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华娱:高衙内他想当影帝 > 第515章:令人回味无穷的电影节!!!

书接上文:

在韩莉的运作下,很快高飞投资并加盟《爆裂鼓手》剧组的消息便传开了。

于是一时间,高飞收到的聚会邀约顿时多了不少。

虽然明知道他们都是想着让自己往外掏钱,但高飞依旧还是来者不拒。

毕竟柏林眼下都这么冷了,他可不能在让美女们心寒!

当然,一切都是为了艺术,和颜值没关系,和金钱更没关系。

“我喜欢柏林电影节!”

“这里总是那么令人回味无穷~(〃'▽'〃)!”

某次参加完晚宴之后,面对记者的采访,高飞如是说。

……

2月9日,下午三点。

经过几天的等待之后,柏林电影节终于正式拉开帷幕。

幸好开幕式那会儿天公作美,没有雨雪。

故此红毯上一个个女星当即便放心的争奇斗艳起来。

不过轮到《白日焰火》剧组的时候,桂纶美倒是没有多停留。

因为无论是高飞还是刁一男都走的飞快。

如果不是一旁的媒体记者不停的招呼示意,两人估计要打破最快的走红毯记录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从媒体的提问来看,这段时间韩莉的操作还是有效的。

至少大部分媒体都了解了《白日焰火》的故事背景,不会拿一些明显弱智的问题来向高飞提问了。

只是在应付完媒体之后,《白日焰火》剧组一行便各自分开了。

因为刁一男和娄夜有约,得提前会酒店。

也不知道这两个闷骚老男人私下里有什么好聚的。

不过桂纶美其实没事儿。

只是因为高飞准备去看开幕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所以她便也准备和高飞一起去看这部电影。

特吕弗曾说过:

每个导演一生都只能拍出一部电影,而此后其他电影都不过是在重复自己的处女作罢了!

这话虽然有些绝对,但其实也有点儿道理。

比如盖·里奇的《两杆大烟枪》;

被认为是“影史最佳”的《公民凯恩》;

法国“新浪潮”开山之作的《四百击》;

获誉“最伟**庭片与辩证推理片”的《十二怒汉》……

这些足以在电影史上留下痕迹的电影,竟然都是导演们的第一部作品。

因此“处女作”虽然常常是青涩、质朴的代名词。

但是在这些导演身上显然是例外!

毕竟天赋有些时候就是这么不讲道理。

尤其是在艺术方面,某些人的天赋异禀足以打破一切常规。

不过《布达佩斯大饭店》的韦斯·安德森倒不是这种类型。

毕竟他的导演处女作《脱线冲天炮》,只能算是一部不错的喜剧电影。

当然,从导演水平来说他肯定是超过绝大多数的平庸导演。

因此在高飞看来,韦斯·安德森更像是老谋子那种一步一个脚印的类型。

并且在电影风格方面,身为色彩大师的他和老谋子也十分相似。

所以对于他的第八部电影,高飞心里难免有些好奇。

……

幸好,韦斯·安德森这次没有让高飞失望。

当高飞走进电影院安静的坐了一个半小时之后,终于满足的点了点头。

别的不说,至少这一个半小时的时间总算是没有浪费。

身为色彩大师的韦斯·安德森这次依旧让人眼前一亮。

不过最让高飞满意并且惊叹的是电影的故事性!

高飞本以为这部由安德森自编自导的电影或许在剧情上会偏薄弱。

可是没想到安德森表现的比他想象的还要好!

明明电影只是讲述二战时期一个欧洲著名大饭店看门人的传奇。

但是安德森却巧妙的用这个看门人的传奇串联起了一个盗贼与一幅文艺复兴时期油画,一个大家族的财富争夺战,以及改变了整个欧洲的突发战乱。

如此种种,最终方才构成了一个带着传奇色彩的“布达佩斯大饭店”。

看完这部电影,观众就好似这家豪华酒店一起,遍览岁月长河中一桩桩荒谬的轶事,也一齐见证了欧洲半个世纪间的战火硝烟,沧海桑田。

这种以小见大的功夫,其实是极为考验导演的功底的。

如果强行类比的话,倒是和徐客当年那部《新龙门客栈》挺像的。

只是在硬性条件反面,《新龙门客栈》多少要吃点亏。

且不说《布达佩斯大饭店》有多富丽堂皇,单论建筑规模它就有四层。

而韦斯·安德森在拍摄的时候也用的是一个四层结构的套层故事。

镜头主要落在第四层,只是偶尔切回第三层,并且其他层的故事不推进也不发展,只是作为讲故事的视角切入。

从这点来说,韦斯·安德森的做法尤其令高飞欣赏。

因为一个导演最难的其实就是克制自己的倾诉欲!

不知道多少失败的导演其实天赋并不差。

但就是因为克制不住自己的想法,导致最后明明一个很简单的故事,却被他们讲得极为复杂。

可实际上真正高明的导演,往往能将一个十分复杂的故事简单明了的呈现给观众,并且还能保留故事原有的韵味。

就好像《让子弹飞》一样,点到即止,却触动人心。

其实一部好的电影有时候就像是一瓶美酒一样,是会让人不饮自醉的。

因此回到酒店之后,心满意足的高飞不免有些熏熏然。

桂纶美还没来得及回房间,便被高飞扛着一起进浴室了。

正所谓:

雾为襟袖玉为冠,半似羞人半忍寒。

别易会难长自叹,转身应把泪珠弹。

于是乎在那朦胧的雾气之中,只听得一阵阵低吟浅唱从浴室中传出。

……

次日,一早。

当桂纶美气色红润的挽着高飞的出现在众人面前时,大家也没有惊讶。

毕竟对于二者的关系,早在拍摄《白日焰火》的时候众人就知道了。

相比于这对狗男女,刁一男等人反倒是对开幕电影更好奇。

只是高飞实在的饿坏了,所以硬是吃了两份奶酪三明治,喝了一杯热可可之后,方才开口将昨晚的情况简单说了一下。

最后,在将第二杯热可可一饮而尽之后,高飞方才总结道:

“如果我是评委,我觉得《布达佩斯大饭店》至少值一个银熊奖。”

“当然,也许评委会给一个金熊奖也说不定。”

“但是不论是哪一种情况,《布达佩斯大饭店》都是一个劲敌!”

见高飞这么一说,刁一男脸上的苦涩之意顿时更重了。

虽然他先前和高飞说过此行希望不大,但心底到底还是抱着一丝期望的。

因此见高飞将《布达佩斯大饭店》这么好,他心里的压力自然更大了。

不过在谈完开幕电影的事情之后,吃饱喝足的高飞反而有些好奇他和娄夜的聚会了。

毕竟这种人到中年的文艺老男孩骚起来其实也挺离谱的。

所以高飞很好奇昨晚他们到底在折腾什么。

见高飞提起此事,刁一男却忍不住无奈的轻叹了一声。

见此情形,高飞心中不由越发好奇了。

幸好刁一男也没有卖关子,当即便将昨晚的事情简单说了一下。

其实事情很简单,鉴于两人同时入围柏林主电影节竞赛单元。

所以娄夜就想着和刁一男聚一聚,私下相互交流一下。

毕竟刁一男来的比较早,或许知道什么小道消息也说不定。

当然,娄夜也不白占便宜,也说了不少经验之谈。

只是当两人吃完饭准备从餐馆出来的时候,不巧遇到了南方某报的记者。

熟人邀约,娄夜和刁一男也不好拒绝的,于是便做了一个简单的采访。

一开始还好,那名女记者只是询问娄夜对《推拿》1.5分的本届场刊最低分的看法。

娄夜听了也没气恼,反而颇为大气的笑着回应道:

“我觉得没什么,对我来说反而是一个好消息。”

“09年在戛纳电影节上,《春风沉醉的夜晚》在场刊上也不过1.6分,最后不还是拿到了最佳编剧奖。”

“所以场刊评分这玩意儿不用太过在意,当个乐子就行。”

说完娄夜还稍微强调了几句。

表示他来电影节并不是为了争奖,更多的工作更多是为了国际销售,毕竟他艺术片也是需要盈利的。

只是每每娄夜出现在媒体面前,审查永远是绕不过去的问题。

比如他和柏林的不解之缘始于电影《颐和园》。

当年《颐和园》被禁后在柏林首映时,还获得了观众和媒体热烈的掌声。

后来那部《浮城谜事》倒是终于过审了,但临到上映又被追回,惹得他在成片上去掉了自己的署名。

再加上去年的贾章柯的《天注定》过审而不得上映的种种风波,使得采访到后来,双方难免聊起了审查的话题。

而娄夜也不愧是地下电影的老炮儿,即便《推拿》如今过审,但是他依旧对审查结果没什么安全感。

谈起审查来,口中也依旧满含怨气。

“审查制度就是这样,它可以在任何时候终止一部影片的正常运作。”

听到这里,高飞顿时不由诧异的开口道:

“这不挺好的吗?”

“抱怨两句怎么了,电影圈谁没骂过审查,这有什么大不了的?”

别说娄夜了,就算是高飞以往私下聚会的时候也没少骂过那群老爷们。

毕竟就算他的电影以商业片居多,但是当年《寻龙诀》和《绣春刀》上映之前依旧没少修改。

好似一刀不剪对审查来说是什么滔天大罪一样。

只是刁一男闻言却忍不住苦笑道:

“要是这样就好了,问题是昨晚我俩喝了点酒,所以采访到后来他嘴上就没个把门的,什么话都敢往外说了。”

也不知道娄夜是真醉还是假醉,反正刁一男昨晚听得是眉头紧皱。

其实别的倒还好,主要是当女记者采访娄夜对当前局面的看法时,娄夜当即想都没想就抛出两句话:

“若再遭重审,说明审查者是盲人!”

“市场再繁荣,管理也在黑暗中!”

说完还不理会刁一男的提醒,倔强的表示这就是他的态度和立场。

听到这里,高飞顿时无语的摇了摇头。

得,这又是一个头铁娃!

想到这里,高飞倒是不由的庆幸他遇到的导演大多数还正常。

不过话又说回来,文艺工作者大多都有些感性和冲动。

毕竟“不疯魔,不成活”其实就是所有艺术家的墓志铭。

只是搞艺术的太多愁善感了也不好,容易偏执和钻牛角尖,一不小心就容易让自己陷入窘境。

而在随后的几天里,日子过得既单调又有趣。

因为高飞每天除了看片就是看片。

甚至除了参加主竞赛单元的电影之外,他还会去柏林的电影卖场去逛逛,看看来自世界各地的其他电影。

虽然那些大多数都是一些籍籍无名的导演之作,但却未必没有可观之处。

不过最让高飞觉得满意却是另一部同样入围的日本电影《小小的家》。

这部片子主要讲述了在昭和时期的日本,一个女佣和女主人一家在战争期间发生的故事。

那时,美国还没对日宣战,在东京郊外这所有着红屋顶的小房子里,她和老公、儿子、家佣和朋友一道,过着最后的快乐日子。

整体来说,算是一个日本版的《乱世佳人》。

但是82岁的导演山田洋次在电影里却没有回避当年的罪孽,更没有像日本政府一样对那场战争顾左右而言他。

而是十分认真的在电影中表示“日本有罪”。

其实山田洋次本身也是那场战争的亲历者。

当年侵华伊始,他就跟随身为伪满国铁路工程师的爸爸来到大连生活。

可以说长春、沈阳和哈尔滨等“伪满国”城市的记忆充斥着他的童年。

至今他对童年时代接受的战争宣传教育记忆犹新。

因为好奇,高飞在看完电影之后还和山田洋次聊了一会儿。

老人家倒也没有什么避讳,直言道:

“日本报纸总在报着军队获胜的喜讯,后来才意识到都在谎言。”

“在那场战争里,日本的大部分人都是帮凶。”

“青壮年参军,女人、老人也在狂热的为战争服务。”

“甚至连寺庙里的和尚都将庙里的钟捐了出来,用来制作【万岁弹】”

“……我后来才知道,当金陵发生大屠杀之后,东京却居然在庆祝。”

“……“

“战败投降当天,我还在东北上学,后来经过华人居民区时,看到家家户户都突然挂出青天白日旗,我才知道战败了。”

说实在的,山田洋次的话语其实并没有多么惊世骇俗。

至少每一个拥有基本良知的人都应该知道这是事实。

只是对于日本还有像他这样有着清晰历史观的人高飞还是颇为惊讶的。

对此老人家却无奈的表示,当年像他这样的人还是有不少的。

只是现在快要死光了,尤其是在赤**走向偏执之后。

“我很担心,当我们这代人都死光了之后,后辈可能就会彻底被那些政客糊弄了,因为经历过那场战争的人都死了,只能随他们说了。”

说罢,山田洋次再次忍不住长叹一声。

高飞不知道他是不是抱着一种赎罪的心态。

但是对于他这种行为高飞还是赞同且支持的。

至少相比于其余数位两段装死的日本人,山田洋次敢在《小小的家》的首映后的新闻发布会上,直接了当的对安倍鬼三参拜靖国神社表达坚决反对态度。

在这一点上,他一个日本人倒是比某些自诩文明的“公知”更有良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