

组装好之后,张阳一下一下反复按下这个栏杆。

孩子们也看着张阳的动作,眼神中满是疑惑,不知道这位姐夫要讲什么课。

好一会儿也没见水出来,可能是木头塞子还不够密封。

再是摇了一会儿,便可以听到是井中传来水声。

随着拉杆越来越重,张阳知道自己的实验成功了,就是木头塞子的作用差了一些,要多费事一些。

就连孩子们也听到了声音,好奇心驱使他们上前观察,不一会儿出水口便有水流出。

倒霉的李治正好站在出水口,被他井水登时淋湿。

张阳又是用力摇了几下。

李治还没反应过来,井水又从那个口中流出,这一下浑身都湿透了。

“哇啊……”他当场就捂脸哭了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