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风起2005 > 第267章 好大的胃口

风起2005 第267章 好大的胃口

作者:贪杯的饺子 分类:现代都市 更新时间:2025-04-01 10:00:55 来源:笔趣阁

“呃,请问二位如何称呼?”

刚在咖啡厅坐下,汪涛就着急询问起来。

不过出身中产家庭的汪老板还算是大方,起码咖啡是他抢着买单的,没敢让马凉请客。

这会儿才半上午,咖啡厅也没多少人,正方便谈事情。

于是马凉就大方地介绍道:“我姓马,这位是我的法律顾问林律师。”

说着就朝对方递上了自己那才刚印出来没几天的名片,上面的信息简单到夸张,就两行信息。

[马凉]

[139xxxxxxxx]

右下角用极小的字附了个邮箱,名片上再没有别的信息了。

要不是名片左上角还有个【大风资本】的LOGO,光看如此简单的信息都不知道他是干嘛滴。

通常来说,名片越简单,咖位越大。

这个杯马凉终究还是装了,虽然这会儿他压根还算不上什么大咖,但不妨碍他在名片上先体验一下商业大佬的感觉。

至于【大风资本】,则是他新注册的投资公司。

既然决定了要两条腿走路,一头干实业,一头做投资,那另外注册个投资机构,也是应有之意。

至于【大风资本】中的大风二字,就纯属是马凉的恶趣味了。

回到风起的年代,他这个重生大佬干创投,势必要刮起一阵更大的风潮。

别的不敢说,就投资成功率这块儿,应该没有哪个投资大佬能和他这个有着先知先觉的重生者相提并论了。

“呃马总,不知您找我谈什么生意?”汪涛看着名片隐隐有种猜测,说话都开始结巴了。

风投机构?

尽管也幻想过这种状况,可汪涛却从没有想过会这么快就有资本找上门。

可这什么【大风资本】,他连听都没有听说过。

不过现在才2006年呢,国内的VC/PE行业才刚刚等到了风来,很多投资机构都是新成立的,没听说过也很正常。

2005年是风起的年代,这绝非随口杜撰出来的。

多少行业都是从这年开始乘风而起,直接跨越了数个台阶,迎来了巨大的发展。

而在华夏创投行业发展的历史中,2005年更是一个值得被载入史册的年代。外资基金的大量进入,本土创投也迎来了新生。

2005年夏天,硅谷知名风投公司联合组织了一次中国旅行。

这次活动被视为华夏VC/PE行业的分水岭,在此之后,一大批外资基金纷纷在内地设立机构。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红杉资本(华夏)的设立。

与其他美元基金的做法不同,红杉资本在全球每一个市场设立基金时,都会选择熟悉本土文化同时具有互联网感觉的投资人合作。

这一次,他们选择了携程的创始人沈南朋。

正是因为这次选择,沈南朋和红杉资本改变了整个华夏的创投和互联网历史。

而随着红杉的建立,一批外资背景的基金纷纷设立:邓锋与北极光,朱磊与赛伯乐,NEA,AcceIPartners,SVB等一批外资机构很快在内地设立投资分部。

与此同时证监会也发布了股改革试点方案,打通了一二级市场之间的交易通道。

这个著名的试点方案,正是载入华夏资本历史的“股改全流通”,从此本土创投的项目退出渠道开始变的通畅。

2005年之前,本土创投面临着极度两难的问题。

募资到不了位,投资无法退出,很多投资人都对这个行业产生了困惑和质疑。

而2005年之后,本土创投才“破茧成蝶”,逐步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

进入2006年,国内创投圈已经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天使投资也开始在今年年初见雏形,空中网的CEO周雲帆、北极光的杨雷等,360的周泓祎都加入了天使投资人的行列。

尤其是大名鼎鼎的同洲电子,就在马凉来鹏城这几天,就会在深交所中小板挂牌上市。

这代表了华夏本土风险投资在国内资本市场迎来首个成功退出,本土创投也迎来了划时代的节点,达晨创投和深创投两家投资机构由此扬名。

在这之后,属于本土创投的时代才正式到来。

之前的BAT以及一圈互联网企业刚创业时,为何都找得境外资本融资,并不是他们崇洋媚外,不稀罕国内的钱。

而是本土创投行业那会儿压根都还没真正起步,想在国内融资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别说千禧年左右了,即使是2006年的现在,那些暴富的煤老板们也只知道投资影视行业捧女星,根本没几个人懂什么叫风险投资。

投资机构想找他们募资,哪有导演们带着女演员上门容易。

所以风起的年代意义非凡,代表着华夏经济的彻底腾飞。

正是因为今年本土风投开始崛起,很多后世知名的投资机构都在今年成立,所以汪涛对马凉的名片倒没感觉太过诧异。

以为他是哪家的富二代,学着人家资本大佬也玩起了风险投资。

虽然【大风资本】从没听说过,可对于身在创业路上的汪涛来说,也是他迄今为止最好的鼓励。

毕竟马凉能主动找上门,说明很看好他的项目,这是不是意味着他的创业项目得到了资本市场的认可?

这样一想,汪涛的小心思不由地活跃起来。

马凉见他神情激动,像是明白了什么,于是直奔主题:“汪总,不知道您是否有融资的计划?”

“谢谢马总的认可,不瞒您说,我确实也有想过。

不过我们公司才刚刚成立,也没有对外营业,不知道您是从哪里得知我们的信息?”汪涛仍是有些提防地问道。

毕竟他在香江读的研究生,在那边开阔了眼界,可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土包子。

马凉连忙解释道:“你之前是不是参加过珠江航展,我是从那儿了解到你们的项目,也是费了好大劲才打听到这来。

我个人对无人机领域十分感兴趣,正在寻找有潜力的创业公司进行投资。”

“我还纳闷呢,原来竟是这样,看来真是缘分啊。

不知马总打算投多少钱,又想让我们出让多少股份呢?”汪涛当即就又跟着问道。

马凉见他有些意动,立刻报出了自己的价格:“一百万,出让20%的股份;或者二百万,百分之三十的股份。”

“马总您说得是美金吗?”汪涛愣了愣神后,小心翼翼地问道。

这下轮到马凉懵逼了,他完全没想到对方的胃口还真不小呢,一上来就张口要美金。

他只能无奈地解释道:“不好意思,汪总,结算单位是人民币!

毕竟贵公司才刚刚成立,如今连成熟的产品都还没有研发出来,我这么早投资你们,风险是非常大的,也是赌未来的可能性。”

“这,马总您对我公司报出的估值实在太低了,请恕我无法接受。”汪涛一听是人民币,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马凉见状,也只能劝说道:“汪总,我的报价是非常有诚意的。

您可以去业内打听一下,像您这样初创的企业,连产品都没有研发出来,这个估值已经很高了。”

“真不好意思,马总!

我公司目前也不缺钱,估值如此低的话,暂时就不考虑了。”汪涛对于他的报价不满意,坚定地拒绝了。

马凉见对方不为所动,也就不再继续坚持。

毕竟投资这种事情,和做生意一样,要得就是一个你情我愿,谈不拢可以先放一放,回头再讨价还价就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