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岳父是李世民 > 第七百四十七章 难得清闲

我岳父是李世民 第七百四十七章 难得清闲

作者:张围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3-10-02 02:13:39 来源:笔趣阁

工厂内依旧很忙碌,李泰的话音刚落,牛闯便道:“魏王殿下,兵部动辄就要上万尺棉布,我们骊山实在是无以为继。”

张阳皱眉道:“还有什么别的办法吗?”

武士彟正了正神色,“制线的人手越来越不够,导致布匹产量低。”

倒是直接说中了要害,棉缠线是个很繁琐的工作,而且还牺牲了骊山一部分的人手。

如今的骊山制造很难将缠线这一步具体量产化。

除非骊山现在就可以造出电机。

见众人都沉默了,上官仪这些天一直都在忙着太府寺的事情,工厂的调度与人手安排都是李泰与武士彟在安排。

张阳皱眉道:“如果把缠线的活分发出去如何?”

武士彟闻言,再问道:“还请县侯细说。”

先是站起身,张阳来回踱步低声道:“缠线制线是一个枯燥又重复的劳作,我们可以将包括缠线这种低技术的活下发出去,这种活简单好学。”

“骊山的劳动力已然到了不够的状态,但骊山之外还有很多闲散的劳动力。”

李泰思量着,“如此说来也可以将纸张回收用在更多的地方,我们可以回收中原各地的纸张,只要给个公道的价钱,再给骊山留有盈余的空间,节省的人力可不是一点半点。”

只要给胖子一个思路,他就可以举一反三。

张阳颔首道:“如此,我们举手表决一番,同意将低技术的劳动分发出去的人举手。”

在工厂调度上,牛闯本来就没有话语权,让他管着技术这一块已经很吃力了。

见所有人都举手同意,张阳让武士彟去制定章程。

骊山要寻找下阶段的发展方向,张阳让开身后的木板,三张图纸放在眼前。

“这是我们将来发展方向,加大锻铁的制造,将绝大多数的人手继续往铁匠坊补充,并且将其合并成纺织,冶铁,平时用品三大厂。”

武士彟还有李泰讨论着事宜的安排,具体的人力与资源的分配都要重新安排。

骊山下一次的生产力要提高,就需要更多的人力。

从刚刚接手这个封地到如今,已是第七年,这七年以来当初的孩童如今已然长大,他们有的离开了村子,想要去外面闯荡,有的想要做个文人去长安城的崇德坊或弘文馆读书。

不过这些人都会回到村子,有这么一些人他们跟随着村子的父母辈进入了工厂,这些刚长大不久的年轻人,从公主殿下接手封地时他们不过十岁。

当初还是李泰这个孩子王带着他们玩耍,而这些人就会成为骊山技术最坚实的基础。

等张阳离开的时候,李泰和武士彟还在商谈接下来的事宜。

小清清骑在熊大背上,身后跟着一群同龄孩子,她俨然也成了现在村子里的孩子王。

孩子都需要同龄的玩伴,这是孩子的童年所需。

张阳和乐意看着自己的女儿与村子里的孩童玩,高阳与清河公主与稍大一些的孩子们玩耍。

四月天的骊山开始了为来年生产做准备,全力将骊山的生产力推向另一个方向。

张阳独自一人绕着村子走了一圈,在骊山村的一里处,这里正在兴建一个书院,这个书院占地五亩,可以容纳上千的学子。

这里是家里的一个花大价钱的项目。

张阳迈着脚步走到骊山上,此刻的骊山正是鸟语花香的时候,几只松鼠在树枝的枝丫间跑动着,很是赏心悦目。

从树木茂密的上山小道到了山顶,眼前豁然开朗。

温暖的阳光有些刺眼,照在这片小天地,照在屋檐上好似在反光,骊山的山顶好似都熠熠生辉。

今天的媳妇看着心情很不错,她与小武,还有小慧李丽质一起收拾着家中。

她们将藏书阁的书拿出来嗮嗮,围绕着华清池,阳光最好的地方挂满了衣服和被褥。

华清池的池水依旧是清澈见底的,看着就很舒心。

张阳泡了一杯茶水,看着礼部送来的书信,骊山所做的事情又被弹劾了。

褚遂良上书弹劾,骊山生产作业有违人心儒法。

他们总喜欢站在大义的角度上来批判骊山的发展。

张阳对此已经麻木了,弹劾越来越多反而不觉得是一件大事。

礼部这些天很忙碌,李世民演武过后,越来越多的使者希望天可汗给一个说法,让大唐保证不会将这种火器用在他们这些小国身上。

陛下摆出了一种爱答不理的态度。

因此,这些天礼部门口总是有不少人造访。

裴行俭从波斯让人送来的战报终于到了长安城,在大食有个叫哈立德的猛人,这位哈立德在穆罕默德去世之后,也是杀心大起。

横扫了拜占庭,并且在去年拿下了忧地,也就是后世传闻中的耶璐撒冷所在。

张阳放下手中的书信,大食的扩张终于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方,尽管欧麦尔没有拿下波斯,波斯没有就此灭绝,可大食不只有欧麦尔一个猛人。

这个时代最强大的两个王朝大唐与大食终究要有一战,李世民不是文弱的皇帝。

从当初任命天策上将,再之后隐忍,才有了后来战胜颉利。

若现在与大食谈和不符合此刻大唐的利益,一旦谈和大唐就停止了向西扩张的脚步,对西方开拓就此停下了,大唐的强人们就只能在现有的框架之下内卷。

这不是一件好事,大食的猛人多,大唐的强人还少吗?

猜皇帝的心思很难,他得到了如此火器,难道不想着向世界展现自己的臂膀吗?

“夫君想什么呢?”

李玥好奇道。

张阳笑道:“礼部送来信了,这次来大食来唐的使者是一个叫穆斯阿布的人。”

李玥皱眉道:“他是谁?”

“他是艾布的外孙,艾布是大食最年迈的哈里,当年最早跟随大食先知穆罕默德的人之一,艾布是当年穆罕默德的左右手,是大食的智者。”

“大食派如此重要的人来大唐想必别有所求。”

张阳点头认同媳妇的这句话,大食人当然是有所求的,现在这个时候的大食希望与大唐停止战争,他们需要稳固自己的局势。

就看天可汗这一次想不想要给大食一个喘息的机会。

李玥听着夫君的讲述,又道:“如此说来大唐不能停下向西的步伐,这一次救下了波斯,若是我们退回来就会失去进军西方的脚步。”

张阳点头道:“媳妇大才。”

清闲的生活是好的,忙碌了一个冬天,张阳觉得自己难得有清闲的时光。

本想着今天就这么躺在太阳底下,什么都不想做,就这么将自己嗮一嗮。

扰人清梦的事并不多,王公公又来了。

“县侯,陛下已经见识过火器了。”

张阳闭着眼点头,“好用就好,陛下喜欢就好。”

王公公苦笑道:“陛下与军中众将商量过,想要一万门火炮。”华清池鸟叫声不断,张阳闻言惊坐而起,“多少?!”

王公公又重复道:“一万门火炮。”

张阳揉了揉眼睛,又重新躺了下来,“天可汗到底想要干嘛?”

王公公笑道:“自然是强军了。”

“王公公你知道这值多少银钱吗?”

“老奴明白,所以陛下让军器监的人熬了两天一夜,将那火炮拆了,看了其中构造,觉得最复杂的引线处造不出来,那铁桶看着倒是简单,骊山只需要造出关健的东西就可以了,也能省不少钱。”

听着王公公的话语,张阳叹息道:“也好,骊山只提供底火装置,其余的构造就交给朝中了。”

王公公又道:“还有一事想与县侯说。”

张阳趴在躺椅上,有气无力道:“老王,你有话直说就好。”

王公公笑起来满脸的皱纹,小声道:“听说虞世南老先生近日得了一场大病,太医署的御医都看了,这老先生只有短则半月,长则一个月的命数。”

长安城又要少一个德高望重的老先生,这位与欧阳询老先生同一个时代的书法大家也要离开人世。

张阳不住点头,“有劳王公公告知。”

“老奴知晓县侯与那虞世南老先生素来没有瓜葛,只是先前老先生与赵国公有过一次谈话,后有褚遂良等人弹劾骊山。”

张阳又是应了一声,叹道:“陛下什么时候要?”

“那一万门火炮,陛下觉得今年六月之前是否可以完工?”

“不可能,想都不要想。”

“老奴会转述给陛下的,就先告辞了。”

张阳慵懒地换了一个睡姿,又道:“王公公就不想着来骊山养老吗?”

“老奴一生都要侍奉陛下,哪儿能轻言养老,这是不应该的。”

“骊山什么时候都欢迎王公公来。”

“老奴告辞了。”

“慢走。”

这位老人的脚步很慢,等他离开之后,张阳又没了睡意。

贞观十二年的五月初,关中处处生机盎然,高昌送的葡萄藤与葡萄苗终于送到了。

比预想的晚来一个月,上官仪觉得无碍大事。

李孝恭着凉发烧后在床上躺了三两天就痊愈了。

如今再看河间郡王生猛地啃着一只鸡腿,张阳劝道:“您吃慢点。”

不远处的响起了几声炸响,那是尉迟恭,李靖,秦琼,还有程咬金大将军在使用没良心炮。

以至于骊山周边时不时传来几声炸响,惹得附近乡民都不敢靠近这里。

张阳目光呆滞地看着这一幕,还是程咬金比较有想象力一些,他将一些铁片放入铁桶中,发现这样发射出去时,这些铁片也能伤人。

因此秦琼与他发生了争执,秦琼觉得这样子容易伤到自己人。

总之在火炮的使用上,中军几位将领总是有一些异于常人的想象力。

面对新事物,武将们并不排斥,他们正在钻研怎么将这个简陋的铁桶火炮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现在李孝恭距离火炮只想远远看着,根本不想靠近,好像都有了心理阴影。

张阳揣着手站在一旁,“您老大病初愈,要多注意休养,这般胡吃海喝不合适。”

李孝恭吃完了手中的鸡腿,将骨头丢给村子里的小狗,惹得一群小狗开始争抢。

李泰急匆匆地跑来,“姐夫,姐夫!”

“魏王的殿下,何事如此慌张?”

“刚刚送来的消息,虞世南老先生过世了。”

闻言,张阳沉默良久,虞世南历经南北两朝,又是亲眼见到了前隋的建立,再看前隋轰然倒塌,大唐建立。

张阳抬头道:“老先生此生当真是精彩。”

虞世南经历了中原最混乱的事情,也见证了大唐奠定的盛世基础,看到如今天可汗扫平了四夷,现在也该是安然寿终了。

面朝长安城,张阳行礼道:“老先生一路走好。”

李泰也是朝着长安何城行礼,“其实父皇心里很是内疚。”

“你父皇不像是个会内疚的人。”

在张阳的认知里,李世民就不是内疚的人,像他这样的皇帝行事能隐忍,能够谋定后动,或许玄武门的事情是他心里最深处的一根钉子。

可李世民也说过他心中无愧他们。

李泰低声道:“当初虞世南老先生几次要辞官,都被父皇劝住了,让他多带士族子弟几年,不想终于到了现在,他老人家离开了人世。”

长安城,李世民为虞世南举哀,对朕忠心一体,拾遗补阙,无日暂忘,实为当代名臣!

朕有小失必犯颜直谏,而今亡故,朝廷上下,无复人矣!

皇帝下旨了,虞世南老先生陪葬昭陵,赐谥号文懿。

听着李泰侍卫的讲述,张阳心中也有无奈,他老人家都八十一岁了。

虞世南老先生是长寿的,李世民对他的离世表示痛惜。

李泰低声道:“现在长安城内有不少人去哀悼老先生,还有很多士族中人。”

张阳瞧了瞧李泰与李孝恭。

这俩叔侄,一个去长安城就会吐,一个去了军中就会生病。

惆怅之余,张阳感觉身边的这两人都是什么毛病。

怎么忽然之间大家都得了一些不治之症。

“还要去盯着工厂改建。”

李泰说罢快步离开。

村子里有做不完的事情,这些也可以让李泰分心,不让他这般的忧愁。

李孝恭幽幽道:“青雀还小的时候,虞世南教导过他一段时间。”

“原来如此,这么说来虞世南老先生也算是魏王的殿下的恩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