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笔趣阁 > 现代都市 > 华娱:高衙内他想当影帝 > 第531章:学我者生,像我者死!【2/3】【求月票】

且不说影视圈内是如何眼红高飞的。

周易影视这边的股权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毕竟《刀塔传奇》再如何赚钱,那也是数字王国的收入,和周易没关系。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段时间《数字王国》的股价简直涨飞了。

要知道港股本来就没有涨跌幅限制。

所以自从《刀塔传奇》的流水收入被暴光之后,数字王国的股价简直和吃了春药一样,直接原地起飞。

短短三天时间便让数字王国的股价翻了一倍还不止。

尤其是当江虹表示数字王国接下来还会推出《鬼吹灯》和《绣春刀》这两个大热IP改编的手游之后,股价就更疯狂了。

最后竟然硬生生的把数字王国的市值推到215亿之高。

要知道如今号称是影视圈三驾马车的华测影视,如今的市值也才不过250亿而已。

一时间,数字王国的超高市值不知道多少人影视老板破防了!

毕竟打不过周易影视也就算了,连高飞随手埋下的数字王国也打不过,这就太侮辱人了!

只是更侮辱的人的还在后面!

……

随着《闪光少女》与《大圣归来》在暑期档的接连上映,《巫峡棺山》剧组这回彻底没办法平静了。

前者倒还好,虽然《闪光少女》的题材颇为新颖,将民乐这种传统元素十分融洽的融入到电影之中。

首日票房更是足足有五千多万,眼看着就是一部爆款商业片。

但是圈内却没有多大反应。

毕竟周易出的爆款电影太多了,时间久了,大家也就麻木了。

但是《大圣归来》这一部动画电影都爆了,这就让大家很不理解了。

其实一开始《大圣归来》上映的时候,圈内大部分人都没有在意。

虽然他们早就知道周易搞了一个梦幻谷影业,但是大部分人都没有重视。

只是认为高飞是扩展公司的电影品类而已。

尤其是当上个月《大圣归来》上映之后,那1797.4万的首日票房就更让大家觉得自己想得没错。

毕竟按照以往的惯例来看,首日票房只有1~2千万的电影,最后的总票房大多数都在1~2亿之间。

只有极少数口碑比较好的电影,最终票房才有可能达到三亿。

如果口碑一般的话,甚至就算电影下线了也未必能票房破亿。

而对于像《大圣归来》这类制作周期超长的动画电影来说,赚少了其实就是亏本。

毕竟同样的资金流转周期,放在圈内完全可以拍两部真人电影了。

只是让人想不到的是,《大圣归来》虽然首日票房不佳。

但是对着口碑的逐渐发酵,竟然展现出了惊人的长尾效应。

并且随着目标受众的逐渐下场,《大圣归来》竟然就在票房逆跌和口碑飙升的交替中实现了快速破圈。

成了今年暑期档唯一一部杀出重围的爆款动画电影。

即便已经上映了大半个月,但电影的上座率、场均人次依旧位于同期上游。

最后导致明明电影的放映已经接近后期了,但是大范围自来水却使得《大圣归来》的表现要比新上映的电影还要坚挺。

比如彭余晏的新片《破风》以及舒其的《刺客聂隐娘》这两部新片,上映首日的数据加在一起都没有《大圣归来》这一部老片强。

而这种超长周期的持续性上涨,在国内电影市场其实是相当罕见的。

可以说这次《大圣归来》这种“小火慢炖”的长尾效应,着实亮瞎了不少的狗眼。

并且和以往不同,这次他们完全看不懂周易是怎么成功的!

说句老实话,很多东西外行看不懂很正常,但是如果内行也看不懂,那就很有意思了。

用句宁皓的电影台词来说,那就是:

“你不仅侮辱了我的人格,还侮辱了我的智商!”

如此一来,高飞自然是惹了众怒了。

当然了,所谓的众怒其实也是玩笑,但好奇却是真的。

甚至别说圈内的同行了,连一直在忙活雄安公会的韩三品,也因此好奇的过来探班了。

如此一来,剧组谢绝探班的禁令自然也就没用了。

不仅如此,当韩三品来了之后,高飞还专门请他去搓了一顿。

而酒桌上面对老韩的询问,高飞也没有卖关子。

在笑眯眯的饮下了一杯白酒之后,只见高飞颇为得意轻笑道:

“这个事情很简单!”

“其实影视特效、动画电影和游戏公司的人才池是相同的。”

“虽然具体在成品的要求会有一些差异,但使用的技术却是大同小异。”

“这也是为什么,以前国产特效公司总是发展不起来的原因。”

说到这里,高飞当即嘴角含笑的看着韩三品道:

“韩叔,想必你应该也听说过【特效公司5年教人,游戏公司翻倍挖人】这句话吧?”

见他这么一说,韩三品当即微微颔首。

毕竟国内的特效行业,其实最早就是中影牵的头。

早期不少的华语电影一开始用的都是中影旗下的特效公司。

因此对于国内特效的发展历程,韩三品应该是最清楚的了。

就像高飞说的那样,国产特效之所以发展不起来。

除了外有强敌之外,也有内部的现实原因。

因为国内的游戏市场火热,所以早期国内的游戏公司从电影特效公司挖人。

当初得知这种情况后,韩三品还曾想通过给特效公司员工加薪的方式来遏制这一现状。

但是韩三品在经过一番调查之后,最后却放弃了这一想法。

为什么呢?

原因无他,养不起!

即便中影是国内影视企业的龙头,是国字号企业,也照样养不起。

因为影视特效行业中的初级员工跳槽去游戏公司,月薪可以涨至2-3倍;

中级员工翻1.5倍;高级员工翻1倍。

虽然职级越高涨的越少,但是年薪总数却是越多。

这导致中影如果想要靠高薪来防止挖人,那么估计特效公司再干一百年也赚不回这份人力成本!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影视特效人才都留不住。

因为在电影特效公司,幕后人员大致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偏重技术,一种偏重美术。

游戏制作过程大部分偏程序,对美感的要求没有那么高。

所以影视特效公司中的技术型人才相对更适合跳槽去游戏公司。

甚至在影视特效公司中,诸如建模、贴图、材质等这类偏技术型的岗位和游戏制作行业工作内容的重合度,甚至高达70%到80%。

这也是为什么高飞会说影视特效、动画电影和游戏公司的人才池是相同的。

只是以前大家都是各做各的,不是单打独斗,就是相互挖角。

导致人工成本大大增加了不说,还导致的大量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最后三败俱伤,谁也没有占到便宜。

游戏公司的美感、质感没上去,影视特效的技术也没提升,动画制作的模式更是一直没有什么改变。

在一脸嫌弃的吐槽了一通之后,高飞方才颇为自豪的笑着道:

“其实周易的办法很简单,一旦说破了谁都能学。”

“因为我们只是将这三者整合到一条产业链上,以特效培训机构为基础,影视幕后人员为大脑,最后再进行统筹调配。”

“如此一来,不仅将效率提升到最高,还大大提高了制作质量。”

“这就是产业链效应!”

闻听此言,韩三品惊叹之余不免翻了个白眼。

还谁都能学?睁眼说瞎话也不能这么说好吧!

要真是这么简单,阿狸和企鹅也不会花了几十上百亿,也没有拿出什么像样的影视作品和爆款游戏了。

可以说内容制作领域,是全世界互联网公司的滑铁卢。

不知多少在互联网行业呼风唤雨的狂人,最后都栽在了内容制作上面。

究其根本,还是因为互联网思维是真的做不了内容!

就算大数据能管天管地,它也管不了思维创意啊!

不过话又说回来,高飞的话其实也没错。

如果谁能做到他这样,打通影视特效、游戏制作以及动画电影三者之间的关系,那么完全可以复制周易的成功。

只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影视圈能做到这一点除了周易之外,应该不会再有第二家了。

倒是那些互联网影视,如果好好经营的话未必不能做到这一点。

比如全面转型为游戏公司的网易便有这样的潜力。

但就算如此,那也是七八年以后的事情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